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欢迎转发与分享!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与引用)
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科普?创新?服务专栏
年江苏小麦品质报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南方小麦交易市场联合发布为掌握我省不同生产区域小麦主推品种及新审定品种的品质状况,评价筛选优质高产品种,提高小麦单产,改善小麦品质,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从年起,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方小麦交易市场等单位,在江苏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SXGC[],JATS[],JATS[],JATS[])、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长江中下游栽培岗位科学家(CARS-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YFD,YFD,YFD)以及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项目资助下,今年继续针对江苏省小麦主产区的种粮大户(农场)、小麦生产试验、综合示范展示基地及种业企业的小麦籽粒(简称小麦)开展抽样、品质检测和鉴评工作,并共同向社会公开发布,以建立江苏省小麦优势区域、优良品种、调优技术及籽粒品质信息数据库,为小麦品种和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生产布局与组织管理、收储流通与加工利用等提供参考。
对征集到的个小麦样品,先在南京农业大学利用型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进行蛋白质、面筋含量初步检测分析,筛选出个样品委托具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①)、江苏华穗粮油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靖江)、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以下简称北京②)进行综合品质检验检测,其中37个样品同时对两个机构(北京①和靖江)送检比对,去除重复实际用于综合检测品质数据分析的样品数量为份。现将年江苏省小麦品质检测分析结果发布如下:
一、小麦样品采集与检测
(一)样品的采集年,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江苏(布谷鸟)种植产业发展联盟等单位,向全省13个市共征集到大田生产及试验示范基地的小麦样品个,选送品质检测机构综合检测的样品个,其中37个重复送检比对,实际用于数据分析的样品数为份(图1)。图1江苏省小麦抽样分布图(左图是近红外检测抽样点,右图为品质综合检测抽样点)抽样对象分为4种类型[附表一分别在县(市、区)域栏右侧标注为①②③④],包括:①种粮大户(农场)的大品种样品;②江苏省稻麦产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品种展示样品;③江苏省稻麦产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量质效协调栽培技术模式展示样品;④种业企业新品种(系)样品。种粮大户(农场)大品种样品的选择是根据年各地秋播(年夏收)面积确定(表1),一般以县(市、区)域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的品种作为抽样对象,同时兼顾系统性和全面性,对小麦面积较小的县(市、区),选择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大户大品种抽样时,每个品种样品需准备2份各5公斤籽粒。表1江苏省主要小麦品种夏收面积变化表
