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169831.html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以承担“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项目为契机,建立健全低收入农户动态监测、预警处置、托底救助等六项帮扶机制,全面加强低收入农户帮扶。
◆◆◆◆
一、精准识别,构建监测核查机制
◆◆◆◆
划定帮扶预警线、兜底线:预警线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本年度低保标准1.16倍(元);兜底线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本年度低保标准。标准确定后,对全区农户开展监测识别,完善低收入农户信息管理系统,每季度组织人员开展一次核查,确保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帮扶救助范围;每年度进行一次数据更新,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帮扶预警线的人员下一年度给予退出销号。通过全面调查评估,目前已精准识别需要重点帮扶的低收入农户户人。
◆◆◆◆
二、多级联动,构建预警处置机制
◆◆◆◆
根据低收入农户信息管理数据,按照“村级初判—镇(街道)率先处置—区综合处置”的流程、采用“一门受理,统一转办”的方式处理,构建区镇村纵横联动工作网络。截至目前,村级层面累计解决低收入农户临时性帮扶需求人次;镇级层面协调开展消费帮扶、创业就业扶持、临时救助等各类帮扶人次;区级层面统筹协调解决了渔民饮水安全保障等面上重大问题,涉及低收入农户余人。
◆◆◆◆
三、分类施策,构建精准帮扶机制
◆◆◆◆
在推动“两不愁、三保障”*策精准落实的基础上,围绕低收入农户因病、因学、因灾等造成的生活困难情况,分类实施专项救助,切实减轻低收入农户的开支压力。针对因病致困,由区医保局、区卫健委、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残联等部门进行专项救助;针对因学致困,由区教体局、爱心助学联盟成员单位进行专项救助;针对因灾致困,由区相关部门根据申请进行专项救助。截至目前,区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爱心助学基金会等单位已向低收入农户发放救助金余万元。
◆◆◆◆
四、强化保障,构建托底救助机制
◆◆◆◆
重点对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的低收入农户开展逐户排查,累计排查近2万人,确保符合兜底保障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及时纳入相应民*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应扶尽扶”。开展低收入农户水稻收入保险试点工作,将全区未流转土地的低收入农户共计种植的.44亩水稻纳入保险保障试点范围,提供保费17.万元,每亩最高保额为元,总保额为.万元,充分保障了低收入农户基本生产收入。
◆◆◆◆
五、突出就业,构建增收长效机制
◆◆◆◆
建立就业帮扶长效化机制,加大*策扶持力度,鼓励低收入农户就近就业,给予一次性就业补助元,给予企业吸纳就业补助元/人。对有创业需求且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给予5万元以内的小额信贷贴息,根据提供低收入农户就业岗位情况向企业发放免息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向低收入农户以及企业发放免息贷款超万元,对户有创业意愿的农户提供了*策支持,实现户均年增收额超2万元。各类企业安排低收入农户就业3人,带动低收入农户实现年增收入超3万元。此外,区*府还提供个保洁、护路等公益性岗位,方便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减轻生活压力。
◆◆◆◆
六、探索创新,构建保险保障机制
◆◆◆◆
实施“防贫保险”,为低收入农户缴纳80元/人的保费,探索形成了“*府主导、社会参与、低收入农户受益”的长效机制,为低收入农户编织一道“保障网”。在区镇两级设立服务中心,就地就近为低收入农户提供*策咨询、材料收集等便民服务,实现“应赔尽赔、应赔快赔”。目前,全区累计投保1.万人,覆盖人口19.万人,累计缴纳保费.01万元,总保障额度为29.78亿元,已发放理赔救助金近50万元,其中单户最高理赔金额超7万元。
来源:江苏省扶贫办
编辑:马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