《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靖三十一年(年)至万历六年(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卷5~52为各论,收药种,附图种。其总例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类从,目随纲举。”其中以部为“纲”,以类为“目”,计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60类。各部按“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既便检索,又体现出生物进化发展思想。部之下为60类,各类中常将许多同科属生物排列在一起。各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即一药名下列8个项目(即“事”)。其中“释名”列举别名,解释命名意义;“集解”,介绍药物出产、形态、采收等;“辨疑”(或“正误”),类集诸家之说,辨析纠正药物疑误;“修治”,述炮炙方法;“气味”、“主治”、“发明”,阐述药性理论,提示用药要点,其下每多作者个人见解;“附方”,以病为题,附列相关方剂。
附子
「释名」其母名曰乌头。
「气味」辛、温、有大*。
「主治」
1、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引方名“麻*附子甘草汤”。
2、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用麻*(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先煮麻*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成,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此方名“麻典附子细辛汤。”
3、少阴下利(下得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不恶寒,反而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用大附子一个(去皮,切成片)、甘草(炙)二两、干姜三两,加不沽升,煮成一升,分两次温服,脉出现即愈。面赤,加葱九根;腹痛,加芍药二两;干呕,加生姜二两;咽痛,加桔梗一两;利止,而脉不出,加人参二两。此方名“脉四逆汤”。
4、阴病恶寒(伤寒已发汗,不解,反恶寒,是体虚的现象)。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附子(炮,去皮)一枚,加水五程式,煮成一升五合。分次服下。此方名“芍药甘草附子汤”。
5、阴盛格阳(病人躁热面饮水、脉沉、手足厥逆)。用大附子一枚,烧存性,研为末,蜜水调服。逼散寒气后使热气上升,汗出乃愈此方名“霹雳散”。
6、中风痰厥(昏不积压人,口眼歪斜)。用生川乌头、生附子,都去掉皮脐,各取半两,和一南星一两,生木香二钱五分。各药混合后,每取五钱,加生姜十片、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此方名“五生饮”。
7、风病瘫缓(手足软垂,口眼歪斜,语音蹇涩,步履不正)。用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五两,共研为末,加龙脑、麝香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至五、七丸,便觉手能抬动。脚能移步,吃至十丸,可以梳头,此方名“神验乌龙丹”。
8、风寒湿痹(麻木不仁,或手足不遂)。用香白米煮粥一碗,加入生川乌头末四钱,慢熬适当,下姜汗一匙、蜜三大匙,空腹服下。或加薏苡末二亦可。
9、风痫。用生川乌头(去皮)二钱半、五灵脂半两,共研为末,加猪心血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姜汤送下。
10、小儿慢惊(抽筋,涎壅厥逆)。用生川乌头(去皮脐)一两、全蝎十个(去尾),分作三他,每服用水一碗、姜七片煎药饮下。
11、小儿囟陷。用乌头附子(生,去皮脐)二鲷、雄*八分,共研为末。以葱根捣和作饼巾2陷处。
12、脚气肿痛。用黑附子一个(生,去皮脐),研为末,加生姜汁调成膏涂肿痛处。药干再涂,到肿消为止。
13、多年头痛。用川乌头、天南星,等分为末,葱汁调涂太阳穴。
14、耳鸣不止。用乌头(烧作灰)、菖蒲,等分为末棉花裹着塞耳内。一天换药两次。
15、牙痛。用附子一两(烧灰)、枯矾一分,共研为末,擦牙。又方:川乌头、川附子,生三匣面糊成丸子,如小豆在。每次以制包一丸咬口中,又方;用炮附子末纳牙孔中,痛乃止。
16、虚寒腰痛。用鹿茸(去毛,酥炙微*)、附子(炮,去皮脐)各二两,盐花三分,共三工业区末,加枣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17、寒热疟疾。用附子一枚重五钱者,裹在面中火煨,然后去面,加人参、丹砂各一钱,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未发病前连进三服。如药有效,则有呕吐现象或身体有麻木感觉,否则次日须再次服药。
18、水泄久痢。用川乌头二枚,一枚生用,另一枚以黑豆半合同煮熟,一起研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连汤送下。
19、阳虚吐血。用生地*一斤,捣成汁,加酒少许。另以熟附子一两半,去皮脐,切成片,放入地*汁内,石器中煮成膏,取出附片焙干,同山药三两研为末,再以膏调末成为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20、白浊。用熟附子研为末。每服二钱,加姜三片、水一碗煮至六成,温服。
21、月经不调。用熟附子(去皮)当归等分。每服三钱,水煎服。
22、痈疽肿*辣。用川乌头(炒)、*蘖(炒)各一两,研末唾液调涂患处。留头。药干则以淘米水润湿。
23、疔疮肿痛。用醋和附子末涂患处。药干再涂。
24、疥癣,用川乌头生切,煎水洗,甚验。
25、手足冻裂。用附子去皮,研为末,以水、面调涂,有效。
天雄
「释名」白幕。
「气味」辛、温、有大*。
「主治」
1、元阳虚损(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大便滑数,小便白浑,六脉沉微)。用乌头、附子、天雄一起炮制并去皮脐,等分咬细,每服四钱,加水二碗、姜十五片,煎至成,温服。此方名“三建汤”。
