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宿迁一案例入选省2021年度十佳生态环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需要多少钱 https://m.39.net/pf/a_4629682.html

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年度“十佳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创新案例”,宿迁市“泗洪县建设自然恢复和渔民增收双向互利的水上生态牧场”入选其中,成为此名单中10项案例之一。

据了解,宿迁市泗洪县位于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的西岸,拥有洪泽湖近40%的水域以及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全国首批被命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也是江淮生态经济带“绿心”的核心区域。20世纪90年代后,洪泽湖水域网箱蟹塘星罗棋布,粗放的养殖方式和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捕捞行为,严重破坏了洪泽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年,宿迁市泗洪县颁布《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渔还湿工程规划(-)》,大力推进“退渔还湿”工作,累计拆除保护区内养殖围网和塘口26.65万亩。“退渔还湿”后如何推进湿地生态自然恢复和渔民增收,成为亟需破解的新问题。

近年来,泗洪县始终立足生态保护,端牢守住洪泽湖这个“金饭碗”,探索推进水上生态牧场建设“三点三色”机制,为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探索出一条辩证统一、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科学渠道。

湿地生态修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严格遵循“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原则,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并结合专家意见建议后进行科学规划,在实现原生态回归基础上,辅以人工治理提升周边环境,实现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

泗洪县相继出台《泗洪洪泽湖生态恢复暨水上生态牧场建设实施方案》《泗洪水上生态牧场规划建设管理导则》等文件,对水上生态牧场建设的目标任务、项目内容、工作要求等进行细化,确定“路线图”、绘好“时间表”、制定“任务书”。

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的原则,全面拆除养殖围网下人工修建的水下堤坝,保证水流贯通,对湖底进行清淤。在湖中栽植芦苇、蒲草等原生植物,投放原生动物,通过自然恢复的方式涵养水质、改善水体。加固沿岸堤坝并铺设柏油路5公里,在沿岸栽植绿化余株,全方位打造“水清、岸绿、湖畅、景美”的生态美景。自年起,泗洪县探索开展水上生态牧场建设,重点在已退渔还湿(湖)水域栽种菱角、芡实、莲藕等水生经济植物,增殖放流鱼虾蟹及螺蛳、河蚌等水生动物。截至年,全县已建成水上生态牧场17.13万亩。年上半年新增3.83万亩、修复9.53万亩。

同时,积极创新管理运营模式,通过合作社形式建设水上生态牧场,实行“生态+农业+旅游+文化”新型发展模式,既能够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又能够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富民增收。

通过打造“合作社+渔民+生态牧场”的运营模式,对生态恢复区进行保护性开发。优先吸纳渔民中的贫困人员,组建管护队伍,配备快艇、对讲机和高音喇叭等装备,常态化在湖面开展管护宣传和巡查。建立“四个统一”和“三个严禁”生产管理机制,即“统一规划生产区和捕捞区,统一水生植物种植品种和放养鱼蟹甲鱼苗种,统一采摘和捕捞时间,统一销售”;“严禁禁捕期内盗捕盗摘,严禁掠夺性捕捞,严禁私自采摘出售”;推进水生植被恢复率和经济产量收益率“双提升”。探索“生态+农业+旅游+文化”发展模式,依托自然生长的芦苇,打造“芦苇迷宫”生态旅游休闲项目,拓展增收渠道。据统计,年水上生态牧场建设共带动户低收入户增收.3万元、带动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

泗洪县通过创新实施退渔还湿(湖)及水上生态牧场建设,湖区水生植物指数成倍增长,有效增加了渔业资源种群和栖息鸟类,优化了湖区生态环境。同时大幅提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带动更多低收入户增收。洪泽湖湿地景区创成全市首家国家5A级景区。泗洪县“水上生态牧场建设”项目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最佳创新奖”。

泗洪县建设自然恢复和渔民增收双向互利的水上生态牧场入选江苏省年度“十佳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创新案例”后,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创新成果,坚定不移地以改革促发展,向创新求实效,为建设美丽江苏贡献一份力量。(颜靖尧蔡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