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紫金百姓紫金县罗姓的由来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04/4572199.html

紫金县客家话搞笑微电影

紫金美景:白溪自然保护区,百姓宗祠街,紫金观,*花古道,中山公园,广福庵,客茶谷,鸡公嶂,祗陀寺,孙中山祖籍纪念馆,碧云古洞,*海龙将*祠,文昌殿,群丰村古村落,桂山围石楼,牌楼节孝牌坊,苏区革命旧(遗)址群,德先楼,武顿山,南母寺,文笔塔,九和温泉,邓缵先故居,元峰塔,伍子胥文化园,天子嶂,

紫金美食:八刀汤,擂茶,炒石螺,酿鸭饭,仙人粄,酿三宝,鸡子酒,牛肉丸,酿春卷,白切狗肉,

客家山歌:《梁四珍与赵玉麟》,《八朵莲花》,《三斤狗变三伯公》,《歌王斗歌仙》,《泼妇打老公》,《客家山歌特出名》,

紫金姓氏:

  • ,[邓],[钟],[张],[陈],[刘],[叶],[赖],[廖],[曾],[贺],[彭],[温],[李],[谢],[赵],[戴],[朱],[严],[魏],[谭],[薛],[蒋],[游],[詹],[管],[王],[江],[林],[范],[苏],[潘],[胡],[蔡],[罗],(待续......)

    紫金大事记:,,,

    紫金县罗姓的由来

    ......

    一、罗氏迁入紫金

    紫金罗姓,一源多支。

    自从明万历二年(年)到现在各宗支的嫡祖陆续迁入紫金(永安)。有珠系四十六世罗尚崇次子罗洪德支脉从兴宁、五华(长乐)、梅县(程乡)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有珠系四十六世罗尚立长子罗洪湖支脉从梅县(程乡)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有罗洪湖传至珠系五十一世罗纲(千四郎)支系从福建龙岩(汀州)上杭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由福建龙岩(汀州)武平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嫡祖是罗继纲;由福建漳州平和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嫡祖是罗祖玉,罗向日、罗向辰;由顺德大良迁入紫金(永安)的宗支嫡祖是罗匡德。紫金罗氏各宗支的嫡祖迁徙足迹大致如下:

    一、龙窝镇

    1、龙窝洋头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二世祖罗象展裔孙罗庭干,于五华县水寨镇移居紫金县龙窝镇洋头村*砂坪围子。(罗天生/核对)

    2、龙窝墟镇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二十三世祖罗镇常裔孙罗京扬,于民国三十五年(年),由兴宁县宁新镇大路下移居紫金县龙窝墟镇。罗高祥/核对)

    3、龙窝琴江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五子罗小六又称伯六,号梅溪,由福建汀州府连城县瓜田里赴任潮州府通判官,后因世乱与弟罗伯七移居嘉应州程乡梅溪都下寨(现梅州市梅县区)。传至十五世祖罗清启、罗清泰,于清乾隆三十四年(年),由惠东高潭(现惠东县高潭镇)迁永安县龙窝龙光石坳立居(现紫金县龙窝镇龙窝村),后移居龙窝琴江罗湖(现龙窝镇琴江村新宫子、径子、高湖角一带)。(选自罗崇汉手著《紫金罗氏渊源》资料)

    4、龙窝罗屋排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四世祖罗恭厚,于清乾隆十年(年),由程乡(现梅州市梅县区)移居永安县龙窝罗屋排“应安第”(现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龙窝村)。(选自罗崇汉手著《紫金罗氏渊源》资料)

    5、龙窝桂山竹坑宗支(洪湖公支脉)

    八世祖罗祖玉夫妻(即祖公罗七郎、祖婆陈七娘)携六子,于明崇祯五年(年),由福建漳州府平和县蕉子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北门内居住(现紫金县紫城镇永安居委会罗氏宗祠一带),后徙乌石大陂万屋排龙树塘立祠(现紫金县紫城镇石陂村)。吾宗支是从本县乌石大陂万屋排龙树塘开基祖罗祖玉的裔孙,后迁居本县龙窝桂山竹坑(现紫金县龙窝镇桂山村)。(罗汉城/供稿)

    6、龙窝罗屋排、高坑、桂山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二子罗小三,字福清,传至二世祖罗孟通,于元至元一年(年)携子罗聪,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广东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立业(现兴宁市叶塘镇)。传至八世祖罗及泉,于明万历三年(年),由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现兴宁市叶塘镇)迁永安县岩前约枫林下立居(现紫金县紫城镇仕贵村)。裔孙分居:紫城仕贵,蓝塘石城二渡水、凹头岭、南山寨背,龙窝罗屋排、高坑高富楼、桂山罗屋等村镇。(选自罗崇汉手著《紫金罗氏渊源》资料)

    二、水墩镇

    1、水墩秋溪宗支(洪湖公支脉)

    罗汝荣,字懋坤,系珠公后裔五十三世、尚立公裔孙九世祖,罗松林公长子,投度名曰法镇,于明万历二年(年)间从程乡水车墟(现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大立堡榕树围徙居广东省惠州府永安县琴江都秋溪约中石坑开基立业(现河源市紫金县水墩镇秋溪村)。吾族尊罗汝荣为始祖;祖妣叶老孺人,生四子:罗念庄,字元,祖妣吕氏;罗敬庄,字亨,祖妣邹氏、刘氏;罗爱庄,字魁,祖妣钟氏;罗立庄,字亮,祖妣刘氏。子孙蕃衍,代代书香,人丁昌盛。另有后裔徙居至本县*花约澄塘(现紫城镇水澄村)和本省海丰、陆丰以及广西柳州、梧州苍梧、贺州,四川、湖南、香港、南洋等地,各自立业,子孙蕃盛,财丁兴旺发达。罗汝荣葬于本村洋坑嶂架上金盆,葵花向日形,申山寅向兼坤艮,坐参宿七度,向箕宿二度,水走乙辰。祖妣叶老孺人葬于本村洋坑嶂观音山下,丁山癸向兼未丑分金,水走癸丑,与公坟共龙各穴,呼名曰:仙人洞膝又称观音坐莲形。

    罗氏汝荣公祠,寅山申向兼甲庚吉度分金,称蜜橱形,始建于三百多年前,因时代变迁,年久失修,已毁为平地。壬辰岁(年)九月三十日,按原址方位兴工复建,至年(甲午岁)十一月初二日子时祖牌升龛、落成庆典。复建工程耗时二年,耗资四十余万。(罗新开/供稿)

    三、紫城镇

    1、紫城澄塘宗支(洪湖公支脉)

    珠系45世罗尚立长子罗洪湖,字新郎,传至珠系53世罗汝荣,系罗尚立第九代裔孙,罗松林长子,投度名曰法镇,于明万历二年(年),由程乡水车墟大立堡榕树围(现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徙居永安县琴江都秋溪约中石坑开基立祠(现河源市紫金县水墩镇秋溪村)。吾宗支是本县琴江都秋溪约中石坑开基祖罗汝荣三子爱庄,字魁,妣钟氏。迁居本县*花约澄塘(现紫城镇水澄村)。(罗伟雄、罗世环/核对)

    2、紫城榕林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一子罗大一传至十七世祖罗应贤、罗应文、罗应忠三兄弟,由大埔县古野村(现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古野村)移居永安县岩前约鹧鸪塘墩子头开基建立祖祠,庚山甲向(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榕林村)。罗应文充兵食粮,不知去向何方。罗应忠其后裔未记载,葬于本村梅子角排。罗应贤与邹氏、邱氏祖妣生二子:罗万昌、罗万升。罗应贤葬于本村下嶂子田面上,丙山壬向。邹氏祖妣葬于秋溪约中石坑七娘洞,庚山甲向,雄鸡拨羽形。邱氏祖妣葬于本村土名油兰岭田面上,乾山巽向。(罗永容、罗艳增/核对)