2、男子失精。用天雄三两(炮)、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共三细。每服半钱,酒送下。
3、大风癞。用天雄、乌头的苗及根,去土勿洗,捣成汁。另取细粒黑豆(不脱皮者)浸叶中一夜。次日取豆晒干,如此七浸七晒,可供服用。开始时每次吞服三枚,以后渐加至六七枚。禁忌猪鸡肉及蒜,犯之即死。
侧子
「气味」辛、大热、有大*。
「主治」痈肿风痹、腰脚疼,筋挛急,遍身风疹等。
漏篮子
「释名」木鳖子、虎掌。
「气味」苦、辛、有*。
「主治」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
乌头
「释名」乌喙、草乌头、土附子、奚*、耿子、*公、金鸦。苗名:莨、芨、堇、独白草、鸳鸯菊。汁煎名射罔。
「气味」(乌头)辛、温、有大*。(乌喙,一名两头尖)辛、微温、有大*。(射罔)苦、有大*。
「主治」
1、中风瘫痪(手中颤动,言语蹇涩)用草乌头(炮,去皮)四两,川乌头(炮,去皮)二两,乳香、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生乌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个,去头翅,同煮豆熟,取豆,焙干为末,加入上述药末中,以醋、面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此方名“左经丸”。
2、瘫痪顽负(风节疼痛,下元虚冷,一切风疮)。用草乌头、川乌头、两头尖各三钱,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钱,木鳖子五个,共研为末。再以熟艾揉软,合在一起用草纸包裹。烧熏痛处。此方名“雷丸”。
3、腰脚冷痛。用乌头三个,去皮脐,研细,醋调贴痛处。
4、久患头风。用草乌头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冷薄荷汤送上。
5、耳鸣耳痒(耳中如闻流乐声及风声,不治成聋)用新掘得的生乌头,乘湿削如枣核大,塞耳内。一天换二次,几天病愈。
6、喉痹口噤。用草乌头、皂荚,等分为末,加麝香少许擦牙,并吸入鼻内,牙关自开,又方:用草乌尖、石胆,等分为末,每用一钱,以醋煮皂荚的液汁调稀,扫涂肿上,流涎几次,其*即破。
7、脾、寒、厥疟(先寒后热,名寒疟;但寒不热,面色黑者名厥疟;寒多热少,百*腹痛,脾疟)用上等草乌头削去皮,开水泡几次,密盖一段时间,取出切细、焙干,研为末,加猛然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姜十片,枣三枚、葱三根煎汤送下,隔一、两小时再服药一次。
8、腹中症结。用射罔二两、椒三百粒,共捣为末,加鸡蛋白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一丸,渐至三丸,病愈为止。
9、内痔不出。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处,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睡,疔自拔出。
10、疔*恶肿。用生草乌头切片,加醋熬成膏,摊贴患处,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两头尖一两、巴豆四个,捣烂贴患处,疔自拔出。
11、遍身生疮(阴囊及两脚最多)。用草乌头一两,盐一两,化水泡一夜,炒红,研为末;另取猪腰子一个,去膜煨熟。竹刀切细、捣烂,加醋、糊调药末为丸,如绿豆在。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12、瘰疬初起(未破,发寒发热)。用草乌头头半两、木鳖子二个,加米醋磨细,再投入捣烂的葱头和蝗蚓粪少许,调匀敷患处,外贴纸条,留通气孔。
白附子
「气味」辛、甘、大温、有小*。
「主治」
1、中风口,半身不遂。用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等分,生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2、风痰眩晕(头痛,胸隔不利)。用白附子(炮,去皮脐)半斤、朱砂二两二钱半,龙脑一钱,共研为末,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茶或酒送下。
3、赤白清真斑。用白附子、硫磺,等分为末,加姜汁调稀,以匣蒂蘸搽。一天可搽数次。
4、喉痹肿痛。用白附子末。枯矾,等分研细,涂舌上,有涎水吐出。
5、偏附疝气。用白附子一个,研为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壮或五壮,即愈。
6、小儿慢脾惊风。用白附子半两、天南星半两、黑附子一钱,并炮去皮为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变治大人风,止吐化痰。
虎掌
「释名」虎膏、*。
「气味」苦、温、有大*。
「主治」
1、中风口噤目闭。用天南星研为末,加白龙脑等分,调匀。每次用手指点末擦啮二、三十遍,口自开。此方名“开失散”或“破棺散”。
2、小儿惊风。用一两重的天南星一个,放酒中浸透。取出,安新瓦上,周围用炭火炙裂。放冷,出火*。研为末,加朱砂一分。每服半钱,荆芥汤调下。每日空心服一次。午时再服一次。此主名“坠涎散”。
3、口眼斜。用天南星(生)研为末,自然姜汁调匀。病在左,敷右侧;病在右,敷左侧。
4、角弓反张。用天南星、半夏,等分为末,姜汁、竹沥灌下一钱。同时烘炙印堂。
5、痰迷心窍(心胆被惊,神不守舍,恍惚健忘,妄言妄见)。用天南星一斤,先掘一土坑,以炭火三十斤烧红,倒入酒五升,渗干后,把天南星安放在内,用盆盖住,勿令走气。次日取出研为末,加琥珀一两、朱砂二两,共研细,以生姜汁调面将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煎人参、石菖蒲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寿星丸”。
6、吐泄不止,四肢厥逆,甚至不省人事。用天南星研为末,每服三钱,加枣二枚,水二盅,煎取八成,温服。无效,可再服。此方名“回阳散”。
7、小儿解颅(囟门不合,鼻塞不通)。用天南星炮过,去皮,研为末,加淡醋调匀摊布上,贴囟门,再把手烘热,频频在囟门处摩熨。
