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我国南方经历了重大洪峰考验,强大的组织能力、技术支持、人民军队……众志成城,化惊险为太平。
(本文文字大约字,内容主要涉及鄱阳湖的概况、水系特征、鸟类气息环境和保护、圩田)
鄱阳湖概况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不少关于洞庭湖的诗歌,比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我们常常为洞庭湖的浩荡所震撼,直到你看了数据才会发现,中国湖泊面积排名中,鄱阳湖排名第二,第一名是青海湖,第三名才是洞庭湖。如果进行问卷调查,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鄱阳湖的了解,远不及洞庭湖。
鄱阳湖地理位置鄱阳湖地理位置(绿色部分为湖泊灌溉渠,黄色部分为长江流域范围)
1、〔青海〕青海湖,平方公里,海拔米2、〔黑龙江〕兴凯湖,平方公里3、〔江西〕鄱阳湖,平方公里4、〔湖南〕洞庭湖,平方公里5、〔江苏〕太湖,平方公里6、〔内蒙〕呼伦湖,平方公里7、〔江苏〕洪泽湖,平方公里8、〔西藏〕纳木措,平方公里,海拔米9、〔西藏〕色林措,平方公里,海拔米10、〔山东〕微山湖(南四湖),平方公里
你没有看错。鄱阳湖确实排名第二,兴凯湖,在中国部分面积为平方公里。
宋代苏东坡在《石钟山记》一文中考查了石钟山得名的缘由。开篇以郦道元《水经》文字入手,文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文中所说“彭蠡”,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鄱阳湖。彭蠡二字含义,有解释为“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来解释。以巨大的瓠(同“户”声,葫芦变种)瓢来形容鄱阳湖,非常形象、贴切。江西湖口县志办公室主任刘文政在《彭蠡泽与鄱阳湖考》中,以九江的位置入手,质疑古书所谓彭蠡泽与今天所说的鄱阳湖并非一处,今之鄱阳湖实乃彭蠡新泽。
厦门大学历史系周运中《彭蠡泽名由来与彭氏、雷氏》中,基于历史资料对九江位置、姓氏分布等角度切入,得出结论:上古南方人烟稀少,合称空间邻近的彭泽、蠡泽为彭蠡泽合称。蠡泽在江北,与今之鄱阳湖无关;而彭泽向南扩展,演化为今日之鄱阳湖,故应当以彭蠡泽为今日鄱阳湖之前身。
清代学者在《读史方舆纪要》中称“自隋以前,概谓之彭蠡,炀帝时,以鄱阳山所接,兼有鄱阳之称”。《汉书·地理志》在豫章郡彭泽部分记录:“彭蠡泽在西”——即鄱阳湖在豫章郡的西部。拥有一定语文基础,当知晓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开篇为:“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原来,郦道元、苏东坡、王勃都曾经在鄱阳湖附近活动过。
作为中国东部最大的湖泊,鄱阳湖古代时的水上交通、战略地位也不可忽略。元朝末年,陈友谅发兵60万夺南昌,朱元璋发兵20万,自长江下游而来,欲解南昌之围,两军在鄱阳湖中水战,朱元璋获胜,从而为一统全国奠定坚实基础。清朝末年,曾国藩的湘军与石达开带领的西征军也曾战于鄱阳湖。
水系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接纳了江西省内的众多河流,主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支流和其他诸多细流。唐代吴筠登高俯瞰感叹:
百川灌彭蠡,秋水方浩浩。九派混东流,朝宗合天沼。写心陟云峰,纵目还缥缈。宛转众浦分,差池群山绕。
鄱阳湖的支流众多,故雨季时汇入水量大,水位上升快,水域面积广。鄱阳湖最大的支流为赣江,它被誉为江西的母亲河。章水、贡水在赣州汇合成赣江,再向北,接纳遂川江、袁水等支流,经南昌城,后在九江注入鄱阳湖。鄱阳湖地处季风区,主要补给方式为大气降水补给。
鄱阳湖及其周边行政区划作为吞吐型湖泊,鄱阳湖的水位季节变化巨大,在整个世界上非常罕见。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雨热同期,故雨季时,汇集流域内的大量降水,加上长江的汇入,水位暴涨;旱季时,支流补给少,加上湖水流入长江,水位暴跌,湖面萎缩。从水域面积来看,丰水一片,枯水一线;而从地质地貌上来看,丰水是湖,枯水成河。
旱季的鄱阳湖
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鄱阳湖鸟类栖息的美景。从数量上看,栖息在鄱阳湖的鸟类数量众多,“鄱湖鸟,知多少。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
湖泊水量的盈枯,使湖泊呈现出湖泊湿地、洲滩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岸湿地、三角洲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适合不同水生动植物、鸟类的生存和发展。
水位下降,湖底变草原,汽车留下痕迹水位下降,湖底变“大草原“,汽车留下走过的痕迹(图片来源:视觉江西)
雨季水位上涨,公路面和水面持平雨季水位上涨,公路路面和水面持平(图片来源:航拍中国)
辽阔的水域面积,冬季温暖的气候,为候鸟生存提供了广阔空间。每年秋末冬初,成千上万只候鸟从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到鄱阳湖,到来年4月渐次回归。
为了保护生态,设立了保护区,如今的保护区内鸟类多种,其中珍禽5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
候鸟越冬栖息的区位条件
