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基建”正在成为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汽车产业一次新机遇。“新基建”旨在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推动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而汽车产业的智能网联发展已经横跨5G、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成为“新基建”落地的一个重要载体。目前,以吉利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超越时代眼光的中国汽车企业,正依托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化力量,在“新基建”时代争取全球汽车产业的主导性位置。在这种巨型转轨过程中,中国汽车产业将获得巨大的转型机会,诞生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吉利:布局“新基建”领跑新赛道
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快“新基建”速度,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与传统的“铁公机”基建不同,“新基建”将聚焦于科技端,包括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等方面。这些“新基建”将强有力地推动以吉利为代表的一批中国汽车企业转型升级。
未来出行:天地一体化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基建’将为吉利转型提供基础设施。”吉利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吉利近年来加大对数字科技领域投入,积极布局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加快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转型:推出国内首个新能源网约车B2B平台曹操出行,与戴姆勒共建高端出行服务“耀出行”,打造地面共享出行生态;收购太力飞车、与戴姆勒共同投资Volocopter,全面布局城市低空出行;积极研发自动驾驶、车联网系统、车载芯片、激光通讯、操作系统、低轨卫星等基础设施。
吉利“天地一体化”效果图。资料照片
3月3日,台州吉利卫星项目宣布开工,该项目是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规划建设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制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设施,可以灵活满足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与测试。
该项目是吉利卫星项目全产业链的一环。作为中国首家自主研发低轨卫星的汽车企业,吉利年战略投资航天科技公司时空道宇,开始布局航天卫星领域,覆盖从研发、制造到应用全产业链。
吉利卫星项目,就是“新基建”典型代表,不仅为吉利自身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提供基础设施,还为未来出行、智能制造、大数据、无人机运输、城市管理等多领域提供支撑。
吉利智立方工厂的车骨架全面加固焊接工序。资料照片
据介绍,商业卫星领域将为吉利天地一体化出行夯实底层架构,是吉利科技转型的助推器,使得吉利未来出行版图更为清晰:从地面出行到低空出行,从研发车联网系统、车载芯片到布局低轨卫星。这套系统自成生态,实现了软硬件结合,以科技赋能推动交通变革与发展。年内,时空道宇将完成首发两颗低轨卫星发射,全面展开全球首个低轨导航增强卫星系统的商用验证。同时计划年展开全球首个商用低轨导航增强系统验证,此商用系统的空间段、地面段、应用段所有核心技术全自主可控。首发双星全部原型设计均由时空道宇自主完成,目前已通过各项鉴定试验与测试。
业内人士认为,今后的汽车是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空间移动终端。吉利布局低轨卫星将为高级别智能驾驶提供系统化定位服务,全面提升用户智能出行体验。
未来应用:汽车“新四化”
“新基建”将加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的“新四化”变革,核心技术优势企业将领跑这一赛道。吉利相关负责人认为,吉利正主动迎接汽车“新四化”变革,以创新引领发展,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新优势。
据介绍,早在十几年前,吉利就开始了新能源战略布局和技术储备。提出多元化、多线并进的新能源路径,包含混动技术、纯电技术、替代燃料与燃料电池四大技术路径,实现了从技术追随到技术引领的新跨越。汇聚全球多位新能源人才,投入超亿元,拥有新能源领域核心专利技术超过项,实现了真正%自主研发的中国新能源技术体系和解决方案。
面向“新基建”,吉利将充分发挥车联网核心技术先行者优势,打造了近人规模的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团队,掌握行业领先的智能网联核心技术,已申请多件知识产权,主要涵盖自动驾驶、AI语音识别等。年,吉利实现车联网系统GKUI搭载于量产车型博越,开启中国智能汽车先河。截至目前,吉利旗下多个品牌共有22款车型搭载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累计销量超万辆。
自年起,吉利开始投入自动驾驶研发。目前,吉利成为首家实现L2级别自动驾驶批量交付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且在行业内新量产车型L2配置率和市占率均已达到第一。年,吉利将在杭州亚运会期间服务所有与会者,聚焦出行服务,在亚运区域内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运营。
据介绍,吉利将把握全球新能源、自动驾驶的创新变革机遇,开放共赢、合纵连横,力争在5年内,跻身全球汽车产业创新应用能力第一阵营。
