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二虎一只鸡
早在宋代之前,邵伯就成为运河古镇之一,到清代乾隆年间,已是万家灯火、商旅如织的重要商埠。
邵伯古镇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河码头。自中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挖邗沟贯通长江和淮河之后,邵伯就成为南北往来的必经之路。
康熙三十八年(年),因为大运河连年水灾,康熙皇帝来到邵伯一带视察,发现这一带的河堤已经被水浸坏,命人将邵伯、高邮一带的河堤都修理一遍。经过一番努力,康熙认为不会收到运河水灾的奏报。然而,康熙刚回到京城,就接到了邵伯一带运河水灾的奏报。
公元年,康熙皇帝命人用生铁铸造了〝九牛二虎一只鸡〞,将它们分别放置在邵伯、高邮、瓜洲等险要河段上,以祈镇水。
据说铁牛当初铸造之时,肚内本是金心银胆,夜间还常常跑到田里偷吃老百姓的庄稼,当人们出来打时,一棍打了它的双角。
此后又不知道哪个贪财之徒,偷摘了铁牛的金心银胆,遂使铁牛不能行动,就失去了镇水的作用。
现存的铁牛大小如真牛,均作昂首屈膝状,似哞哞欲叫,憨态可掬,横卧在厚约10厘米的联体铁座上,铸工精细,造型生动,重约公斤。
铁牛肩胛上刻有楷书阳文:"维金克木蛟龙藏,维土制水龟蛇降,铸犀着证奠淮扬,永除错垫报吾皇。康熙辛已午日铸。"
沧海桑田,"九牛二虎一只鸡"也已鸡飞虎跑,只剩下五头铁牛零落在堤上沐风淋雨了。今天,这铁牛则成了最受人们青睐的洪泽湖一景。
渔民刷锅不下水
从前,洪泽湖有家渔民老夫妇,很穷,只有一条破划子和一只破锅。一天,老两口过洪泽湖,想到集市上买点口粮,再买口小锅。
小船靠岸到集市上买东西时,但见店里和杂货摊的人都不答话。老头很生气,眼看天已傍晚,一急之下,便到粮行里抓了一把小谷米,又在杂货店里拿了一口小锅,转身就往船上走,卖东西的人并不追赶向他要钱,渔夫很是奇怪。
上船以后,只见四周茫茫一片全是水。老两口这才明白这是泗州城。第二天早晨,渔夫发现带回来的小谷米变成了鲜鱼。
老俩口喜出望外随即将鱼抬到市上卖了,又买回此米,高高兴兴回到船上准备烧饭后,揭开锅盖一看,锅里饭菜都有,老俩口靠这口锅生活好长时间。
一天,老渔妇将锅放到水里想刷个干净,可是,锅一入水就不见了。因此,洪泽湖的渔民刷锅不再把锅放到湖里刷了。这种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刘基造堤
刘基帮助朱元璋消灭元朝,建立了大明朝,国泰民安,但水灾很重,洪水时常淹没庄稼,朱皇帝下旨要刘基兴修水利。
刘基接旨后,就到洪泽湖一带,从老子山到清江,一路勘察地形。经他察看所知,这一带地形高洼不平,所建堆堰没有按水平去修建,所以上水头一来水,下水头就决口。
刘基找到决口的原因,他向老百姓收买了很多米糠,运到上游,在老子山处放下水。他把米粮慢慢地撒在水面上,让米粮在河两边所贴在位置,找到了水平线,再根据米粮的位置向上建堆埝,这就是现在的弯弯曲曲的洪泽湖大堤。
刘基用这种方法建堆堰以后,就再没有倒口子,直到现在堆堰还是好好的,人们都要这条坚实牢固,水冲不跨的大堤叫“钢堆”
洪泽湖里的鱼为什么鲜美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李老君无法,只得避开孙悟空,架起云头直往西去,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炼丹。
