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未来的泗州市会花落谁家 [复制链接]

1#
精彩青春记告别白癜风行动 http://pf.39.net/bdfyy/dbfzl/171020/5777825.html

今天,在皖东北和苏北交界处的淮北平原东部大地上,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雏形----泗州市,正在孕育中若隐若现地向人们走来。那么,她到底离现实有多远?最终又会诞生在哪儿呢?

目前,古泗州遗址所在地之江苏盱眙县,古泗州沉没后移治虹县的新泗州所在地之安徽泗县,以及介于两县之间由原泗县划分出去的江苏泗洪县,三县民间都希望本县能在将来重建泗州市的角逐中胜出。而有关申建泗州市的话题,在三县官方只做不宣的默许鼓励下,民间讨论特别热络,三县民众热情度各有不同但都主动论证来为*府加油鼓劲。特别是这十几年来,随着各地县域经济的快速崛起,一会儿泗县要申报泗州市,一会儿泗洪要申请泗州市,盱眙因为本身就很有名气,又坐拥古泗州遗址之利,虽人口相对较少,但民间声音一点也不弱。不过积极性最高的其实是泗洪和泗县相邻两县。因为两县近年来围绕“泗州”二字,都做了大量细致准备工作。两地工商、民*到民间,从产品商标的抢注到街、巷、路的冠名、从历史渊源到现实实力,都做了大量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截至目前,随着近年来三县的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和县城规划布局扩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撤县设市的条件,在泗县、泗洪和盱眙三县在都与大泗州有渊源的情况下,未来泗州市设立的可行性、各地申办的现状和优势如何?未来的泗州市应设在哪?本文就此话题展开,综合远近已知信息,只做宣传普及和分析预测,不作结论,仅供闲娱。

未雨绸缪,泗县默默地在为申建泗州市做准备工作

泗洪县的泗州大道之泗州西大街

泗洪县的泗州商城,你看懂了么?

一,目前国家对各地撤县设区或撤县设市的*策调整变动情况

自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受部分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高、抗风险能力不强等已暴露出来问题的影响,国家对城镇化战略也进行了反思,开始强调控制城市的人口密度,强调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要向郊区化、多中心化发展。提出了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无形中就等于给各地在拼命“做大做强”的大小城市,来了一个踩闸减速或遏制的信号。虽未明确叫停,但年年初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却明显透露了一个重要*策导向:慎重撤县设区。在今年2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正确认识撤县设区”的文章中,又特别强调了区(市)与县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采取的是城市管理方式,后者采取的主要是农村管理方式。依据新的*策要求来看,未来若干年,我国城市化将出现“人口向大城市再集中,农村居民向县城快集聚,县域经济将伴随乡村振兴大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国家对大中城市群周边撤县改区也许会更慎重,但伴随城镇化的推进,许多老城区市区面积明显偏小,因而“撤县改区”也许会放缓一点,但为适应乡村振兴而导致县域经济大发展的趋势,撤县建市会慎重却不可能停滞。慎重,不等于“不批了”,但节奏肯定会缓下来。

二,从古泗州历史地理演变情况看未来设立泗州市的必要性

1,关于古泗州和新泗州

历史上的古泗州其实是一个存在于北周到清朝之间的历史城市地名,辖地大概在今天泗县,泗洪,天长,盱眙,明光、五河一带。第一个泗州城其实在宿豫县(今宿迁市宿城区郑楼镇古城山),唐开元年间迁至今江苏盱眙县淮河岸边。古泗州城淹没后,至清乾隆四十二年(年)裁虹并泗,州治迁至凤阳府虹县。古泗州城原址就在今天江苏盱眙县的淮河岸边,原是汴河漕运中心,后被*河夺汴入淮洪水淹没,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年)被洪水淹没于洪泽湖底,少部分淹没在淮河水中,其绝大部分与盱眙县城第一山隔淮河相望。古城的绝大部分遗址,据专家估计应沉埋在盱眙县旗杆滩和城根滩的田园下。因为民间广泛流传的“水母娘娘沉泗州”的传说就起源于这一带。《凤阳府志》也载有“泗州南瞰淮水,北控汴流,地虽平旷,而冈垄盘结,山水朝拱,风气凝翠,形胜之区也”之句。因其在中国的古今城市发展演变中的少有,目前已被挖掘建设成有东方的“庞贝古城”之称的中国灾难性古城遗址。

