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化宿迁的印记道路丨项王路英雄故里,底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病初期 https://m.39.net/disease/a_5474656.html

宿迁市区有这样一条道路,西至世纪大道,东抵京杭大运河,九鼎公园、项王故里景区坐落东西两头,这条路就是项王路。

项王路附近区域在古时称为“梧桐巷”,根据宿迁最早的地方志明代万历年间《宿迁县志·建置志》记载∶“梧桐巷,在新治(即明代万历五年后新建宿迁城)东南,相传为项王所生之处,俗云∶项王生于梧桐,长于下相,即此。”清代康熙年间《江南通志·古迹志》记载∶“梧桐巷,在宿迁县内,即项羽里。”

在古代,“巷”的意思并非现代所指的街巷,而是指较宽的城市道路。项羽故宅为地方富者居所,梧桐巷也是一条很宽的城市道路。

作为楚霸王项羽出生地,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在梧桐巷留下了文学作品。明代诗人罗涛有《梧桐巷》诗云∶“梧桐巷内落秋风,指点千年霸业空。敌国已曾来戏马,英雄何事失关中。扪心楚汉兴亡异,回首沧桑今古同。我有一杯酬项籍,不教骓马渡江东。”

明末清初历史学家谈迁在这里留下一首《项王庙》∶“下相生故里,仿佛目重瞳。报愤六王后,殉身一剑中。雄风山易拔,大泽路方穷。转恨乌江日,睢阳失沛公。”

20世纪80年代中期,项王路北侧建起一座4层约10米高、占地面积不到平方米的小洋楼。小洋楼建成初期作为星史论物资仓库使用,后来几经辗转,被用作职工食堂、饭店和休闲茶楼。因其形钙类法状特殊,外观呈八角状,广为人们所熟知,所以被取名“八角楼”。“八角楼”很快就成为项王路上的地标性建筑。从“八角楼”出发,经过跃进门就到了原黄河农场男实,那里也留下了不少老一辈宿迁人的劳动回忆。年,随着项王路拓宽改建,“八角楼”被拆除,但是关于“八角楼”的回忆一直在市民心中。

年,随着俗称“五号桥”的项王路秀强运河大桥建成通车,项王路一跃成为宿迁市民跨越京杭大运河出行的重要通道。

年,宿迁启动了项王路提升改造工程,规划设计风格向项王故里景区整体风格靠拢,重点围绕楚汉文化打造门头招牌。工程完工后,项王路道路功能完善、街景特色彰显、管理规范有序,成为宿迁老城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同年,市区按照发展大道、黄河路和洪泽湖路、项王路“两纵两横”的“井”字布局建设公交专用道,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年,为了方便居住在中部城区需要由西往东往宿豫区万达广场方向出行的居民,项王路启用“绿波带”,按照40千米/时的车速行驶,从平安大道直至万达广场,沿线经过10个信号灯控制路口,仅需7分钟,项王路为宿迁市民带来了更好的出行体验。

年,宿迁文旅集团在项王路南侧打造的文化地标——八角楼书店开门营业,营业之初总面积约余平方米,分为城事书店、艺术书店、文创书店、儿童书店、红星书店、智慧书店、美味书店、胶囊书店八大主题,精品图书3万余册,市民纷纷来这里阅读书籍,在油墨书香中感受老宿迁的文化传承。

“为了方便孩子上小学和初中,我家年就搬入了恒佳花苑小区,这条路真的是每隔几年就变一个模样,我印象最深的几次是道路拓宽改造,还统一了道路两侧的商铺招牌样式,前几年项王故里景区改造之后项王路更漂亮了。”附近居民邱女士说。

“项王路上的下相不夜城原来很热闹,我和朋友经常一起在那附近吃龙虾,现在因为疫情和冬天天气转冷的原因去的很少了,希望疫情尽快过去,重新邀请朋友过来在不夜城里‘逛吃’一下。”邱女士的儿子丁先生说。(丁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