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宋太行来淮三年 [复制链接]

1#
截止到3月16日,我已来淮工作生活整整三年,总结一下,并展望未来,以七个篇章叙述之。

序篇:从石家庄到淮安

时间回到年3月12日上午,坐标石家庄市广安大街36号银泰国际A座15层,一个容纳近15人的大办公室里。在此处,我编辑完成了本杂志春季成都糖酒会最后一期特刊《走近茶酒新时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知道我该离开了,不仅仅要从单位离职,而且还要离开石家庄,这是个重大且“蓄谋已久”的决定。

离开之际,我本想还有时间去石家庄周边没有去过的景点看看,比如赞皇的苍岩山、井陉的娘子关、正定的大佛寺等等,但新单位已经在催促了,我答应3月16日报到,容我收拾一下行装。

12日中午我从同事小崔那里咨询了去正定大佛寺的路线,下午用半天时间参观了大佛寺(隆兴寺)。这是我第一次进入正定城内,坐在公交车上我看到了仍然很“朴素”的县*府。不愧是千年名寺,寺内古柏参天,幽深静谧,正值初春,杨柳青青。我还看到了那座被鲁迅先生称赞为“东方美神”的倒坐观音。

此时的我在石家庄工作已近八年,时间介于年7月至年3月,也就是从27岁到35岁,我最为珍贵的青春岁月在石家庄流失。

3月14日上午,我给编辑部主任写了一封简短的、可有可无的辞职书,开始走离职签字程序,下午杂志社老总签了字,也就算完成了辞职。说辞职书可有可无,全在自己,因为我重视仪式感。实际上辞职是没有人拦你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杂志社工作近六年,看到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对于同事的离职早就见怪不怪了。中午编辑部主任在单位附近的一家饭店里请我吃饭,喝了一瓶没有商标的白酒,味道不错,一块儿喝的还有高老师、郝哥、坤哥。我在14号晚上还请了比我小、平常叫我“宋哥”的一众同事。因为到新单位报到太匆匆,我在他们集体去成都的那一周还曾返回过石家庄一趟,彻底收拾完我在办公室的私人物品后,我往酒版所有同事(不管是采编人员还是广告业务人员)的桌子上放了一包洽洽瓜子,并且在瓜子外包装上写了两行简短的道别语。我给编辑部主任送了一套修剪器,给高老师送了一本关于蔬菜的文学类书(高老师是涟水人,喜欢买菜做饭),给崔主任送了一盒金银花。尽管我知道同事之间是鲜有感情的,但我还是乐意去做这些事。

(年3月辞职书)

3月15日傍晚我登上了到淮安的火车,这是一趟从太原到南通的列车,也是石家庄到淮安的唯一一趟列车,一如既往的拥挤,我已展开了拥抱新城市的怀抱。

3月16日上午8点前,我出现在苏护的大门口,我拍了大门的一张照片,径直走向11楼的一个大办公室里。

宣传统战部的李老师,安排我坐在一个比我早来20天又回校准备论文答辩同事的座位上,他给了我一支笔和一个本子,简单介绍了*委口、行*口领导所处的楼层,以及四个系的名字,分配了我暂时的工作任务:博物馆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委中心组学习、舆情监测云云。他嘱我这栋楼里领导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饭卡很快到位,我在校园移动公司营业点换了一张淮安卡号。我的新工作正式开始了。

那天上午九点半多,我在朋友圈写下:“一夜火车飞奔,再次踏进校门。今天阳光灿烂,从此风雨无悔。”

(春之我。年4月底请路人摄于月季园集体相亲会后)

环境篇:绝对江淮

淮安不是真正的南方,这里是南北交界处。淮安因淮河而得名,淮河是与秦岭齐名的中国南北分界线。

其实早在年6月19日我就第一次踏上了淮安这片热土,目的是去洪泽笔试。那年春天我报了江苏省公务员考试,选的是洪泽*校一岗位,笔试都没有通过。紧接着我又报考了洪泽信息中心,笔试第二名,面试被淘汰。当年10月我再次报考淮安,选的也就是我现在的单位。这是我人生中的第39考,江苏的第5考。

“包容天下,崛起江淮。”这是前副总理李岚清给淮安的题词。我是来淮半年后,才知道有一个“河北老乡群”,原来在淮的河北人也已达数百人(这还是入群的数据)。很巧合的是,我的一个邻村西南沟老乡,也是父亲战友的父亲,他是年生人,当年太行山刘邓部队的老八路战士,他持一口浓重的沙河方言,已经在淮安生活了60多年。

来淮的最初一个月我是有些孤独的,毕竟突然就到了千里之外,离乡人贱,语言不通。好在学校里的同事大多都说普通话。

但是我的心情是极为舒畅的,它战胜了孤独。

一者,淮安空气是如此清新。没有对比就没有差别,我在河北生活多年,除了老家村里情况很好外,在石家庄,在邢台,曾经长期都是灰蒙蒙的天,蓝天白云,满天繁星,是根本不存在的,到了秋冬,空气里常常弥漫着呛人的气味。淮安周边虽然也有产生污染气体的工厂,但一年里整体优良天数是远高于河北许多城市的。

