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安历史经典旧时文安曾有十座帝王行宫 [复制链接]

1#


  引淀进墙闸,闸处斯源耳。


  若论淀之源,奚啻千百里?

拘墟源则近,达观源则弥。


  隙中观斗者,胜负安知彼?


  子瞻著名句,早揭斯亭旨。

《延清阁》序云:阁临埼岸,莹澈无尘,固是延揽清吟之助。诗云:


  云廊一曲一折,埼岸既高既底。


  延时三春清景,遂成六字新题

《澄渌池》序云:方池渟潴,淀波净渌,澄涵安澜之义斯在。诗云:

春冰既泮,春水方新;

澹澹澄绿,依依可人。

七十有二,名难尽识;

淀祠卜兹,会极归极。

踠丝绿柳,罨画红栏;

日丽风和,亦不波澜。

有鱼于渊,或跃以起;

触景成吟,如是而已。

《引薰廊》序云:曲廊引薰解阜,实省方先务,讵惟揣称命名。诗云:

溪上有楼亦有堂,谁其引之曰有廊。

展步既平循窈窕,游目无阂赏烟光。

南风薰兮将作矣,茅土时兮安有此?

左各庄行宫创建于乾隆三十四年(年),位于左各庄的北面,百姓称之为“大营”,其规模小于太堡村行宫。它的主要建筑是佛堂和书室,另有湛观轩、涵鉴堂、澄景楼和环照斋。

行宫的佛堂和书室都有清高宗御书的楹联。佛堂的楹联是“不见闻声群鸟呗,无尘有色众花鬘”。书室分东、西两间,东间的楹联是“琴荐墨壶都妥贴,天光水态尽冲容”;西间的楹联是“波含素影澄心镜,鱼跃清渊识道机”。

行宫的轩、堂、楼、斋也都是清高宗命名并手书的,还都题了诗,而只有《题湛观轩》诗前作了小序。序云:左各庄行宫中,文轩临沼,映目澄心,盖淀水易引,事半功倍,名之曰湛观。诗云:

讵必凿塘更穿土?引来淀水便成池。

阶前流洁源清会,座里天光云影披。

不啻十家费已惜,居然半亩照相宜。

湛如对处非空寂,斥卤民艰有所思。

《涵鉴堂》诗云:

溪堂俯映鉴光寒,春淀生波曲注潭。

内澹澹如外澹澹,前三三即后三三。

鸢飞鱼跃趣无尽,芷嫩蒲新芳未酣。

设欲照他先自照,虽知此理觉行惭。

《登澄景楼》诗云:

拾级楼栏上一层,沧波墙外见空澄。

水村图问谁家好,佳景王孙示我曾。

《环照斋》诗云:

淀水易为引,溪斋照若环。

澄怀孰是胜?延步亦其间。

鱼鸟观人意,琴书伴我闲。

如云寓精鉴,实早识惟艰。

以上是清高宗乾隆帝在太堡村、左各庄两座行宫中撰写的诗作和楹联。综观这些作品,似乎蕴涵着几层意思。其一,作品非一时所作,行宫的各个建筑也可能非同年而建。《澄渌池》诗中有“七十有二”句,表明这首诗是乾隆帝72岁高龄时写的,当时已届乾隆四十七年(年),比行宫创建时晚了10多年。其二,作品表现了乾隆帝对百姓被水、生灵涂炭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