(据各市农技推广机构对主推品种规模以上种植的不完全统计,单位:万亩)
类型
品种
[春性红粒-半冬性白粒]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偏弱筋
宁麦13
.2
.8
.6
.1
.6
.2
扬麦20
40.38
70.7
.8
.8
.5
91
扬麦13
5.65
19.3
31
43.7
84.1
.8
……
偏强筋
烟农19
.5
.2
.7
.3
.4
扬麦23
.7
.9
80.7
30.9
郑麦
63.6
.8
.4
.5
.7
淮麦20
40.6
47.4
50
93.8
.9
.3
.4
淮麦35
47.8
48.9
40
徐麦30
19.7
35.6
40
45.2
82.0
72.7
69
镇麦
57.3
56.5
34
镇麦12
.1
59.3
22
扬富麦
6.6
9
……
中筋
淮麦33
.2
.6
.7
.6
69.3
扬辐麦4号
83
.7
.1
.1
.2
.9
扬麦16
98.5
.3
.8
.4
.7
.8
济麦22
77.9
86.2
.8
.3
镇麦10号
94.4
67.9
72
徐麦33
47.5
64.8
69
62.5
30.3
百农
62.6
49.1
57
连麦7号
39.0
50
淮麦28
28
41.0
46
63.0
50.2
37.3
45.5
苏麦
23.56
27.9
44
徐麦35
42.83
53.8
43
连麦8号
45.6
43.6
42
江麦
53.9
54.8
31
54.2
12.5
宁麦14
11.27
15.1
28
61.3
61.0
55.4
67.4
矮抗58
6.5
6.5
29
60.4
70.1
.8
.2
……
征集到的个样品全部用于近红外检测,涉及的小麦品种数为个,其中4个以上样品的品种有40个。宁麦13、农麦88、徐麦33、扬麦25、镇麦12、烟农19、镇麦、扬麦23、镇麦10号抽样数达到15个以上且是大户大品种,主要品种构成见图2。近红外初步检测分析后,筛选出个样品份分送3个品质检测机构进行综合检测,涉及的品种数为62个。其中宁麦13有25份,占比10.7%;镇麦12有27份,占比7.41%;扬麦25有24份,占比6.59%;农麦88有22份,占比6.0%;扬麦23和镇麦10有16份,占比4.4%。
图2年江苏省小麦抽样品种构成
(左图为近红外检测,右图为品质综合检测)
(二)检测流程
对征集到的个小麦样品,先在南京农业大学利用型近红外谷物分析仪(瑞典)进行检测(根据GBT—粮油检验小麦粗蛋白质含量测定近红外法),获取籽粒蛋白质和面筋含量信息。然后根据小麦区域和品种分布、品质类型及分析需求等因素考量,从中筛选出个代表性有效样品,分别委托具有检验检测资质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北京①,个样品)、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②,23个有效样品)和江苏华穗粮油检测有限公司(靖江,个有效样品)进行更多品质指标的综合检测。其中37个样品同时对两个机构送检比对,最终用于综合检测品质数据分析的样品数量为份。
表2年江苏省小麦样品抽样信息表
市
县\区
种植面积(万亩)
近红外检测样品数
品质综合检测样数
市
县\区
种植面积(万亩)
近红外检测样品数
品质综合检测样数
苏州
常熟
56.5
16
5
南通
海安
54.78
20
12
昆山
4
3
海门
17
1
0
太仓
10
3
开发区
1
0
吴江
6
2
启东
23
2
2
相城
4
2
如东
82.5
15
11
张家港
2
2
如皋
64.8
9
7
无锡
惠山
0.7
3
3
通州
43
5
5
江阴
8.2
4
2
淮安
洪泽
42.2
3
3
锡山
3.57
2
1
淮安
93.7
15
3
宜兴
20.79
3
1
淮阴
74
54
6
常州
金坛
6.1
1
1
金湖
46.01
7
6
溧阳
23.5
1
1
涟水
96
7
4
武进
2
8
2
清江浦
9.1
3
3
镇江
丹徒
8
3
3
盱眙
85
18
6
丹阳
37.9
5
3
宿迁
沭阳
.9
5
4
京口
2
0
泗洪
5
3
句容
6.6
14
7
泗阳
55.1
10
4
新区
3.5
2
0
宿城
36.5
23
10
扬中
4
6
4
宿豫
40.5
18
1
南京
高淳
2.94
2
2
徐州
丰县
58
3
2
溧水
14.
