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呼和浩特哪家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04458.html自古横阳出将*
--地域深厚历史渊源和独特人文传统
文:光明人家
平阳建县于西晋武帝太康四年(公元年),原称始阳县,这是平阳单独建县的开始。后也称罗阳县。不久,“取横屿及横江之义”,改名横阳,五代十国时,吴越王统辖全浙,横阳既平,改名平阳,一直沿袭至今。迄今已有年的历史,鳌江是其最主要的河流,全流域陆域面积平方公里,占苍、平两县总面积的71%。其中水田面积50.2万亩,是平阳、苍南两县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发源于文成县桂山乡的桂库吴地山南麓的鳌江(横阳江),滋润了它流经的沿岸土地,养育了流域的一方人民,被誉为平阳、苍南两县万人民的母亲河。它作为浙江八大水系中最南端的一条河流水系,也是气势最大的一条江。“横阳岸海为邑”。元代鲜于枢称平阳是靠海的县份。清朝平阳人张綦毋却道:“流来三十六高源,汇作狂涛入海翻。无数青山遮不住,休教汲水怨龙孙。”形象地写出了鳌江贯穿平阳县境后入海流的气势。鳌江也是中国国内著名的三大涌潮江之一(钱塘江、闽江、鳌江)。这条浙闽边界上的河流,水利资源异常丰富,人文历史积淀厚重,从南雁荡山脉的大山中走来,向浩瀚东海奔去,千百年来鳌江流经的横阳这片土地上不知演绎了多少动人故事。
鳌江在西晋太康年间平阳建县时称始阳江,旋改名横阳江,又称钱仓江。《民国平阳县志》载,因海水涨潮时,鳌江江口的波涛状如巨鳌负山。在鳌屿地方,旧有鳌山堂,含有巨鳌镇浪压邪之意,因此就把这条江改名为鳌江,一直沿用至今。而横阳二字在今天的苍、平两县人民心中打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鳌江最大的支流叫横阳支江,平阳县城尚有横阳路等等。
老平阳县是个人口大县,历史上,平阳(包括苍南)就是个出武状元的地方,在南宋的48科武举中,共有14榜的武状元产生于今浙江省的平阳县,比例超过了四分之一。由此,平阳被誉为武状元之乡。在南宋时期,武进士的产生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地域性。据年出版的《平阳县志》第页记载以及具体统计,在已知的南宋名武进士中,平阳县共产生了名武进士(其中武榜眼5名,武探花6名),其比例占到了南宋已知武进士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三以上。应该说,平阳人习武参*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传统。
进入近代,平阳人同样以参*为荣,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平阳籍被授予国共少将*衔以上的将*竟然达20多位,*衔最高的是上将(*任),中将三,大陆一个(肖怀枢中将),民国(台湾)两个(陈百村中将和林仲连中将)。其中,大陆方面,有著名的开国少将陈铁*将*、牺牲在抗日战争中,*埔*校毕业的朱程将*等,台湾方面,有毕业于保定*校的陈百村将*,*埔*校执教或毕业的陈适、杨诚、吕融、汤敏中、林仲连。他们都是平阳(苍南)人民的骄傲。横阳出将*,名不虚传!!!