古泗州城淹没后,州治迁至凤阳府虹县,即今天泗县,也就是新泗州。至清乾隆四十二年(年)裁虹并泗。民国元年(年),泗州改为泗县,属安徽省。《凤阳府志》载:新泗州“北枕屏山,南襟长淮,重冈东拱,灵璧西环,盘龙、朱山障其左,鹿鸣、阴灵绕其右,扼徐淮之门户,通兖豫之舟车。虽原野平旷之区,而风水结聚,自然昌明,东南大都会也。”所以一直以来,泗县又称泗州。

古泗州区域范围图

关于古泗州和泗州的地域范围、地名演变、建制来历,因大家多已熟知,就简说到此。

2,关于老泗县和新泗县

这里说的老泗县是指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的旧泗县。中华民国元年(年)4月废州制,泗州改为泗县,直属安徽省。在解放前先后在民国三年(年)属安徽省淮泗道(驻凤阳县)。民国二十一年(年)10月废道属安徽省第七区首席县,治泗城。到了民国二十七年(年)11月,日本侵略*小川部侵占泗县城,泗县*府先后迁治于郑集、双沟、管镇等地。民国二十九年(年)3月,中共组织接管国民*府在皖东北*权,建立抗日民主*府又撤销泗县建制,以泗县为中心,成立范围包括泗东、泗南(治今江苏省泗洪县双沟、罗冈一带)、泗宿(治今泗洪县臧桥)、泗北(治今泗县*圩区三侯家)、泗五灵凤5个办事处(治今五河县申集)等区域。民国三十年(年)4月起,办事处先后撤并泗南、泗宿、泗五灵凤3个边区县。泗县沦陷区的伪*权,先是维持会,治泗城,先后属苏淮特区和淮海省。直至年8月日本投降后才恢复泗县建制,属苏皖边区淮北地区第七专区。到年7月,国*进占泗县,泗县人民民主*府东撤,国民*府在泗主*。改属安徽省第四行*督察区。一年后复建人民民主*府,县*府均驻农村,无一定地点。至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解放泗县后再次恢复泗县建制,治大庄;同年5月迁治泗城,属皖北行署宿县专区。

老泗县大致范围东至老子山,交江苏省淮阴县界,西至虞姬墓,交本省灵璧县界,横长千米;南至天井湖,交本省五河县界,北至湖山庄,交江苏省睢宁县界,直长千米。东南至淮河,交盱眙县界,西北至渭桥,交睢宁、灵璧县界,斜长千米;西南至马家集,交五河县界,东北至归仁集,交江苏省宿迁市边界,斜长85千米。旧泗县全县面积约平方千米。区域基本呈长方形。

民国时期老泗县区域范围图

此后,泗县先后属于过宿县专区、蚌埠专区、宿县地区、宿县地区和宿州市管辖。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只拥有东邻泗洪,西接灵璧,南连五河、固镇,北至东北与睢宁、宿迁毗邻,面积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6万人,位于皖东北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的新泗县。

3,关于泗县和泗洪县

今天我们之所以说泗洪县与泗县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水系同流、文化同根同源,是地域相连、血脉相亲的好邻居和经济相融、文化相通的合作伙伴。主要是因为紧临的泗洪和盱眙两县都是当年从老泗县或者说老泗州地域中划出去的。现在看来,虽说当时是为治淮和治湖水患的需要,但实际上也是用江苏的萧县和砀山来置换的(所以现在网络上已属安徽宿州市辖区的萧、砀两县还是跟江苏徐州亲如兄弟,民间闹着要回归的声音经常鹊起,其实是羡慕江苏的经济条件。而泗洪、盱眙两县呢?压根就没这种想回去的声音!看来,嫌贫爱富是本性,过好日子才是王道)。