8、下颚脱。用天南星末,调姜汁涂两颊,一夜即能使关节处长原。
9、喉风喉痹。用天南星一个,挖空,放入白僵蚕七枚,纸包煨熟,研为末,姜汁调服一钱。病重者灌下,吐涎即愈。此方名“如圣散”。
10、身面疣子。用醋调天南星末涂搽。
局箬
「释名」*芋、*头。
「气味」(根)辛、寒、有*。
「主治」痈肿风*(磨浆敷涂)。亦治消竭。
半夏
「释名」守田、水玉、地文、和姑。
「气味」(根)辛、平、有*。
「主治」
1、老人风痰。用半夏(泡七次,焙过)、硝石各半两,共研为末,加入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2、风痰头晕(哎逆目眩,面色*,脉弦)。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两,天麻半两,雄*二钱,小麦面三两,共研为末,加水和成饼,水煮浮起,取出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极效。亦治风痰咳嗽、二便不通、风痰头痛等病。
3、热痰咳嗽(烦热面赤,口燥心痛,脉洪数)。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芩一两半,共研为末,加姜汁浸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饭后服,姜汤送下。此方名“小*丸”。
4、湿痰咳嗽(面*体重,贪睡易惊,消化力弱,脉缓)。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白术一两半,共研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术丸”。
5、气痰咳嗽(面白气促,洒淅恶寒,忧悉不乐,脉涩)。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官桂半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玉粉丸”。
6、呕吐反胃。用半夏三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水一半二千,细捣过,煮成三升半,温服一升。一天服两次。此方名为“大半夏汤”。
7、*疸喘满,小便自利,不可除热。用半夏、生姜各半斤,加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两次服下。
8、老人便结。用半夏(泡,炒)、生硫磺,等分为末加自然姜汁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半硫丸”。
9、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扁,包在以姜汁调匀的面中,放火上煨*,研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
10、喉痹肿塞。用生半夏末鼻内,涎出见效。
11、骨鲠在咽。用半夏、白牙,等分为末,取一匙,水冲服,当呕出。忌食羊肉。
蚤休
「释名」蚩休、螫休、紫河车、重台、重楼金线、三层草、七叶一枝花、草甘遂、白甘遂。
「气味」(根)苦、微寒、有*。
「主治」惊阐、瘰疬、痈肿。磨醋敷痈肿蛇*,甚有效。
*臼
「释名」九说、天说、*药、解*、爵犀、马目*公、害母草、羞天花、术律草、枸田草、独脚莲、独荷草、山荷叶、旱荷、八角盘、唐婆镜。
「气味」(根)辛、温、有*。
「主治」
1、子死腹中(胞破不生)。用*臼不拘多少,研为末。每服一钱,加酒一碗,煎至八成,一次服下,死胎即出。此方名“一字神散”。非常有效。
2、发寒发热,身上长疮,古代迷信,说这是*怪作祟,称为“射工中人”。用*臼叶一把泡苦酒中,捣取汁,每服一升,一天服两次。
射干
「释名」乌扇、乌、乌吹,乌蒲、凤、*扇,扁竹、仙人掌、紫金牛、野萱花、草姜、*远。
「气味」(根据)甘、平、有*。
「主治」
1、咽喉肿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部,有特效。
2、喉痹不通。用射干一片,口含咽汁。
3、二便不通,诸药不效。用射干根(生于水边者为最好),研汁一碗,服下即通。
4、腹部积水,皮肤发黑。用射干根捣汁服一杯,水即下。
5、阴疝肿刺。治方同上。
6、乳痈初起。取射干根(要象僵蚕状)和萱草根,共研为末,加蜜调敷,极有效。
玉簪
「释名」白仙。
「气味」(根)甘、辛、寒、有*。
「主治」捣汁服,解一切*,下骨鲠,涂痈肿。
凤仙
「释名」急性子、早珍珠、金凤花、小桃红,夹竹桃、海,染指甲草,菊婢。
「气味」(子)微苦、温、有小*。(花)甘、滑、温、无*。(根、叶)苦、甘、辛、有小*。
「主治」
1、噎食不下。用凤仙花子,酒浸三夜,晒干,研为末,加酒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八粒,温酒送下。
2、咽中骨鲠。用白凤仙子研水一大口,倒在竹筒中灌入咽内,鲠物即可变软,或把凤仙子研末吹喉亦可。不宜着齿,免齿受损。
3、蛇咬伤。用凤仙花捣酒服。
4、打伤肿痛。用凤仙叶捣成泥,涂肿破处,药干即换,一夜血散。冬季则用预采的干叶研成末,水调涂。
坐拿草
「气味」辛、热、有*。
「主治」跌打损伤、风痹,亦壮盘骨。膈上虚热,小便赤涩,神困多睡。用坐拿草、大*、赤芍药、木香、升麻、麦门冬、*芪、木通、酸枣仁、薏苡仁、枳壳,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麦门冬汤送下。
曼陀罗花
「释名」风匣儿、山茄子。
「气味」(花、子)辛、温、有*。
「主治」
1、脸上生疮。用曼陀罗花晒干,研为末,取少许敷贴疮上。
2、小儿慢惊。用曼陀罗花七朵,天麻二钱半,全蝎(炒)十枚,天南星(炮)、丹砂、乳香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
3、大肠脱肛。用曼陀罗子连壳一对、橡斗十六个,同锉,水煎开三、五次,加入朴硝少许洗患处。
4、作麻醉药。秋季采曼陀罗花、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为一会即昏昏如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即不觉痛苦。
羊踯躅
「释名」*踯躅、*杜鹃、羊不食草、闹羊花、惊羊花,老虎花、玉枝。
「气味」(花)辛、温、有大*。
「主治」