1、共和国将*
少将(~),浙江省平阳(现苍南)人。出身农家。年考入南京国民***部学兵队。后任十九路*翁煦垣部见习排长。参加“闽变”后,年冬回到故乡。与叶廷鹏等8人组成武装队伍,开始游击活动,任队长。年9月,与中国工农红*挺进师会合。后挺进师改称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任队长,陈铁*任副队长兼参谋长。年3月,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开赴皖南,编入新四*,先后任教导总队教员、*部参谋处侦察科副科长、科长。30年调任*部教育科长。次年,任一师二旅副参谋长。后任十六旅副参谋长、参谋长。年8月至11月,任苏浙*区第一纵队参谋长。年任华东*大教育长,年,任山东兵团副参谋长、七兵团副参谋长。年7月至年6月,任十兵团、福建*区副参谋长,年后,调任中央人民*府人民革命委员会*训部组织计划处处长,年任*训部*训计划局代局长。年任训练总监部计划和监察部副部长,被授予少将*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少将,年生,浙江平阳人。年9月16岁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年9月加人中国共产*。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第21*文化干部训练班学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连、营、师文化教员,**治部青年处五级助理员,**治部组织处干事、副处长、处长,师副*治委员,第21***治部主任(.05—.08)、陆*第21集团*副*治委员(.08-.10),陕西省*区副*治委员(.10—.08)兼任陕西省*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06-.0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少将*衔,年8月退役。后任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常务委员(.06-.01)。
少将,年1月生,浙江苍南人。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年在海*潜艇学院航通系学习。年毕业,任海*操舵员、潜艇舰海长、支队参谋长、支队长、海*上海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年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年9月被授予海*少将*衔。
中将,年3月生,浙江苍南人。年12月入伍,历任排长、干事、团*治处主任、团*委、师*委,陆*第13集团**委。年12月任兰州*区*治部主任。年8月-年7月任兰州*区副*委。年9月被授予少将*衔。年7月晋升为中将*衔。
少将,年生,浙江平阳人,生于南京。年下乡到江苏洪泽,为县人武部地方武装独立团战士。年参*,在北京*区24*基层部队和各级*治机关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调入南京陆*指挥学院任教。历任总参谋部*治部副主任、解放*理工大学*委、总参管理保障部*委,现为昆仑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少将*衔。
少将,年生,浙江苍南人。年在中央*校第24期地厅班学习,年在国防大学第28期指挥员班学习。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会计、助理员、指导员,海*潜艇某支队*治部干部科干事、科长,潜艇副*委、*委,海*潜艇某支队岸勤部部长,海*潜艇第22支队副*委,年12月任海*潜艇第22支队*委,年任海*潜艇第42支队*委任东海舰队潜艇22支队*委,海*工程大学副*委。年7月晋升为海*少将*衔。
,文职少将,出生,浙江苍南人。中共*员。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年应征入伍,历任海*某岸炮营战士、排长,海**治部创作室创作员、副主任,大校*衔,晋升为文职少将,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其作品曾获年庄重文文学奖、年《当代》文学奖、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
冯玉先浙江平阳人,空*大校,成都*区空*某部副师级飞行员、曾参与汶川地震救灾的“空中战将”。打通抗震救灾“空中生命通道”
简湖,年10月生,浙江平阳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校*衔,技术四级(相当于正*职)高级工程师。
无衔将*
杨进(-)浙江省平阳县山门人,年参加中共地下*革命活动,年奉命奔赴皖南参加新四**部工作。“皖南事变”后突围到苏北根据地新四**部,跟随陈毅、粟裕转战大江南北,历任团*治部主任、团*委、苏南金坛县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团*委、华中*区联络部部长,扬州、南通*分区*委。解放后历任华东公安部队*治部文化部部长,上海警备区*治部文化部部长,海*学院*委书记兼院长等。后转业地方工作,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委副书记,上海电影局*委书记,上海音乐学院*委书记,年离休,年中央组织部批准享受上海市副市级领导待遇。
(~),浙江苍南水门村(在沪山乡)人,民国27年()参加革命时改名朱敏中。7月,参加浙、淞、沪游击三支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抗日战争初期,任该支队指导员兼路南区委书记。29年10月,任江杭五支队教导员。30年12月,任新四*苏中一分区高家独立团组织股长。次年,任该团*治处副主任。32年3月,任中共苏中地委高邮县委*工部部长。34年任苏浙*区独立团*治处主任。解放战争中,任华东野战*六纵队组织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十六旅四十八团副*委兼主任、六纵十七旅四十九团*治委员。解放后任空*第九师*治部主任。年5月任空*六航校副*委。年被授大校*衔。年任十六航校*委。池方日一生参加过著名的*桥战役、天目山战役和苏北地区战斗,还参加过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和 战争。荣获过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在长达50年革命生涯中,出生入死,多次受伤;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备受摧残。年10月以副*职离休,年病逝。(无衔将*)