未来制造:智立方工厂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工业互联网是“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加速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
走进吉利智立方工厂,生产效率和精细化程度令人啧啧赞叹。这是吉利构建完整的以智能控制为核心的制造体系,是吉利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建设全球领先汽车品牌的技术保障。
正是通过这一制造体系,才能将吉利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代表智能化、网联化、节能化的“自动驾驶、GKUI、智擎”领先技术,基于行业领先的架构落实于每一款产品之上,并为每一位消费者创造“超越期待的出行体验”。
吉利杭州湾二厂是CMA平台世界级领先制造工厂,被称为“数字化双胞胎工厂”,集数字化仿真、云端大数据AI等信息技术大量应用的智能制造工厂,能完成研发-供应-生产-纠错-改进的完美循环,并达到柔性生产目标。
吉利义乌基地是全球最大的高端动力智能制造基地,是世界级微米工厂,全面对标欧洲豪华车标准。戴姆勒专家考察吉利发动机制造基地后表示,吉利发动机制造基地处于全球顶级水平。
台州吉利卫星项目是吉利在台州打造的国内首个脉动式模块化卫星智能AIT(总装集成测试)中心,规划建设卫星研发中心、部组件智造中心、测控中心、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设施,借鉴汽车行业先进的总装工艺,打造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化制造工厂,可以灵活满足不同型号规格的卫星总装与测试。
“新基建”将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充分融合。据介绍,近年来在整体数字化规划框架下,吉利不仅在传统的线上营销、协同研发,以及数字化制造方面重点布局,同时积极应用大数据、AI技术,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挖掘数据业务化价值方面已经取得了先机。吉利数字化转型将继续坚持方案全球化、架构标准化、技术服务化的原则,不断赋能业务,引领业务变革,朝着建设世界一流数字智能应用平台的目标努力。(记者王俊禄杭州报道)
上汽:拥抱“新基建”打造“新高地”
尽管疫情下销售依然“有点冷”,但中国汽车业正加速拥抱“新基建”。近来,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开始面向智能网联、5G等未来科技领域打造“新高地”。
3月12日,上汽联创智能网联创新中心正式在浦东金桥5G产业生态园开工建设,这一项目由开放式的上汽联创智能网联实验室、孵化/加速器以及产业基地三大部分组成,将聚焦目前5G技术最大的应用场景——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提供孵化加速器服务,通过集聚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全产业链科技企业,全力打造智能网联技术“全球新高地”。
根据规划,上汽联创智能网联实验室,将包括智能线控底盘性能实验室、智能驾驶性能实验室、5G智能网联实验室、功能安全实验室及“联创-创时”实时以太网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浦东新区政府将以此为依托,建立孵化/加速器和产业基地,服务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创业。
疫情下,车企对5G、智能网联等新科技的热情不减。近段时间以来,上汽集团持续向智能化要发展动力,开放是其中的重要关键词。
今年初,上汽集团与Intel公司旗下的Mobileye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拓展深化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合作,双方计划携手在中国应用推广端到端路网资产管理解决REM方案。
按照REM方案,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将通过装有Mobileye视觉芯片的摄像头,实时感知附近的交通信息(车道线、红绿灯等),并将这些数据上传到网络服务器;在网络服务器里,这些数据将被处理生成路网资产管理方案,然后再被传回车辆;车辆从而精确判断路况,强化驾驶辅助功能,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智能化出行将不再是梦想:在路上开着车的司机,将同时成为数据供应商,加入的车辆越多,实时更新的地图就越精确,一旦道路情况发生任何变化,所有的车辆都可以第一时间获知。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里,或者在道路标志不够清晰的情况下,驾驶者将能够预先察觉可能发生的危险,从而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根据协议,上汽集团自主开发的全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计划搭载Mobileye最新的视觉芯片,同时双方还将共同开展L3-L4级别的智能驾驶项目研究合作。这是上汽集团与Mobileye完善智能驾驶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各自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并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汽车在国内早日落地。
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表示,企业要加大跨界技术融合,努力打造具有颠覆性的出行“新物种”,有效解决用户场景化的出行痛点,提升用户的产品体验。
