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榴莲饼、英国咖啡、澳大利亚蜂蜜、盱眙小龙虾……初冬时节,全球美味相聚淮安共享“食”机。
11月13日,第五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暨首届金秋经贸洽谈会落幕。国内外数百家参展商、采购商、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员企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美食之都代表如约而至,以美食为媒共叙友好情谊,以产业为介共谋合作发展。
诚意满淮、共创未来
作为江苏重点打造的唯一食品类博览会,淮安食博会已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本届食博会进一步延伸拓展活动内容,同步举行首届金秋经贸洽谈会,以“诚意满淮、共创未来”为主题,分主题展览、经贸洽谈、美食嘉年华三大板块,设食材预制菜、休闲食品、配餐调味品3个专业展馆和淮安特色主题展区、预制菜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创新联合体3个特色展区,余家企业齐聚于此展示特色产品成果,展开深度交流。
美食搭台经济唱戏。本次食博会签约项目41个,总投资逾亿元。其中,总投资5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4个、总投资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4个。
不仅如此,此次展会聚焦多个议题,搭建平台,展示理念、碰撞智慧,推动资源集聚、项目落地。
作为本次淮安食博会的重要分会场,“三品”全国行江苏站暨数字化助力食品工业“三品”战略高峰论坛,聚焦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食品产业组织体系展开深入研讨,推动重塑食品产业格局,培育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作为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消费品工业城市,淮安加快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新增近0个食品新品种。
11月10日,第二届RCEP成员国食品产业合作圆桌会议举行。中国国际商会与淮安市政府签订共建RCEP产业合作备忘录。
同一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美食之都”城市创新发展大会设在淮安召开,进一步推动全球美食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五大“世界美食之都”——成都、顺德、澳门、扬州、淮安联合发布《年“世界美食之都”城市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淮安宣言》。参会各方认为,将美食与产业化发展、历史文化相结合是淮安发扬美食文化的题中之义,要进一步擦亮淮安“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共享美食产业富民的机遇,携手共创互利共赢的美好蓝图。
11月11日,首届“中国预制菜买手节”开幕式暨预制菜买手联盟采销大会上,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江苏省餐饮协会、国际粤菜学院、江苏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嘉宾作分享交流,深入探讨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路径和前景,共谋完善买手机制与标准体系、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淮安“味道”香飘四海
不知不觉,淮安食博会已走到第五个年头,成为见证淮安准确把握“时”与“势”、高效统筹“稳”与“进”,推动食品产业发展上台阶的一扇窗口——
这是淮安“味道”愈发醇美的五年。粮食生产屡创新高,淮安以全省9%的地域面积贡献全省13%的粮食产量,推出整市域、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淮味千年”,授权企业总销售额突破亿元,累计培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盱眙龙虾、洪泽湖螃蟹、淮安大米、淮安黑猪、淮安红椒等一大批淮字号优质特色农产品誉满天下。
这是淮安“味道”愈发丰厚的五年。聚焦打造国内一流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淮安树牢“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吸引一批食品行业世界强企业落户淮安,培育家绿色食品规上企业,形成较为完备的食品工业体系,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完整链条,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居全省前三、成为江苏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这是淮安“味道”愈发香溢的五年。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淮安创成“世界美食之都”,精心打造以食博会为代表的对外开放新平台新载体,RCEP成员国食品产业合作圆桌会议上升为省级对外开放平台。食博会成为进博会食品产业合作唯一平台,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朋友因淮扬菜、食博会与淮安结缘、来淮安发展、在淮安壮大。
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致辞时表示,期待与大家一道,在共叙情谊中谋合作,依托食博会搭建的供需对接“双向桥梁”,更大力度开展技术交流、产品推广、项目合作;在共商交流中探新路,分享真知灼见、激发思想共鸣,共同探讨绿色食品产业未来发展之路;在共享机遇中创未来,更多走进淮安、投资淮安、扎根淮安,共同奔赴更美好的未来。
城市发展开新篇
迈上新征程,淮安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坚持对外开放、互利共赢不动摇,努力在开放中结识新朋友、集聚新资源、推动新发展,更好服务构建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动力。
那么,淮安续写“世界美食之都”华彩篇章的底气何在?
当前,淮安正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长三角北部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和长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来淮投资兴业恰逢其时。淮安项目攻坚突破成势,一批50亿级、百亿级重特大项目纷纷落户淮安。今年1-10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个,平均每天签约2.5个,其中签约和在建的投资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2个。
淮安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加快打造千亿级新能源高成长型产业,着力打造东部沿海综合物流枢纽城市,重点发展特优高效种植、特种健康养殖、特色生态休闲三大产业,培育优质稻米、小龙虾等五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出“淮味千年”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淮安主动对接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抢抓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淮安台资高地、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机遇,在产业升级、中心城市功能完善、交通地位提升中重塑城市发展新优势。
拥有体系完备、流量充沛的枢纽优势,建成“公铁水空”高效衔接的立体交通网,被明确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京津冀—长三角主轴路径重要节点城市,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拥有苏北最密集的高速路网,初步建成长三角北部十字型高铁枢纽,形成辐射主要“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集装箱水运物流通道,涟水国际机场现运营客运航线43条、全货运航线5条。
拥有资源富集、高效协同的创新优势,获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坐拥苏北唯一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以及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等省级以上园区平台28个,获批大陆唯一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正成为长三角台商投资最佳目的地。
拥有布局合理、容量充足的空间优势,国土空间布局合理,建设用地可充分满足淮安产业和城市发展需要,生态容量较为充足,后发优势明显。
拥有清新自然、文明宜居的环境优势,水域面积占四分之一,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是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江苏美丽中轴和绿心地带的明星城市。
淮安持之以恒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让来淮投资兴业者必得其所。多年来,淮安秉持“%服务”理念,对投资者提出的合情合理合法要求%满足,再提供一份贴心的服务和惊喜。在此基础上,淮安全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更具竞争力的市场环境、更富创造力的政务环境、更富公信力的法治环境、更有执行力的政策环境、更有影响力的人文环境,民营企业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真正让来淮投资创业者感到“吾心安处是淮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