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昨日回顾与今日展望]
寻侠中期发展攻略:
抢小米的确太难了,大有千*万马过独木桥之势。如何才能更有效率的抢购小米?似乎每个成功抢到小米4的米粉都有自己的成功之道,而我们也贡献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虽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但多少也能增加一点成功的概率。
短线弱支撑1.025/ 强支撑1.03
笑话段子吐尽,名人绝句用完。 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于霄对眼下新浪微博的感受。 于霄告诉《第一财经》,自己正带领一个创业团队研究新浪微博,他们的统计显示,一些人气用户的单日发帖量已经走过顶峰出现滑落。 互联流量监测机构Alexa的数据显示,进入8月份后,新浪微博流量趋于平稳,但单用户页面浏览量从9月份开始持续下滑。 根据Alexa的监测,从用户在站上停留的时间来看,11月与7月底的最高值相比,相对幅度已跌去三分之一。 从2009年8月28日正式启动对外公测到两年多后的2011年底,新浪微博之于外界的感觉有如恋爱般的“从绚烂到平淡”。 然而,亦有业内人士指出,鉴于终端形式、应用形式的多样化,新浪微博的流量即使下降也不能作为判定用户流失的依据。 腾讯微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本报说,微博最终会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显然没有刚推出时的那种新鲜感和活跃度。 “微博控”的厌烦 “最早注册微博是为了看名人,但现在发现名人的微博水分越来越大,不少微博除了名言警句就是八卦,和半年前相比,内容质量差了不少。”一名曾经的“微博控”对本报说,现在他已经开始厌烦微博了。 新浪公司上月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9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超过2.27亿,并于财报发布期前突破2.5亿。 相比6月底,这一数字增长了2700万,而在3月底至6月底的三个月,用户增长数则达到了6000万。 百度指数显示,新浪微博在7月之后开始出现持续滑落,最近一个季度的用户关注度下滑达11%。 颇为尴尬的是,新浪微博几乎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推出新版测试,而目的就是为了增强用户体验。 新浪CEO曹国伟此前即表示,新平台能否显著提高用户参与度?尚不能断言。 用户的疑问则是,前期依靠明星、名人确实积累了海量用户的新浪微博是否步入了瓶颈期? DCCI互联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认为,在新浪微博上,那些粉丝量特别少的用户很难玩得起来,这是目前新浪微博还没解决的问题。 例如,一些粉丝量在100人以下的用户还没有把微博当成自己的地盘,这就导致新用户增多,老用户也在流失。 用户休眠,这是新浪不愿意看到的。 “新浪微博从无到有,给了普通用户和名人用户同等发言权的平台,满足了目前中国民一个发声的通道,不过,现在来看更多的情况还是受热点事件刺激,用户才会更活跃。”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对本报说。 于霄团队的统计验证了的董旭的观点。 在前者选取的样本中包括新浪微博名人堂中近两万名用户的单日发帖量,据其统计,这项指标从今年7月的一次突发事故到达历史顶峰后开始出现滑落。 泛滥的络水*也让一些用户不再留恋这个微博平台。 于霄告诉本报,他们发现大量明星和机构账户都在购买僵尸粉丝。 以某知名企业官方微博为例,于霄团队在截至今年11月24日采集的数据显示,其新浪微博转发数为12159条,新浪过滤后的转发数为11952条,参与用户总数为9909人,仅16%为有效用户。 “如果大量信息都是由没有感情的机器账户发出,这样的平台还能有什么意义呢?”于霄说。 商业模式的探索 曹国伟坦言,僵尸粉丝是成长的烦恼,新浪专门成立团队并加大力度清理僵尸粉丝。 这是老门户新挑战的缩影,是大是小见仁见智。 有观点称,Alexa的数据统计不够准确,因为并没有统计来自于苹果App上新浪微博的流量。 董旭认为,新浪微博出现流量下滑,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终端形式、应用形式的多元性,分流掉了大部分互联用户。例如目前新浪微博的用户已超过用户总数的40%。 IT评论人士洪波告诉本报,现在没有数据证明新浪微博用户活跃度下降,“可能是部分早期微博用户自身和关注人群的活跃度有所降低,但任志强等大批微博人群仍然非常活跃。” 洪波认为,整体上微博用户总量仍处在一个增长期,如果新浪方面没有察觉到明显的数据变化,没有必要去做刺激微博用户活跃度的行动。[1][2]下一页“任何一个互联产品都会有一个成长曲线,当用户数目增长到一定量时,随之而来的用户疲倦感也在加强。”上述腾讯微博人士对本报说。 他认为,随着客户端的普及,微博最终会进入常态发展,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显然没有刚推出时的那种新鲜感和活跃度。 该人士表示,目前中小城市的用户增长可以对冲掉一些“疲倦”。 腾讯、易和搜狐,这是提到新浪微博时绕不开的话题。 腾讯第三季度财报公布后,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表示,截至9月底,腾讯微博注册用户已达3.1亿。 腾讯并不认为自己担负着创收压力,该公司高管曾经多次向本报透露,微博是腾讯最看重的三大平台之一,会持续投入,暂时不考虑盈利问题。 至于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朝阳认为,微博重点仍在于跑马圈地,不急于和新浪等竞争对手PK商业模式,但他曾放言希望用一年时间使搜狐微博的市场份额与新浪微博相当。 诸多市场信息显示新浪微博已经面临诸多压力,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际投行分析师却向本报分析道,现在的新浪微博刚刚完成投入期,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到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新浪想要在其最擅长的广告模式上找到微博的收入,还是非常容易。” 140个字依然大有文章可做。 这包括在新浪管理层之前说过的多种微博盈利模式,如广告和电子商务平台。 曹国伟在分析三季报时透露,对于新浪微博的商业模式一直在探索。 他称,新浪微博将在电商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这将是微博商业化的重中之重。 上述投行人士认为,未来中国新媒体仍然是内容为王,有好的用户自然会产生好的内容,用户有感而发更重要,新浪微博已经领先,切不可急功近利强求数据的好看。(刘佳 张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