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当我们漫步在泗阳大地,看到那一座座透着历史沧桑、目前仍在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桥涵闸的时候,我们自然地会想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时任泗阳县治淮团部团长、政委,他叫李扬隆,今年90岁。
当我们走近李扬隆老人的时候,他慈祥的面庞仍然透着刚毅,饱经风霜的眉宇间仿佛记录着他那奋斗的、激情的岁月。他的故事娓娓道来。
童年启蒙,奠定人生底色
李扬隆年出生在泗阳县李口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童年对他来说,除了和同伴在屋檐下玩耍,就是贫困和饥饿。家里常常揭不开锅,夏天,经常摘些桑葚和瓜桃李枣充饥。为了维持家里的生活,他的父亲学了织布的手艺,一家几口才可以勉强度日。
小扬隆的父亲是一位开明的人士,他和后来任淮泗县、淮宝县副县长、革命烈士魏其虎是同班同学。父亲常常给小扬隆讲《岳母刺字》的故事和报效祖国的道理,这给小扬隆懵懂的童心照进了丝丝亮光。
家里再穷,也要送孩子上学。小扬隆十岁的时候,父亲送他到李口静山小学(解放后改为李庙小学)读书,学校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校长兼老师魏其虎,一位是李晋隆先生,这两位后来都成了泗阳历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李晋隆老师解放后任泗阳县副县长,魏其虎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他对敌斗争英勇果断,被大家誉为“魏老虎”。年,他任淮宝县副县长期间,因掩护部队突围英勇献身。
魏校长教小扬隆《国文》,他常穿一身葱白长衫,身材高大魁悟,声音响若洪钟,对学生要求严爱有加,学生们都喜欢魏校长。魏校长常常给孩子们讲抗日救国的道理,讲我们党为了人民的解放与幸福,带领军民英勇抗日的故事。小扬隆听得常常入了迷,他从内心感到党的伟大,从内心热爱党、感谢党。魏校长的一个个抗日爱国故事成了小扬隆的启蒙教材,也为他的成长打上了浓墨重彩的人生底色。
年,19岁的李扬隆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在李扬隆的工作生涯中,有两次幸福而难忘的经历。年,在共青团泗阳县委任学校工作部部长的李扬隆到省团校学习三个多月。一天上午,前来南京雨花台凭吊烈士的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满面笑容地来到省团校,亲切地接见了学习班学员。胡耀邦书记给学员们谈了他成长的经历,谈了他十三岁当“红小鬼”的故事,勉励学员们要有作为、有前途,要在共青团队伍中锻炼成长。胡耀邦书记的讲话让年轻的李扬隆深受鼓舞,满怀信心。
最令李扬隆难忘的幸福时刻是见到毛主席的时候。年,28岁的李扬隆任李口乡党委书记,10月,他光荣出席江苏省党代会。会议期间,他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身穿银灰色大衣,身材魁悟,满面红光,他号召大家“赶美超英”,会场上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李扬隆心潮澎湃,决心带领全乡社员抓好生产,用实际行动响应主席号召。
党的教育和培养,使李扬隆一步一步走上了革命道路,正如时任泗阳县委书记李道才同志说的那样:“李扬隆同志对党忠诚,组织观念很强,党叫干啥就干啥,组织分配在哪里就在哪里实干苦干”。
激情岁月,挥洒革命豪情
年,李扬隆时任泗阳县治淮团部团长、政委。进入冬天,水利建设也进入了高潮。徐洪河疏浚是当时治理淮河的重要工程,地委、县委高度重视,地委安排当时宿迁、泗阳两县开展夺红旗活动,泗阳县保旗,宿迁县夺旗。疏浚工程浩大,泗阳共出动了余名民工,工程分冬、春两期完成。李扬隆接到任务以后,带领庄洪双、徐其柱、卜银书等人迅速赶往工地。雨雪交加,天寒地冻,他冒着雨雪一个一个查看民棚,让民工先安顿下来,又一个一个公社查看民工的生活安排和后勤保障,让民工们感到组织的温暖。
李扬隆给大家传达、分析了夺红旗的上级精神,大家很受鼓舞,个个士气高昂。
为了增信心、促动力、保工期、保质量,李扬隆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研究,采取了“任务包干、多劳多得”“抢晴天、干暖天、大干快干”等一系列措施,明确以营部(公社)为单位,谁完成任务谁先收工。这些措施不仅稳定了人心,还大大激发了大家的劳动热情。在疏浚工地上,每个营部都热情高涨。疏浚工程出土比较远,堤高河深,但大家动脑筋想办法,一齐用手推车推,用布兜抬,工地上劳动号子此起彼伏。
李扬隆带领技术人员天天战斗在工地,了解工程进度,也和民工一起干活,很受民工敬重。由于工期抓得紧,群众热情高,到大年三十的晚上,所有营部都完成了任务,冬春两期工程全部完成。当红旗飘扬在疏浚工地的时候,民工们一起欢呼了起来!