    3、紫城仕贵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二子罗小三,字福清,传至二世祖罗孟通,于元至元一年(年)携子罗聪,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广东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立业(现兴宁市叶塘镇)。传至八世祖罗鸣,字及泉,于明万历三年(年),与叔父罗仲富由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现兴宁市叶塘镇)迁永安县境。初居于县城之内,始侧近置买田屋,于今倘存址迹,后又徙岩前约陈田甲横岗枫林下而(现紫金县紫城镇仕贵村)。罗鸣卒葬于祖屋对面社角头,小地名曰大窝肚,喝形蚕蛾卷斗。罗鸣于世时通达地理,墓向,庚度,坟式,石冢等,丙寅岁二月三十日寅时复葬时与赖氏祖妣合葬。金骸寸节俱全,墓坟巽山乾向。其时,长房与二房共行祭一堂。因三房丁多人众,又另行祭一堂。祭之时扬公鸡连唱十余声,足可见为吉兆也。至今富贵兼全尽可定夺也。后裔以屋立祠以供,尊罗鸣为永安开基始祖。罗鸣婚配谭氏、赖氏。谭氏祖妣墓于雍正七年(年)己酉岁四月重修,于乾隆四十七年(年)癸卯岁三月初五日丑时重修外翌碑系西蜀清锦二邑修外。墓葬祖祠下角塅埔心,坐北向南,壬山丙向,生三子:继林、隐林、念林。罗鸪,婚配孙氏,后未记载。罗达,婚配曾氏,后未记载。罗选,婚配陈氏,后未记载。罗鸣裔孙在紫金分居:紫城仕贵,蓝塘石城二渡水、凹头岭、南山寨背,龙窝罗屋排、高坑高富楼、桂山罗屋等村镇。(选自罗镜泉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4、紫城石陂大陂宗支(洪湖公支脉)

    八世祖罗祖玉夫妻(即祖公罗七郎、祖婆陈七娘)携六子,于明崇祯五年(年),由福建漳州府平和县蕉子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北门内居住(注:当时永安县城北门内开始筑城池,还未建造罗氏宗祠)。后祖公罗七郎携三子回迁福建漳州府平和县蕉子坑居住,祖公罗七郎七十岁卒葬于平和。祖婆陈七娘携三子,由永安县城北门内(现紫金县紫城镇永安居委会罗氏宗祠一带)移居乌石约河树湾西街坝开基,后徙乌石大陂万屋排龙树塘立祠(现紫金县紫城镇石陂村)。明崇祯年间建造祖祠一座(艮山兼丑坤向),清乾隆三十三年至道光年间重修祖祠,合族转火祖牌升龛祀奉,祖祠堂名题字“豫章云”。吾族当时丁财兴旺,书生十八,拳棒十八,文武双全。但至清光绪年间,出现兄弟纷争,导致丁财衰落,裔孙背井离乡。此后有很多裔孙迁往四川宜宾等七个市县和广西、湖南、江西、浙江以及广东花县、潮州、潮阳、揭阳、揭西、阳江、阳春、高州、茂名、海丰、陆丰、惠东高潭、惠州、河源、紫金龙窝桂山竹坑等地。吾族尊祖婆陈七娘携的三个儿子为开基一世祖,从嫡祖罗祖玉传至现在己有十七代。(罗汉城/供稿)

    5、紫城乌石三丫角宗支(支脉世系待考)

    罗匡德,由顺德县大良(现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迁永安县城乌石巷子开基立祠(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乌石村),后裔分居紫城乌石三丫角(又称石马角)、城南沙子坝(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城南居委会沙子坝一带)。罗匡德系由顺德大良(注:大良古称太艮,又称凤城)来紫金(原永安)紫城乌石三丫角(又称石马角)、城南沙子坝的宗支嫡祖,尊为开基一世祖。(罗盘针/核对)

    永安县开基始祖匡德公,妣倫氏生八子。原本相传先曰:有功于明封为行役使安置顺德,洪武年间调入电劈司。公生八子,其四子与祖妣仍居顺德县,后祖妣卜葬顺德牛头堡。而我祖匡德公携带四子徙永安县(现紫金县)居室计之设也,卜葬城隍庙处,其时尚未开县也,迨隆庆谕旨开永安复迁乌石改葬岗仔尾,喝形鲢鲤吐舌。公带四子迁居乌石分作四房,而冠先公为满房。永安居住四子,长子:佑腾,次子:径道,三子:维胜,四子:冠先。

    二世祖:冠先公,卒葬于乌石墩头埔秋河口,庚山兼酉,名为田螺形。*祖妣葬在乌石大面前塅心垅面上,坐东向西。冠先公生四子,长子:寿观,次子:寿僅,三子和四子名字不详。

    三世祖:寿观公,妣*氏,生一子:应成。寿观公葬在乌石石马阁田垅,寅山兼艮,丙寅丙申分金,蜘蛛形。祖妣*氏葬在林田璜岗子,名为箫子形。

    四世祖:应成公。妣张氏,生三子:长子:文粲,次子:文钦,三子:文常。应成公葬在石马阁猪乸坑艮心,名为猪肝形。祖妣张氏葬在荷树弯,艮山兼寅,丙寅丙申分金,名为倒插钯头形。五世祖:文粲公,妣?氏,生一子:罗襟。

    文粲公立祠堂一座在中心屋,卒葬在林田山下汶仔口塘面上,坐南向北,祖妣不知何处。

    文钦公立祠堂一座在乌石巷仔下。

    文常公立祠堂一座在石马阁上屋。六世祖:襟公,妣*氏,生一子:鹤士(属下老屋)。摘录中华民国13年癸未岁重修《罗氏族谱》手抄本(罗茂林提供)

    6、紫城城南沙子坝宗支(支脉世系待考)

    匡德公,乃洪德公所生十八子之小九公的后裔,因有功于明,敕授官吏于顺德,明洪武年间,调入电壁司,配妻倫氏,生四子。于明隆庆年间(约公元年),携妻及四子迁徙永安县(即今紫金县)乌石巷子定居。买了大片山岭田地,建造新房,同儿子一道勤劳耕种,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白手起家,为后代奠定了基业,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并和睦乡邻,有难必帮,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和爱戴。在永安县开设县城时,匡德公尽力帮助捐款修建城墙。几年后,祖妣又生了四个儿子,因祖妣不服水土,体弱多病,遂辞别匡德公,带四个儿子返回顺德居住(四个儿子名字不详)。祖妣卒葬顺德大良,原古名牛头堡。

    匡德公随四子在紫金开基立业,生活艰苦,日夜劳作,不断发展,为后代的兴旺发达,含辛茹苦,历尽磨难,功不可没,实为我等后人所敬仰。匡德公在紫金立基四子,长子佑腾,居乌石荷树排,后迁居广西。次子径道,居乌石茶仔岗。三子维盛,下落不详。四子冠先,居乌石巷子祖屋。冠先公配*氏,生四子,长子寿观公,移居乌石三丫角定居立业,次子寿僅公移居城南沙子坝定居立业。其余二子,名字不详,一子迁广西立居,另一子在乌石巷子祖屋旁居住。匡德公卒葬乌石巷子岗子尾,喝形鲢鲤吐舌。冠先公卒葬乌石巷子墩头埔秋河口,庚山兼酉,喝形田螺地。妣*氏卒葬乌石大面前塅心田垅面上,坐东向西。

    匡德公在紫金立基四子,分为四大房,于年12月在乌石巷子原祖居地,重新建造匡德公祖祠,祠内设立匡德公与祖妣倫氏神牌位,后裔每年春分季节举行集会祭祀。

    (罗冠文于年12月2日供稿)

    7、紫城新庄宗支(洪湖公支脉)