当年安徽用泗洪盱眙置换江苏的萧砀两县,连毛主席他老人家都出面了:年7月,毛泽东在专列上接见徐州地委书记胡宏。当胡宏介绍徐州专区将萧县和砀山划归安徽后,毛泽东说:“徐州专区管辖的地方不小么。划去萧县和砀山,划来什么县呢?”毛主席说:“盱眙是楚霸王的都城,泗洪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祖陵,历史上都非常有名。”“划来盱胎和泗洪两县,都归淮阴专区管辖。”毛泽东说:“萧县和砀山划走了,你们江苏不要以为吃亏了。盱眙是楚霸王的都城,泗洪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祖陵,历史上都非常有名。”(吴晚梅:《毛泽东视察全国纪实》第73页)那是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为主,再加上伟人一语甫定,从此再无争议。

今天的泗县,虽是刚刚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却也和泗洪一样,是皖东北与苏北毗邻的一对你追我赶且发展势头都十分迅猛的相连两县。泗县延续着安徽省”东向发展”的余威,又伴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全新机遇,搭上了苏皖两省交流合作的“特快车”。*府在制定*策时始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全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在现代化立体交通、绿色食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文旅资源利用、河湖治理、*民融合共建、新型城市化建设等领域,强化交流合作,努力把泗县打造成苏皖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特别是近几年来,泗县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城市扩容提升面貌日新月异。可以说,如今的泗县,既是安徽省皖东北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又是衔接沪鲁苏的排头兵。

磅礴大气的泗州博物馆

而从泗县剥离出去的泗洪县呢,历史则要年轻得多。一部泗洪县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古泗州沉没,今泗县的重建和重新规划演变史。如果脱离泗州史或泗县史来谈论泗洪,可以说,泗洪县几无历史。现在的泗洪县是在年4月,由泗南县的上郑、峰山、双沟、车门、陈圩、濉河、管镇、鲍集八个区,泗宿县的朱湖、重岗、归仁、金镇、青阳五个区,泗阳县的龙集、界集两个区和洪泽湖管理局共16个区(局)合并成立泗洪县,县名取泗州、洪泽湖首字而成的。年3月,由安徽省宿县地区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年改称淮阴地区)管辖。年1月,江苏实行市管县体制,泗洪隶属淮阴市。年划归新设地级宿迁市管辖。今天,泗洪在这三县中已是个人口达万,总面积平方千米,并坐拥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40%水域的大县了。

至于泗州城原址所在地的盱眙县,“盱眙”二字本身就很有名,出了个一代帝王朱元璋(凤阳、明光都在争)后,历史古迹明祖陵配上现代美食大龙虾,在三县中反而对申建泗州市的意愿最小。至于详细原因,网络上都有,我就不再赘述了。

实际上盱眙、泗县和泗洪三县中,泗洪地域范围最接近古泗州本州。占着洪泽湖的地利,泗洪县近年来已成为苏皖边界一座快速崛起的现代化中等商贸旅游城市,在江苏既是南京都市圈与徐州都市圈之间的重要节点城市,又是江苏南北文化交汇处,代表的徐文化与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相互渗透融合。现在看来,建国后的那次交换,不是安徽吃亏了,而是安徽亏大了!

试想一下,一个由远及近虚实变动中的古泗州,尚且为泗县、泗洪、盱眙同源三县稀释出如此巨大的话题空间和发展活力,一旦在此区域内真横空出现一个真实的泗州市,那也必将为本地区发展注入一股磅礴新鲜的助推剂。由此,谁还能说,成立泗州市没有必要呢?

三,从源出老泗州的三县今天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现状比较看未来泗州市设立的可行性

1,关于当下的泗县与泗洪盱眙之比较。在年泗洪县和泗县的*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两县在年的GDP数据差异还是有很大的的,泗洪GDP是亿元,泗县GDP是亿元,如此大的GDP差异,说明泗县的工业经济基础和发展质量要略低于泗洪的。再看年两县的财*收入,泗县年的财*收入是20.1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而泗洪县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7.3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稍远点的盱眙县呢,年的GDP是.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许多人认为差距不大,其实内行的一看便知距离不小。

