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后渔民时代,他们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宿迁网讯(记者裴凌曼)从“船上”到“岸上”、从“湖面上”到“陆地上”,当洪泽湖省管水域全部停止捕捞作业后,退捕渔民是否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年龄大的渔民,上岸后生活是否有保障?近日,记者来到泗洪县临淮镇探访渔民们一年多来的“岸上生活”。

从“养殖饭”到“旅游饭”小渔村人幸福“蝶变”

原临淮镇胜利村是一个典型的小渔村,多户人家居住在洪泽湖西岸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上,白天一张网,晚上一张床,整天水上漂,曾是当地许多渔民日常生活的样子。

现如今,渔村人上岸后大部分集中居住在胜利家园小区,而原来的胜利村也成为了胜利社区。

来到胜利家园小区,映入眼帘的是单门独院的徽派小楼,一户人家配上一个小院,简单而又温馨,小院里织网、晒鱼,好不悠闲。

沿着门前的水泥路,来到了临淮镇胜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网格化管理中心、妇女儿童之家、村史馆等10余个功能室,极大地满足了当地人的实际需要,惠及胜利社区余户居民。

“现在出门就有健身广场,小区旁边就是医务室,咱渔民们上岸后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说起生活的变化,48岁的马明强颇为感慨。

马明强说,现在无论是生活环境和人均收入,都比以前好太多了,以前吃的是“养殖饭”,如今吃上了“旅游饭”。

“你看,这就是我家房子改建后的民宿。”马明强兴冲冲地向记者介绍着他家的变化。

年,马明强一家上岸后在胜利家园买了63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房子,还带个院子,上岸后他依然放不下多年的螃蟹养殖,于是分别在临淮镇和半城镇承包了亩地搞养殖。由于平常自己住在塘口,家里的房子处于闲置状态,后来在镇政府的鼓励下,对房子进行精装修,改建成了一间“知青岁月”民宿。年5月底,民宿正式运营后,每年收益能在2至3万元。现如今,马明强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受着上岸后的生活。

其实,像马明强这样上岸后除了从事养殖业外,还吃上“旅游饭”的,在当地还有很多。

“现在临淮镇有‘知青岁月’‘渔你有约’‘半岛渔庄’等系列民宿,吸纳渔民、村居等多方入股,今年以来,临淮镇民宿接纳游客余人次,收益达10万余元。”泗洪县临淮镇副镇长董祥介绍。

昔日捕鱼今朝护渔退捕上岸有保障

“我是‘渔三代’,也是一名护渔员,每个月收入元左右,住家船和生产船拆掉后领到了补偿款,现在搬进了新房,父母还有社保,家庭收入不比以前少。”护渔员,是31岁刘俊品的新身份。

刘俊品上岸后,通过政府组织外出学习培训,顺利拿到船长证和特培证,当地成立旅游公司后,刘俊品凭借一技之长,负责开旅游船只,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他时常和其他护渔队员在洪泽湖上值班护航,守护洪泽湖水上安全。

听说要停止捕捞上岸生活,刘俊品和一些同龄人以及父辈们并非没有顾虑。为此,当地政府积极为渔民们提供就业培训、组织专场招聘、安排公益性岗位,打消了渔民们的顾虑。

“多年来,早已习惯了湖上生活,比较自在,担心上岸后,人生地不熟,没有生活来源,而现在我们完全不用担心。”64岁的孙忠洪说,咱们现在的生活好着呢。

孙忠洪是临淮镇徐圩居委会人,去年他家平方米的住家船拆解后,拿到了补偿款,上岸后他继续养殖螃蟹,并且在镇上租了门面房,主要销售螃蟹饲料、烟酒等,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孙忠洪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居委会任职,女儿和他一起经营商店。

说起现如今的生活变化,临淮镇小街居委会低收入农户周志满和老伴感受最深。

“我们老两口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我们有房住、有事做,往后生活也有希望……”周志满说,去年住家船拆解上岸后,政府安排了住处,他和老伴闲不住,于是决定在外围继续搞养殖,塘口面积20亩,年收入5至6万元,足够日常生活。

如今,有房住、有社保、有工作、有学上、有希望,“五有”成为了转产渔民的新标配。

多渠道就业渔民出路广

渔民上岸后,有房住、有保障、能致富,是人们最关心和直接面临的问题。

临淮镇小街居委会37岁的王政上岸后,利用自身优势,主要做起了螃蟹收购生意,年收入10万元,带动了4人就业。

渔民王劲超在上岸后搞起了蟹苗养殖,开办宿迁万之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年收入万元以上,带动10个渔民就业,每个渔民年收入10万元以上,产业规模越来越大。

王政、王劲超在实现自己转型致富后,也不忘“拉一把、帮一下”他人,在当地赢得众多赞许。

而对于临淮镇溧河村党支部书记化友利来说,他希望能让溧河村更多的村民早日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目标。

为充分开发退渔还湖水域,切实解决上岸渔民谋生难题,临淮镇在全镇范围内创新建设“水上牧场”项目,种植莲藕、菱角、芡实等,增加渔民收入。溧河村水域面积较大,拥有余亩水上生态牧场,水质优良,水生资源丰富。但一直以来由于开发利用不充分,牧场水生植物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如何拉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让老百姓致富,成为村里的头等大事。

为此,化友利带领村干部到安徽、广东等地考察学习,切准荷叶市场需求,打通市场渠道,从单一加工荷叶茶转为采取多种方式加工、销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泗洪县溧河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运营。目前,日可产荷叶切片25万片,今年5月,已签订1万元产品订单合同,预计今年销售额约0万元,利润万元,直接带动村集体增收50万元。同时,带动溧河水生植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加工厂区工人余人就业。

加工车间里,工人正在有序忙碌着“。对荷叶进行切片、摆放、烘干,这些很容易学,也容易上手。”正在给荷叶切片的村民陈圆圆说,现在一个月固定收入在元左右,家门口就业非常方便,还不耽误照顾孩子和老人。

“荷叶切片、烘干、加湿,就可以对外销售,切完片的荷叶碎角料,晾干之后就是一味中草药,市场售价每吨可达1万元。”溧河村党支部书记化友利告诉记者,上岸前渔民们担心没事做,没收入来源,现在只要是想干事的,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村民们人人有事可做。

记者从泗洪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了解到,洪泽湖水域实施禁捕退捕以来,渔业资源正在逐步恢复。泗洪县系统内退捕渔民人,劳动年龄内渔民人,60岁及以上渔民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渔民人,已实现就业人,转产率达百分之百,这其中,有主要从事塘口养殖人员、也有上岸后从事土地种植人员、企业务工人员以及公益性岗位等。为高效推进就业安置工作,当地政府还在百分之百转产就业基础上,及时掌握每一名退捕渔民就业创业以及培训意愿变化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需求等,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管到底”,全力保障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持续稳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