    珠系60世祖罗受泰系罗纲(千四郎)后裔,罗思聪裔孙。祖妣张满娘生五子:罗良志、罗良盛、罗良富、罗良通、罗良福。于年间,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徙居广东惠州府永安县*花约赤珠坑定居建祠(已丙山亥壬向)。罗受泰卒葬于*塘墟车前小水仁志坪(坤山艮向,喝观音坐莲形),祖妣张满娘卒葬于茜坑尾火炉石(坐东向西,喝木星形)。吾族裔孙繁衍昌荣,代代出贤良,散居各地。

    二世祖罗良志,祖妣郑氏生三子:文彩、文贵、文瑞分居本村楼下;

    二世祖罗良盛,祖妣邱氏生四子:文选、文儒、文贤、(文炳,待考)分居本村坪上;二世祖罗良富,祖妣何氏生四子:文聪、文明、文志、文高分居何地未记载;

    二世祖罗良通,祖妣魏氏,徙居惠州城内后未记载;

    二世祖罗良福,出家去天字嶂食斋。四世祖罗宏猷、罗宏经,由永安县*花约赤珠坑(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新庄村)移居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罗宏猷次子罗奇英,因不习惯在花县花山居住,由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徙居紫金县(原永安县)古竹槎岭大岭围开基立祠(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槎岭村)。罗宏经次子罗粤英,因不习惯在花县花山居住,由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古竹四维雷公桥开基立祠(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四维村)。现详细记载以下10代辈字世系排列:文、宏、英、茂、扬、思、庆、锦、天、国。吾族因在“文革”破除四旧时,老族谱被焚毁而造成失载,现只有后裔查祖墓碑文填补上为盼。吾族自罗纲(千四郎)起40代辈字世系排列:四千万仲,宗师永维,翠受良文,宏英达廷,嘉明绍端,国治成平,康安裕顺,定昌富荣,元仁云集,应世方名。选自罗忠群手著《罗氏受泰公世系》资料)

    8、紫城禾塘角、坣头下、西门,*花、水澄、中洞、小*花,衙前宗支(洪湖公支脉)

    珠系59世罗仲英,系罗纲(千四郎)后裔,罗永俊嫡孙,罗旻之子,吾族尊为入粤始祖,生卒不详。罗仲英长子罗受庄,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西门约坣头下(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新安居委会紫龙花园一带),而乐业乐士居焉,后徙本县*花约水美甲上本村开基立祠(现紫城镇水澄村)。罗仲英公跟寻长子罗受庄,年老未返上杭,卒葬于永安林田冷水坑獭凹,癸山兼子,真武踏鼋形,又称獭形,清嘉庆八年(年)癸亥重修。年因县城区垃圾处理场建设需要,罗仲英金骸于是年农历三月初八日迁回县城禾塘角石碑岭安葬,丁山癸向,中秋告竣。原碑文称罗仲英为二世祖,清光绪十七年罗焕祥手著《罗氏族谱》记载罗仲英是入粤始祖。罗仲英生有五子,妣赖一娘生二子:罗受庄,字庄一郎;罗受念,字念三郎。妣石一娘生三子:罗受忠、罗受龙、罗受恩。祖妣赖、石一娘均卒葬于上杭。罗仲英入粤起世系辈字排列:仲受赐文,维振朝元,昌扬南霖,凤蔚光先业,龙章华国材,宏谋承祖启,景运肇天开。其中“赐”(仕)字为三世,“蔚”(伟)字为十四世(祝系世)。罗仲英裔孙在紫金主要分居:紫城禾塘角、坣头下、西门,*花沈仁坑,水澄上本、蟹湖、南沐洋,中洞、小*花,衙前;*塘嶂拔辣菜坑、澄田;义容龙腾等村镇。另有迁往河北、四川、广西,龙门龙潭铁岗、曲江安山洞早禾田等地。八世祖罗庚元长子罗开桂,壬子科举人,清乾隆五十七年(年)任直隶省河间府景州东光县知县(现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注:蟹湖罗文龙过继为罗登明次子,后始居沈仁坑。罗汉华父亲从水澄南沐洋过继为澄田罗姓之子,后始居澄田先锋组符头。

    二世祖罗受庄,字庄一郎、罗受忠、罗受念,字念三郎、罗受龙、罗受恩。罗受庄,祖妣张二娘,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西门约坣头下立祠(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新安居委会紫龙花园一带)。因人多屋少,后徙*花约澄塘村居住,罗受庄见此村地方非君子仁人所居之地,后又徙*花约水美甲上本村,买承叶马郑三姓田业立祠,庚山甲向,即系上本上楼屋。罗受庄生二子:长子罗粮芳、次子罗粮米。罗粮芳生三子:长子罗文茂、次子罗文案、三子罗文盛。罗文案生一子:罗弘亮迁往西蜀(四川)后未记载。罗文盛被曾姓招入门其妻杨氏及后裔未可知也。据说罗永俊金骸原葬于上杭县大洋坝,其后裔罗文盛复往上杭县大洋坝盗挖罗永俊金骸回来紫金县(原永安县),葬于*花约蟹湖分水凹,(俗叫蓑衣公,每次扫墓都下雨,且总会有人吵至打架的)。罗粮米分居小*花立祠,庚山甲向,眠牛形。罗文茂生二子:长子罗弘声、次子罗弘高。罗弘声生一子罗织锦。罗织锦生五子:长子罗凤祥、次子罗凤扬、三子罗凤彩、四子罗凤云、五子罗凤清。罗受庄葬于*花约蟹湖吊简坑,壬山丙向。祖妣张二娘葬于*花约蟹湖蛇坑尾。罗受念葬于罗受庄地坟顶右边。祖妣郑三娘无嗣后。罗受忠葬于林田驼猪岭,申山寅向,美女踏车形。罗受龙葬于*花约南沐洋麻子窝,巳山兼丙,雄鸡拨羽形,无嗣后,其坟墓无碑文记载。罗受恩,系罗受庄五弟,始闽迁粤,而乐业乐士居焉。罗受恩葬于上濑右拔尾,亥山巳向,昂天海螺形,清乾隆四十四年已亥岁重修。祖妣叶氏,葬于西门*阪坑石井地,辛山兼酉,飞凤形。祖妣杨氏葬于龙潭石坑,丙山兼巳,孩儿坐栏形。生三子:罗仕福、罗仕锦、罗满福。

    三世祖罗仕福、罗仕锦、罗满福,系罗受恩之子。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西门约坣头下居家后(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新安居委会紫龙花园一带)。明万历年间,罗仕福、罗仕锦见禾塘角、坣头下一带山清水秀,田地广阔,预言在此风水宝地上选址建立祠堂,立农管山,勤耕细作,建设家园,安家立业,日后定成为高楼大厦林立的繁荣城市,子孙后代通享荣华富贵。罗什福的裔孙,于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岁在禾塘角建立祖祠一座,于年冬重修。罗仕福,又名云台,生于戊寅68岁寿终,罗仕福葬于教场*竹埔,申山兼坤,锦被盖孩儿形。祖妣江氏葬于埔尾约中洞脉之凹,丁山癸向,雄鸡拨羽形。生六子:罗文荣、罗文辉、罗文相、罗文耀、罗文智、罗文泉。罗仕锦裔孙在坣头下建立祖祠一座,时师伪说丁山兼未房分有亏,丁财不兴,至清嘉庆十年(年)乙丑岁五月初一癸丑日寅时兴工,丙山兼午乙巳乙亥分金,九月初八丁巳日癸卯时祖牌升龛转火。年重修,中堂重新安放“豫章罗氏堂上罗仕锦与祖妣赖氏祖牌”。罗仕锦祖妣赖氏,生三子:长子罗文炳、次子罗文宣、三子罗文育。罗仕锦葬于*花约南沐洋,庚山甲向,瓜形。祖妣赖氏葬于*花约蟹湖嶂,午山子向,燕子伏梁形。罗仕锦与祖妣赖氏,均葬于*花约南沐洋铁炉塘瓜形和该山顶燕子伏梁形。罗满福,葬于禾塘角老虎窝坭塘,乙山兼卯,无嗣后。四世祖罗文荣,系罗仕福长子,罗文荣与祖妣*氏同葬于埔尾约中洞尾丁山癸向、兼未分金。生二子:罗维藩、罗维宁。罗文荣徙居埔尾约中洞下格立祠,丙山壬向。罗文荣后裔分居衙前、中洞等地,传至八世祖罗开元后裔分居义容龙腾。

