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大学毕业到南京工作近14年,回顾那一段经历,感觉很亲切。
当年去长江北面浦口区我的工作单位报到,交通不是很方便,记得从南京火车站到浦口点将台路我的工作单位,要转三四次车。从南京火车站到建宁路,再转车到大桥南路,然后乘坐大桥线过长江,到江北的泰山新村,再乘泰浦线到点将台路下车。那个时候,浦口区很荒凉,我的单位周围比较大的企业是铁道部浦镇车辆厂,买菜要到东门、南门两个小镇的菜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京的长江岸线,能够看江景的地方很少,基本上被各种建筑和堆物占据,前一段时间,我去南京的长江岸边走走,感觉今非昔比。这些年,南京市在长江治理上花了很大工夫,不断“从岸线整治转向全域空间治理”,做到了“生态进、生产退,治理进、污染退,高端进、低端退”,相信南京的长江岸线会越来越美丽。
刚到南京的时候,我不喜欢吃鸭子,感觉有膻味,后来,从逐步喜欢吃鸭子,到经常吃鸭子,再到每次节假日和亲友聚会鸭子不能缺席。尤其喜欢山西路菜场有一家卤菜铺做的盐水鸭和烤鸭。那种盐水鸭用老卤腌制,切四分之一或者半个,放食品袋,再用勺子舀点卤水,吃起来特别鲜美。烤鸭也是如此,并不是像北京烤鸭那种制作方法,现在几乎看不到卖这种盐水鸭和烤鸭了。后来离开南京的二十多年,只要回南京,或者在其他地方只要有盐水鸭,必吃。八十年代南京盐水鸭没有真空包装,所以寒暑假的时候只能买生的板鸭带回家,后来有了真空包装,盐水鸭就走南闯北进入各地千家万户的餐桌。据媒体报道,现在南京盐水鸭年消费万只,产业规模近百亿,真是很棒。
20世纪80年代,我因为工作关系,要每年去全省各地出差,因此,有机会到过江苏的很多县市区,我走遍了苏北绝大部分的县。那时由于交通不方便,去苏北主要是长途汽车。到淮阴市(现淮安市),长途汽车开在洪泽湖大堤,曲曲弯弯的羊肠小道,周边树林视线遮挡厉害,车速快,很危险,有时坐在驾驶员后面,小心翼翼地提醒司机谨慎驾驶。那时从南京出发到淮阴市区(今天的淮安市区),大约需要四个半小时,途中下车吃饭,车子开进一个简易的路边饭店,四周围起来,长途客车进入就锁住大门,不让乘客出去,必须在里面吃饭,直到再次上车。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淮阴市沭阳县(现属宿迁市),比较落后,我到农民家里,看到餐桌、凳子都是树条子撑起来的,有些老百姓的生活比较清苦。现在,沭阳县已经成为全国百强县市,实在不敢想象。当年去涟水县,自己单位有同事是江苏省扶贫工作队队员,因此被邀请去讲课,正好听说,高沟酒改名为今世缘酒,现在据说这个酒成为很多婚宴、喜庆聚会的“指定用酒”。当年还去了淮安县,那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加深了对周总理的认知。三十几年之后,我重游淮阴(淮安),看到的市容市貌,街景、路景、场景,只能用感叹来形容,有点为这个城市的巨大进步而感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扬州,感觉这个城市小家碧玉,很精致,也游览了著名的瘦西湖,品尝了扬州干丝、盐水鹅,去了平山堂,记住了一句话,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当年还到过徐州丰县、沛县、邳县、铜山县、睢宁县,对徐州有了初步的认识,那时的徐州经济还相对比较落后,但徐州经过这么多年的积蓄能量,明年很可能成为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城市,真心实意地为徐州点赞。
年我到南通市的海安县、如皋县、如东县、海门县,当时还有南通县等,印象特别深的是,那时南通地区有些地方还有旱厕,一块高二三十厘米的长木板上,挖了十二个孔……现在当地的年轻人也许已经不了解当年的艰难。我记得南京到南通多次乘船去,在长江上顺流而下,大约八个小时,一般晚上走,睡一觉到南通。现在的南通经济总量超过了一万亿元,每个县区都是全国百强县市区,因为有了高铁、民航、高速公路、长江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所以四通八达,由原来交通的末梢变成了交通的前沿。尤其是民航方面,南通新机场被确定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南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年我随农业部、国家经委乡镇企业考察团到苏南学习培训,到了苏州的张家港市杨舍镇、塘桥镇,无锡市无锡县(现在属滨湖区)胡埭镇,常州武进县(现在武进区)湖塘镇。那时,有的乡镇已经在造三星级宾馆,这被视为腾飞的标志。那时的苏南农村,生气勃勃,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形成了著名的苏南模式,全国各地的基层干部去学习,诞生了很多能人,创业的艰难和辛劳、喜悦与痛苦集中体现在当年的《苏南农民企业家》一书中,著名的“四千四万”精神就是诞生在那个时期,至今鼓舞着苏南人民的奋斗意志。
年我在武进小河镇、孟河镇、汤庄桥乡,为乡镇企业厂长经理培训班讲课,参观了这三个乡镇的不少企业,对当时享誉全国的“苏南模式”有了最初步而真切的直观认知。年到张家港,听市委书记秦振华报告,第一次听到张家港精神,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后来,还加上了“敢想,想得出,敢干,干得成”这样更具体的激励性表达,那时全国各地区去张家港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今天的张家港依然保持着奋勇前进的姿态,年经济总量突破亿元。苏南的其他县市也有了让人赞叹的发展,比如昆山市年经济总量突破五千亿,江阴市很可能今年突破五千亿。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苏南有很多品牌,比如无锡有红梅牌电视机,常州产的金狮牌自行车,苏州产的香雪海牌冰箱等等。现在的苏锡常经济总量接近五万亿元,希望苏南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培育知名企业和品牌。
我在江苏工作近十四年,见证了那个时代江苏改革开放的步伐,今天,相信江苏在“强富美高”的现代化建设征途中会越走越扎实。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本文作者:徐根兴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