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继友,61岁,淮安市洪泽区的螃蟹养殖大户。从渔民到“养蟹能手”,他摘掉“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通过养蟹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董继友的螃蟹店在当地名声响亮,不少外地的客户过来下了高速就直奔他店里。多平米的门店,十几个玻璃池子,左边是四五两的,右边是三两的,按照个头大小分拣在不同的池子里。旁边一面墙整齐堆放着印有“洪泽湖大闸蟹”的礼盒,红色、*色、蓝色。
“快递等会给你发走,路上有损伤都算我的。”老董一边接洽现场的客户,不时还有电话订单进来,“今天下单,明天就能端上餐桌,保证你新鲜。”他家的螃蟹,远的卖到过乌鲁木齐、深圳等地。
“一年下来,我们三个门店也能赚个百来万。”说起自家店里的销售额,董继友用手指来回擦拭着手机屏幕,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如今,女儿负责经营一家店铺,儿子儿媳负责经营两家,他平时更多的是照管养殖公司的生意,一家人分工配合忙而不乱。
洪泽是江苏第一家无公害水产品整体认定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加上洪泽湖的鱼虾、螺蛳、水草本身就极为丰富,螃蟹想吃什么都能保证供应,养出来的蟹,自然个头大、品质好,细品起来,还有点甜丝丝的味道。老董强调,“别地的蟹我尝了不少,绝对没有我们这个味道。”
别看现在生活好了,渔民出身的老董过去也艰苦过。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曾经,他们一家人住在船上,在洪泽湖上靠捕捞为生,日子就像那渔船一样飘荡无依。
年开始搞螃蟹养殖,老董是洪泽湖畔第一批做这个的。他和几个朋友合伙,大家东拼西凑又借了十几万,押上了几乎全部的身家。“那时候一夜到天亮地睡不着,不知道有没有未来。”结果,第一年,老董就赚了多元,“那年头抵得上捕捞三年的收入嘞”。
先富起来的董继友,并没有只顾自己发财。年他牵头成立了洪泽县高良涧街道绿岛螃蟹专业合作社,带领周围养殖户共同致富,着眼打造洪泽湖大闸蟹的品牌。合作社为成员提供螃蟹苗种及饲料购进、养殖信息咨询、技术指导及成蟹销售等。如今,他们家有多亩的蟹塘,还成立了公司负责销售,也帮助当地蟹农拓宽销路共同致富。
因为家属长年生病,董继兵是社里的贫困户之一。年董继友指导他承包了50多亩蟹塘,无偿提供购蟹苗款及饲料费2万元,并全程指导他养殖。经过3年攀爬,董继兵彻底摆脱了贫困,并建起了新房。
近12年来,董继友帮扶40多户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老董说:“我们要在奔小康的路上更好更快发展,带动更多人靠双手劳动致富。”
十佳模范网民
洪泽区委网信办启动首届“十佳模范网民”评选活动。本次“十佳模范网民”评选活动是落实区委网信委会议部署,组织倡导全区网民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形成网络文明好风尚的目的。
此次“十佳模范网民”的评选标准为:严守“七条底线”,即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信息真实性底线;坚持“四有”准绳,即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活跃网络平台,传播洪泽好声音,讲述洪泽好故事,展示洪泽好形象,传递洪泽正能量;开拓创新进取,投身“互联网+”领域并取得突出业绩;热心网络公益,积极参加各类网络公益活动,在网民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凝聚力。
从现在起,区委网信办在洪泽论坛开辟“洪泽好网民风采”栏目,希望广大网民踊跃投稿,撰写出自己心目中的“洪泽好网民”。今年底,区委网信办将组织对刊发出来的“洪泽好网民”稿件进行评比,从中评选出“洪泽十佳好网民”,并给予适当表彰奖励。
免责声明:洪泽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