    四世祖罗文辉,系罗仕福次子。罗文辉与祖妣缪氏留在禾塘角居住,罗文辉葬于*花约蟹湖村老住场。生一子:维高。

    四世祖罗文相,系罗仕福三子。留在禾塘角居住,罗文相葬于*花约蟹湖分水凹水径排上,乙山辛向。祖妣余氏葬于竹坑,祖妣高氏,葬蛤蟆坑。生一子:罗维清。四世祖罗文耀,系罗仕福四子。罗文耀葬于*花约长坑尾,祖妣叶氏葬于*花约蟹湖老猪塘。生三子:罗维常、罗维亨、罗维兼。四世祖罗文智,系罗仕福五子。罗文智葬于*花约蟹湖蛇坑麻风窝山岗,寅山兼艮,坐箕宿四度,甲戌甲辰分金,放丁水,金枧银巢形。祖妣肖氏葬在于*花约长坑,嫩草垂珠形。癸山丁向、兼丑分金。祖妣郑氏,葬于*花约澄塘陶塘屋背穴,猛虎跳墙形。癸山丁向、兼丑分金。于清道光已丑年九月初二日丑时重修。生三子:罗维寿、罗维茂、罗维*。

    四世祖罗文泉,系罗仕福六子,罗文泉与祖妣*氏同葬于禾塘角龙仔岭老屋背,失嗣。

    四世祖罗文炳、罗文宣、罗文育,系罗仕锦之子。罗文炳、罗文宣留在坣头下居住。坣头下祠堂存放的族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烧毁,造成十几代族谱记载数据缺失。现在后裔不知道那一房是罗文炳房系,那一房是罗文宣房系,只知道三大房系(即是年时坣头生产队期间,据说居住在上老屋的后裔为一大房系和居住在下老屋的后裔为一大房系以及居住在祠堂的后裔为一大房系)。年以前,已传至第17世(珠系第75世)“业”字辈。罗文育,后迁居*花约南沐洋建立祖祠一座,罗文育葬于埔尾约班魚塘,癸山兼子。祖妣曾氏葬于*花约蟹湖子罗屋背,癸山兼子。生三子:罗维鼎、罗维成、罗维捷。(罗水生/核对)

    9、紫城北门内宗支(洪湖公支脉)

    一世祖罗显荣,系罗纲(千四郎)后裔,罗永达裔孙。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北门内(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永安居委会罗氏宗祠一带),而乐业乐士居焉。祖妣赖氏生四子:罗承钦、罗承广、罗承章、罗承材。罗显荣葬于富田里,祖妣赖氏葬于林田猪母埔。另有后裔罗德隆移居蓝塘,罗秉洪移居义容墟,罗文瓒移居惠东高潭墟,罗文玉移居龙窝洋头*砂坪围子,罗维栋移居龙窝中溪樟洞,罗绍祖过继为南沐洋罗姓之子取名罗继康,罗绍基过继为禾塘角罗姓之子取名罗蔚伦。(罗汉雄、罗镇蕃/核对)

    10、紫城东门、中埔宗支(洪湖公支脉)

    罗继纲,于清康熙二年(年),由福建汀州府武平县象洞司前(现龙岩市武平县象洞乡联坊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东门老学第圣殿之所开基立祠(现紫金中学一带),后移居林田约中美埔岭山下立居(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中埔村)。另有后裔罗炽云移居广西北流县三合墟。罗继纲系由福建龙岩(原汀州)武平象洞迁入紫金(原永安)的紫城东门、中埔宗支嫡祖,尊为开基一世祖。(选自罗少平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11、紫城城镇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传至二十一世祖罗松香,于民国十七年(年),由兴宁县新陂家庄围下新屋(现兴宁市新陂镇)移居紫金县好义墟,后移居上义墟,于年由上义墟又移居本县城镇。(罗伟云/核对)

    12、紫城城南直径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九世祖罗华山(威公),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年),由兴宁县花螺墩(现兴宁市宁新街道大圳村)迁永安县城开基立祠(现紫金县紫城镇城南居委会直径大塘面罗屋),迄今(年)已三百零六年。(罗金甫、罗江甫/核对)

    13、紫城安良墟、安良墟下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五世祖罗升仲,由兴宁县花螺墩(现兴宁市宁新街道大圳村)迁永安县城安良墟井圹(岸)头立居(现紫金县紫城镇安良居委会)。其弟罗升富迁徙广西贺县(现广西贺州市)。另有:罗锐泉,于年从梅县南口(现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来紫金县防疫站工作,全家定居安良墟下。(罗楚明/核对)

    四、瓦溪镇

    1、瓦溪高田、围澳宗支(洪德公支脉)

    一世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二世罗春锦,于清顺治年间,随母赖祖妣由兴宁县迁徙原永安县上*砂约围岗甲半径罗屋坪开基立祠(现紫金县瓦溪镇高田村半径组)。罗春锦生三子:罗碧明、罗碧彩、罗碧凤;十三世罗碧凤生三子:罗海兴、罗海旺、罗海清。十四世罗海兴生七子:罗荣芳、罗荣彰、罗荣浩、罗荣康、罗荣烈、罗荣杰、罗荣俊。十四世罗海兴迁本县九和镇热水村则田立居。其长子罗荣芳迁本县凤安镇竹塘村立居。十四世罗海旺生四子:罗荣焕、罗荣昌、罗荣安、罗荣宁迁往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古楼坝立居。其曾孙罗明祥(字朝元)迁往云南省彝良县荞山乡立居。十四世罗海清生三子:罗荣玮、罗荣宝、罗荣琇留居高田村半径罗屋坪,有后裔迁往本县义容、龙窝和惠州、深圳、广州及海外立居。其孙罗开全迁居本县凤安镇竹塘村。十四世罗逸清生一子罗毓盛,迁居本镇围澳村,另有裔孙迁往惠东县宝口镇立居。(罗灶华/供稿)

    2、瓦溪下濑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传至罗凤廷,由兴宁县(现兴宁市)迁永安县瓦溪下濑坪上开基立祠(现紫金县瓦溪镇下濑村)。据说另有裔孙迁往外地,如今不知他们立居何处。罗凤廷系几世祖?该世系不清,待考。(罗远松/核对)

    五、九和镇

    1、九和热水宗支(洪德公支脉)

    一世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二世罗春锦,于清顺治年间,随母赖祖妣由兴宁县迁徙原永安县上*砂约围岗甲半径罗屋坪开基立祠(现紫金县瓦溪镇高田村半径组)。罗春锦生三子:罗碧明、罗碧彩、罗碧凤;十三世罗碧凤生三子:罗海兴、罗海旺、罗海清。十四世罗海兴生七子:罗荣芳、罗荣彰、罗荣浩、罗荣康、罗荣烈、罗荣杰、罗荣俊。十四世罗海兴迁本县九和镇热水村则田立居。其长子罗荣芳迁本县凤安镇竹塘村立居。十四世罗海旺生四子:罗荣焕、罗荣昌、罗荣安、罗荣宁迁往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古楼坝立居。其曾孙罗明祥(字朝元)迁往云南省彝良县荞山乡立居。十四世罗海清生三子:罗荣玮、罗荣宝、罗荣琇留居高田村半径罗屋坪,有后裔迁往本县义容、龙窝和惠州、深圳、广州及海外立居。其孙罗开全迁居本县凤安镇竹塘村。十四世罗逸清生一子罗毓盛,迁居本镇围澳村,另有裔孙迁往惠东县宝口镇立居。(罗露春/核对)