李扬隆高兴地对笔者说“:我们就是有一股子革命热情,徐洪河两期工程一起完成,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和劳力。”
年,县委通知李扬隆,国家水利部部长将来泗阳视察洪泽湖水况,但河沟隔水,道路不通,要求李扬隆迅速造好两座桥,确保畅通。洪泽湖开发利用是造福周边人民的一件大事,李扬隆接到电话后,心情十分激动,但三天要造好两座桥谈何容易。李扬隆没有向组织提条件,讲困难。他迅速动身,实地考察。通过察看沿途线路,需在成子河上和小街附近造两座木船桥。任务明确以后,他带领工程人员边勘察、边施工,同时,迅速安排治淮团部调运木料和船只,他自己挨家挨户去动员劳力。当时正值麦收,劳力紧张,通过宣传和动员,很快找到了几十个民工,但这仍然不够,团部的工人挺身而出,大家都说“:我们上!”
建桥工程迅速开始,两处同时进行,李扬隆是这边跑到那边,现场解决问题。工程工期短、压力大,大家反映,那么多的材料靠一辆货车和一台拖拉机,运送太慢。李扬隆面对困难,立即和县运输公司联系,租车运送木材到工地,运送速度明显提高。施工过程中,浅水区可以打木桩做桥柱,深水区怎么办?面对难题,他迅速攻关,克服困难,采用深水区用船只固定的办法解决问题。光靠白天施工,时间远远不足,他们就挑灯加班,夜以继日。当地社员看到这一情景,也都自发地加入了建桥行列。终于赶在三天之内,建好两座土木结构的木船桥,并整修好沿途路基,为洪泽湖调研、考察工作铺平了道路。从此,迎来了一个洪泽湖开发的新时期。
李扬隆从事过共青团工作,做过农科所所长、农技中心站长、农林局局长。每当组织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挺身而出。年,他时任县管局局长,适时正开展大运河疏浚工程,县领导决定抽调他到疏浚工地工作,他立即前往。年,大运河泗阳闸段疏浚,县领导决定调已至县政协工作的李扬隆任疏浚工程政委,他迅速赶往工地。
李扬隆说他是个“老水利”,他当了十年治淮团部团长、政委,加上在水利局工作,他在水利战线上战斗了十二年。这些年头“,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风里来雨里去,总是战斗在艰苦的第一线。脸晒黑了,人忙瘦了,从不叫苦叫累。”泗阳县委原书记李道才说“,泗阳县的大多数河堤修整都有他的汗水,桥闸的修建都有他的心血”。确实,对工作,李扬隆有火一样的热情,这热情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热爱,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事业的热烈追求和革命情怀。
危急时刻,方显人生本色
作为一名党员,在困难面前,在危急时刻,李扬隆总是冲在最前面。
年秋,一场狂风暴雨一连下了一天一夜,放眼望去,处处一片汪洋。运河、黄河水位猛增,上游客水来势凶猛,水量很大,造成泗阳杨工段黄运河夹堤决口,立刻,洪水流入运河滩地,庄稼、房舍大量被淹,同时,严重威胁运河大堤安全,情况十分危急。
李扬隆和工程技术人员房琳、马广顺等迅速赶到抗洪抢险现场。县委领导给他们的任务是到决口大堤处,保卫大堤,严防出险。他们到达对岸,放眼望去,几里路长的大堤两岸一片洪水,并且夹滩水位还在猛涨,一旦出现险情,不仅他们自身安全难保,冲毁了河堤,全县人民的生命财产都将受到很大损失。李扬隆他们深感责任重大,此时,他们只有一个念头,组织把这一艰巨任务交给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
大堤上没有一点防洪机械设备,无照明设施,也无法取土,他们组织几十个民工用布兜、麻袋从几里路外抬土、运土到缺口现场。李扬隆、房琳等日夜沿堤查看险情,发现哪儿有塌方就用土填好,哪儿有冒泡就用土填实。夜间看不见,就用手电筒照明。他们昼夜巡查,哪里发现问题就在哪里抢险。累了就坐在露天地休息一会儿,困了就轮流在大堤上打个盹,饿了就啃自带的干粮,渴了就捧一口河水喝,就这样奋战了三天三夜,也提心吊胆地度过了三天三夜,直至杨工缺口堵上,水情稳定,保住了运河大堤,他们才松了一口气。
县领导乘船赶到堤坝,对李扬隆说“:你们保住了运河大堤,大家辛苦了,你们立了大功!但险情还没有完全排除,思想还不能麻痹。”随后李扬隆家都没回,随即和县领导一起乘船赶往运南大队部,成立抢险指挥部,李扬隆任指挥,要求迅速排除积水,保护大堤,确保人民安全。他们调运了20台抽水机和大批民工,经过四天四夜,日夜奋战,大水被排完,终于排除险情。
一位老党员、一位老干部,在关键时刻、在危急时刻,方显了他的革命本色!
李扬隆,年走上革命道路,年光荣离休,投身革命工作四十余年,他在解放前曾在上海逃难,做临时工,为了生计还跟父亲学过织布,是党拯救他于苦难之中,又是党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他对党充满深厚的感情,他要“好好为党工作,为人民工作”,这就是他的初心,为了这个初心他奋斗了几十年,恒久不变,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房元品张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