(-),浙江省平阳鳌江钱仓人。年参加八路*,年加入中国共产*。年入延安八路*总部卫生学校学习二年,后任八路医院医生,晋绥*区大青山骑兵卫生部医生,绥西骑兵三团卫生队医生,塞北*分区卫生处医生。解放战争时期,任绥蒙*区卫生部医务科长,晋绥*区远骑旅卫生处长,绥蒙*区卫生部副科长、科长,绥远*区后勤部卫生处长。建国后,任华北*区蒙绥*区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医院院长,内蒙*区后勤部第一副部长(.08—.05),荣获过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年11月,时任内蒙古*区后勤部副部长林玉书被授予大校*衔(副*级)(无衔将*)。
(-),浙江省平阳县鳌江人,年12月入伍,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年调入总参谋部工作,历任中国人民解放*总参谋部作战部二处(战役训练处)副处长、战役训练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总参谋部*训部处长。年1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总参谋部*训部副部长。年任中国人民解放*总参谋部*训部部长。年2月至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南京*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年4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南京*区司令部顾问(正*级)。年离职休养后从事*史、战史编纂工作。曾任中国新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顾问。年8月23日18时30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年9月被授予上校*衔。年晋升为大校*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7月被中央*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独立功勋荣誉章。
*兆高(--)浙江平阳人。年参加刘英和粟裕领导的国民革命*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历任新四*排、连、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二十*团副参谋长,师作战科长,*通讯科长等职,历经兖州,泰安,孟良崮及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建国后,历任二十*副团长,江苏扬州市兵役局长、常熟县人武部长,六合*分区副司令员、南京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施光华,浙江省平阳县水头镇人,年8月出生,年8月入伍加入新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参加过江苏太仓敌占区与敌伪“一日三战”的战斗、扬州高邮三垛河口伏击战、渡江战役、突破江阴防线、攻占张家港、香山等战斗和解放苏州、上海等战役。
历任新四*江南抗日义勇**治部干事,江苏太仓区工委书记,新四*18旅民兵科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苏中*区九十四团*治处主任,二十九*叶挺团*委,二十*六十师*委、**治部副主任,南京*治学院顾问(副*级)等职。年被授予上校*衔,后晋升为大校*衔,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被中央*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年7月离职休养。
杨力航,(--),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人,年杨力航参加中共地下*活动,于年在鳌江雁门小学加入中国共产*,年秋与支部书记宋廷铭一起奔赴苏北参加新四*第一师。
解放战争时期,杨力航任华东*事*治大学教导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华东*事*治大学、第三高级步兵学校、总后高级步兵学校宣传科科长,中央*委总*治部科长、副处长,贵州省安顺*分区*委兼中共安顺地委副书记、书记,贵州省委委员,昆明*区陆*14**治部主任,石家庄高级陆*学院*治部副主任、训练部副部长。年杨力航被授予上校*衔,并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年参加对越南自卫反击战,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奖章。
(~),浙江平阳人(现苍南矾山)。早年就读温州商业学校、厦门集美学校,后考入广州*埔*校,民国18年()夏毕业,在德州国民**某部教导队当见习教官。后到南京,在津浦路警察行*督察总署任科员。后调津浦铁路警察护路第一大队第三中队任中队长。民国22年冬,朱程被津浦铁路局派往日本东京铁道学院留学,专攻铁道管理学。民国26年5月,华北局势非常紧张,朱程不待毕业便提前回国,先到抗日主要阵地太原,被张荫梧聘为地形和土木工程教官。“七七”事变后,张荫梧建立河北民*,朱程先后任民*十大队大队长、十一大队大队长、民*晋冀豫边区办事处处长兼民*十一团团长。8月,根据十八集团*总部命令,将民四团改为华北抗日民*,朱程任司令员。9月,经朱德、闻允志介绍,加入共产*。民国29年4月,华北抗日民*编入八路*第二纵队,为华北抗日民*第一旅,朱程任旅长兼冀鲁豫*区第一*分区司令员。32年调任冀鲁豫*区第五*分区司令员。32年9月—卜旬,日*余向根据地扫荡。28日,朱程在曹县东南王厂村,遭到敌人包抄,从上午战到下午,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下午4时突围,中弹牺牲。噩耗传来,五分区指战员“痛哭废食者百数十人”。冀鲁豫*区司令员杨得志在悼词小说:“朱程同志的牺牲,是我中华民族失一将才,使边区部队失却了一位良好的指挥员,我*损失了一个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干部!”