鹤飞鄱湖(图片来源:王苏宁)食物湖泊是湿地的一种,具有生产功能。冬季水位下降,裸露出大面积的浅滩、岸滩,那里分布有众多的水生植物、鱼虾、昆虫等,为越冬的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鄱阳湖区有“堑秋湖”的传统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碟形湖有利于延长鱼类的生长期,也为越冬候鸟提供更多的食物。水源鄱阳湖水质优良,局部污染较为严重。旱季时比雨季污染更加严重。近年环保力度加大,“水十条”有的放矢,经济发展需要产业转型,河湖采取了“河长制”、“湖长制”,水质不断改善。空间浅滩、岸滩、湖畔水草和灌丛等多化而广阔的空间,为候鸟栖息、觅食提供提供了空间条件。传统捕捞方式“堑秋湖”,扩大浅水区范围,为越冬候鸟提供更大的栖息地。气温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低温干燥,出现霜冻、冰冻的概率很低。天敌湖区中鸟类天敌数量少见。而鸟类在浅水区觅食,冬季时水位低,距离原本湖岸较远,也是保证候鸟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人为人为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猎捕、破坏栖息地、环境污染。沿岸的鄱阳县,扶贫、脱贫压力很大,但依然坚持环保,对风电、地产、养殖等发展叫停。鄱阳湖沿岸,和长江一样开始了为期10年的禁止捕捞。对渔业发展,政府给沿湖渔民生态补偿,并引导当地渔民外出务工、转型发展。除了加强宣传、行政监督,沿湖的吴城镇正在努力打造全国首个候鸟小镇,创造就业机会。举办观鸟活动,成了推介鄱阳湖和江西的一张名片。鸟类保护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直接利用价值较高,最为突出的价值在于旅游资源开发,在调蓄洪水方面价值举足轻重。成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方向。
飞翔太阳法律保护年以来,江西先后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健全鄱阳湖湿地候鸟保护的法律保障。行政管理鄱阳湖岸线15个县(市、区)共同成立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联合保护委员会,构建省级政府主导,地方政府主责,林业部门牵头指导,公安、渔政、市场监督等部门各负其责的保护机制,共抓大保护格局逐步形成。加强巡查保护湿地公园内,巡护人员每天进行日常巡护;医院、候鸟保护剧团、保护协会等一大批爱鸟、护鸟机构,开展候鸟救助、保护宣传、湖区巡护;使用江西唯一的巡护用气垫船,缩短巡查时间,配合卫星影像、无人机巡护,缩小安全死角。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基于长远考虑,限制发展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鄱阳县位于鄱阳湖东岸,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展压力和脱贫任务都很重。但鄱阳仍然坚持工业筛选发展战略,为了保护好鄱阳湖的水和鸟,将风力发电、地产开发、养殖等产业拒之门外。政策支持鄱阳湖周边人口密集,为减少人地矛盾,需要营造和谐的生物栖息地环境。通过保护区与社区共管、共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家级湿地公园,实施中央财政湿地补贴项目,采取“点鸟奖湖”、智慧管湖、协议管湖、以田补湖”等多种保护模式,促进湿地、鸟类、人类和谐发展。点鸟奖湖:在特定时间内到渔民承包的湖区内,清点候鸟数量,按不同种类候鸟的奖励标准给予补贴。协议管湖:指按照保护区管理部门的要求,在规定时间给候鸟留下水面就予以奖励,促进渔民自发保护。
年底前,鄱阳湖等通江湖泊将实施为期10年的禁捕。除获得生态补偿,沿湖渔民或外出打工,或转行发展。永修县吴城镇正在打造全国首个国际候鸟小镇,将为渔民上岸提供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6.研究发展吴城候鸟小镇以保护候鸟为基本点,推出观鸟、鸟类科研、青少年研学等延伸业态,辅之发展全域生态旅游,探索“观鸟经济”的发展新模式。年12月上旬,鄱阳湖举行国际观鸟周,成为江西联通世界的一扇新窗口——推介大美鄱湖,展示候鸟天堂。同时,有国内外高水准的专业学术研讨,又有国际观鸟赛、“省鸟”评选、优秀志愿者评选等赛事评选活动,以及救护候鸟放飞、候鸟国际摄影展、公众自然教育等群众参与互动性强的活动。
圩田
圩田是长江流域人们与水争地的一种农田,其建设可上溯到春秋时期。
云梦泽地区水环境的特点,它的产生及发展有其自然与经济的合理性,是人类适应自然的产物,在抗御旱涝、稳产高产和缓解人口压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朱湖国家湿地公园圩田水生植物(视界网 万清平 摄)
低洼沼泽地,或陂塘、湖泊、河道边旁滩地,修筑堤岸,将地围起来,开辟为农田,称为圩田。因其“内以围田,外以围水”,故称“围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称呼也有差别,也有称之为“湖田”、“垸田”的。简单说,围田、圩田都是化湖为田,围堤延伸入水中,抽掉堤内的水进行耕作。
圩田,以维护土地和自然过程的健康连续为前提,当地为了更好地生存而采取的土地开发方式。所以,圩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和标志,体现出强烈地域文化特征。将生产功能和发展相互协调,圩田景观也因此具备很高的美学价值。
参考资料
光明日报:江西九江鄱阳湖宛如一片辽阔的大草原绿色时报:江西鄱阳湖何以成为70万只候鸟之家中央纪委网站:烟波十万顷鄱阳湖的人文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