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部分保护单位拟调整和认定名单
洪泽有3个入选!
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些非遗项目吧
01花船舞(三河花船)
花船舞(俗称“玩花船”)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每逢新春佳节,锣鼓声、民间小调歌声不绝于耳。
相传,花船舞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洪泽湖居民为纪念刘基修筑洪泽湖大堤的功德,每年正月初一装扮自家渔船,以示庆贺,久而久之演变成了“花船舞”。
如今,集说唱、舞蹈、音乐于一身的“花船舞”经历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心相传与创新,它已承载着广大劳动群众的情感和愿望,既是人类发展的印记,也是艺术发展的基因,堪称民间艺术瑰宝。
02传统木船制造技艺
洪泽湖木船制造技艺历史悠久。在位于洪泽湖边的盱眙县范家岗出土了新石器时期的独木舟。洪泽湖木船种类繁多,有网船、钩划子、簖溜子、鸦船、跳鱼船等,且特征显著,即“方头平底”,船底浅而宽,吃水浅,船行平稳,能抗风浪,适宜湖泊及内河作业。
洪泽湖木船制造技艺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和科学价值。木船制造过程中的禁忌信仰,是兼具南北特点的洪泽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洪泽湖地区悠久的造船史为研究当地*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捕捞运输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洪泽湖木船制造技艺融合了力学、数学、几何学等科学知识,是洪泽湖地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03洪泽湖渔具制作技艺
烟波浩渺的洪泽湖,是我国的第四大淡水湖,水产品丰富,自古就有“日出斗金”之说。独特的地理环境蕴育了独特的洪泽湖文化,洪泽湖渔具制作和使用技艺,便是洪泽湖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洪泽湖渔具制作、使用技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04南闸民歌
南闸民歌,是流传于苏北白马湖水乡一带的原生态汉族传统民歌,植根于乡土,传播于民间,以丰厚的水乡情韵为底蕴,形成委婉、悠然、抒情的演唱特色,有单唱、对唱、群唱等表演形式,因地制宜,词曲随境,是中国民歌百花园中一枝艺术奇葩,至今流传着千余首传统民歌、历史民歌和新民歌。
淮安市淮安区南闸镇(今漕运镇)是江苏省著名的“民歌之乡”。因运河而生的南闸民歌即发源于此。据史料记载,在唐朝时就已名闻遐迩。
著名艺术家乔羽、刘炽等多次光临采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星赞叹南闸是不可多得的民俗博物馆,中国民歌研究专家程茹辛确认南闸是江苏民歌基础旋律的发源地。
来源:文旅淮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