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代清廉好官张百龄,小编带你了解 [复制链接]

1#

 张百龄,清朝大臣。出为湖南按察使,调浙江,历贵州、云南布政使。张百龄,字菊溪,河北承德隆化县张三营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由于才华出众,又素有操守,因而受到皇帝及众臣的赏识与钦佩。张百龄为官43年,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官至刑部尚书、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等要职。


  笃行善政屡建功勋


  嘉庆十六年,黄河决口,正在睡梦中的两岸百姓瞬时被巨大的灾难所吞没。人命关天,十万火急,朝堂之上也在紧张地研究对策,多数意见认为黄河之患之所以屡治不止且年甚一年,根本原因在于云梯关入海口不通畅,改道它流,使其从马港新河入海才是上策。嘉庆帝遍观群臣,觉得唯有张百龄能担此重任,遂特命其为两江总督,全权负责治河一事。


  面对这个难啃的骨头,张百龄没有按朝廷的众人之议“排兵布阵”,而是亲自勘察黄河下游,取得至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在给皇帝的上疏中,张百龄力排众议,坚持定见,他说:“在入海口没有高起的地形,也没有阻拦的堤坝。黄河泛滥的症结在于去年挑河二段内积淤的沙土有三千余丈。我又亲自到马港口下游,见清除淤沙花费更大,入海面积狭窄。两者相比较,还是疏通正河更为方便。”皇帝完全同意张百龄的意见,勉励他尽心尽力治理黄河。


  得到了“尚方宝剑”之后,张百龄立刻调兵遣将,竭尽全力将桀骜不驯的黄河装进“笼子”,“接筑洪泽湖口束清坝,逼溜刷深太平河,使水有所归”。经过异常艰辛的努力,终于得奏大功,第二年春天,各工程先后完成,黄河决口全部合龙,漕运以及渡河比以前还要好。


  在湖广总督任上时,张百龄接了个棘手的案子,一个常年在湖北武昌经商的江西南昌人状告自己的弟弟侵夺家产。诉状写得非常清晰有条理,说此人家中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对其弟极为友爱,不仅负担起弟弟的生活,还聘请老师教其读书,其弟长大后中了秀才。他在武昌的生意也越来越火,就不断寄钱回家,并要弟弟广置田产,好好经营。其弟靠着他的钱财,日子越过越好,可他却走了下坡路,妻子中途去世,又没有留下子女,生意还赔了一大笔,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回家。可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弟弟翻脸不认人,将落魄的他拒之门外,并且一口咬定家中所有的财产都是自己一手挣来的,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怒不可遏的他一纸诉状将其弟告到南昌县衙,知县查看了二人的有效证据即家中田地房产契约,上边清清楚楚地写着主人全是其弟,结果自然没有悬念,其弟胜诉。


  败了的哥哥无奈之下只好又回到武昌,经人指点,来到总督府喊冤告状。张百龄非常同情这个原告,就将此案发给武昌知府,令其依法火速严办。可是武昌知府很为难,因为江西属两江总督所辖,武昌知府无权直接拿人审问。


  武昌知府左思右想,苦无良策,三天后只好到总督府请罪。张百龄思忖片刻,便计上心来,当即表示,这事好办,“此亦甚易事也。即在盗案中列其弟为窝家,斯得之矣”,就是从关押在大牢的强盗中选一个罪情较轻而坦白态度又较好的,命令他招认没有追回的赃物是存放在江西南昌那个昧良心的弟弟家中,然后你再把供状送到我的总督府即可。


  武昌知府回去很快办妥此事,张百龄接到这份供状之后,马上拟就公文,盖上大印,派人直奔南京两江总督衙门。不一日,其弟就被捉拿归案,押回武昌。


  张百龄亲自升堂提审,为盗做匪,罪莫大焉!这个罪名其弟岂肯认领,当堂大呼其冤。张百龄不动声色,要他如实说明所有财产明细,此人不敢说谎,遂逐项列出。张百龄一看他的家产大约得有三千两银子,便一拍桌案,厉声喝问:“你不过一个秀才,却有这么多银子,这不是坐地分赃又是什么?”此人难以自圆其说,只得老老实实将这些财产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地做了交代,张百龄让他确认无误具结画押后,严厉地对他说:“你的坐地分赃之罪,容日后查实再行追究。但你不仁不义,欺兄霸产,天理难容,罪无可赦。”当即郑重宣判:革去其弟秀才功名;重责四十大板;家中所有财产归还其兄。这个时隔二十余年的异省讼案,由于张百龄的智慧和坚执,终使正义得到伸张,恶人得到严惩。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