1
1
贾汪
22.1
4
4
六合
15
3
2
邳州
62
10
9
扬州
宝应
80.16
7
6
睢宁
53
5
高邮
77.13
14
12
铜山
47
5
2
邗江
9
4
4
新沂
23.8
3
3
江都
55.78
3
3
沛县
60
1
0
仪征
17
12
7
盐城
滨海
65
2
1
泰州
高港
8.7
3
2
大丰
84.3
31
13
海陵
5.8
13
12
东台
76.1
7
2
姜堰
43.5
15
8
阜宁
57.5
11
2
靖江
25.73
4
4
建湖
55
7
7
泰兴
57
13
11
射阳
93
17
5
兴化
90.89
27
25
亭湖
18.2
3
3
连云港
东海
2
1
响水
51.75
1
0
赣榆
49.2
12
3
盐都
32
5
5
灌南
64
7
6
灌云
80
1
0
海州
1
1
连云
94
56
合计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北京①)检测的指标有容重、硬度指数、籽粒水分、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粉质参数(吸水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参数(拉伸面积、延伸性、最大拉伸阻力),并对所送样品制作了实验室面条,部分样品制作了实验室面包和蛋糕。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②)检测的指标有粒色、容重、硬度指数、籽粒水分、蛋白质含量、降落数值、沉淀值、灰分、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粉质参数(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参数(拉伸面积、延伸性、最大拉伸阻力)、面包体积、面包评分等。江苏华穗粮油检测有限公司检测(以下简称靖江)的指标有容重、硬度指数、降落数值、粗蛋白含量、降落数值、湿(手洗)面筋含量、粉质参数(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拉伸参数(拉伸面积、延伸性、最大拉伸阻力)等。检测方法与标准均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三)不同检测方法和检测机构的数据比较及采用
为比较近红外快速法测定蛋白质、面筋含量和实验室国标法检测结果之间以及不同检测机构之间的检测数据差异,我们抽取了37个样品同时寄往北京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北京①)和靖江江苏华穗粮油检测有限公司(靖江)两家检测机构,用于数据比对分析,和往年类似,不同检测指标的稳定性不同。蛋白质含量是比较稳定的指标。37个比对样品中,北京①检测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4.72%,靖江检测的为13.41%。而先前由南京农业大学通过近红外快速扫描检测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3.87%,比靖江高3.4%,比北京低5.8%。不同方法和机构检测湿面筋含量有一定差异,北京①检测的平均面筋含量为29.79%,靖江检测的为28.65%,近红外快速扫描检测的平均值为29.76%,介于北京①和靖江检测结果之间,比北京①低0.1%,比靖江高3.9%。北京①测定容重平均值为.4g/L,靖江为.7g/L,近红外测定值.2g/L,北京比靖江高1%,绝对值北京高7.7g/L,近红外介于北京和靖江之间。硬度指数北京测定平均值为56.9,靖江为62.3,近红外测定值为61.4,靖江比北京高9.5%,靖江和近红外扫描结果接近。吸水量北京①测定平均值为74.9,靖江为61.8,两者偏差较大,近红外测定结果为59.8,和靖江比较接近。面团稳定时间北京①测定平均值为7.06,靖江为6.52,靖江比北京低7.65%。鉴于近红外扫描检测涉及的环节较少,且测定结果与国标化学方法测定结果接近,因此本报告中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容重均首先采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的结果来分析,样品数共个。其他品质指标则来自品质检测机构的数据,三家检测机构同时测定的指标,以北京①数据为主,靖江和北京②为辅,共有份数据可供分析。
(四)不同品质的分类依据
