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父亲张问智最难忘的战斗岁月
TUhjnbcbe - 2024/8/18 19:03:00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812/f2rhxub.html

战斗在永夏砀抗日根据地

——忆父亲张问智

文/张璋、张宁

我的父亲张问智

父亲(右)与战友程忠顺(左)

张问智(.12~.3.22),原名张世荣,河南省巩县人。

年2月在巩县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赴陕北公学学习,同年12月到晋东南抗大1分校3营10队学习。

年5月任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文化教员,8月任支队第1总队2大队(11月编为1总队1团2营)6连指导员。

年7月任八路军4纵6旅17团政治处组织干事,12月任萧县独立团政治处组织干事。

年3月后历任新四军4师12旅34团(11月后编为淮北军区泗阳独立大队、泗阳县独立团、淮北军区特务营)4连指导员。

年12月后历任淮北军区教导大队指导员、教导员,新四军4师政治部统计干事兼师直属队总支组织干事,盱凤嘉县总队总支书记兼大队教导员。

年10月任新四军4师11旅32团2营教导员。

年11月任华中野战军9纵75团2营教导员。

年1月任淮北挺进支队77团、81团组织股长等。

年任苏南军区松江军分区奉贤总队政治处主任,松江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

年秋转业,历任苏南区、江苏省共青团省委军事体育部部长,马钢11万伏线筹建办副主任,南京下关电厂厂长,淮阴专区电业局局长,淮阴发电厂厂长。

年12月离休。年3月22日在淮阴病逝,享年92岁。

父亲张问智于年5月由晋东南抗大1分校分配到新四军游击支队,任随营学校文化教员,跟随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至河南省永城地区,与日、伪、顽展开殊死战斗,参与创建和保卫夏(邑)、永(城)、砀(山)抗日民主根据地。

晚年,每当父亲回忆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时都会说:永城地区的战斗经历是他一生中最难忘怀、最刻骨铭心的一段经历。

到一总队当指导员

年1月19日,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向夏(邑)、永(城)、砀(山)地区推进,沉重打击了伪军、汉奸、惯匪及打着抗日旗号的杂八队,鼓舞了广大人民抗日的信心。当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纷纷崛起,民间的抗日力量也逐渐壮大。

永城地区民间的抗日力量主要是由前任永城县长鲁雨亭(年11月的永城县县长)所领导组织起来的,开始只有17人,因鲁雨亭在当地群众中威望高,队伍逐渐发展到近千人。

鲁雨亭所部纪律严明,提出的口号是“抗日不扰民”,群众很拥戴。因在永城境内直接与新四军游击支队配合作战,成为永城地区影响较大的一支抗日武装。

年8月29日,鲁雨亭率所部人正式加入新四军,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1总队,鲁雨亭任总队长,孔石泉任政委。

一总队总队长鲁雨亭画像

一总队政委孔石泉

为了提高鲁雨亭所部的战斗力,同时把部队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游击支队先后派遣40多名共产党员和军政骨干,充实到第1总队,担任各级军政干部。

此时父亲还不满18岁,作为战斗骨干被选调到鲁雨亭部,担任第1总队2大队6连指导员。从年8月到年12月,父亲度过了在新四军第6支队第1总队(后为八路军4纵6旅17团)1年零4个月的战斗生涯。

战斗在永夏砀

父亲所在的一总队,在总队长鲁雨亭、政委孔石泉的指挥下,以芒砀山为根据地,东征萧县、西战夏邑、南进永城、北杀砀山。奔袭黄口、李庄车站,破敌铁路交通;攻打夏邑北关,捣毁敌伪据点;袭击砀南大房庄,毙日寇横山少佐;攻破砀南鸭子圈、邵寨,打垮汉奸杨昆山和邵莲花;血战僖山,击毁日军汽车两辆;两次设伏永砀公路,击毁日伪汽车10辆,毙伤敌佐野联队长及其以下官兵余人。