作为智能网联技术的“排头兵”,上汽以全球视野和开放胸怀,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朝着“场景主导、软件定义、数据驱动”的方向发展。近年来,上汽集聚了余名软件人才,成立行业首家人工智能实验室,已在“最后一公里”自主泊车、港口码头等封闭和半封闭场景下的无人驾驶、高速公路条件下的自主巡航、低速拥堵城区的自动驾驶等重点应用场景开展自主研究,并在车机系统、感知系统、高精度地图、智能驾驶决策控制系统、V2X车联通讯等关键领域取得初步成果。
年4月,上汽发布了全球首款“5G零屏幕智能座舱”和全球首款达到L3级智能驾驶水平的量产车型荣威MarvelXPro,宣布与华为、中移动合作共建国内首个“5G智慧交通示范区”。年11月,上汽启动全球首次“5G+L4级智能驾驶重卡”示范运营。融合了AI人工智能、5G、V2X车联通讯等先进技术的上汽智能重卡,成功实现在洋山港港区特定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以及厘米级定位、精确停车(±3cm)、与自动化港机设备的交互、东海大桥队列行驶。
“我们将迎来更加开放的全球竞争,中国汽车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也必然是开放合作之路。”王晓秋说,上汽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与国内外车企以及创新型科技公司加强合作、各展所长,共同推动新的产业生态圈建设,实现共赢发展。(记者周蕊上海报道)
广汽:加码“新基建”变“疫”为“机”
近日,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宣布将于4月1日正式完成对本田汽车公司的吸收合并,合并后的广汽本田将迈入“四生产线”时代,年产能预计可达77万辆/年。
广汽的扩张发生在汽车零售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整体下行的时期。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月最后一周乘用车零售同比下降61%。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广汽新能源同比增长了%,跻身新能源行业全品牌前三。
实际上,广汽集团受疫情影响也不小。由于2月份生产停滞,广汽宣布下调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的增长8%降至增长3%左右。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介绍说,1-2月,集团汽车产销分别为15.5万辆和19.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5%和37.3%。
为尽快推动复工复产,广汽加紧与供应商、经销商协调,确保各经销商门店恢复营业。广汽丰田组织了全国多家经销商、多家供应商召开“线上云会议”,统筹协调生产供销,坚定信心。
广汽传祺在其杭州厂区门口布设了基于移动5G技术的“健康一码通”设备,多名员工只需刷身份证即可获取居民健康码绿码。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截至3月20日,广汽集团复工率达到99%,产能恢复率达到70%,重点项目复工率达到%。
疫情防控中,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显身手,广汽集团意识到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将是下阶段市场竞争中难得的新机遇。
年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5G是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作用突出,同时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潜力巨大。
3月29日,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加快“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十条》,用“新基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样板。
在生产线上,广汽研究院搭建了远程办公系统,保障研发任务顺利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极高的现代化工厂管理,让广汽新能源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线上办公推进业务,使得多名员工零疑似、零确诊,为安全复工复产提供了保证。
2月,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出台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人、车、路、云”协同化发展的智能汽车产业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5G新基建投资的重要领域。
太阳能自循环系统、双层流热泵空调……广汽新能源投入了5亿元研发与健康相关的科技,打造兼具空气滤净、降噪、疲劳监测的“埃安智能健康座舱”。疫情期间增加的“超N95级滤防”和“远程一键杀毒”回应了车主关切,为广汽带来增长的动力。
技术的研发应用只是智慧出行的一个侧面,“技术+服务”的组合才是广汽取胜的法门。早在去年,广汽新能源就推出了代客充电、一键救援、一键维保等服务。疫情期间,广汽经销商全面应用广汽新能源App、媒体平台VR看车等营销工具,进行产品推广及客户维系。
与普通的在线营销不同,疫情期间,广汽推出了爱车免费消毒、线上免费义诊、新鲜果蔬配送、免费心理咨询、车主健康防疫手册等服务。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介绍说,代客充电、一键维保、免费消毒已服务车主余人,义诊服务和生鲜配送已服务车主超人次。
古惠南表示,此次疫情倒逼集团加快创新。广汽将继续发挥电动车健康环保和智能网联方面的优势,加速研发在线诊疗服务、脸部情绪识别、生命体征检测和智能健康管家等更多健康科技,打造全方位的健康安全出行。(记者周强洪泽华广州报道)
编辑: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