1、风痰注痛。用羊踯躅花、天南星,一起生捣作饼,蒸四、五遍,以衡布袋收存。用时取焙为末,加蒸饼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温酒送下。腰脚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饭后服。
2、风湿痹痛(手足身体收摄不遂,肢节疼痛,言语蹇涩)。用凌晨踯躅花,酒拦后蒸过,晒干,研为末。每服五分,以牛乳一合、酒二合调服。
芫花
「释名」杜芫、赤芫、去水、*鱼、头痛花、儿草、败华。根名*大戟、蜀桑。
「气味」(花、根)辛、温、有小*。
「主治」
1、突发咳嗽。用芫花一升,加水三升煮汁一升,以枣十四枚,放入汁中煮干,一天吃五枚,必愈。
2、咳嗽有痰。用芫花一两(炒),加水一升,煮开四次,去渣,再加入白糖半斤。每服约一个枣子大的量。忌食酸咸物。
3、干呕胁痛(伤寒有时头痛,心下痞满,痛引两胁,干呕短气,汗出而不恶寒)。用芫花(熬过)、甘遂、大戟,等分为末。以大枣十枚、水一升半,煮成八合后,去渣纳药。体壮者服一钱,弱者半钱,清晨服下。能下泻则病除,否则次晨再服药。此方名“十枣汤”。
4、水肿。用上方(十枣汤)加大*、甘草五物各一两,大枣十枚,同煮,如上法服。另方:药中再加硭硝一两。
5、久疟,腹胁坚痛。用芫花(炒)二两,朱砂五钱,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枣汤送下。
6、水盅胀满。用芫花、枳壳等分,先以醋把芫花煮烂,再加枳壳煮烂,一起捣匀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7、子宫结块,月经不通。用芫花根三两,锉细,炒*,研为末。每服一钱,桃仁煎汤调下。泻下恶物即愈。
8、牙痛难忍,诸药不效。用芫花末擦牙令热。痛定后,以温水漱口。
9、痈肿初起。用芫花末和胶涂搽。
10、痔疮。用芫根一把,捣烂,慢火煎成膏,将丝线于膏内度过,以线系痔,当有微痛的感觉。等痔疮干落后,即以纸捻蘸膏纳入肛门中,可以便痔疮断根。另方:只捣汁浸线一夜即用,不必熬膏。
莽草
「释名」芒草、鼠莽。
「气味」(叶)辛、温、有*。
「主治」
1、贼风肿痹(风入五脏,恍惚)。用莽草一斤,乌头、附子、踯躅各二两,切细,以水和醋泡一夜。取出,和猪油一斤同煎,去渣,手蘸药汁摩病处几百次,可愈。此法亦治癣疥杂疮。耳鼻疾,可以棉裹药汁塞。此方名“莽草膏”。
2、小儿风阐(抽筋、翻眼,重者一天发病数十次)。用莽草、舅丸各一鸡蛋*大,和猪油一斤同煎,去渣,手蘸药汁摩病处几百次,可愈。此法亦治癣疥杂疮。耳鼻有疾,可以用棉裹药汁塞住。此方名“莽草膏”。
3、头风久痛。作莽草煎汤洗头。勿令药汁入目。
4、瘰疬结核。用莽草一两,研为末加鸡蛋白调匀,涂布上帜疮。一天换药二次。
5、乳肿不消。用莽草、小豆,等分为末,加苦酒和匀,敷患处。
6、风虫牙痛及喉痹。用莽草叶煎汤。热时含口中,过一会吐去,很有效。
茵芋
「释名」芫草、卑共。
「气味」(茎、叶)苦、温、有*。
「主治」
1、手足枯痹拘挛。用茵芋、附子、天雄、乌头、秦艽、女萎、防风、防己、石南叶、踯躅花、细辛、桂心各一两,切细,装薄布袋中,以酒一斗浸渍。几日后,取酒饮服。每服一合,一天两次。手足只感微痹即止。此方名“茵芋酒”。
2、脚气病(风气积滞而成,发时甚疼)。用茵芋叶(炒)、薏苡仁各半两,郁李仁一两,牵牛子三两(生,研末),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时以姜、枣煎汤送下。以泻为验。未泻再服。此方名“茵芋丸”。
石龙芮
「释名」地椹、天豆、石能、鲁果能、水堇、苦堇、堇葵、胡椒菜彭根。
「气味」(子)苦、平、无*。(叶)甘、寒、无*。
「主治」(子)风湿寒痹,补肾明目;(叶)前痈肿*疮,下瘀血,止霍乱。
钩吻
「释名」野葛、*根、胡蔓草、断肠草、*藤、火把花。
「气味」辛、温、大有*。
「主治」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咳逆上气,喉痹咽塞。
菟丝子
「释名」菟缕、菟、菟芦丘、赤纲、玉女唐蒙、火焰草、野狐丝、金线草。
「气味」(子)辛、甘平、无*。
「主治」
1、消渴不止。用菟丝子煎汁随意饮服,以止为度。
2、白浊遗精(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渐有遗沥,小便白浊,梦中泄精)。用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肉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酒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九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方名“茯菟丸”。
3、小便淋沥。用菟丝子煮汁饮服。
4、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号晕心慌)。用菟丝子、麦门冬,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盐汤送下。
5、腰膝疼痛(顽麻无力)。用菟丝子(洗过)一两、牛膝二两,酒泡过,取出晾干,研为末,将原酒煮糊调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6、肝伤目暗。用菟丝子三两,泡酒中三天,取出晾干,研为末,以鸡蛋白和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7、身、面突然浮肿。用菟丝子一升,在酒五升中浸泡两、三夜,每饮一升。一天三次,肿不消,继续服药。
8、癣疮。用菟丝子炒过,研为末,加油调匀敷疮上。
9、痔疮。用菟丝子熬成*黑包,研为末,加鸡蛋白调匀涂搽。
覆盆子
「释名」奎、西国草、毕楞伽、大麦莓、插田包、乌包子。
「气味」甘、平、无*。
「主治」益肾脏,治阳痿,缩小便,补肚明目(叶亦有明目作用)
使君子
「释名」留求子。
「气味」甘、温、无*。
「主治」
1、小儿脾疳。用使君子、芦荟,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2、小儿痞块(腹大,肌瘦而*,渐成疳疾)。用使君子仁三钱、木鳖子仁五钱,共研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龙眼大。每取一丸,放入一个破了顶的鸡蛋中,饭上蒸熟,空心服。
3、蛔虫病。用使君子为末,五更时以米汤调服一钱。
