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大农学院毕业归国留美博士,蝗灾凶猛来 [复制链接]

1#

当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力抗击新型疫情之际,东非国家以及我们的邻国印度、巴基斯坦,也正在遭遇另一场巨大的灾难——蝗灾。

最先遭遇蝗灾侵害的东非地区,其农作物被破坏的程度达到了最近25年的巅峰,非州东部的肯尼亚则是遭受了70年一遇的蝗灾。盘踞在东非国家的蝗虫更是高达亿,并且已有部分蝗虫飞越红海,开始侵蚀印度和巴基斯坦,来势汹汹。

可能很多友友不知道,不就是小小的蝗虫吗?有这么恐怖吗?大家可别小看它,蝗灾掠过之处,农作物几乎没有幸存。有专家指出,一平方千米的蝗群,只要一天时间,就可以吃掉3.5万人的口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预警,如果到6月份仍控制不住蝗灾,蝗虫总量或再增倍。

巴基斯坦已宣传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印度学者表示蝗灾将给国家带来三至五成的粮食减产。这两国与我国接壤,他们正在遭受的蝗灾经媒体报道后,也引起国内人们的担忧。中国科学院康乐院士表示:侵害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是沙漠蝗,我国不是沙漠蝗分布区,不会对我国造成严重危害。

在与一位朋友网聊蝗灾会不会来到我国时,朋友问了一句:“你知道谁是我们国家治理蝗虫的功臣吗?”这一问,真还给问住,挖挖机答不上来。

朋友说是一位叫做马世骏的生态学家、中科院院士。从朋友口中,挖挖机得知,我们国家历来都是蝗灾的重灾之地,历史上曾爆发了两百多次大蝗灾,并且还交替着发生旱灾,与水灾共同构成“三大自然灾害”,让老百姓叫苦连天。

出于好奇,挖挖机来专门在网上找出了马世骏院士的相关资料。

马世骏,年11月生,山东兖州人,民国二十六年毕业于北平大学(现北京大学)农学院生物系,毕业后在山东、湖北等地从生农业害虫研究工作。民国三十七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攻读昆虫学硕士,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学有所成的马世骏并没有惦念在美工作的优厚条件,而是情系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年秋,马世骏辗转多国到达剑桥大学作访问学者,当年冬天乘船回到香港,于年1月奉调到北京,参与中科院昆虫所筹建第一个昆虫生态学研究室。

刚刚回国不久的马世骏,接到了上级交给他的特殊任务,就是解决“千年难题”——在华夏大地彻底消灭蝗灾。受命之后,三十多岁的马世骏率科研团队,实地考察洪泽湖、微山湖、黄河沿岸等地,通过设置观测点、建立试验室等办法,找到了我国蝗灾频发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马世骏团队看来,飞蝗爆发的根源在于水灾与旱灾轮番发生,为蝗虫的繁殖提供了积极条件,认为当时社会不稳、贫穷落后,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研究团队的努力下,他们进一步揭示了飞蝗次生型演变规律及内在机制,提出“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策略和办法。

在此策略下,蝗灾严重的地区一方面使用化学药物灭杀蝗虫,一方面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控制水位,消灭蝗虫繁殖的自然条件。一通综合治理下来,人们受害千年的蝗灾,就这样得以遏制。

不仅如此,马世骏还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设想、“经济生态学”原则等一系列新观点,对推动我国生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他写下《东亚飞蝗蝗区的研究》等代表作,也堪称经典。

年,已经六十多岁的马世骏顺利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年5月30日,马世骏这位为共和国蝗灾治理做出过积极贡献的院士在河北省丰润县遭遇交通事故,不幸罹难殉职。

马世骏院士先后为国家培养二十多名硕士研究生及19名博士,学生戈峰、欧阳志去等已经成长为中国科学院的大科学家。

在蝗灾袭击东非以及印度、巴基斯坦之际,让我们共同怀念这位逝去的马世骏院士。诚愿这场正在肆虐的蝗灾,早日成为过去,不要波及我国才好。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速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