二者,“水懂我心,自然淮安”。淮安也是鱼米之乡,降雨量多,河道密集,有大运河、里运河、古*河、盐河四条大河穿城而过。有了水,城市就有了灵气。有了水,城市四季就都有绿树红花。满城的樟树是常绿树种,冬天也有满眼绿意。八月的桂花一旦盛开,弥漫身心的是令人陶醉的香味。

三者,鸟语花香之苏护。在我曾经所租住的月季花园,在我现在所住的小区,在单位,清晨和傍晚,处处是鸟儿的歌唱。淮安之好,首先在于生态环境之优异。单位有一处小花园,植被种类繁多,四季景色各不同,我每每走过翔宇台、读书廊、神农阁,都要拍一些照片,已经拍了三轮春夏秋冬。春之茶花、牡丹,秋之桂花,冬之梅花,让人流连忘返。

以前在石家庄的格子间里是压抑的,虽然也有大公园,但走在公园里也常常感觉有无形的压力袭来。那几年,我常常半夜梦游突然坐起来,黑暗中见房顶或四周墙壁倒塌向我袭来,内心恐惧不已而惊醒,这样的状况到淮安后再也没有发生过。

尽管淮安的夏天奇热,湿热,是全天24小时都不能散去的暑热,尽管淮安的冬天奇冷,湿冷,没有暖气,房间中的任何一处都是冰冷的,但我仍然觉得淮安是一座宜居的城市,我依然认为淮安绝对,绝对淮安。

而淮安的人文环境,就更不用细说了。这里曾经是南船北马的古运河枢纽城市,来往商贾在此云集,昔日繁华虽不在,但保留了特殊的古城气质。这里人文底蕴深厚,自古重视文教,一个小小的河下古镇明清两代就曾出过67名进士、名举人、12名翰林,在淮安的名人大家序列中,最有名的当属吴承恩和周恩来。

(夏之我。年7月摄于淮安某设施农业园集体相亲会中,马老师摄)

肉身篇:又胖了三五斤

来淮三年,我又胖了三五斤,前几天在电子上称了称是82.4公斤,刚到淮时应该是接近80公斤。

这可能与我的宅和不爱运动有关,但也与到淮后吃食堂,规律饮食,营养均衡密切相关。

以前在石家庄工作,最愁中午饭,东一顿,西一顿,10元左右打发一顿,或炒饼,或面条,或外卖,营养跟不上。现在只要在学生开学期间,三顿饭都可以在食堂吃,尤其中午,四菜一汤,还有一份水果,营养是有保障的。因为这里是鱼米之乡,常常能吃到各种鱼,我从小就喜欢吃鱼,在淮安吃鱼的口腹之欲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这里是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对烹饪很讲究,软兜长鱼、钦工肉圆、平桥豆腐、涟水捆蹄等等,美食尽有。芦蒿、水芹、蒲菜等等,尝所未尝。

吃盱眙龙虾,虽然总感觉没吃到什么,但蒜泥味、十三香味已然让人回味不已。泗阳的酸菜羊肉,奇香不膻不腻,至为美味。

“切了吗?”感觉淮安大街小巷密集分布各种饭店,曾经码头城市的人流汇集,也让美食在这里聚集,这里人会吃,也很讲究饮食,我也跟着沾了光。

(秋之我。年10月自拍于校园中)

喝酒篇:今世有缘

我以前在河北的一家糖酒杂志工作时,就知道苏北白酒有“三沟一河”之说,即汤沟、高沟、双沟和洋河,双沟和洋河已合并为苏酒集团,高沟就是现在的今世缘。

苏北自古有“酒窝子”的名号。连革命家四川人李一氓当年撤离淮安时也不胜酒力。

今世缘是淮安的“市酒”,也是淮安的纳税大户,我第一次喝今世缘,就喜欢上了这种酒。

在此地喝酒,三年有过三次酒后呕吐,谨叙述两次。

淮安的规矩是第一次和一人喝,要连喝两杯,第一次喝酒,一圈下来我就不知道喝了多少杯,再加上*使神差地我又喝了一点*酒,不同酒种掺了以后,酒劲上来,我的胃内翻江倒海。那次,我痛痛快快地吐到了火车站的一个花坛里。

第二次呕吐是在徐州。本来喝得还算顺畅,由微醺转至酣畅,到最后关头,一位山东籍老师提议“拎壶冲”,我内心有些胆怯,到淮后,第一次听闻并看到“拎壶冲”,就是把分酒器里的酒一饮而尽,我是断不敢这么喝的,因为我喝不了快酒,但在这位老师的“激发”下,我竟然也站了起来,把分酒器中剩下的一大半喝完了,随后,呕吐意立即袭来,我都没来得及到洗手间,顺口就吐到了旁边的垃圾桶里。自此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拎壶冲”过。

