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江南河道总督府。境内有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与扬州等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著名景点有:周恩来故里景区、淮安府署、中国漕运博物馆、吴承恩故居等。年12月,淮安获评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强。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后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代始名洪泽湖。年以后,*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洪泽湖湖面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航运枢纽,又是渔业、特产品、禽畜产品的生产基地,素有“日出斗金”的美誉。
洪泽湖属中—富营养型,洪泽湖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氨、酚、总汞。年均水温16.3℃,最高水温在9月,为28℃,最低水温在1月,为3℃。洪泽湖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只有当北方强冷空气过境时,湖面才出现封冻,全湖性封冻一般发生在寒冷的1—2月;湖内的鱼类从种类组成以鲤科为主,约占全湖种类的50%以上。[2]若以生态类型区分三类:A湖泊定居型鱼类如鲤、鲫、鳊、鲂、鲌、刀鲚、银鱼、乌鳢、鳜、*颡鱼等,它们终生定居于洪泽湖,其种群多、数量大,成为渔业产量中的主要鱼类,B索饵洄游型鱼类,如草鱼、青鱼、鲢、鳙、鳡鱼等。
洪泽湖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其几何形态极不规则,东北—西南向的拦拱人工石坝,距湖心15公里,其余为天然湖岸,岸线弯曲,岸坡平缓,全湖水域由成子湖湾、溧河湖湾、淮河湖湾三大湖湾组成;当水位12.5米时,水面面积为平方公里,容积30.4亿立方米,湖泊长度65公里,平均宽度24.4公里,平均水深1.9米,底质为碎屑沉积物;汇入洪泽湖的较大河流有淮河、漴潼河、濉河、徐洪河、怀洪新河等。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现在湖面分属淮安、宿迁两市六个区县,发育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原是泄水不畅的洼地,后潴水成许多小湖。在我国秦汉隋唐时代,它们被称为“富陵”诸湖。洪泽湖古称破釜塘。
洪泽湖的千年古堤就是历代为治水而建,与都江堰齐名,全长67.25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蜿蜒曲折有一百零八弯之说。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古堤目前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洪泽湖的整个形状很像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天鹅。由于洪泽湖发育在冲积平原的洼地上,故湖底浅平,岸坡低缓,湖底高出东部苏中平原4~8米,成为一个“悬湖”。在治淮以前,洪泽湖汪洋一片,既无固定湖岸,又无一定形状。参照对淮河的治理,对洪泽湖也进行了整治。现在湖区的东部大堤宽50米,全长67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这条长堤不仅保护着下游地区的万顷良田和千百座村镇,而且拦蓄的丰富水源为航运、发电、灌溉提供了便利。
按照洪泽湖渔业水域的不同功能,将其分别划分为:生态养殖区、常年繁保区、生态修复区、渔业缓冲区、休闲渔业区和资源增殖区等6个功能区。当水位在12.5米时,洪泽湖总面积为万亩,其中规划生态养殖区25万亩,占总水面的8%;常年繁保区35万亩,占总水面的11.3%;生态修复区3.5万亩,占总水面的1.1%;渔业缓冲区10万亩,占总水面的3.2%;休闲渔业区10万亩,占总面积的3.25%;资源增殖区.5万亩,占总面积的69.8%。洪泽湖养殖规划是淮宿两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规范湖区养殖生产的重要依据,应引起各级*府的高度重视,也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我们希望尽快出台洪泽湖养殖规划,更好的规范洪泽湖的养殖行为,为洪泽湖渔业的和谐发展、为实现江苏又好又快高水平小康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