    六、蓝塘镇

    1、蓝塘石城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二子罗小三,字福清,传至二世祖罗孟通,于元至元一年(年)携子罗聪,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广东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立业(现兴宁市叶塘镇)。传至八世祖罗及泉,于明万历三年(年),由兴宁县叶塘洋塘围(现兴宁市叶塘镇)迁永安县岩前约枫林下立居(现紫金县紫城镇仕贵村)。裔孙分居:紫城仕贵,蓝塘石城二渡水、凹头岭、南山寨背,龙窝罗屋排、高坑高富楼、桂山罗屋等村镇。(罗华昌/核对)

    2、蓝塘龙渡、百罗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五世祖罗仕清,从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铁潭立居(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通惠居委会五湖桥一带),后移居紫金县蓝塘镇龙渡村龙头围。十七世祖罗耀南,于清康熙十七年(年),由蓝塘镇龙渡村龙头围继迁百罗村马鞍山立居。(罗华昌/核对)

    3、蓝塘半径宗支(支脉世系待考)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传至八世祖罗法行,系罗永成第五儿子。从长乐(现梅州市五华县)移居永安县蓝塘半径桐梓头开基立祠(现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半径村)。一说罗法行是福建上杭大洋坝罗氏千四郎公系的后裔?该世系不清,待考。(罗中发/核对)

    七、凤安镇

    1、凤安竹塘宗支(洪德公支脉)

    一世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二世罗春锦,于清顺治年间,随母赖祖妣由兴宁县迁徙原永安县上*砂约围岗甲半径罗屋坪开基立祠(现紫金县瓦溪镇高田村半径组)。罗春锦生三子:罗碧明、罗碧彩、罗碧凤;十三世罗碧凤生三子:罗海兴、罗海旺、罗海清。十四世罗海兴生七子:罗荣芳、罗荣彰、罗荣浩、罗荣康、罗荣烈、罗荣杰、罗荣俊。十四世罗海兴迁本县九和镇热水村则田立居。其长子罗荣芳迁本县凤安镇竹塘村立居。十四世罗海旺生四子:罗荣焕、罗荣昌、罗荣安、罗荣宁迁往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古楼坝立居。其曾孙罗明祥(字朝元)迁往云南省彝良县荞山乡立居。十四世罗海清生三子:罗荣玮、罗荣宝、罗荣琇留居高田村半径罗屋坪,有后裔迁往本县义容、龙窝和惠州、深圳、广州及海外立居。其孙罗开全迁居本县凤安镇竹塘村。十四世罗逸清生一子罗毓盛,迁居本镇围澳村,另有裔孙迁往惠东县宝口镇立居。(罗锡龙/核对)

    2、凤安下石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次子罗德高传至八世祖罗维富,于明崇祯六年(年),由兴宁县(现兴宁市)迁居永安县凤安下石大坑(现紫金县凤安镇下石村)。(罗木生/核对)

    八、上义镇

    1、上义周塘围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三子罗伯四,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广东兴宁县(现兴宁市)立居。传至十六世祖罗永宁,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年),由兴宁县(现兴宁市)徙居永安县上义周塘围(现紫金县上义镇上义村),另有后裔移居香港地区及芬兰、荷兰等国外。(罗敬东/核对)

    九、义容镇

    1、义容汀村大田宗支(洪德公支脉)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居广东兴宁县南门社子下(现兴宁市)。生二子:长子罗德秀、次子罗德高。三世祖罗德秀,生三子:罗均美、罗均寿、罗均章。三世祖罗德高,徙居长乐胡田(现梅州市五华县)。罗德秀传至七世祖罗环,生四子:长子罗尚质,移居长乐三伯洞(现梅州市五华县)。次子罗尚忠,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义容和尚田(现义容镇汀村大田)。三子罗尚德、四子罗尚金,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横塘赤草塘(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八世祖罗尚德,回迁长乐立居(现梅州市五华县)。十世祖罗通,由长乐(现梅州市五华县)徙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大利牛艮坑(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生四子:长子罗荣锦、次子罗荣秀,立居河源叶潭吉布围(现河源市东源县叶潭镇)。三子罗荣标,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大利杨额头(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大利完角)。四子罗荣祖,由临江光凹大利牛艮坑迁居义容汀村*连陂娥长潭(现紫金县义容镇汀村)。

    2、义容桥田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次子罗德高传至九世祖罗有远,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居长乐东之(现梅州市五华县),后移居兴宁县城内左武守府衙门前(现兴宁市)。九世祖罗有兴,由长乐转水*金坑(现五华县转水镇矮车村)移居永安县义容桥田新陂(现紫金县义容镇桥田村),罗有兴裔孙罗子兵迁居紫金县柏埔镇大鲁村石牙头和博罗县石坝镇吉石村。

    3、义容东平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长子罗德秀传至九世祖罗达祯,由兴宁县(现兴宁市)移居永安县义容屯背甲凌角陂(现紫金县义容镇东平村)。

    4、义容塘丰、汀村宗支(洪德公支脉)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次子罗德高传至十二世祖罗鸣忠,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年),由永安县义容*连陂娥长潭迁塘丰塘博下居住,后裔分居义容汀村八斗种(现紫金县义容镇坪輋村、汀村),古竹四维雷公桥(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四维村)。

    5、义容*洞、中兴、东平、安全、下告、义容墟镇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九世祖罗奕哲,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年),由兴宁县龙田高车(现兴宁市龙田镇)移居永安县义容*洞立祠(现紫金县义容镇*洞村)。裔孙分居:*洞长塘排、下径,中兴圹(岸)子下、排角,东平哉塘前、金竹窝,安全大凹,下告岭背坪,义容墟镇;古竹吉安桐子窝等村镇(现义容镇*洞村、中兴村、东平村、安全村、下告村、义容墟镇;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吉安村)。另有:十二世祖罗福海,由紫金乌石迁居义容安全大凹。二十六世祖罗仕辉,于年从兴宁县龙田(现兴宁市龙田镇)来紫金县义容墟镇经商定居,是罗氏昭远公后裔也。(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6、义容龙腾宗支(洪湖公支脉)

    罗仲英传至三世祖罗仕福,于清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岁在禾塘角建立祖祠一座,于年冬重修。罗仕福,又名云台,生于戊寅68岁寿终,罗仕福葬在教场*竹埔,申山兼坤,锦被盖孩儿形。祖妣江氏葬于埔尾约中洞脉之凹,丁山癸向,雄鸡拨羽形。生六子:罗文荣、罗文辉、罗文相、罗文耀、罗文智、罗文泉。

    四世祖罗文荣,系罗仕福长子,与祖妣*氏同葬于埔尾约中洞尾丁山癸向、兼未分金。生二子:罗维藩、罗维宁。罗文荣徙居埔尾约中洞下格立祠,丙山壬向。罗文荣后裔分居衙前、中洞等地,传至八世祖罗开元后裔现居住容义镇龙腾村。(选自罗木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十、古竹镇

    1、古竹槎岭、四维宗支(洪湖公支脉)