对以上所有检测结果,由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会同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质分析团队、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共同鉴评和分析。并将不同机构检测的容重、硬度指数等籽粒品质性状,近红外检测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及机构检测的降落数值等蛋白品质性状,机构检测的吸水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粉质参数以及拉伸面积、延伸性、最大拉伸阻力等拉伸参数指标数据,详细列于附表一。综合考虑GB/T—9优质小麦?强筋小麦、GB/T—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和GB/T—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或湿面筋含量品质指标划分为5类,并分别定义为强筋(蛋白质含量≥15%且湿面筋含量≥35%)、中强筋(蛋白质含量≥14%~15%且湿面筋含量≥32~35%)、中筋(蛋白质含量≥12.5%~14%且湿面筋含量≥26~32%)、中弱筋(蛋白质含量≤11.5%~12.5%且湿面筋含量≤22~26%)、弱筋(蛋白质含量≤11.5%且湿面筋含量≤22%)。
二、小麦样品总体品质情况
(一)近红外检测
个征集样品的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变幅为9.71%~20.98%,年的变化范围10.20%~17.49%,年蛋白质变化范围大于年;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3.81%,比年均值13.66%高1.09%(图3)。
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0.28%~43.34%,年湿面筋含量变幅为18.48%~36.50%,年面筋最大值、最小值均高于年;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29.88%,比年平均值29.24%高2.19%。
图3年江苏省小麦籽粒蛋白质和面筋概况(近红外)
结合GB/T、—9和GB/T—标准,将个样品划分为强筋、中强筋、中筋、中弱筋和弱筋五类。其中有30个样品(占比4.2%)蛋白质含量在15.0%以上、湿面筋35%以上,达到强筋小麦标准;有个样品(占比19.5%)蛋白质含量在14.0%以上、湿面筋32%以上,达到中强筋(以上)小麦标准;有个样品(占比80.8%)蛋白质含量在12.5%以上、湿面筋26%以上,达到中筋(以上)小麦标准;共有78个样品(占比10.9%)蛋白质含量在12.5%以下、湿面筋26%以下,达到中弱筋(以上)小麦标准;仅有7个样品(占比0.97%)蛋白质含量11.5%以下,湿面筋含量22%以下,达到弱筋小麦标准。小麦样品容重的变幅为~g/L(克/升),平均值为g/L。根据GB1—(商品)小麦标准,个样品中,容重≥g/L、达到一等的有个,占比80%,较年比重稍有下降;容重~g/L、达到二等标准的有个,占比19.2%,比例高于年;容重~g/L、仅达到三等标准的6个,占比0.8%。和年比较,今年和年籽粒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普遍偏低,可能是由于这两年小麦灌浆期光照充足,籽粒干物质积累较多,粒重较高,对籽粒蛋白质起到稀释作用。
表3个小麦样品近红外检测检测结果分类
蛋白质
含量%
湿面筋
含量%
样品数
自定义类别
占比%
聚类1
数量
占比%
聚类2
数量
占比%
≤11.5
≤22
7
弱筋
0.97
弱筋
7
0.97
中弱筋及以下
78
10.86
22<Y<26
25
中弱筋
中弱筋
71
9.89
11.5<X<12.5
≤22
0
22<Y<26
46
中弱筋
≥26
57
其他
其他
61
8.50
其他
61
8.5
12.5≤X<14
<26
4
其他
26≤Y<32
中筋
中筋
56.27
中筋及
以上
80.64
≥32
0
14≤X<15
<32
中筋
32≤Y<35
39
中强筋
中强筋及以上
24.37
≥35
0
≥15
<32
5
中筋
32≤Y<35
中强筋
≥35
30
强筋
4.18
合计
(二)品质综合检测
图4年江苏省小麦籽粒品质概况(品质检测机构检测)
品质综合检测的样品数为个。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0.25%~21.80%,平均值为14.29%,比近红外高0.59个百分点,比上年全省平均高1.16个百分点,面筋含量(%)变幅为16.70%~48.20%,平均值为28.96%,比近红外低0.6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省平均高0.50个百分点。今年蛋白质、面筋含量检测数据比去年略高。小麦样品容重平均值为.13g/L,比上年高5.40g/L;硬度指数平均值66.31,比上年高3.76;吸水量平均值89.19ml/g,比上年高28.72ml/g;形成时间平均值3.94min,比上年高0.33min;稳定时间平均值为7.25min,比上年高1.03min。