2、中华民国将*
(公元-年)浙江平阳鳌江人,字鲸量。清末毕业于江南陆师学堂,后去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陆*士官学校,与后来的民国初年著名*人,北洋直系*阀领导人之一孙传芳是同学。后回国参加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建立,陈蔚于民国元年(年12月16日)被当时的中华民国*府授予陆*少将*衔,时年35岁。年,陈蔚晋升为北京国民*府中将*衔。
(--)字晋初(一说震初),中华民国上将。浙江平阳城关人,生于年3月6日。南京陆师学堂、陆*大学第4期毕业。年任北京陆*参谋本部上校科长,年任国民革命*总部*械科科长,后任少将处长,参加北伐,年离职闲居上海,后参与筹建福建人民*府,失败后于年2月出走日本,年任国民*府*事委员会第1厅1处少将处长,抗战爆发后任*事委员会铨叙厅中将处长,后任上将副厅长,年退役回乡,年拒任平阳县戡乱委员会副主任,年解放前夕拒绝飞赴台湾,接受李济深劝告,留在家乡迎接解放。后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年12月9日在上海病逝。
(-)国民革命*事委员会*治部中将参议,名允谷,浙江平阳顺溪人,国民*,中将*衔,生于光绪二十年(),出身于书香之家。祖父亦庄及其父圣励均是秀才,叔父孝和曾留学日本。清宣统元年,百村毕业于县学堂,民国元年考入陆*预备学堂,旋升保定*校,毕业后在浙江任排、连长,嗣转国民革命*参加北伐和抗日战争,后任营长、上校参谋升到十八*少将参谋长.抗战时,升为*委会*治部中将参议.抗战胜利后,调任国防部中将部员。20世纪60年代逝世于台湾。
游天翔(--?)少将,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国时期著名*医,先后毕业于东南医科大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眼科、美国国立海*医学中心医务管理高级班。回国后,游天翔历任南京国民*府**部检诊所主任,**部卫生勤务设计委员会委员,参谋总长办公室少将*医,中国陆*总司令部卫生处主任,医院院长,国民*中央*事委员会*医署副署长,年8月1日游天翔(*委二阶)任中国海*总司令部*医处处长。年去台湾,到台后继续担任国民*“海*总司令部”*医处处长。嗣任美国海*第二医学研究所顾问,医院院长,台湾省立乐生疗养院院长,医院院长等。
(-),国民*,少将*衔。平阳鳌江钱仓人,又名秉翟,字撼山,号舞庭,世居钱仓街西大巷“裕泰底”,云南陆*讲武堂第13期,陆*大学将官班乙级第3期毕业。*埔*校2-8期教官。参加东征与北伐,历任第一*第二师的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后任*埔*校副区队长,队长、中队长,*官训练班主任,督训处副教育长,洛阳分校总队长兼高级教官,上校大队长,南京*官团研究班高级班二总队队长。温州城防指挥所总指挥官,浙闽边防司令等职务。
(-),原名陈志浩,字浙潮,又名的泉,乳名陈志迺,平阳昆阳西门人。早年毕业于温州第十中学,后考入*埔*校第三期,骑科毕业。陈瀚18岁时就任国民*中央陆*第二师排长、后任连长及总司令参谋;民国15年()任安比舰长;民国17年()后任国民*中央陆*第九师营长、副团长;民国23年()后任国民*南京*训班少将教育长及中央陆*第九十四师旅长暨第九师副师长。抗战期间任**部兵役署中将主任及*事委员会高级参谋,民国35年()调任浙东师管区司令部参谋长。年去台湾。年7月2日卒于台北。
(--)平阳(现苍南)钱库张家庄人,民国*府邮*总局局长的郭心崧之子,年温州中学高中毕业,考入位于“陪都”重庆小温泉的中央*治学校,郭智銧在*校期间加入三民主义青年团,成为蒋经国的得力干将。抗战胜利后,郭智銧回平阳负责三青团工作,并担任平阳县教育局局长。平阳解放前夕,郭智銧到台湾,投奔自己的老上级蒋经国。此后,郭智銧在台湾国防部*队任*治教官,授中将*衔。
(-?)浙江平阳(现苍南钱库镇)人,国民*,*埔*校毕业,台湾第六*团中将副司令官