    珠系60世祖罗受泰系罗纲(千四郎)后裔,罗思聪裔孙。祖妣张满娘生五子:罗良志、罗良盛、罗良富、罗良通、罗良福。于年间,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乡大洋坝村)徙居广东惠州府永安县*花约赤珠坑定居建祠(已丙山亥壬向)。罗受泰卒葬于*塘墟车前小水仁志坪(坤山艮向,喝观音坐莲形),祖妣张满娘卒葬于茜坑尾火炉石(坐东向西,喝木星形)。吾族裔孙繁衍昌荣,代代出贤良,散居各地。二世祖罗良志,祖妣郑氏生三子:罗文彩、罗文贵、罗文瑞分居本村楼下;二世祖罗良盛,祖妣邱氏生四子:罗文选、罗文儒、罗文贤、(罗文炳,待考)分居本村坪上;二世祖罗良富,祖妣何氏生四子:罗文聪、罗文明、罗文志、罗文高分居何地未记载;二世祖罗良通,祖妣魏氏,徙居惠州城内后未记载;二世祖罗良福,出家去天字嶂食斋。四世祖罗宏猷、罗宏经,由永安县*花约赤珠坑(现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新庄村)移居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罗宏猷次子罗奇英,因不习惯在花县花山居住,由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徙居紫金县(原永安县)古竹槎岭大岭围开基立祠(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槎岭村)。罗宏经次子罗粤英,因不习惯在花县花山居住,由花县花山(现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城西村)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古竹四维雷公桥开基立祠(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四维村)。现详细记载以下10代辈字世系排列:文、宏、英、茂、扬、思、庆、锦、天、国。吾族因在“文革”破除四旧时,老族谱被焚毁而造成失载,现只有后裔查祖墓碑文填补上为盼。吾族自罗纲(千四郎)起40代辈字世系排列:四千万仲,宗师永维,翠受良文,宏英达廷,嘉明绍端,国治成平,康安裕顺,定昌富荣,元仁云集,应世方名。(罗治宏、罗伟雄/核对)

    2、古竹四维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次子罗德高传至十二世祖罗鸣忠,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年),由永安县义容*连陂娥长潭迁塘丰塘博下居住,后裔分居义容汀村八斗种(现紫金县义容镇坪輋村、汀村),古竹四维雷公桥(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四维村)。(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3、古竹吉安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九世祖罗奕哲,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年),由兴宁县龙田高车(现兴宁市龙田镇)移居永安县义容*洞立祠(现紫金县义容镇*洞村)。裔孙分居:*洞长塘排、下径,中兴(岸)子下、排角,东平哉塘前、金竹窝,安全大凹,下告岭背坪,义容墟镇;古竹吉安桐子窝等村镇(现义容镇*洞村、中兴村、东平村、安全村、下告村、义容墟镇;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吉安村)。另有:十二世祖罗福海,由紫金乌石迁居义容安全大凹。二十六世祖罗仕辉,于年从兴宁县龙田(现兴宁市龙田镇)来紫金县义容墟镇经商定居,是罗氏昭远公后裔也。(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4、古竹潮沙宗支(洪湖公支脉)

    罗向日、罗向辰,由福建漳州市(原漳州府)迁广东紫金县(惠州府原永安县)古竹潮沙牛古石立居(现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潮沙村),人丁人左右。祠堂门楼牌“*罗宗祠”;大门联“江夏源流,豫章世泽”。据说该祠是当时罗向日、罗向辰与*姓结拜谊兄弟共同兴建的祠堂,*罗两姓共用至今。其后裔罗革友,原在广东开平县工作,现移居美国。罗向日、罗向辰系由福建漳州迁入紫金(原永安)古竹潮沙的宗支嫡祖,尊为开基一世祖。(编者当地调查资料)

    十一、*塘镇

    1、*塘澄田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七子罗大七传至二世祖罗文显,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徙居兴宁县三图(现兴宁市)。十二世祖罗敬贤,由兴宁县(现兴宁市)迁永安县腊石约澄田坑高简立居(现紫金县*塘镇澄田村)。十三世祖罗元禄,由澄田坑高简徙居柏埔东方葵笑坑,散居福田农会(现紫金县柏埔镇东方村、福田村)。现仍居住*塘镇澄田村先锋组符头的有罗汉华等三房人,罗华兴解放前迁居香港。注:罗汉华父亲从水澄南沐洋过继为澄田罗姓之子,后始居澄田村先锋组符头。(罗汉华/核对)

    2、*塘长岌、上*塘、*塘墟镇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传至十三世祖罗星恩,于清康熙年间(—1年),由兴宁县(现兴宁市)移居永安县*塘约长岌蓝坑(现紫金县*塘镇长岌村)。十四世祖罗英松,于清光绪年间(—年),由兴宁县(现兴宁市)移居永安县*塘上*塘丰围(现紫金县*塘镇上*塘村)。另有罗连新,解放前从五华县来紫金县*塘墟镇经商定居。(罗杏泉/核对)

    3、*塘嶂拔辣菜坑宗支(洪湖公支脉)

    吾宗支永安始祖罗仲英之子罗受庄,字庄一郎与祖妣张二娘,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大洋坝赖埔排柑树下(现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大洋坝村)迁广东惠州府永安县城西门约坣头下立祠(现紫金县紫城镇新安居委会紫龙花园一带),因人多屋少,后徙*花约澄塘村居住,罗受庄见此村地方非君子仁人所居之地,后又徙*花约水美甲上本村,买承叶马郑三姓田业立祠,庚山甲向,即系上本村上楼屋。罗受庄生二子:长子罗粮芳、次子罗粮米。罗粮芳生三子:长子罗文茂、次子罗文案、三子罗文盛。罗文案生一子:罗弘亮迁往西蜀(四川)后未记载。罗文盛公被曾姓招入门其妻杨氏及后裔未可知也。据说罗永俊金骸原葬于上杭县大洋坝,其后裔罗文盛复往上杭县大洋坝盗挖罗永俊金骸回来紫金县(原永安县),葬于*花约蟹湖分水凹,(俗叫蓑衣公,每次扫墓都下雨,且总会有人吵至打架的)。罗粮米,分居小*花立祠,庚山甲向,眠牛形。其后裔又分居嶂拔辣菜坑。罗文茂生二子:长子罗弘声、次子罗弘高。罗弘声生一子罗织锦。罗织锦生五子:长子罗凤祥、次子罗凤扬、三子罗凤彩、四子罗凤云、五子罗凤清。罗受庄葬于*花约蟹湖吊简坑,壬山丙向。祖妣张二娘葬于*花约蟹湖蛇坑尾。罗受念葬于罗受庄地坟顶右边。祖妣郑三娘无嗣后。罗受忠葬于林田驼猪岭,申山寅向,美女踏车形。罗受龙葬于*花约南沐洋麻子窝,巳山兼丙,雄鸡拨羽形,无嗣后,其坟墓无碑文记载。罗受恩,系罗受庄五弟,始闽迁粤,而乐业乐士居焉。罗受恩葬于上濑右拔尾,亥山巳向,昂天海螺形,清乾隆四十四年已亥岁重修。祖妣叶氏葬于西门*阪坑石井地,辛山兼酉,飞凤形。祖妣杨氏葬于龙潭石坑,丙山兼巳,孩儿坐栏形。生三子:罗赐福、罗赐锦、罗满福。(选自罗传兴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十二、柏埔镇

    1、柏埔东方、福田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七子罗大七传至二世祖罗文显,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徙居兴宁县三图(现兴宁市)。十二世祖罗敬贤,由兴宁县(现兴宁市)迁永安县腊石约澄田坑高简立居(现紫金县*塘镇澄田村)。十三世祖罗元禄,由澄田坑高简徙居柏埔东方葵笑坑,散居福田农会(现紫金县柏埔镇东方村、福田村)。

    2、柏埔良洞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五子罗大五传至九世祖罗法明,由兴宁县(现兴宁市)徙居永安县柏埔良洞水围(现紫金县柏埔镇良洞村)。

    3、柏埔大鲁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次子罗德高传至九世祖罗有远,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居长乐东之(现梅州市五华县),后移居兴宁县城内左武守府衙门前(现兴宁市)。九世祖罗有兴,由长乐转水*金坑(现五华县转水镇矮车村)移居永安县义容桥田新陂(现紫金县义容镇桥田村),罗有兴裔孙罗子兵迁居紫金县柏埔镇大鲁村石牙头和博罗县石坝镇吉石村。(选自罗锦生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十三、临江镇

