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又称缺血性脑中风,中老年人发病较高,国内外医学统计资料表明:脑血栓的致死率几乎占所有疾病的第一位,有人将其称为危害健康的“第一杀手”。对中老年人来说,保护脑部,预防脑血栓则是关乎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十分重视并且采取相关措施。
1、哈欠不断
偶尔打打哈欠对于身体健康是十分有好处的,不过哈欠连连可不好,排除睡眠不良的情况之后要小心疾病的发生。80%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发病前5天至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
2、血压异常
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形成脑血栓的前兆。
3、高血压病人的鼻出血
若高血压病人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半年内可能会发生脑血栓。
4、步态异常
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信号。
5、突然发生眩晕
眩晕是脑血栓的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多。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6、突然发生剧烈头痛
突然发生剧烈头痛且伴有抽搐,近期有头部外伤史且伴有昏迷、嗜睡,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了突然变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头痛,头痛剧烈且在夜间痛醒者易发脑血栓。
1、高血压人群
高血压会引起小血管平滑肌阻力增加,血管内皮受损,增加血栓发生率。
2、有家族病史的人群
静脉血栓的形成多与遗传性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异常有关,目前研究发现遗传是主要的因素。
3、肥胖和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患者具有多种促进动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这一疾病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的能量代谢出现异常,使血管发生损伤。
4、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
包括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缺乏锻炼。其中,吸烟会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血管内皮受损。
5、长时间不动的人
卧床、长时间不动等均是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办公室白领、教师、司机、售货员等需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的人,风险也相对较大。
1、控制血糖
因为糖尿病会导致脑血栓这种并发症的出现,如果对糖尿病病情能够稳定的控制,那么就会降低脑血栓出现的风险,所以有效的方式就是控制好血糖。这点要求在饮食上要吃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三高食物也要尽可能的避免,总之要在日常饮食中对血糖加以良好的控制。
2、控制血压
高血压不仅促使心、脑、肾血管的损害,也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故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是防止发生脑血栓的重要环节。血压过高常是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直接诱因,但血压降得过低也是发生脑血栓形成的诱因之一,故不可在进入安静状态之前,如夜寐之前,服用过量降压药物。
3、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食品多样化,营养均衡,低盐低脂清淡饮食;适当运动,基本做到摄入与消耗平衡;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
4、坚持运动
运动不仅能够使超重的身材恢复原样,还能够降低血脂,提高身体免疫力,并且运动可以增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流畅的情况下,血液就不易变得粘稠,自然也就不容易出现血栓。并且坚持运动还会使自己有一个愉悦的心情,对于战胜疾病也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5、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应该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预防脑血栓需要做的检查项目有:经颅多普勒检测、动脉硬化检测、血压、血脂、血糖、血流变、心脏彩超等方面的相关检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