靖江机构测定了GB/T—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中除沉降值和能量以外的全部6个指标,而北京①机构数值部分有缺失,湿面筋有效值为个,吸水量有效值为个、稳定时间有效值为个、最大阻力有效值为个。个送检样品中,容重(g/L)≥、达到一等的有个,占比77.5%;>容重≥、达到二等标准的有71个,占比19.5%;>容重≥、达到三等标准的有10个,占比2.7%;>容重≥、达到四等标准的有1个,占比0.3%;没有五等(>容重≥)及等外标准的样品。容重情况总体高于前两年。
表4小麦样品等级分布[容重(γ),g/L]
年份
样品数
一等
(γ≥)
二等
(>γ≥)
三等
(>γ≥)
四等
(>γ≥)
五等
(>γ≥)
个数
占%
个数
占%
个数
占%
个数
占%
个数
占%
77.5
71
19.5
10
2.7
1
0.3
0
0
73.5
36
18.0
13
6.5
2
1.0
2
1.0
56.5
46
23.8
24
12.4
11
5.7
3
1.6
根据GB/T—小麦品种品质分类,个样品中,有1个样品硬度指数50,达到弱筋小麦标准,占比0.3%;50≤硬度指数<60达到中筋小麦标准的样品35个,占比9.6%;个样品的硬度指数≥60,达到中强筋和强筋标准,占比90.1%。
根据GB/T—小麦品种品质分类,个有效样品中,有4个样品吸水量(毫升/克)56,达弱筋小麦标准,占比1.4%;56≤吸水量<58达到中筋标准的样品22个,占比7.7%;58≤吸水量<60达到中强筋标准的样品20个,占比7.0%;个样品吸水量≥60达到强筋小麦标准,占比84.0%;另有77个样品因籽粒太少、磨粉不够而未能获取有效数据。根据GB/T—小麦品种品质分类,个抽样中,有38个样品稳定时间3min,达到弱筋小麦标准,占比10.5%;3min≤稳定时间<6min达到中筋标准的样品个,占比39.1%;6min≤稳定时间<8min达到中强筋标准的样品65个,占比18.0%;个样品稳定时间≥8min达到强筋小麦标准,占比32.4%;另有3个样品因籽粒太少、磨粉不够而未能获取有效数据。综合来看,在综合检测的个小麦样品中,根据GB/T—《小麦品种品质分类》质量标准,优先采用南京农业大学近红外检测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兼顾考虑机构所检测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来分析,各项指标均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仅有1个,占比0.3%;达到中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有个,占比49.2%;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有89个,占比24.5%;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有35个,占比9.6%;其余(60个,占16.5%)为部分指标达到要求的其他类型小麦。当采用GB/T、—9标准时,份样品按照近红外检测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划分时,达到强筋一等标准的样品仅有23个,强筋二等样品78个,优质弱筋样品有7个;若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同时考虑了机构检测的数值也达到标准,则达到一等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有2个,二等强筋小麦样品8个,没有优质弱筋样品。当采用我们针对近红外快速检测对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的自定义标准时,则可判断强筋样品67个,中强筋个,中筋个,中弱筋76个,弱筋27个,其他样品7个,似乎更符合我省商品小麦品质定位的分布实况。
表5小麦品种品质达标(GB/T—)情况
年份
样品数
达到强筋
个数
35
36
8
9
14
占%
9.6
9.9
4.0
4.5
7.3
达到中强筋
个数
53
29
28
18
24
占%
14.6
8.0
14.0
9.0
12.4
达到中筋
个数
90
87
68
66
55
占%
24.7
23.9
34.0
33.0
28.5
达到弱筋
个数
1
2
1
占%
0.3
1.0
0.52