4、小儿虚肿(头面、阴囊都有浮肿)。用使君子一两,去壳,加蜜五钱炙炙药,研细。每服一钱,饭后服,米汤送下。
5、虫牙疼痛。有使君子煎汤频嗽。
木鳖子
「释名」木蟹。
「气味」(仁)甘、温、无*。(有人认为:木鳖子有*,不可食)。
「主治」
1、酒疸脾*。用木鳖子磨醋服一、二碗,有腹泻即见效。
2、脚气肿痛。用木鳖仁,先切开。麸炒过,再切碎重炒,去油至尽,每两加厚桂半两,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发汗即愈。
3、阴疝偏坠。用木鳖子一个,磨醋调*蘖、芙蓉两药细末,涂敷患处。
4、腹中痞块。用木鳖子仁五两,分别放入切开的两副猪肾中,煨熟,捣烂,再加*连末三钱,与蒸饼一起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开水送下。
5、肛门痔痛。用木鳖仁三枚,捣成泥,倒入百沸汤一碗,乘热先熏后洗。每日三次。
6、多年瘰疬。用木鳖仁二个,去油,研细,加鸡蛋白,蒸熟粕于饭后服下。每日一服,半月见效。
7、小儿丹瘤。用木鳖子仁研成泥,调醋敷患处,一日用药三、五次,有效。
8、风牙肿痛。用木鳖子仁磨醋涂搽。
番木鳖
「释名」马钱子、苦实把豆、火失刻把都。
「气味」(仁)苦、寒、无*。
「主治」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口含咽汁或磨水噙咽)。
马兜铃
「释名」都淋藤、独行根、土青木香、去南根、三百两银药。
「气味」(实)苦、寒、无*。
「主治」
1、水肿喘急。用马兜铃煎汤,每日服。
2、肺气喘急。用马兜铃二两,去壳及膜,酥半两,一起拌匀慢火炒干,加甘草(炙)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七,用水一碗,煎至六成,温服,或噙口中咽服。
3、痔瘘肿痛。把马兜铃放入瓶中,烧回熏患处,有效。
盍藤子
「释名」象豆、盍子、合子。
「气味」(仁)涩、甘、平、无*。
「主治」
1、喉痹肿痛。用盍藤子烧过,研细,酒送服一钱。
2、五痔下血。用盍藤子烧存性,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3、肠风下血。用盍藤子两个、完好的皂荚子四十九个,共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又方:用盍藤子三枚(选厚重者),湿纸七层包好煨熟、去壳,取肉,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前服,*芪汤送下。一天服一次。
预知子
「释名」圣知子、圣先子、盍合子、仙沼子。
「气味」(子、仁)苦、寒、无*。
「主治」
1、精神病(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语言错妄,忪悸烦郁,忧悉惨戚,喜怒多风扇,健忘少睡,夜多异梦,狂不知人)。用预知子(去皮)、白茯苓、枸杞子石草蒲、茯神、柏子仁、人胡、地骨皮、远志、山药、*精(蒸熟)、朱砂(水飞),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发芡子大。每嚼服一丸,人参汤送人。
2、疠风(眉落、声变)。用预知子、雄璜各二两,共研为末。另以乳香三两,同水一斗,煮成五升后,加入药末熬成膏,收存瓶。饭前一匙,温酒调下。
牵牛子
「释名」黑丑、草金铃、盆甑草、狗耳草。
「气味」(子)苦、寒、有*。
「主治」
1、大便不通。用牵牛子半生半熟,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汤送下。又方:加大*等分。又方:加生槟榔等分。
2、水盅胀满。用白牵牛、黑牵牛各取头末二钱,大麦面四两,和成烧饼,临醒时烙熟食下,以茶送服。降气为验。
3、水肿尿涩。用牵牛研末,每服一匙,以小便通利为度。
4、浮肿气促,坐卧不安。用牵牛子二两,微炒,捣成末,浸乌牛尿中一夜,天明后加入葱白一把,煎开十多次,分二次安心服下。水从小便排出。
5、脚肿。用牵牛子捣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生姜汤送下。服药至小便通利为止。
6、小儿肿病,大小便不利。用黑牵牛、白牵牛各二两,炒取头末,加水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萝卜煎汤送下。
7、风热赤眼,用白牵牛末,加葱白同煮,研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丸,葱汤送下,服毕,睡半时。
8、脸上粉刺。用黑牵牛末,调入面脂药中,每日洗搽脸部。
9、一切痈疸,无名肿*。用黑白牵牛各一合,布包捶碎,加好醋一碗,熬至八成,露一宿,次日五更温服。以大便出脓血为妙。此方名“济世散”。
旋花
「释名」旋、盘根、续筋根、鼓子花、肠草、美草、天剑草、缠枝牡丹。
「气味」(花)甘、(根)辛、温、无*。
「主治」腹中寒热邪气(用根),脸上黑痣。亦利小便,续筋骨,合刀伤,治丹*,补劳损,益精气。
紫葳
「释名」凌霄、陵苕、陵时、女葳、茇华、武威、瞿陵、*目。
「气味」(花、根)酸、微寒、无*。(茎、叶)苦、平、无*。
「主治」
1、妇女血崩。用凌霄花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后服四物汤。
2、粪后下血。用凌霄花浸酒,随时饮服。
3、消渴。用凌霄花一两,捣碎,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分二次服下。
4、通身风痒。用凌霄花为末,服一钱,酒送下。
5、大风疠疾。用凌霄五钱,地龙(焙)、僵蚕(炒)、全蝎(炒)各七个,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以出臭汗为效。
6、悲羊疮(满脸满头,温烂成疮,延及两耳,痒而出水)。用凌霄花及叶煎汤,每日搽洗。
7、月经不行。用凌霄花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温酒送下。
营实墙蘼
「释名」蔷薇、山棘、牛棘、牛勒、刺花。
「气味」(营实一即蔷薇子)酸、温、无*。(根)苦、涩、冷、无*。
「主治」
1、消渴尿多。用蔷薇根一把,水煎,每日服用。
2、小儿尿床。用蔷薇根五钱,煎酒夜饮。
3、口咽痛痒(发声不出)。用蔷薇根皮、射干各一两,甘草(炙)半两,每取二钱,水煎服。
4、口舌糜烂。用蔷薇根,打去土,煮成浓汁,温含口中,冷即吐去。
5、痈肿疖*。用蔷薇皮交替炙热熨患处。