    1、临江光凹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由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迁居广东兴宁县南门社子下(现兴宁市)。生二子:长子罗德秀、次子罗德高。三世祖罗德秀,生三子:罗均美、罗均寿、罗均章。三世祖罗德高,徙居长乐胡田(现梅州市五华县)。罗德秀传至七世祖罗环,生四子:长子罗尚质,移居长乐三伯洞(现梅州市五华县)。次子罗尚忠,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义容和尚田(现义容镇汀村大田)。三子罗尚德、四子罗尚金,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横塘赤草塘(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八世祖罗尚德,回迁长乐立居(现梅州市五华县)。十世祖罗通,由长乐(现梅州市五华县)徙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大利牛艮坑(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生四子:长子罗荣锦、次子罗荣秀,立居河源叶潭吉布围(现河源市东源县叶潭镇)。三子罗荣标,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大利杨额头(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大利完角)。四子罗荣祖,由临江光凹大利牛艮坑迁居义容汀村*连陂娥长潭(现紫金县义容镇汀村)。(罗九如、罗燕城/核对)

    2、临江光凹、禾坑宗支(洪德公支脉)

    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次子罗德高传至十一世祖罗荣学,由长乐(现梅州市五华县)移居紫金县(原永安县)临江光凹横塘赤草塘(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光凹村)。十二世祖罗明乐,于清康熙年间(—1年),由临江光凹横塘赤草塘移居禾坑厚头围(现河源市江东新区临江镇禾坑村)。(选自罗金水提供的《罗氏族谱》资料)

    据《紫金县志》记载,年紫金罗氏总人口为多人,分布全县各镇:紫城人;附城人;乌石人;水墩人;龙窝人;苏区21人;南岭94人;瓦溪人;九和人;蓝塘人;凤安86人;好义45人;上义94人;古竹人;义容人;临江人;柏埔人;*塘人;中坝、敬梓不足20人。年紫城、附城、乌石合并为紫城镇。年古竹、临江归属河源市江东新区。

    .

    二、紫金罗氏宗祠

    紫金各地罗氏宗祠

    1、紫金罗氏宗祠该祠巳山亥向,原址遗存有石刻门楼牌“罗氏宗祠”和大门联“通侯门第,理学家声”等物。

    上厅正梁联:

    新郑发宗枝,宜城封国,豫章脉,承宁郡,接闽汀,徙紫邑,文经武纬,俊彦英才兴富贵;

    永安建祖宇,理学传家,通侯门,眺东江,傍秋水,携金山,人杰地灵,枝繁叶茂旺丁财。

    上厅副梁联:

    想当年,先祖护周建国,辅佐秦唐,助刘立汉,伟绩奇勛昭日月;

    喜今日,后昆立德修身,欣崇耕读,创业兴家,孝廉忠义谱春秋。

    下厅正梁联:

    宗功显赫,朝朝将相名扬,通侯门第千秋旺;

    祖宇重辉,代代英才辈出,理学家声万载兴。

    2、紫城镇坣头下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紫城镇新安居委会坣头下,丙山壬向。始建于清嘉庆十年(年),于年重修。

    大门对联:

    通侯门第,理学家声。

    中堂对联:

    前人重整新气象,后裔复修旧规模。

    正梁对联:

    由闽中而发,渊源计传九五之世,不忘宗功祖德;

    至永邑次开,统绪创建七四多年,还期子肖孙贤。

    副联:

    豫水衍流长,黉学渊源悉,思宗功一派;

    章山绍气旺,经纶峻峙远,追祖德双峰。

    下堂对联:

    一脉发千祥,越东越西此日同心眙祖德;

    两房分百世,难卑期时共学会耀昭功宗。

    3、紫城镇禾塘角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紫城镇新安居委会禾塘角,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年),于年冬重修。

    顶梁联:

    章水衍长流,学业渊源熏陶,子孙良材出悉,本宗归一派;

    西山绍气旺,经纶峻峙濡染,英雄大器成远,追祖德双峰。

    4、紫城镇直径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紫城镇城南居委会直径大塘面罗屋,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年),从兴宁县花螺墩迁入永安县城大塘面罗屋。迄今(年)已三百零六年。

    顶梁联:

    鲁豫发迹,卿侯相阁,嵘藻斐然承祖武;

    闽赣由来,正莆繇函,文笔尖端励孙谋。

    副联:

    承理学家风,勤耕勤读万世,仰前尝志家族史;

    弘豫章世德,克勤克俭千秋,传后辈出栋梁才。

    5、紫城镇乌石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紫城镇乌石村巷子背罗屋街,始建于明隆庆四年(年),于年重修。

    顶梁联:

    万世仰前微,为朝*戌边关,立名著靖匪氛,赫赫宗功,尝志家邦人物史;

    千秋传后起,发豫章荣顺德,来永邑衍秋江,泱泱嗣裔,卜堪社稷栋梁才。

    6、紫城镇石陂村大陂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紫城镇石陂村大陂,始建于明崇祯年间(艮山兼丑坤向),于清乾隆三十三年至道光年间重修,堂名题字“豫章云”。

    顶梁联:

    一宅发高枝,果如横扫千*胜大任,此长材声价重琳琅,人中栋梁莲云起;

    两间粗结构,靖起堆陈万卷居上方,最高位芬芳承露史,天下精华映日新。

    7、紫城镇榕林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紫城镇榕林村罗湖坝,坐西向东。

    顶梁联:

    河山肯把唤回,五湖上俎豆开宗,胜景编宜,说甚洪泽烟波,洞庭云水;

    乾坤尽经留住,万岭中馨香墩子,名家可述,连带江门金榜,湘内琳琅。

    8、紫城镇仕贵村罗氏祖祠

    该祠位于紫城镇仕贵村枫林下,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年),坐北向南。“文革”时被毁,于年复修。

    顶梁联:

    系传赣水脉发闽江,由兴邑派衍紫金,想先人源流远大荡荡平平,窃喜宗潢延骏泽;

    霞蔚枫林云蒸仕贵,右官山左环嘉嶂,观今日祖庙辉煌堂堂正正,方知后裔集鸿庥。

    9、龙窝镇桂山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龙窝镇桂山村围罗屋,是罗洪德第十二子罗小三传至八世罗及泉,由兴宁县徙迁永安县(今紫金县)乌石仕贵枫林下,十二世罗国素而立祠。

    10、水墩镇秋溪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水墩镇秋溪村中石坑,寅山申向,始建于多年前,于年冬复建竣工。

    顶梁联:

    油山溢彩当思嘉应传芳窃喜祠宇添辉,继往开来馨香袅袅光耀豫章弘圣德;

    吉水流长须念祖河源远尤欣宗支竞茂,经文略武紫气盈盈发扬理学振家声。

    11、瓦溪镇下濑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瓦溪镇下濑村坪上,于年10月重光。

    顶梁联:

    脉发江西派衍兴宁宗功祖德,根深蒂固传万载;

    基创永安祠建濑水子孝孙慈,枝荣叶茂绍千秋。

    12、瓦溪镇高田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瓦溪镇高田村半径罗屋坪,亥山兼壬,年重修。

    大门对联:

    通侯门第;理学家声。

    13、蓝塘镇半径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蓝塘镇半径村桐梓头,于年重修。

    顶梁联:

    系始祝融功垂,汉室绩著豫章裔发岭南吉第朝天子,立祠振振螽斯昌百世;

    支蕃珠祖勋彪,随唐声蜚湘水居开紫邑桐村择神鲶,创宇绵绵瓜瓞旺千秋。

    14、蓝塘镇百罗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蓝塘镇百罗村马鞍山,始建于清康熙十七年(年),是罗洪德第十八子罗小九传至十七世罗耀南,由蓝塘龙渡村龙头围继迁百罗村马鞍山立居。