注:①送检北京、靖江机构因未测定沉降值和能量,只对标其余的6个指标,若6项指标中缺失计入不达标;②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优先采用南京农业大学近红外检测数据比对,若与机构检测数据品质定位不一致时,用“
”在右侧另行标注,并同时计入达标数。③两个机构检测值至少有一个达标即判定达标,两个机构都达标的以北京为准。④北京的部分拉伸和粉质参数尚未完成测试,仅对完成测试的样品进行分析。
三、小麦品质的区域分布特征
(一)全省13市品质比较1、近红外快速检测结果
从今年征集到的小麦籽粒样品近红外检测结果来看,全省13市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年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市为泰州市,为14.78%,淮安市、镇江市和盐城市籽粒蛋白质含量也比较高,超过了14%,而常州、无锡、连云港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低于13%。
图5年江苏省各市小麦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容重表现各市抽样籽粒湿面筋含量区域分布特征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比较类似,泰州市湿面筋含量最高为31.66%,淮安、盐城、镇江、宿迁、扬州较高,均超过了30%,而常州最低仅26.54%,其次为无锡26.89%。各市抽样籽粒容重徐州最高为g/L,其次为淮安g/L,连云港g/L,宿迁g/L,均超过了g/L;最低为南通g/L,其次为无锡、苏州,均为g/L。2、品质机构综合检测结果从品质机构检测结果看(表6),容重(g/L)最高的为连云港市(),其次为徐州市,最低的苏州市,次低为常州市;硬度指数最高的为淮安市(68.48),其次为宿迁市68.14,最低的无锡市62.86,次低为南通63.78;除常州、苏州、无锡、宿迁以及镇江5个市无法获得平均降落值数据外,降落值(s)最低的是盐城市(.25),最高的是泰州市(.00),均高于,达到正常小麦标准;吸水量(ml/g)最低的是南京市,为60.00,无锡市最高.94,有异常值存在;稳定时间(min)最高的常州为15.10,有异常值存在,其次为淮安,最低的南京3.63,次低为无锡市;最大拉伸阻力(EU)最高的连云港市为,其次为苏州市,最低为宿迁市.9。表6全省13市小麦样品的品质性状[注:籽粒性状为个样品品质机构检测的结果,粉质参数为个样品品质机构检测的结果,拉伸参数为个样品品质机构检测的结果,其余数据缺失。](二)小麦主产县(市、区)品质比较1、近红外快速检测结果从各主产县(市、区)抽样测定结果来看,74个县(市、区)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出现在泰州市海陵区18.24%,其次为南通市的海门市、镇江市的句容市、淮安市洪泽区,分别为15.06%、15.60%和16.42%。而蛋白质含量最低值出现在南通市通州区,仅11.14%,其次为无锡市惠山区、宿迁市宿城区、泰州市的靖江市,分别为11.58%、11.60%和11.74%,均低于12%。各县按区域综合平均,苏南(江南)5市各县(市、区)样品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25%,苏北5市各县(市、区)为13.75%,苏中3市各县(市、区)样品蛋白质含量平均值最高,为14.14%。小麦湿面筋含量区域分布和蛋白质比较类似,最高值也为泰州市海陵区38.42%,其次是南通市的海门市35.36%。湿面筋含量最低值出现在南通市通州区,为23.20%,其次是泰州市的靖江市、无锡市惠山区,分别为24.31%和24.53%。蛋白质含量最高的10个样品有9个是来自泰州市海陵区,品种分别是扬麦29、镇麦10号、扬麦27、宁麦资、明麦、农麦88、镇麦13、镇麦12、罗麦10号,还有一个是来自淮安市的盱眙县镇麦11。泰州市海陵区的籽粒蛋白质含量高,这可能和较高施氮量有关,施氮量为22kg/亩,而磷钾肥用量较低。蛋白质含量最低的10个样品分别是来自无锡市惠山区的扬麦25、南通市通州区的扬麦25、宿迁市宿城区的徐麦35、农麦、西农、保麦5号,泰州市的靖江市宁麦13,淮安市的金湖县宁麦13,南通市通州区的扬麦20,连云港市海州区的安科5。宿迁市宿城区的几个品种蛋白质含量均比较低,其亩施氮量为15kg以下,较低的蛋白质含量可能和施氮量较低有一定关系。容重(g/L)最高的县(区)为徐州市的邳州市(),其次是徐州市的丰县(.9),最低的为南通市通州区()、南京市溧水区()。