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运河发展是如 [复制链接]

1#

一、引言

中国京杭大运河是世界级文化遗产,历经千年积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并为运河沿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挖掘运河文化价值,对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大运河流经之地的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本文以宿迁段大运河作为对象,深入剖析大运河(宿迁段)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梳理大运河(宿迁段)文化旅游资源情况,在正视当前大运河(宿迁段)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大运河(宿迁段)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或建议。

二、大运河(宿迁段)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宿迁,地处江苏省北部,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境内河流众多,尤为令人瞩目的是千年运河蜿蜒而过。宿迁段大运河全长千米,其中,皂河龙王庙行宫和中运河段曾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使得南北文化交融汇聚于宿迁这座有着年建城史的古城,璀璨的文化遗产加上秀美的自然风景造就了宿迁文化旅游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其文化旅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本文梳理了宿迁文化旅游资源情况与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宿迁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方能使旅游焕发持久魅力,宿迁代表性文化有英雄文化、白酒文化、生态文化与西楚文化。

1.英雄文化旅游资源

自古以来,人们爱英雄、颂英雄,所以有关历史名人的旅游景点备受青睐也就不难理解。事实上,中国有很多城市都善于依托名人来打造独特的旅游景区,例如浙江绍兴因民国知名作家鲁迅而远近闻名,而教育家孔子则使山东曲阜名扬海内外。而江苏宿迁,又名项王故里,它是盖世英雄———项羽的故乡。纵观项羽波澜壮阔的一生,既有三年灭秦,数败刘邦的卓越成就;亦有被围垓下,拔剑自刎的人生悲歌。其一生虽如流星般短暂,却也极富传奇色彩,有着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因此,积极探索如何有效融合现代城市文化生动诠释当代英雄价值,对推动宿迁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具现实意义。当然,宿迁英雄辈出,像英勇抗日的清末名将———杨泗洪、近代炮兵之父———朱瑞等都是彪炳史册的光辉人物,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化瑰宝。

2.白酒文化旅游资源

号称“中国酒都”的宿迁有洋河与双沟两大酒业明珠,酿酒文化自是不容小觑,从酒窖、酿酒过程、酿酒工艺到饮酒礼仪与风俗等无不浸润着厚重的白酒文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洋河酒厂,作为中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其生产的“梦之蓝”系列白酒可谓家喻户晓。近几年,洋河酒厂围绕酒文化产品,致力于通过产业资源整合将其打造成中国特色白酒文化旅游目的地,创意策划洋河酒厂奇妙游,闻酒香、观酒窖、听故事、品名酒等系列活动,游客反响热烈。总之,无论是从产业还是品牌来看,酒都宿迁的白酒文化旅游资源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3.生态文化旅游资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宿迁市政府也十分重视这一点。天然的环境加上后天的环保使其成为天然的“氧吧”。生态资源随处可见:有占地12余平方千米的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那里山水相依、花海荡漾;有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洪泽湖湿地,是天鹅、鹤类等珍稀鸟类的天堂;有省内第四大淡水湖———骆马湖,以湖光山色之美吸引游人流连忘返;有依古黄河而建的黄河生态园,园内古黄河与大小池塘、森林及人文等各类资源交错相融,堪称休闲度假好去处。

4.西楚文化旅游资源

西楚王朝(公元前年~公元前年)为项羽所建,西楚文化便是随着西楚王朝的发展而盛行的一种文化,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作为项羽故乡的宿迁自然延续了西楚文化,从饮食起居、桥梁建筑、服饰礼仪到民间器乐、民俗民风均有着浓厚的西楚色彩。这些丰富的文化自然是宿迁旅游发展的资源宝库。比如,项王故里景区就深谙西楚文化之精髓,大型情景剧《梦回西楚王朝》每天都在上演,带领游客体验穿越古今的楚式婚礼、舞蹈、民俗等地域文化。

(二)大运河(宿迁段)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明晰运河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有助于认清客观现实状况,有的放矢地制定推动运河文旅融合快速发展的对策。

1.疫情冲击严重,市场需求萎缩

宿迁段大运河留有水工遗存、船闸遗存、非物质水文化遗产、文献资料水文化遗产等共计项水文化遗产。伴随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运河文化旅游的需求也日益旺盛。

以皂河镇为例,作为运河文化古镇,境内有龙王庙行宫、安澜桥、财神庙等知名旅游景点,其经济收入以旅游业为主,主打运河文化,如皂河龙王庙的祭祀文化,每年的皂河龙王庙庙会都是一场大型的民俗文化活动,兼有民间祭祀、商品交易与文化展示的功能。0年皂河龙王庙庙会吸引周边游客40万人次,交易额达余万元,游客对运河文化旅游资源的需求可见一斑。总的来看,宿迁的旅游业近几年稳定增长,但受疫情影响,0年宿迁市实现与运河相关旅游总收入仅.76亿元,比上年下降56.3%;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与上年相比也下降了55.1%。面对疫情的影响,宿迁市有关部门亟须制定疫情常态化下运河文化旅游发展的对应政策与措施。

2.资源种类繁多,项目形式多样

围绕大运河(宿迁段)文化在建筑技术、造船技术、织造、印染、印刷、传统戏剧、民间音乐、民间曲艺、民俗体育、饮食文化、宗教信仰、节庆活动、运河环境保护法规、地方社会治理制度、河政、地方志以及通志等在内的大量水文化遗产,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开发了许多形式多样的旅游项目,既有工程设施类遗产项目,如运河水利科技体验园、小杨庄码头、大王庙等;也有漕运类遗产项目,如乾隆行宫、顺河大营遗址、大运河上游船舶服务区、中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还有景观类遗产项目,如骆马湖渔业风情村、中运河滨河景观廊道、运河祈福园、运河湾公园、马陵路文化景观带、洪泽湖路文化景观带、印象黄河公园等。可见,运河文化相关衍生产品趋于多样化。

3.多种渠道并用,推广形式不一

在文化旅游项目及产品的营销推广方面,可以说是多措并举,既有传统媒体广电、报纸的宣传报道,又有诸如中国酒都(宿迁)文化旅游节、沭阳花木节、中国生态四项赛等的节庆、赛事营销活动,更有微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