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靶向治疗上精准发力,挖掘低收入者内生力 [复制链接]

1#

*集街道仇石村11组村民陶大友是周边少见的病灾户、特困户,受益于洪泽区的精准扶贫,他成了全村乃至全街道率先脱贫的典型户。近年来,洪泽区多方式实施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区共户、人实现了脱贫。

洪泽区通过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对经精准识别的低收入农户,通过完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脱贫、加强教育支持脱贫等一系列措施,解决贫困户“燃眉之急”。长期以来,陶大友的妻子多病缠身,每年上万元的治疗费,使这个经济条件本来就一般的家庭陷入贫困。妻子前年去世,陶大友本人又患上了肺气肿,失去了劳动能力,孙女在校读初中,即将考高中。“阳光扶贫”工作开展后,针对陶大友的情况,村里帮他将6亩多责任地以每亩每年元的承包价流转了出去,并且与学校及上级部门和企业联系,帮他的孙女免除学习和生活上的费用。同时,村里将轻松的零杂活分给陶大友一些,让他多得到一些经济上的补助,基本上解决了他家的温饱问题,帮他家走出了贫困。

在靶向治疗上精准发力的同时,洪泽区还注重挖掘低收入农户内生动力,根据致贫原因、生产生活条件等,因户制宜、因人制宜,把低收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形成内生外扶的脱贫致富新局面。顾凤霞是东双沟镇青云居委会二组居民,本人患有下肢残疾,无劳动能力,丈夫患病去世,留下大量债务,儿子待业在家,打点临工,媳妇带着小孩,全家没有一个人挣钱,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镇里在了解到顾凤霞的儿媳妇在南京学过特色面点手艺后,便协调街道上一间门面房,支持她开起了特色锅贴店。由于手艺好,做人厚道诚信,她家生意十分红火,每天收入上百元。此外,镇里还介绍顾凤霞的儿子在开发区找了份工作,每个月也能拿多元工资。如今,顾凤霞一家已经摘掉了贫困的“穷帽子”。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治本之策,洪泽区重点围绕美丽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产业好、产品好、景观好、生态好的“四好”农业,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链、分享价值链,实现了就近增收、稳定脱贫。手工挂面加工是岔河镇临泽村传统特色产业,有着多年历史。这里生产的手工挂面因筋道足、韧性强、不浑汤、爽滑可口、久煮不黏在周边小有名气。临泽村将该产业作为“阳光扶贫”的一个重要渠道。“今天我家制作的手工挂面70斤,晾晒干后不到一个小时全部卖完了,赚了多元。去年,村*组织书记付士清让村里会挂面的大户手把手教我手工挂面制作手艺,我家现在一年收入1万多元,日子比以前好过了。”因病返贫的低收入农户张忠英一边给游客装手工挂面一边说。

(徐成堂邵强)

来源:-1-31《洪泽报》

摄影:菁文、洪静等

编辑:羽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