图6年小麦样品分县(市、区)蛋白质(左)和面筋含量(右)2、品质机构综合检测结果品质机构检测的结果:容重(g/L)最高的县(区)为连云港东海(),其次是宿迁市的沭阳,最低的为苏州市的张家港市,次低的是南通市通州区;硬度指数最高的是盐城市的阜宁,为71,最低的南通市通州50.6,次低为南京市的溧水55;测定的19个县(市、区)中,降落值(秒,s)最低的是盐城市的滨海县(),均高于,达到正常小麦标准,最高的是;测定的61个县(市、区)中,吸水量(ml/g)最低的是南通市通州区,为56.20,镇江市丹徒区最高.2,其次为盐城市的阜宁县和无锡市锡山区;测定的61个县(市、区)中,稳定时间(min)最高的常州市武进,为22.55,其次为徐州市铜山,最低的为泰州市的靖江市2.28;测定的60个县(市、区)中,最大拉伸阻力(EU)最高的为徐州市铜山,其次是苏州市的相城区,最低为宿迁市的宿豫,次低是徐州市的丰县。表7不同县(市、区)小麦样品品质性状[注:蛋白质、湿面筋含量为个近红外检测的结果,籽粒性状、降落值、粉质参数为机构检测的结果]3、优质小麦优势区域分布及食品评分分布情况从GB/T—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的达标小麦地区分布结果看,弱筋小麦样品仅1个,地处沿江麦区的通州;中筋小麦样品90个,在淮北麦区分布较多,另外中筋小麦还主要分布在里下河麦区,在常熟、大丰、亭湖、海安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中强筋小麦样品53个,主要分布在淮北麦区,其次是里下河和沿江麦区,在常熟、海安、大丰等地有零星分布;而(偏)强筋小麦样品35个,主要分布在里下河麦区,其次是沿海麦区,海安、淮阴、句容等沿江、淮北麦区也会在局部出现。图7年江苏达标(GBT-)小麦产区分布情况从食品制作品质评分看,送到北京①检测的个样品,个样品制作了面条,59个制作了面包,43个制作了蛋糕。制作面包和蛋糕的样品是根据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筛选,面筋含量≥30%,面筋指数≥0.85的样品制作面包,面筋含量25%的样品制作蛋糕。59个样品面包评分中,达到80分以上的有14个(其中符合GB/T—标准达强筋小麦的样品有2个),主要分布于淮南麦区的沿海农区、沿江农区、里下河农区和太湖麦区,而传统认为适合中强筋小麦生产的广大淮北麦区并未出现面包食品高评分样品,说明近年来我省淮南麦区的红粒春性品种在强筋小麦育种上有了新突破。面条评分达到80分以上、且符合中国小麦质量年报中中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有个,主要集中在淮北麦区,其次为里下河麦区,说明江苏地区小麦普遍适合加工面条。蛋糕评分80分以上的样品有7个,主要分布于沿江麦区和太湖麦区。综合来看,目前江苏各地适宜制作面条小麦的样品数量较多,面条评分较高的样品多出现在淮北麦区和里下河麦区;沿江和太湖麦区适宜制作蛋糕样品较多;而适合制作面包的样品出现在淮南麦区的各个农区。图8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制作的实验室食品图9年江苏小麦食品评分产区分布情况
四、小麦品种品质差异分析
(一)大品种品质差异1、近红外检测本次抽样涉及的品种较多,有个,其中全省种植面积40万亩以上的有21个,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是宁麦13,为万亩,其次为淮麦33,烟农19,扬麦23号,镇麦12号,扬麦25号,种植面积均在万亩以上。21个大品种中淮北半冬性品种有11个,淮南春性品种9个,这些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范围为12.5%~15.65%,徐麦35最低为12.5%,其次为烟农19、扬麦25、济麦22。淮麦35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5.65%,其次为镇麦、百农、郑麦、淮麦20。蛋白质含量和品种春化类型关系不大,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品种既有春性较强的淮南品种也有冬性较强的淮北品种。湿面筋含量的变化趋势和蛋白质含量有一定差异,其变化范围为26.98%~33.44%,徐麦35最低,其次为扬麦25、烟农19、徐麦33,湿面筋含量最高的是淮麦35,其次为镇麦、淮麦20、郑麦。与去年相同,湿面筋含量较高品种大多为淮北品种。容重(g/L)最高的品种是徐麦33为,其次是百农为,这与年相同;容重最低的品种是扬麦25为,次低是扬麦16为。表8年江苏较大品种小麦蛋白、籽粒品质性状以及粉质、拉伸参数的变异情况[注:蛋白质、湿面筋含量为近红外检测的结果,籽粒品质性状、降落值、粉质参数为机构检测的结果。较大品种指的是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的品种,品种顺序为种植面积由大到小]表9年江苏较大品种小麦食品加工品质评分及变异情况(▲上滑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