6、刀伤肿痛。用蔷薇根烧灰,每服一匙,开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7、眼热昏暗。用营实、枸杞子、地肤子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送下。
月季花
「释名」月月红、胜春、瘦客、斗雪红。
「气味」甘、温、无*。
「主治」活血、消肿、敷*。
栝楼
「释名」果裸、瓜蒌、天瓜、*瓜、地楼、泽姑,根名白药、天花粉、瑞雪。
「气味」苦、寒、无*。
「主治」
1、痰咳不止。用栝楼仁一两、文蛤七分,共研为末,以浓姜汁调成丸子,如弹子大,噙口中咽汁。又方:熟栝楼十个、明矾二两,共捣成饼,阴干,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
2、干咳。用熟栝楼捣烂,加蜜等分,再加白矾一钱,共熬成膏,随时口含回汁。
3、痰喘气急。用栝楼二个、明矾如枣大一块,同烧存性,研细,以熟萝卜蘸食。药尽病除。
4、肺痿咳血。用栝楼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过)、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共研为末;另将猪肺一片切薄,掺末一小撮入内,炙熟,冷嚼回下。一天二次。
5、妇女夜热(痰嗽,月经不调,形瘦)。用栝楼仁一两,青黛、香附(童便浸,晒)各一两五钱,共研为末,加蜜调匀,口中噙化。
6、*疸。用青栝楼焙过,研为末。每取一钱,加水半碗,煎至七成,临睡时服,五更有*物泻下,即为见效。此方名为“逐*散”。
7、小便不通,腹胀。用栝楼焙过,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服至病愈为止。
8、吐血。泥封栝楼,煅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8、屙血。用栝楼一个,烧灰,加赤小豆半两,共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酒送下。
10、咽喉肿痛,不能发声。用栝楼皮、白僵蚕(炒)、甘草(炒)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半,姜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或以棉裹半钱含咽亦可。此方名“发声散”。
11、诸痈发背。用栝楼捣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12、风疮疥癣。用生栝楼一、二个,打碎、酒泡一日夜,取酒热饮。
13消渴。取大栝楼根(天花粉),去皮,切细,水泡五天,每天换水。五天后取出捣碎,过滤,澄粉,晒干。每服一匙,水化下。一天服三次。亦可将药加入粥中及乳酪中吃下。又方:用栝楼根切薄,炙过,取五两加水五升煮至四升,随意饮服。
14、小儿热病。用栝楼根末半钱,乳汁调服半钱。
15、天泡湿疮。用天花粉、滑石,等分为末,水调搽涂。
16、折伤肿痛。用栝楼根捣烂涂患处,厚布包住,热除,痛即止。
王瓜
「释名」土瓜、钩、老鸦瓜、马瓞瓜、赤雹子、野甜瓜、师姑草、公公须。
「气味」(根)苦、寒、无*。(子)酸、苦、平、无*。
「主治」
1、小儿发*。用王瓜根生捣汁,每服三合。服三次即可见效。
2、*疸变黑。用王瓜根捣汁,清晨温服一小升,午刻*水从小便排出。如未排出,可再次服药。
3、大便不通。用上方吹入肛门内。
4、乳汁不下。用王瓜根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5、月经不利(小腹胀痛、带下或一月两次月经)。用王瓜根、芍药、桂枝虫各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土瓜根散”。
6、反胃吐食。用王瓜烧存性,取一钱加枣肉、平胃散二钱,酒送下。
7、筋骨痛。用王瓜子炒开口,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8、大肠下血。用王瓜一两(烧存性)、地*二两、*连半两,*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米汤冲服三十丸。
葛
「释名」鸡齐、鹿藿、*斤。
「气味」(根)甘、辛、平、无*。
「主治」
1、伤寒(初觉头痛,内热脉洪)。用葛根四两,加水两升、豉一升,同煮成半升服。加生姜汁更好。
2、烦躁热渴。用葛粉四两,拌入泡过粟米一夜的水中,煮熟,加米汤同服。
3、心热吐血。用生葛根捣汁半升,一次服完。
4、热*下血。用生葛根二斤,捣汁一升,加藕一升服下。
5、酒醉不醒。饮生葛根汁二升便愈。
6、疖子初起。用葛蔓烧灰,水调敷涂。
天门冬
「释名」亦名门冬、颠勒、颠棘、天棘、万岁藤。
「气味」(根)苦、平、无*。
「主治」
1、肺痿咳嗽,吐涎,回燥而不渴。用生天门冬捣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苑四合,浓煎成丸子。每服一丸,如杏仁大。一天服三次。
2、肺劳风热。用天门冬(去皮、心)煮食,或查干为末,加蜜做成丸子服下。
3、风颠发作(耳如蝉鸣,两胁牵痛)。用天门冬(去心、皮),晒干,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宜久服。
4、小肠偏坠。用天门冬三钱、乌药五钱,水煎服。
5、痈疽。用天门冬三、五两,洗净,捣细,以好酒滤取汁,一次服下。未效,可再次服药,必愈。
百部
「释名」婆妇草、野天门冬。
「气味」(根)甘、微温、无*。
「主治」
1、咳嗽。用百部根泡酒,每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又方:用百部、生姜,各捣汁,等分,取二合煎服。又方:用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加蜜等分,以沸汤煎成膏,噙咽。
2、遍身*肿。用新鲜百部根,洗净,捣烂,敷脐上,以糯米饭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软,盖在药上,外用布包好。一、二天之后,口内有酒气,水从小便出,肿亦渐消。
3、熏衣虱。和百部、秦艽,共研为末,烧烟熏衣,虱自落。用上两药煮汤洗亦可。
何首乌
「释名」交藤、夜合、地精、陈知白、马肝厂、桃柳藤、九真藤、赤葛、疮帚、红内消。
「气味」(根)苦、涩、微温、无*。
「主治」
