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最年轻”的大湖,才多岁,其形成与中国两条大河有关世界上的大部分湖泊都是通过漫长的地质、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才形成的,比如我国的青海湖形成于距今20-万年前,鄱阳湖形成于距今1.17万年前。而有一个大湖,其形成于距今仅多年前,而且面积巨大,称得上是我国最年轻的大湖了。你知道是哪个大湖吗?鄱阳湖水上通道这个大湖就是洪泽湖,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的淡水湖泊,位于淮安、宿迁两市境内。洪泽湖既是淮河流域一个天然的大水库,也是苏北地区重要的鱼禽产品的生产基地。从历史角度上说,其实洪泽湖历史悠久,古代有过很多称呼,如富陵湖、破釜塘、洪泽浦,至唐代才开始称呼为洪泽湖。但是为什么又说洪泽湖是最年轻的大湖呢?其实洪泽湖成型于黄河的改道,在公元年以前,洪泽湖地区并没有一个成型的大湖,而是分散为许多小型湖泊,因此名称多用“塘”、“浦”,而少用“湖”。在公元年宋庭南迁的时候,黄河改道进入淮河河道,历史上称之为“夺淮入海”,淮河因此失去了出海口,只得流进现在洪泽湖的区域,将原来的小湖群连接起来,渐渐成为现在的洪泽湖。你可能会问,黄河夺淮入海,为什么淮河不一起随着黄河流入大海呢?原因就是黄河多泥沙,黄河自黄土高原经壶口瀑布奔流而来,带来大量的泥沙,至下游平原地区水势减缓,泥沙沉降使河床抬高。而淮河的河床较低,原河道被黄河夺走后经年累月便无法再流入,因此只能另觅河道,最终选择流入洪泽湖地区。但是洪泽湖的形成并不只因为这样一个原因,其实当地地势较低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洪泽湖地区是地壳断裂形成的凹陷地带,在洪泽湖形成之前,很多小胡群的形成也得益于自然形成的凹陷,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被迫改道,灌入该区域,日积月累便形成了如今的洪泽湖。而洪泽湖的形成也与华夏先民的活动离不开,早在近两千年前,洪泽湖地区就开始修建高家堰,而黄河入淮之后,又重新修建大堤,并改名为洪泽湖大堤,经明清两朝超过年的时间才修建完成。洪泽湖大堤的修建不仅防止了黄河、淮河、运河汛期泛滥,还最终定型了洪泽湖的“外貌”。因此可以说,洪泽湖这个中国最年轻的湖泊,其形成伴随着中华先民与自然既有抗争又有和谐相处的生活,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不屈不挠的气节。对于洪泽湖的形成,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