2,十四五规划中的泗县与泗洪盱眙之发展愿景。“十四五”时期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特别强调了:在快速推进泗县向现代化中等城市规模过渡中,持续提升城市能级,使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以城带乡能力持续提高,使乡镇人口向县城集聚,最终使泗县城市带动力、承载力、核心竞争力实现大跃升。同时围绕大运河文化、古泗州文化、泗州戏文化、红色文化等泗县文化大特色来高标准打造“四大文旅片区”了,以提升彰显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结构、生态品质和知名度。而泗县在十四五规划中实施的“轨道上的泗县”建设工程,高位推动与皖苏鲁豫周边地区联动协调发展的具体行动。特别是争取实现年泗县常住城市人口35万人的近期目标,都是在做厚做实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设立县级市标准》和《设立县级市申报审核程序》两个文件中要求的“县改市”的硬性指标和标准。

与此同时,在今年泗洪和盱眙两县两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基本上两县都强调了要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南京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做文章,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来持续推动两县的发展。

泗州市怎能没有高铁?这是建设中途经未来泗州市的高铁线,年竣工

这是现在的泗县城区一角,未来的泗州市应比现在的泗县城更美更靓

3,如有可能,三县中究竟谁离未来泗州市最近呢?前面已经说了,盱眙本身就是历史文化古县,又占尽古泗州遗址和明朱祖陵(年之前属泗洪)的影响,但盱眙由于特殊区域地理位置(因与安徽接壤显得落后,离南京大都市太近显得象乡下,虽背靠苏南其实是苏北的南方,苏南的乡下,区位优势还不如临边的金湖县),在苏北几个经济圈中都不占优势,所以撤县设市的可能性很小。可以说,三县中盱眙离古泗州最近但兴趣最低,泗县目前就是新泗州所在地,泗洪离古徐国可能很近,但离今泗州却很远。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也来简要分析一下,如果仅从地域范围、人口数量、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率、水产养殖和水陆航运、交通区位等方面条件来看,泗洪县占尽优势。但如果放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平衡和带动行*区域边境经济发展的示范效应等方面来看,三县中最不具备也最不应该撤县设市的就是泗洪县。原因有四:一是泗洪离直属地级市宿迁很近,而宿迁市是个组建只有25年的年轻地级市,这些年虽然发展很快,但还需继续内化提升沉淀完善,且宿迁市所辖的沭阳、泗阳等县区各方面综合指标远比泗洪优越;二是泗洪因地处洪泽湖、天岗湖,淮河、怀洪新河、新汴河、新濉河、老濉河、徐洪河等湖河岗洼相连处,人口聚居、集镇分布、县城布局看似集中,其实显得很松散,撤县设市所需投入基建成本太大;三是泗洪如果离开洪泽湖其实是个年轻且缺乏底蕴的城市,特别是文化历史底蕴,先天缺失,而泗洪的支柱产业离开水产和农业,商贸技术更无潜力和优势;四是泗洪如果撤县设市不仅会打乱和冲击宿迁市的经济布局和发展,对苏北城乡经济发展提振作用有限,还会使原有的对皖东北经济整体东向发展融合的对标示范作用降低,同时因为行*隶属不同的原因,估计到时还有可能会起到抑制和挫伤皖东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负面作用。

位于泗洪境内的徐洪河上南水北调工程

前面就是徐洪河边的冠丰港码头,是泗县也是宿州地区最大的通江达海内河航运码头

最后再来说一下皖东北的泗县。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泗县与相邻的睢宁、宿迁、灵璧、五河和固镇六县中,经济总体水平不仅不垫底还相对靠前,造成后来泗县与周边几个县相比发展缓慢的原因,个人认为至少在四个时间节点上,泗县错失先机或转型改制配套*策没有跟上:一是在整个80年代始终以发展农业为本,对中期改革转向工业领域重视不够;二是在整个9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中,全县乡镇企业几乎没有一家做大做强生存下来的(当时的山头皮革、大庄丝绸、*圩板材等都没能走出困境);三是在本世纪初那一波国退民进热潮中,县城的国企改制破产太多太武断(许多国企在改制中其实是送终而不是重组再生)而同期民企又没扶持发展壮大起来(当年的泗州酒厂、泗县鞋厂、泗县化肥厂和皖北机电厂可都是享誉江淮甚至全国的明星企业。其中的“泗州酒”系列品牌丢失最为可惜);四是在全国都在放手大拆大建的整个九五期间,泗县几乎原地踏步,后*策调整收紧,泗县因再次失去粗放式扩建时机而导致城市化率落后周边特别是江苏的几个县城。而江苏的宿迁、睢宁、泗洪三县恰是在这一时期和泗县的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上拉开距离的。