1、骨软风疾(腰膝疼痛,遍身瘙痒,行步困难)。用何首乌(以有花纹者为最好)、牛膝各一斤,同在好酒中泡七夜,取出晒干,捣烂,加枣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2、皮里作痛(不知痛在何处)。用何首乌末,姜汁调成膏涂搽,搽后用布包住,以火烘鞋底熨按。
3、自汗不止。用何首乌末,调唾液,封脐上。
4、肠风下血。用何道乌二两,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5、破伤血出。用何道乌末敷上即止。有特效。
6、瘰疬结核(或破或不破,下至胸前者皆可治),用何首乌根洗净,每日生嚼,并取叶捣烂涂患处。
7、痈疽*疮。用何首乌不限量,在文火上熬煎,加酒等量,再煎开几次后,存酒,随时饮用;取药渣焙干,研为末,以酒煮面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病愈后,药可常服。
8、大风疠疾。用何首乌(以大而有花纹者为好)一斤,泡淘米水中七天,反复蒸、晒数次,加胡麻四两,再蒸再晒,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9、疥癣。用何首乌、区叶等分,水煎浓汤洗浴,可以解痛、生肌肉。用何首乌茎、叶煎汤洗浴,也有效。
萆解
「释名」赤节、百枝、竹木、白菝葜。
「气味」(根)苦、平、无*。
「主治」
1、腰脚痹软。用萆解二十四分、杜仲八分,一起捣烂、筛过。每天清晨用温酒冲服一匙。忌食牛肉。
2、小便频数。用川萆解一斤,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盐酒送下。
3、白浊(漩面如油,澄下如膏)。用萆解、石菖蒲、益智仁、乌药等分,每服四钱,加水一碗、盐一小撮,煎至七成,饭前温服。一天服一次,盐酒送下。
4、肠风痔漏。用萆解、贯众(去土),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如圣散”。
5、头痛发汗。用萆解、旋复花、虎头骨(酥、炙)等分为末。将发病时,以温酒送服二钱,暖卧取汗即愈。
菝葜
「释名」菝、金刚根、铁菱角、王瓜草。
「气味」(根)甘、酸、平、温、无*。
「主治」
1、小便频数。用菝葜根研为末,每服三钱,睡时温酒送下。
2、赤白痢。用菝葜根、腊茶,等分为末,加白梅肉捣匀,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五至七丸,小儿三丸。白痢,甘草汤送下;赤痢,乌梅汤送下。
3、沙石淋。用菝葜根二两,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服后用地椒煎汤浴腰腹,须臾即通。
4、消渴。用菝葜半,捣为小块,加水三碗、乌梅一个,煮成一碗,温服。
5、风湿腿弱。用菝葜洗净、锉细,取一斛,加水三斛,煮成九斗,泡曲子,去渣,取一斛如常法酿酒,每日适量饮用。
土茯苓
「释名」土萆解、刺猪苓、山猪粪、草禹余粮、仙遗粮、冷饭团、硬饭、山地栗。
「气味」(根)甘、淡、平、无*。
「主治」
1、梅*。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2、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苓、*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3、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白蔹
「释名」白草、白根、兔核、猫儿卵、昆仑。
「气味」(根)苦、平、无*。
「主治」
1、疔疮初起。用水调白蔹末涂搽。
2、一切痈肿。用白蔹、赤小豆、网草,共研为末,加鸡蛋白调匀涂搽。又方:用白蔹二分、藜芦一分,共研为末,酒调涂搽。一天三次。
3、脸上粉刺。用白蔹二分、藜芦一分,共研末,酒调涂搽。一天三次。
4、冻耳成疮。用白蔹、*蘖,等分为末,加生油调匀搽耳。
5、汤火伤。用白蔹研末敷涂。
6、风痹筋急。用白蔹二分、熟附子一分,共研为末。每服一小撮,酒送下。一天服二次。以身中暖和为度。忌食猪肉、冷水。
山豆根
「释名」解*、*结、中药。
「气味」甘、寒、无*。
「主治」
1、急*。用山豆根末,水送服二钱。
2、赤白痢。用山豆根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三服后即可止痢。
3、水盅腹大,皮肤变黑。用山豆根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4、头风热痛。用山豆根末,调油涂两太阳。
5、牙龈肿痛。用山豆根一片,含在痛处。
6、喉中发痈。用山豆根磨醋,噙口中。病重不能言语者,不断地以鸡毛扫药汁入喉,引出涎水,即可言语。
7、疥癣。用腊猪油调山豆根末涂搽。
8、喉风(牙关紧闭,水米不下)。用山豆根、白药等分,水煎噙咽。
*药子
「释名」木药子、大苦、赤药、红药子。
「气味」(根)苦、平、无*。
「主治」
1、项瘿。用*药子一斤,洗净,锉细,泡酒一斗,每日早晚饮酒一杯。忌一切*物,并须戒怒。
2、咯血、吐血。用蒲*、*药子,等分为末,放手掌上,频频舐食。又方:用*药子、汉防已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后服,小麦汤调下。一天服二次。
3、天泡水疮。用*药子研末涂搽。
白药子
「释名」白药
「气味」(根)辛、温、无*。
「主治」
1、风痰上雍。用白药三两、黑牵牛半两,同炒香,去牵牛一半后,共研为末,加防风末三两,和匀。每服一钱,茶送下。
2、咽喉肿痛。用白药末一两、龙脑一分,加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咽一丸。
3、吐血不止。用白药烧存性,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
4、眼烂生翳。用白药子一两、甘草半两,共研为末,取五钱掺入切开的猪肝中,煮熟吃下。
5、痈肿不散。用生白药根,捣烂置患处。药干即换。
威灵仙
「气味」(根)苦、温、无*。
「主治」
1、腰脚诸痛。用威灵仙末,每服一钱,空心服,温酒送下。又方:用威灵仙一斤,洗干净,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药的酒送下。
2、手足麻痹。用威灵仙(炒)五两,生川乌头、五灵脂各四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盐汤送下。忌茶。