    顶梁联:

    灿星斗应起文明,山势况通天高,不在泰华衡嵩,胜选好峰当俎豆;

    返烟霞自存质朴,水光濒接地深,只此江河湖沼,长成渥泽嗣琳琅。

    15、蓝塘镇石城村二渡水松山下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蓝塘镇石城村二渡水松山下。

    顶梁联:

    立本宜到万年,就草泽千亩纵横,莲石诵先分,半龛风月清边豆;

    深根并经百里,自枫林一枝分脉,荣光开胜状,古渡山河拥画屏。

    16、蓝塘镇石城村二渡水围龙屋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蓝塘石城村二渡水围龙屋。

    顶梁联:

    古渡看江流,有千年湘上才名,声价重琳琅,瑶草琪花渠成,水到衍源旧;

    好山同岳立,高一切寰中伟器,功勋留史册,琼枝玉树岭表,峰迴俎豆新。

    17、义容镇*洞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义容镇*洞村,于年重修。人丁约1人,分居:*洞长塘排、下径,中兴圹(岸)子下、排角,东平哉塘前、金竹窝,下告岭背坪和古竹吉安桐子窝。

    大门对联:

    通侯门第;理学家声。

    18、义容镇桥田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义容镇桥田村新陂,庚山甲向,结穴飞凤过江形。

    顶梁联:

    通侯门第,创业垂统序,昭穆于一堂有脊有伦庶几,家声丕振;

    理学家风,积功累荣诒,子孙于万代作忠作孝方见,明德常新。

    19、义容镇塘丰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义容镇塘丰村塘博下,系罗洪德第十六子罗伯七传至十二世祖罗鸣忠,由义容镇汀村*连陂娥长潭迁居塘丰村塘博下。

    顶梁联:

    祖德宗功,想当年持勤克俭,肯构肯堂,创建鸿基骏业;

    兰馨桂馥,喜今日祠宇维新,美轮美奂,宏开燕语莺歌。

    20、义容镇东平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义容镇东平村哉塘前,于年重修。

    上堂顶梁联:

    豫章分支,承福建接兴宁移永邑,千载源远流长,通侯门第昭日月;

    仙台授址,择义容继先贤遵祖训,万年瓜瓞绵延,理学家声炳乾坤。

    下厅顶梁联:

    豫章脉归一本,思念先祖源流,赫丕先代,脉脉相传昌百世;

    哉塘祠居二房,当知水源木本,济美英才,房房繁衍盛千秋。

    21、古竹镇四维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古竹镇四维村雷公桥,上三下三包二廊,“文革”时期被毁,于年重修。

    顶梁联:

    迹发闽帮,想当年栋宇创成,依赖仙人遗骏业;

    乳分粤域,喜今朝龙神镇静,还期后裔展鸿图。

    22、古竹镇槎岭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古竹镇槎岭村大岭围肚,上三下三包二廊,“文革”时期被毁,于年重修。

    顶梁联:

    发豫章移闽粤,永安花县立大岭,世代书香及第;

    怀英公建祠宇,祖德灵光照后裔,人财文武番衍。

    23、古竹镇潮沙村*罗宗祠

    该祠位于古竹镇潮沙村牛古石,年10月重修。罗向日、罗向辰,由福建漳州迁徙古竹镇潮沙村牛古石,人丁人左右。祠堂门楼牌“*罗宗祠”;大门联“江夏源流,豫章世泽”。据说该祠是当时罗向日、罗向辰与*姓结拜谊兄弟共同兴建的祠堂,*罗两姓共用至今。

    24、临江镇禾坑村罗氏宗祠

    该祠位于临江镇禾坑村镇厚头围,坐北向南。

    顶梁联:

    盟学渊家风,灵著厚头光日月;

    豫章求世德,祥开奕业启人文。

    三、紫金罗氏宗祠志

    据清咸丰七年罗德纯手著《罗氏族谱》记载:豫章堂族谱,废则世系不清,名分不彰,昭穆莫辨。而人始忘其本,弗思其源矣,后辈欲复古无由予等,借族谱以志之使其系昭穆,犹有可稽亲疏恩义,尚有可观吾。

    祝融之后,历虞夏商周,至秦代分郡定而始祖,凌甫公受封于罗以国为氏。至汉文景朝大农令,讳珠公迁豫章于西山,六子蕃盛。因官而四方者,多宗于豫章之郡。厥后,景新公由豫(豫章即江西南昌)而迁闽(福建),立德成家,世远族繁。即由闽迁粤(广东)及迁永安(紫金)者,无论先来后至,寔系出一本也。但今日星居散处,欲偕敬宗,而无自思合睦族,而无由是总祠之当建岂容缓,乎大大总祠之当建,即所以敬宗睦族者也。兹幸值城内紫金街(下厚街)有本族私屋一所,巳山亥向,地贵基宏龙搂金山,而贯脉向迎北极而朝堂,清源之水潆其前,铁潭之渡绮其后,元峰冠嶂牙排,官山文笔忱后城足堪,建祠举定显宗族之光。以是佥议捐题同襄盛事,惟异同宗伯叔兄弟,家充裕者勿吝锱铢,即蕴藏稍歉者勉力捐题,开一代之鸿,求为万世之其业也。由是敬祖宗而灵爽,有凭睦族属而情谊,自洽贻报,善于孙子骏发,本源荫科甲家声名蝉联,朱紫螽斯衍庆鸿福均沾。是为序。

    紫金罗氏宗祠位于紫城镇下厚街39号,始建于清康熙八年(年),坐南向北,总面积平方米。年该祠被*府收为公产,后已损毁,原址遗存有石刻大门额堂名“罗氏宗祠”和大门联“通侯门第,理学家声”等物。

    年冬,承蒙宗彦罗振华、罗权安、罗冠文、罗世环、罗明辉、罗分田、罗九如等极力将原址赎回筹备重建,于年农历六月十八日寅时兴工,后由罗小苑、罗水南、罗伟雄(*花澄塘)、罗火松、罗水生(坣头下)等热心宗彦参与,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巳时开始装修至年秋竣工。年农历八月初二日午时重光庆典,祠内神龛供奉豫章罗氏始祖珠公,以珠公镇龛正座,供后裔祭拜。祖宗定会庇护吾罗氏后昆枝繁叶茂,瓜瓞绵绵,人才辈出,代代书香,子孙孝贤,兴旺发达。

    紫金罗氏宗祠该祠巳山亥向,原址遗存有石刻门楼牌“罗氏宗祠”和大门联“通侯门第,理学家声”等物。

    上厅正梁联:

    新郑发宗枝,宜城封国,豫章脉,承宁郡,接闽汀,徙紫邑,文经武纬,俊彦英才兴富贵;

    永安建祖宇,理学传家,通侯门,眺东江,傍秋水,携金山,人杰地灵,枝繁叶茂旺丁财。

    上厅副梁联:

    想当年,先祖护周建国,辅佐秦唐,助刘立汉,伟绩奇勛昭日月;

    喜今日,后昆立德修身,欣崇耕读,创业兴家,孝廉忠义谱春秋。

    下厅正梁联:

    宗功显赫,朝朝将相名扬,通侯门第千秋旺;

    祖宇重辉,代代英才辈出,理学家声万载兴。

    ......

    谢谢观看

    紫金名人:*淑和,黎仕林,林立,钟斗祥,李荫华,邓缵先,刘尔崧,李荣泰,

    紫金文化:百年前老照片,隶属历史,村名大全,谚语,特色民居,16个镇简介,百岁老人,紫金旅游宣传片,

    声明:

    本文由本站编辑整理撰写,转载请注明。

    部分图片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号编辑。

    联系方式:

    QQ.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