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家观点赵宴会变迁中的ldquo草 [复制链接]

1#
作者简介

赵宴会,艺术学(音乐学专业)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中心”校内专家。

摘要

作为地道的乡村“草根乐班”,苏北唢呐班自诞生以来,几百年生生不息、传承至今,必然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这可从其业务运行及行规行话方面管窥一斑。20世纪80年代之前,唢呐班业务运行方式以被动“允事”型为主,行规行话丰富多样,并颇被恪守和运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唢呐班业务运行方式以主动“扒事”型为主,行规行话渐被淡化甚至失传。纵观苏北唢呐班的生存之道可以发现,其业务运行遵循了“熟人社会”逻辑,其行规与行话则呈现出“高语境文化”特征,它们的变迁乃内因与外因共同使然。

关键词:草根乐班;生存变迁;熟人社会;高语境;去江湖化

刊发来源:《民族艺术》年第2期

江苏省北部农村地区的“唢呐班”,以唢呐为主奏乐器,主要为农村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做奏乐服务,是地道的乡村“草根乐班”。关涉苏北唢呐班的研究,国内外尚不多见。目前,仅见笔者以及笔者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对苏北唢呐班的音乐形态以及部分相关文化现象进行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