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淮河流域水治理战略研究纳入水利部重大科技
TUhjnbcbe - 2024/6/9 19:16:00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

8月30号上午,淮河流域水治理战略研讨会在南京河海大学举行。水利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和流域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水利厅负责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项目承接单位河海大学负责同志及部分水利专家参加研讨会,河海大学专家在会上做了项目介绍。研讨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淮河治理、淮河防汛抗洪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及“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淮河流域水治理战略项目也已经纳入水利部水利重大科技问题研究统一管理,淮河治理进入新阶段。

今年是新中国治淮70周年。7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治淮作为治国安邦的大事来抓,始终把治淮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予以推进,始终致力于淮河的系统治理、开发与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发出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

淮河是一条复杂难治的河流。由于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复杂的水系河性特征,特定的社会人文因素和黄河夺淮的深重影响,淮河流域成为极易受灾地区。年10月14日,中央做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淮河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年大水之后,治淮再掀热潮。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提出实施以防洪、除涝为主要内容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再次掀起治淮建设高潮。年国务院再次召开治淮工作会议,决定进一步治理淮河,明确38项进一步治理淮河工程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发出了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为治淮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年,水利部提出“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治淮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7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军民团结抗洪,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先后战胜了年流域性特大洪水,年、年、年流域性大洪水和年流域性较大洪水。在防御历次洪水中,采取“拦、泄、蓄、分、行、排”等综合措施,充分发挥防洪工程重要作用,实现了对洪水的科学有效防控,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夺取了防汛抗洪工作的全面胜利。

在应对淮河年洪水的过程中,治淮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淮河流域先后启用了蒙洼、南润段、上六坊堤、邱家湖、姜唐湖、下六坊堤、董峰湖、荆山湖8个沿淮行蓄洪区,降低了淮河上中游干流洪峰水位0.20~0.40米,有力减轻了干流堤防的防守压力。压减出山店、鲇鱼山水库泄洪流量,拦洪削峰错峰,梅山、响洪甸、佛子岭等水库适量控泄,7月14—23日,淮河水系21座大型水库共拦蓄洪水约21亿立方米,加大洪泽湖下泄力度尽可能为淮河干流洪水顺利下泄创造条件,在严峻的防汛形势中确保了总体情况可控。

目前,年淮河防汛抗洪基本结束,淮河汛情基本平稳。认真总结新中国治淮70年的宝贵经验,重要的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淮河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治水思路,科学谋划今后一个时期淮河保护治理的顶层设计,遵循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紧扣幸福河与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和年远景目标。

淮河流域水治理战略研讨会介绍,淮委将认真编制“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谋深谋实今后五年淮河保护治理的目标和举措,统筹推进一批具有战略性、流域性、基础性的工程,为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为做好淮河治理工作,淮委将谋划实施一批基础性、流域性重大项目。具体来看:上游方面,通过控制性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淮河上游洪水拦蓄能力;同时可研究通过对现有水库进行扩容等措施,增加水库的削峰、错峰能力。中游方面,通过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将淮干滩槽行洪能力提高到规划水平,减少行蓄洪区数量,提高行蓄洪区启用标准,加快中游洪水下泄入洪泽湖,降低淮河中游水位,减少淮干高水位运行压力;研究制订行蓄洪区管理相关政策,加强区内人口管控,逐步将区内人口迁至区外。下游方面,进一步扩大洪泽湖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有效降低洪泽湖中等洪水位。

此外,淮委还将加快实施重要支流、中小河流及洼地治理,加快推进全国和流域重要防洪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达标建设,进一步提高区域防洪除涝能力;对沿淮行蓄洪区堤防等开展隐患排查和防洪能力复核,对存在风险和隐患的堤防进行加固。

进一步提高淮河上游山丘区拦蓄能力。加快淮河上游山丘区控制性工程建设,同时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研究梅山、响洪甸等现有水库的特征水位和联合调度,加强现有水库的互联互通。加快淮河中游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及区内居民迁建。进一步提高淮河干流行洪能力,加快推进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淮河行蓄洪区和淮河干流滩区居民迁建。进一步扩大淮河下游入江入海能力。加快推进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同时实施三河越闸,进一步增加洪泽湖中低水位时的泄流能力。进一步研究淮河干支流排水关系,优化淮河防洪工程布局。进一步优化完善流域水资源配置与分配体系。以“一横四纵多点”为框架和布局,加快实施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引江济淮、沿海引江等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推进临淮岗水资源综合利用、沿淮湖泊洼地洪水资源利用,结合防洪水库建设,建设一批水源工程,深入开展蓄水湖泊控制水位优化调整研究。加快推进主要跨省河流水量分配和调度,加快形成流域水量监管体系,提高调配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监测预报预警与调度非工程体系,优化水文站网,强化巡测能力建设,建立气象水文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针对淮河复杂水工程群,研究建立“拦、泄、蓄、分、行、排”等多防洪工程措施下的水工程智能综合预报调度体系,实现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智慧化,进一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淮河治理将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统筹“蓄”与“泄”的关系,保障防洪安全;统筹“减”与“增”的关系,保障水资源安全;统筹“盆”与“水”的关系,保障水生态安全;统筹“岸”与“河”的关系,保障水环境安全;统筹“补”与“强”的关系,保障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以解决上游防洪标准偏低、中游行洪不畅、下游洪水出路不足、行蓄洪区人居安全、低洼地区排水不畅和因洪致涝、中小河流和中小水库安全以及非工程体系建设等问题为重点的新一轮治淮建设,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流域防洪抗旱减灾标准和体系,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建云说,淮河治理的核心是蓄泄兼筹,因为上游来水快,下游排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的建设上面建设很多的水库,中游建了行蓄洪区,下游治理河道,这是我们蓄泄兼筹的概念。习总书记提出人水和谐相处,也是我们淮河具体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我们判断现在由于淮河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淮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之内中游的洪水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上游来水快,下面下不去,因此要考虑如何去人水的和谐相处。第一要精准的调度,尽可能减少行蓄洪区的利用;第二应用了行蓄洪区,要尽可能减少行蓄洪区对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影响;第三我们行蓄洪区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建成湿地型的生态型的行蓄洪区,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我们水美岸绿,这也是幸福河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肖幼表示,今年8月18号总书记视察淮河,遵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我们今天召开了淮河流域水治理战略研讨会。认真总结70年淮河治理经验,分析查找治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紧紧围绕水害灾害的防御、水资源的配置、水环境的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开展重大问题研究。为编制十四五期间淮河治理方案提供技术支撑,这次会议的召开也是我们淮河水利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淮河治理的指示批示的一个具体行动。

来源:蚌埠广电

_

_

1
查看完整版本: 淮河流域水治理战略研究纳入水利部重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