3、喘咳呕逆,不能进食。用威灵仙(焙)、半夏(姜汁浸,焙),共研为末,加皂有水熬膏,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至十丸,姜汤送下。一日服三次。一月后见效。忌茶、面。
4、腹中痞积。用威灵仙、楮桃儿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送下。此方名“化铁丸”。
5、肠风泻血。用威灵仙、鸡冠花各二两,在米醋二升中煮干,炒为末,以鸡蛋白调作小饼,炙干后再研为末。每服二钱,陈米汤送下。一天服两次。
6、痔疮肿痛。用威灵仙三两,水一斗煎汤先熏后洗。
茜草
「释名」茅搜、茹芦、地血、染绯草、血见悉、风车草、过山龙、牛蔓。
「气味」(根)苦、寒、无*。
「主治」
1、吐血。用茜根一两,捣成末。每服二钱,水煎,冷却,用水调末二钱服亦可。
2、妇女经闭。用茜根一两,煎酒服。
3、盅*(吐血、下血如猪肝)用茜草根、蓑荷叶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服。
4、脱肛。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至七成,温服。
防己
「释名」解离、石解。
「气味」辛、平、无*。
「主治」
1、皮肤水肿(水气在皮肤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风)。用防己、*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三两,混合后,每取一两,加水一升,煎成半升服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防己茯苓汤”。
2、关节风湿微肿。用防己一两、*芪二两二钱半、白术七钱半、炙甘草半两,共锉为末。每取五钱,加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过一段时候再服。此方名“防己*芪汤”。
3、小便淋涩。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捣碎加水五升,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此方名“三物木防己汤”。
4、喘满(心不痞坚,面黑,脉沉紧)。用木防己三两、人参四两、桂枝二两、石膏如鸡蛋大者二枚,加水六升煮成二分,分次服。如无效,可去石膏,加硭菹三钱。
5、伤寒喘急。用防己、人参,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桑白汤送下。
6、肺痿喘嗽。用汉防己二钱,加浆水一碗,煎至七成,细细饮服。
7、咯血多痰。用汉防己、葶苈,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糯米汤送下。
8、堆乱吐利。用防己、白芷,等分为末,水冲服二钱。
通草
「释名」木通、附支、丁翁、万年藤,子名燕覆。
「气味」辛、平、无*。
「主治」上能通心清肌、治头痛、利九窍,下能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治遍身拘痛。
通草根:可治项下瘿瘤。
通草子:厚肠胃,令人能食,止渴,利小便。
通脱木
「释名」通草、活夺、离南。
「气味」甘、淡、寒、无*。
「主治」水肿癃闭,明目退热,泻肺,利小便。
钩藤
「气味」甘、微寒、无*。
「主治」
1、小儿惊热。用钩藤一两、硝石半两,甘草(炙)一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温水服,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延龄散”。
2、班疹。用钩藤的钩子、紫草茸,等分为末。每服三分或半钱,温酒送下。
白英
「释名」谷菜、白草、白幕、排风,子名*目。
「气味」(根、苗)甘、寒、无*。
「主治」
1、风疹、丹*、瘴疟。用白英煮汁饮服。
2、目赤头眩(风热上攻,眼花面肿)。用白英子(*目)(焙)、甘草(炙)、菊花(焙)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临醒时温水送下。
乌蔹莓
「释名」五叶莓、茏草、拔、茏葛、五爪龙、赤泼藤。
「气味」酸、苦、寒、无*。
「主治」
1、小便尿血。用乌蔹莓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2、颈下热肿(俗名蛤蟆瘟)。用乌蔹莓捣烂敷涂。
3、乳痈、恶疮初起。用乌蔹莓的藤或根一把、生姜一块。一起捣烂,加好酒一碗,绞取汁,热服令发汗,同时以药渣敷患处。方中的生姜,用大蒜代亦可。
4、跌打损伤。用乌蔹莓捣汁,加童便,以热酒送服。
律草
「释名」勒草、葛勒蔓、来莓草。
「气味」甘、苦、寒、无*。
「主治」
1、小便石淋。取律草根汁一升饮服,石当出,不出再服。
2、小便膏淋。取律草根生汁三升、醋二合,混匀一次服下。
3、尿血。治方同上。
4、久痢。用律草研为末,装管中吹入肛门。数次后即见效。
5、疟疾。用律草末、常山末等分,以淡浆水两碗,泡药露一夜,五更时煎成一碗,分二次服。以吐痰涎为愈。
6、遍体癞疮。用律草煎成浓汤洗澡。
络石
「释名」石鲮、石龙藤、悬石、耐冬、云花、云丹云英、石血、云珠。
「气味」苦、温、无*。
「主治」
1、小便白浊。用络石、人参、茯苓各二两,龙骨(煅)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2、喉痹肿塞,喘息不通。用络石草一两,加水一升,煎成一大碗,细细饮下。
3、痈疽热痛。用络石茎叶一两,洗净晒干,皂荚刺一两,新瓦上炒*,甘草节半两,大栝楼一个(取仁,炒香),乳香、没药各三钱。各药混合后,每取二钱,加水一碗、酒半碗,慢火煎成一碗,温服。
抵押贷:全国房产皆可.持证半年以上.
七天内放款.利息超低.万额度
月供贷:全国房产按揭半年以上.月供45倍(信用贷款)
业主贷:广州红本房.抵押房(信用贷款)
车主贷:全囯车牌.广东省内车险(信用贷款)
保单贷:任一家保险公司.生效半年以上保单
生意贷:营业执照一年以上.月流水10万以上
利息最低八厘.信用贷款度可达至50万.扺押贷款万
广州分公司财富
/p>
--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花城大道18号建滔广场11楼
目前+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