字思尧(~),又名王旭东。浙江省平阳宜山(今苍南县江山社区)九板桥村人。九岁丧父,敏而好学。十三岁赴天津就读南开中学,高中二年级转入杭州高中就读,之后考入厦门大学。“九一八”事变后,王曦投笔从戎,后进入中央航空学校学习,是第四期学员。他在八年对日抗战中,搏击长空,立下赫赫战功。抗日战争胜利后,王曦多次携带家眷回到平阳宜山老家,并多次作抗日战争宣传报告。年国民**府迁台后,王曦移居台湾。一直在空*任职,授衔为空*少将,直至年退伍。年去世,享年82岁。
(--?)年出生,平阳(现苍南县)宜山镇人,*实之子,原名*开梅,字雪如,毕业于中央陆**官学校(暨*埔*校)第十期。曾任甘肃省平凉市公安局长、汉口市公安局督察员、甘肃省保安处参谋、甘肃省武威保安处副司令、陕西省保安处少将参议、年解放前夕赴台湾,曾当任台湾省高雄市警察局长、高雄市*府参议等职。
(-?)浙江平阳人,国民*,*埔*校毕业,上校编译官**部炮兵署少将副监
(~)*埔*校管理处副处长。别号存甫,浙江平阳人。平阳县立高等学校、南京陆*第四中学、保定陆**官学校第三期步科毕业。历任浙江陆*第一师团参谋官,上海护法*第四团团长,广州大本营**部参事,西江讲武堂学监、科长。年夏任*埔*校管理处副处长、管理部副主任。年任*埔*校编辑委员会委员。随*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总司令部编审委员会委员,*务局高级编译官。年任**部*事教育委员会少将委员。年12月授陆*少将,后辞职赋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人民*府参事室参事,省*协委员。著有《孙中山*埔建*纪要》(与人合著)等。年11月7日在广州逝世.
(—),字纪化,浙江苍南老台村(在肥艚镇)人。民国15年9月在*埔学校第六期入伍,民国18年,在南京国民*府警卫营骑兵队为准尉见习官;19年,该营扩充为骑兵团,任二连上尉连长;20年,改为警卫师直属骑兵营,任少校营长;22年9月,调任河南开封骑兵第一旅少校参谋;10月,升为中校副官主任。25年调升为师部上校参谋主任,兼*士训练班主任,民国26年7月,抗战开始。吕融任师参谋长。民国29年吕融调兼二十团团长。7月,升任副师长;9月,又被派到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两个月,回到后套,兼任*治部主任与特别*部书记。民国31年秋末,调任东北挺进*新编骑兵第六师师长,35年初改任整编骑兵第十一旅旅长;37年春,调北平总部任少将参议,夏,任骑兵第二旅旅长,率部驻陕西泾阳及永乐宫一带。38年冬率多*官在德阳县起义。之后,一度担任技术教员、大队长,后调到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工作。年,调浙江省人委参事室工作。年病逝。
(—),字捷夫,浙江苍南都口(在江山乡)人。之江大学*法系毕业,又入*埔*校(第二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官。北伐时负伤立功,擢升为营长,调南京首都警察厅警察大队长。为人严明正直,被厅长姚琮(味辛)称为“能吏”,升任9师*训处处长,转温州团管处处长,浙江省保安处少将视察主任、*治部主任、参谋等职。民国35年,国民*反动派发动内战,汤敏中反对“同室操戈”,主张和平协商解决内*问题。形势不遂所愿,便于36年申请退伍,年方42岁,次年复起用为*长,以亲老为辞。秋,父(汤国琛)病殁。又次年(),离乡出走台湾,家中遗下妻子和三个幼女。在台湾度过38年退役*人独身生活,亲友劝他另娶或纳妾,不听,病逝时遗嘱:“余之一生,既不能行义以匡时,又不能苟全性命于乱世。生实不荣,死何足哀。丧礼极宜从简。”
(收集尚不全,有待新发现。注:西方国家没有大校一级*衔,大校等同于“准将”级别)
-----------------------------------------------------------------
光明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