我在淮安喝酒,还遭遇过惊险的一次。那是年5月20日的晚上,我喝完酒后(那次白酒啤酒都喝了),骑着单车往回走,竟然迷路了,误入大学城附近的国道(或省道),一辆辆大卡车从我旁边“嗖”地飞过,我远远地能够看到学校的办公楼,但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那时已近零点,偏僻的国道边没有一个人,我在一个十字路口停下,干脆在网上叫车,还好最后有司机接单找到了我。

我不大适应洋河的口味,觉得酒味很冲,不如今世缘那般柔和,牡丹我也喝过。

我的酒量已大不如前,当然似乎也从来没有多大的酒量。现在我对连喝两杯都惧怕了,“一杯万意啊”,我又回到了“一杯三两”时代。

“饭前不掼蛋,等于没吃饭”。淮安这边在宴会前,往往还要在雅间的一角玩会儿“掼蛋”,就是打牌,我至今没有学会。

(冬之我。年1月请女同事摄于校园中)

情爱篇:娶了媳妇

我到淮不久,就有热情的同事给我介绍对象了,但往往见一面就算了,直到遇到我媳妇,我和我媳妇的见面突破了第二面,直至突破第十面,一步步按照世俗的流程订婚、领证以及举办婚礼。

……

(中间略去字)

但我总算娶媳妇了!在没有娶媳妇的日子里,我每年都要在QQ说说上畅想梦中的姑娘:“五一认识,六一牵手,七一亲嘴,八一领证,十一同房”,引得同学在底下纷纷留言,我的大学同学——睡在我下铺的兄弟戏判我“无妻徒刑”。现在我终于挣脱了“无妻徒刑”的魔咒。

有一朋友得知我快要结婚时,作出如下评论:“淮安救了你,你媳妇救了你。”听了她的话,我心中颇为不悦:难道我在河北就永远买不起房?就永远娶不到媳妇?

我38岁才结婚,属于高龄脱单,父母家人是高兴的。这是我来淮安后的一个重要人生转折点,成家立业,古之训也。

工作篇:不敢懈怠

我是考到第39次,才得到这么一个工作机会,自然非常珍惜,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自然不敢有丝毫懈怠,必然全力以赴。

也因此,年9月新学期伊始,学校举行新入职人员写作考试,尽管暑假我的右胳膊摔伤骨折还未痊愈,我毅然在考试当天的中午拆掉石膏,下午用颤颤发抖的手(石膏固定近一个月,肌肉萎缩)答题,我的手完全不听使唤,有的笔画硬是用一点一点滴成的,能写多少算多少,我艰难地答完了前面几道题,最后一道作文大题,实在没有时间完成,只好仅仅列了文章的提纲,搭建了全文的框架。我在每道题后,都写上“胳膊暑假骨折刚拆掉石膏,字写得不工整,望谅”,本想给个及格分就行,最后不知哪位批卷人很善意地给了我76分。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同事的爱人一院骨科医生,那年8月底他在看了我的骨折复查X光片子后,肯定地说,我的胳膊加强功能训练一阵后就没事了。而医院,我问了好几个医生,他们都说要做手术。

……

(此处略去字)

人生之偶然、反复、轮回、奇妙不过如此啊!

未来篇:惟愿生个宋桂花

我已人近40,“金*的叶子早已落满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我大腹便便,虽然不戴手串,不戴大金链子,不喝枸杞茶,不捧保温杯,不和小姑娘讲人生大道理,但也接近油腻。

过往的不再刻意追忆,重要的是面向未来。

未来之余生,惟愿生个宋桂花。

我生宋桂花不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我生我灭,止步于我,我为开始,也为结束。我若消失,我的世界亦消失。

我生宋桂花只为短暂的人生有一点人生乐趣,把她养大,看着她由幼苗成长为大树,体会养娃的乐趣,把她培养成为“佳女子”,“不要像我们这代人一样猥琐”。“竟无一人是男儿”,我看到历史上、现实中最为勇敢的人更多的是女子,如林-昭,如艾-芬,如方-方。我希望培养这样的“佳女子”“奇女子”。

我生宋桂花,还有一点点私利,就是希望人到暮年,旁边有孙辈绕膝,暖暖的阳光下,他们在听我这个七八十岁的老头讲“姥爷的故事”。

4月5日夜、6日夜、11日傍晚至夜里写于淮安盐河边

〈4月文章预告〉

“春节四篇”中的《中国最大的海是渤海——小学毕业25年》,改为6月写,因为到6月才小学毕业整整25年。

但4月计划再写4篇:

1.我在外地度过的13个春节(-)(下)

2.非典回忆

3.疫情过后十件事

4.书评:读老苗兼评他的新书《第号病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