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好了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0904/4250101.html时间总是匆匆过去
转眼间还有五天就是新年了
大街小巷的年味儿越来越重
家家户户也都开始了忙碌
在洪泽过年前都有哪些习俗呢
今天小洪就来给您细数一番
洪泽有所谓“四时八节”,是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具有程式化内容的特定时日。
在“四时八节”中,最热闹、最盛大的节日当然是春节。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忙碌又带着欣喜。这首《过年歌》就是最好的总结:
侠子侠子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两碗,忙忙碌碌十几天
二十三,麦糖粘;二十四,忙扫尘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打肉
二十七,杀鸡鸭;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贴对联
二十三麦糖粘
“二十三,麦糖粘。”腊月二十三是送灶君上天的日子
民间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督和奖惩人们善恶的神。他平时驻守厨房,管理各家的灶火。每到这天晚上,灶王爷要上天报告主户的是非,乡民便设祭送行。玉帝根据汇报,决定这家人来年的福祸。
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诸神保佑平安,一家人要温文尔雅,和和睦睦。而且,每年的这一天,男主人还把麦芽糖作为供品,好让灶王爷“甜言蜜语”。当然,祭祀过后,这些麦芽糖便成了孩子盼望已久的美味。现在,送灶的习俗,依然被老人尊崇着。
二十四忙扫尘
春节前扫尘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习惯,在民间,过年前,要清洗家里的各种器具,用了一年到头的窗帘被褥坐垫毛毯,也要拆下来仔细清洗拍打,还要掸拂尘垢蛛网,疏通沟渠——里里外外都要大扫除。
早饭后,一家人收拾好房间,把柴席覆盖在桌子,床铺上,大人头戴草帽身披旧衣,手举一把绑在竹竿上的扫帚,把屋顶、房梁、墙壁上的灰尘扫干净。然后,和孩子一起擦洗家具、整理杂物,一家人忙的不亦乐乎。
二十五磨豆腐
过去,豆腐是过年的必备品。在困难的家庭,过年也要“一穷二白”(豆腐、白面)。到腊月二十五这天,男主人将浸泡过的*豆磨碎,“吊浆去渣,煮沸点卤”。豆腐做成之后,放在加盐的清水里保存,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底。
过去,家庭主妇会把豆腐分为三份:一份切成小块,用草木灰吸干水分,洗净,蒸好后撒上盐和五香粉,腌进坛子里做五香豆腐干;一份做冻豆腐,馏熟后晒干当火锅菜;剩下的过油炸成豆腐泡,可以配在别的菜里吃。这样的日子,都是童年抹不去的记忆。
二十六去打肉
离春节越来越近了,家里忙起来。人们开始去赶集打肉,然后洗菜、做馅儿,准备包馒头。打肉时总要陪着笑脸和小心。请“小刀手”手下留情,多割肥肉。那时的人肚里油水少,不喜欢吃瘦肉。如今,社会千变万化,农村人不喜欢买肥肉,更青睐瘦肉。
打肉时,还得带点猪油,最好是板油,靠出油脂,留下油渣。油渣是孩子的独食,撒上点白糖,香甜的味道,满嘴生津。
二十七杀鸡鸭
春节时,亲朋好友来访,要杀鸡杀鸭待客。如今,家里也很少养鸡养鸭的,但到集市上去买鸡买鸭确实寻常事,村里到处是肉食的香味。
从早到晚,家家户户的锅屋烟火不断,家庭主妇的围裙直到颜色深邃才会取下来。孩子们开始馋年,一天三顿饭的规律被打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他们手上,嘴上整天油光光的,眼睛不知道看什么才好。
二八二九蒸馒头
在洪泽,吃馒头寓意阖家团圆。与中秋月饼有着同样的象征意义。数九寒冬温度低,面不容易发酵,老人要提前一天和面,把面盆捂在厚厚的棉被里,等到面剂子饧发好了,要二十九才能蒸馒头。
这两天,家庭主妇是最忙碌的。一大早,她们辛辛苦苦把面和好,把面团掐成一个个馒头剂子,再把炒好的青菜、豆腐、肉丁包在馒头里。案板上便出现“天似穹庐”的馒头。放进蒸笼里,一笼接着一笼,蒸出的馒头又香又软。
大年三十贴对联
“三十晚上贴对联。”一大早,主人在桌上摊开红纸,裁成长条,方斗,窄签,写好一幅幅对联,还要用裁剩的边条,写上“抬头见喜”“开门纳福”“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等报条......贴在院门,厨房里。满眼是红红火火的色彩,满眼是喜气洋洋的人群,给本来热闹祥和的节日,增添了更浓郁的喜庆气氛,一片其乐融融。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此时也一定要赶回家团聚。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过年前的习俗就是这些啦
你家那边有没有特殊的习俗呢
评论区留言给小洪吧~
注:本文部分引用万福建老师《洪泽民俗》一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