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冻疮医院咨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82594.html宝应
传说,唐上元三年,此地有一尼姑得八宝献于皇上,唐王肃宗视为祥瑞,称此为“定国之宝”,就将上元三年改称宝应元年。得宝之地也改名宝应县。
宝应县柳堡镇
柳堡本名留宝,从前只是水中一块很大的垛子,传说有位武状元前往镇江上任,船过运河忽遇恶浪,险些沉没。便改道内河,经留宝垛时风平浪息,状元郎抬头观看,见此地花香鸟语,水肥草美,是一个风水宝地,心中大喜,就留下腰佩的御赐宝剑,以镇邪避灾。从此,便有了“留宝”的名字,直至抗战年代,当地*组织领导人见留宝遍地柳树,宛如绿色堡垒,守卫家乡,遂改名叫“柳堡”。
氾水镇
从宝应城沿京杭大运河东堤南下20公里,就到了宝应所属的古镇氾水镇,氾水之所以叫做氾水,原来,宋代之前邵伯至宝应里运河沿线并无大堤,运河是由断续的湖道构成的,船只多从湖道中穿行。但是自南宋高宗建炎二年()*河夺泗夺淮之后,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蓄水,使原来的浅水小湖渐成大湖。原洪泽浦汇集成为大湖洪泽湖,沿运河沿线南下的原诸多小湖汇而成为邵伯湖、高邮湖(新开湖)、氾光湖等诸湖。这些湖多为悬湖,湖面多比运河东堤以下高出许多。因此一遇洪水季节,经常发生水灾。氾水镇隔运河之西南就是氾光湖。氾光湖东西长30里,南北阔十里,湖面宽阔,明以前为漕运必经之地,因风大浪高漕船常遭漂没。明代河湖分隔工程使运河航道逐渐渠化,河道得以固定,漕船从此不在湖中航行,安全有了保障。运河东堤亦为沿线城镇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氾水镇由此诞生。它既因地靠氾光湖,亦因在历史上多水而得名。因为“氾”者还有“泛滥”的意思。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文字美图素材整理自网络,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烦请联系后台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