进入新世纪后,泗县在经历短暂发展和徘徊探索中,终于在近几年,抓住了国家对贫困县资金专项扶持和“土地增减挂”*策对口支持的机遇。在新一届领导务实苦干,强力推动下,发扬弯道超车、跳起来摘桃子精神,对标临边江苏的几个县,让泗县人民长期压抑的激情迸发出来,长期蛰伏的潜力激活出来,潜藏的文化底蕴挖掘出来。在规划布局建设、城市扩容提升、文旅景观资源挖掘变现、文旅服务配套、产业园区扶持、城乡交通融合、乡村产业调整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推动下,利用不足五年的苦干实干,几乎补齐了以前十年的亏欠缺失和滞后短板。泗县不仅甩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还使一个活力四射生机勃发的城乡每日每月都在巨变的崭新泗县,如明日之星般地崛起在皖东北。

目前,泗县城区面积已逾50平方千米,城市人口增速更快。在呈纺锤形的宿州地区,他不象萧砀那样离淮北、徐州城市圈近,在皖北边际县城中恰因地处皖东北而显得偏远落后,是宿州市这个纺锤型区域经济体最轻的一头。周围除了江苏省的一个年轻的宿迁市以外,其余包围他的五河、固镇、灵璧、睢宁、泗洪五县虽各具特色但都不是市。随着泗县城区面积的扩展,与西边古城灵璧,东边新城泗洪都不足30公里,如果看宿淮铁路、泗许高速、G、S新汴河和新濉河,泗县几乎快和他们融合在一起了。待合青高铁通车后,泗县更将成为皖东北打入苏鲁经济圈沿海经济带的楔子,带动皖东北(特别宿州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地缘优势和引领睢(宁)灵(璧)固(镇)五(河)等县向长三角聚拢快速发展的示范作用将更加凸显出来。设立泗州市不仅能极大地促进皖东北特别是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优化本地行*区划设置和社会治理结构,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步伐。想想看,未来的泗州市如果设在泗县,将会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多大的变化啊!当然,这些还不能算是在此撤县建市的充分理由。那我们再来看看此地的历史文化和文旅资源,历史上的泗县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传诵已久自然秀美的“虹乡八景”,如今泗县文有驰名淮北平原的“泗州戏”和目前国内保持最完整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遗址,武有楚汉之争的古战场—霸王城古迹遗址和明代宁河王邓禹,山有被奇特的天然观赏石地质公园包围的道教名山蟠龙山和佛教气氛浓郁的马场山,水有国家级湿地公园石龙湖和皖北最大龙舟赛场新濉河段。如果再加上“运河人家”、“中国古鞋博物馆”、“中国泗州戏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皖东北红色根据地”等优质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变现,泗县的名声是想捂都捂不住。

看图就知道未来的泗州市区位优势有多明显

也许不远的将来某个周末,我们可以很悠闲地在周六到石龙湖里游泳,到洪泽湖上垂钓,到骆马湖边吃鱼,周日再回到泗州市城边隋唐大运河畔观光,时机巧的话还可顺便看看皖北最具规模和档次的龙舟比赛。

大家也许还会要问,你说了半天,未来的泗州市到底会花落谁家?别急!有人会告诉你,也许此刻,能拍板的正坐在会议室里,看着大屏幕上播放的地方媒体制作的皖东北与苏北交界处那片古老的泗州大地上的各有特色的对比画面呢。他们的心里天平正随着画面的放大缩小、推进拉远、纵向横向、文化历史、现在未来,在斟酌,在思考,在比较,该怎么倾斜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实干加巧干,快干加苦干,借用网络上一句话:“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未来的泗州市一定能实现!

数据来源与参考资料:中共泗县、泗洪、盱眙三县县委县*府年在两会上通过的《*府工作报告》和《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泗虹合志》《泗县县志》《凤阳府志》

再爱百川

君非知己莫与谈,文是心声我喜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