短短几个月,鲁雨亭率领一总队,东杀西战,南征北进,多次沉重打击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取得了歼敌近千人的战绩,开辟并巩固了夏永砀抗日民主根据地。

至年春,部队在战斗中发展壮大至人,辖2个团、1个独立营和1个教导大队。成为永城地区一支抗日劲旅。父亲张问智直接参加或指挥了强袭大房庄、夜袭黄口、夹攻张楼和新兴集保卫战等数次战斗。

强袭大房庄

年11月,日寇为了保障陇海铁路的交通运输安全,以汽车17辆、坦克4辆为掩护,由砀山出动,占领李庄车站东南30里之大房庄,强征民工,修筑据点。我6支队决定组织一次夜袭,打破日寇在大房庄修筑据点的计划,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一总队。

一总队经周密侦察,于11月30日夜,以2大队为主攻部队,强袭大房庄之敌,激战两小时,毙日军横山少佐以下30余名,并炸毁敌弹药库1座。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破坏了日寇妄图在大房庄修筑据点的计划。

战斗中,6连连长孙光勤、指导员张问智指挥全连指战员勇敢冲杀,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父亲在战斗中亲手击毙了鬼子,缴获三八步枪,兴奋不已。

夜袭黄口为了破坏鬼子的铁路交通运输线,年12月中旬,1总队决定敲掉陇海铁路黄口车站附近的日寇据点,这个光荣的任务又落在了2大队身上。2大队把这次主攻任务交给了6连。

因连长孙光勤生病,此次战斗的指挥员非指导员莫属。父亲义不容辞,信心百倍,向首长表示坚决完成任务。经过周密布置,他与战友们选择在深夜突袭。

6连在父亲的率领下,悄悄地来到日寇据点旁。1班长隐蔽靠近,一刀将鬼子哨兵毙命,夺得三八步枪一支。父亲率部突入据点院内。这时,日军从睡梦中惊醒,狂呼乱叫,企图踞屋顽抗,但为时已晚。6连的勇士们用机枪对准房门扫射,同时把早已准备好的火把点燃从窗口扔进鬼子屋内,烧得日寇鬼哭狼嚎。此时,火光冲天,屋内的狂叫声渐渐地消失了,仅半个小时就将1个小队日军全部消灭在房中,真是大快人心。

战后,父亲所在的6连受到了鲁雨亭总队长的表扬。

夹攻张楼

砀南土匪杨昆山霸据一方,残害人民,无恶不作。新四军为了巩固根据地,决定为民除害。

年1月15日夜,1总队2大队和3大队从东西两面,夹攻砀山西南40里杨匪盘踞的张楼。激战3个多小时,打得杨昆山率残部狼狈逃窜。

此时,父亲带领6连将匪军一个连包围在一个院子里。他亲自向匪军喊话,并声明新四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匪连长走投无路,在政策感召下,终于率部缴械投降。这批俘虏经过教育之后,除少数人遣返回家外,有70余人参加了新四军,扩大了抗日队伍。

新兴集保卫战

年5月30日,日军获悉新四军6支队要在涡阳新兴集举行纪念五卅运动15周年大会,调集第21师团及伪军组成快速部队共余人,配备数十辆汽车、10余辆坦克,兵分4路分进合击围攻新兴集,企图一举歼灭新四军6支队主力。

年6月1日,新四军6支队领导步入会场,前为彭雪枫司令员

第6支队一面组织群众疏散,一面组织部队抗击敌人,在新兴集周围与日伪军展开激烈战斗。1总队1团3个营布置在新兴集以南孙楼一带,2营布置在南门外小河边的小桥附近。

6连连长孙光勤和指导员张问智带着60多人在桥东,借河渠的堤岸掩护,俯卧在河岸边向敌军射击。日军开始是密集队形站着身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前进,这正好成了我军射击的好目标。