老君站在云头看到下面有一座青山,山脚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草。老君降落到地上一看,正是洪泽湖南岸的老山,正好又有一个山洞。
李老君就在这老山采药草炼丹丸,孙悟空急得到处找李老君要仙丹,就是找不到。后来他架起云头直往西下,一看到洪泽湖南岸有一座大山,他就降落下来,在山南坡看到一个仙人洞,就进去了。
到里面一看李老君正在忙着炼神丹。李老君看到孙悟空,连忙把神丸装到葫芦里,架起云头就往天上跑去。孙悟空紧紧追上,伸手就来抢葫芦。
眼看仙丹就要被孙悟空夺走,李老君一气之下举起大铁棒打破葫芦。孙悟空连抓带抢得到几粒神丹,其余的仙丹都落到洪泽湖里去了。
鱼、虾、蟹都争着来吃仙丹。从那以后,洪泽湖里的鱼类,肉鲜味美,可口好吃,直到现在仍然远近闻名。
水下皇陵明祖陵
史料记载明代的皇家陵墓共有6处。分别是:南京的明孝陵、北京昌平县的十三陵、北京海淀区的景泰陵、江苏盱眙的明祖陵、安徽凤阳的皇陵、湖北钟祥的显陵。
这其中,位于江苏省盱眙县洪泽湖西岸的明祖陵,由于当时的建筑规模极为宏大,设有城墙3道,金水桥3座,殿、亭阁、署房、宫私宅第千间,占地公顷,被称为“明代第一陵”。
洪武十九年(公元年),朱元璋命人在此地建祖陵,里面埋葬的是他祖父朱初一、曾祖父朱四九和高祖父朱百六的衣冠。
清朝康熙19年(公元年),洪泽湖突然洪水泛滥。洪泽湖隔壁的明祖陵也跟着遭殃,地面建筑全部被洪水吞没。洪水这么一泡,整个明祖陵都被淹了,使得它成为全国唯一的水下皇陵。直到年,因为春旱,水位下降,明祖陵的一对巨大精美石刻浮出水面,这才暴露了明祖陵的位置。
明祖陵虽然找到了,但是却不能挖掘。历史上很多皇陵要么在战乱中遭到破坏,要么就是被盗墓贼光顾。明祖陵的地宫因为常年累月一直埋在水底,反而逃过一劫,保存完好。再加上明祖陵是朱元璋追封其三代祖先为皇帝的陵墓,势必会厚葬,地宫里肯定会有很多珍宝。
因此,为保护地宫甬道和拱门下的文物不被氧化风化,当地*府从淮河紧急调度水源进行灌注,明祖陵地宫甬道和拱门又重归水下。
如今,地宫依然完好封存于景区内的月牙形水塘。明祖陵现为国家4A级景区
灵瑞塔
灵瑞塔,属普照王寺(又叫大圣寺),是为纪念唐中宗时国师僧伽和尚所建。在宋代,大圣寺成为当时全国五大名刹之一。
在泗州城被淹没后很久,灵瑞塔是唯一露出水面的建筑物。”林留根说。而《泗州志》上记载,年,洪水淹没古城,人们坐在船里可以摸到城墙上的堞口,官员们在防洪堤上办公,犹如浮在水中的鸭子。
僧伽是西域僧人,他在泗州弘法,后被皇帝请入宫中。公元年,83岁的僧伽坐化于长安荐福寺。
唐中宗敕令造灵舆奉全身归泗州城,并建13级宝塔,塔建成后命名为“灵瑞塔”。
灵瑞塔高达尺,塔尖为水晶球,塔身覆铜瓦,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巧的是,考古队在塔基西北方发现了一块长达60厘米的铜瓦,一千多年后,这个铜瓦除了表面有一层浮锈,依然泛出淡淡的*色。
“灵瑞塔不是中原地区常见的楼阁式,而是藏传佛教的白塔,和扬州瘦西湖白塔类似。
“这座千年古刹,历史上曾多次重建。在唐朝时期,它就毁于火灾,重建后再毁。宋朝时候又建,后被金兵毁坏。”林留根说,从遗迹的地层分析,灵瑞塔在明清时期经过了多次扩建,而且现场发现的建筑构件风格不一,很可能就是不同朝代遗留下来的。
以上文字来源于互联网,这些美丽的传说是平日浏览网页时随手保存的小故事,自明清以来,淮阴地区人才辈出,文星璀璨,很多神话故事在民间流传,有心人整理成文字,上传于网络上,我有缘收藏下来,以作纪念,整理资料的间隙,产生了想写一篇关于在明祖陵为框架的探秘小说,这本小书已写了开篇2个章节发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