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一见清心rdquo白马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诚信企业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5291.html

18日上午,由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扬子晚报、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淮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淮安市作家协会、淮安市白马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诗歌大赛全国著名诗人采风活动暨“践行两山实践,点亮生态明珠”白马湖座谈会在淮安白马湖生态旅游区举行。

本次活动得到淮安市委市*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顾浩、李朝润、赵恺、*东成、方文、龚正、杜立明、龚璇等十几位来自全国各地诗人相聚在“一见清心”的白马湖,以诗的名义与美丽的大自然亲切对话。

诗意的交流

白马湖的每一片水域,都流淌着文化的基因

在座谈会上,著名诗人、江苏省委原副书记顾浩深情回忆了自己和淮安的一段“情缘”。“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就是淮安,我一直把淮安看作是‘第二故乡’!”顾浩说,淮安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他每次回到“故乡”都感慨万千。顾浩说,改革开放40年来,淮安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改革发展、拼搏发展、全面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此次来到白马湖,反映淮安历史和现实和谐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一幕幕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共淮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毅代表淮安市委、市*府对诗人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白马湖的诗词佳话需要我们共同续写,白马湖的美景秀色需要我们共同描绘,白马湖的人文底蕴需要我们共同涵养。我们真心欢迎大家常来淮安、常来白马湖,深入感受准安的湖之美、景之秀、水之韵。”

“当我们呼吸着这里清新的空气,凝望着身边绿色的波浪,倾听着船上渔娘的笑声,撒开了思维金色的大网,去感受时代的美好,去捕捞岁月的欢畅,每一阵心跳,每一串音符,每一段文字,都有幸福在荡漾,都有诗意在飞扬。”在座谈会上,著名诗人、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朝润作为诗人代表,抒发了自己对于淮安,对于白马湖的“一见倾心”。李朝润说,走进淮安,就是走进一片多情的土地,走进淮安,就是走进一座水韵天堂。

扬子晚报副总编辑吴剑飞说,作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主流媒体,应积极参与重大主题的宣传活动,坚持*性原则,宣传好*中央、省委的工作部署。同时,扬子晚报也以推出诗歌大赛为契机,组织媒体记者、文艺工作者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加强“四力”锻造,提高*治意识和思想水平。

思想的碰撞

让白马湖成为“地理上紧邻城市,心理上远离城市”的幸福家园

18日下午,诗人们还赴白马湖李庄码头、湖滨风光带、“向日葵的故事”景区和白马湖森林公园采风,并围绕“践行两山实践,点亮生态明珠”和当地进行了座谈。

著名诗人、《扬子江诗刊》顾问*东成:为何白马湖有如此诗意的名字?

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组成员、副主任应磊:白马湖的名字源自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著名诗人、《诗刊》编委赵恺:作为村级湖长,村干部在白马湖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总支书记蒋贵清:身为一个村级湖长,他对村内的白马湖管护严格按照上级河长制“五无”要求,即“湖面无垃圾、岸边无违章、湖中无障碍、污水无直排、生态无破坏”,坚持依法管理、长效管护、强化监督、严格考核。

著名诗人、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朝润:白马湖的“水文化”品牌建设有哪些特点?

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组书记、主任朱永兴:白马湖正持续实施退圩(渔)还湖、清水入湖、清淤净湖、生态养湖“四湖工程”;重点培育生态农业、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四大业态”;瞄准创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四大品牌”这个总体目标。

站在“一区两带”的高度宣传淮安,

让更多人认识淮安、走进淮安

著名诗人、中国作协《中国作家》编辑部主任方文:淮安市文联如何对白马湖的文化建设进行指导和帮助?

淮安市文联*组书记、主席张益民:淮安市文联将帮助和指导白马湖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挖掘、收集和整理,帮助白马湖旅游风景区增加更多的文化元素。

著名诗人、江苏太仓市作协主席龚璇:洪泽区是如何依托资源、发挥优势,发展洪泽湖旅游的?

中共淮安市洪泽区区委书记朱亚文:近年来,洪泽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力做好洪泽湖旅游文章,加快建设现代化湖滨生态旅游新城,一是规划一个旅游格局,二是重抓一批旅游项目,三是配套一批旅游设施,四是打响一批旅游品牌。

扬子晚报副总编辑吴剑飞:淮安希望媒体为当地发展做些什么?

中共淮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毅:当前,淮安处于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一区两带”建设的战略交汇点,也希望媒体朋友们在宣传淮安美丽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文化的同时,站在“一区两带”的高度宣传淮安,让更多的人认识淮安、走进淮安、感受淮安、奉献淮安。

来源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龚学明*建国于丹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