小河边上,父亲指挥6连两挺机枪连续扫射,第一批鬼子30多人被打倒在地。第二批鬼子就地卧倒慢慢地爬过来,离我军阵地只有40米左右。

4连长张怀禄这位身高力壮的红军干部带头掷出手榴弹,战士们也纷纷掷出手榴弹,一阵手榴弹的猛烈爆炸,第二批30多个日本鬼子被炸得血肉横飞。

日寇两次冲锋受挫,不甘心失败,依仗他们的火力优势,大小炮、轻重机枪一齐发射,我军小桥附近阵地上落下了几十发炮弹,一时硝烟弥漫、弹片纷飞。

6连连长孙光勤、5连指导员俞新璜先后光荣牺牲。日寇的九二式重机枪发射的曳光弹从战士们头顶上呼啸而过。父亲的军帽被日寇机枪子弹打飞,头发也被曳光弹的火焰烧焦,他忍着疼痛继续坚持战斗。

日寇的炮声刚刚停止,第三批鬼子兵端着带刺刀的步枪冲了上来,父亲向6连战士大喊一声:“同志们,为连长报仇,冲啊!”他挥舞着大刀带头冲向前去。指导员的喊声燃起了战士们心中复仇的怒火,6连四五十个战士手执大刀跃上河岸,跟着指导员冲入日军群中,一阵拼死砍杀,20多个鬼子被砍倒在地,后面的鬼子已被中国军人的拼命气概吓得转身就跑,日寇的第三次进攻又被我军压了下去。

新兴集南线的浴血战斗持续了7个小时,终于打退了日本鬼子。仅1总队的阵地上,日伪军就死伤余人,我1总队也伤亡七八十人。新兴集保卫战歼灭日伪军余人,击毁汽车数辆,缴获一批军用物资,但6支队也伤亡余人。

鲁雨亭率第1总队从年8月开始的一年时间里,对敌战斗60余次,其中对日寇战斗40余次,毙伤日军佐野联队长、横山少佐、北山大尉以下余人,毙伤伪军余人,俘虏伪军余人,缴获机枪70余挺、长短枪余支。1总队壮烈牺牲鲁雨亭总队长以下余人,负伤余人。

邵山血战突围

年2月1日,新四军游击支队正式对外公布为新四军6支队。第1总队连续取得对日寇作战的胜利,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将原来的3个大队编为第1团,团长刘子仁,政委王静敏,下属3个营和1个特务连共多人;

将夏邑县的两个区大队编为第2团,团长孔庆同,政委萧学林,下属两个营,共多人;

将砀山地下党组织的砀南大队编为独立营,营长王次青,政委席伦则,共多人。

父亲任第1总队1团2营6连指导员。

年6月27日,部队整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第1总队的两个团和1个独立营缩编为1个团——第4纵队6旅17团,团长刘子仁,政委蔡永,全团共余人。父亲任17团政治处组织干事。

从年10月开始,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国民党汤恩伯第31集团军向豫皖苏边区进犯,妄图围歼淮北地区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在这种形势下,一些意志薄弱者开始动摇。

年12月12日,发生了耿、吴、刘叛变,豫皖苏保安司令部司令耿蕴斋(萧县人)、八路军4纵6旅副旅长兼18团团长吴信容(萧县人)和17团团长刘子仁(永城人)3人公开叛变,裹胁了17团3个营和18团2个营共近人投靠国民党顽军。

17团团长刘子仁叛变后,扣押了17团政委蔡永以下40多名彭雪枫部派遣到原第1总队工作的军政领导干部。父亲也遭到扣押。

蔡永等40多人先被关进17团团部驻地永城县芒山镇小王楼村,接着又转移到邵山村一座筑有高墙的大石室中,永城县芒砀山一带的村庄有许多用这种大块方石建成的房屋,非常坚固。刘子仁派了1个排的兵力严密看守,这个排布置两挺轻机枪,对准了石室唯一的大门。

被扣押的都是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大家在17团政委蔡永、萧县独立团政委王静敏、17团副团长周大灿等首长的带领下,商量如何突围。

布置8连连长梅韩方与9连连长杨友合负责夺取封锁石室大门的两挺轻机枪,梅、杨2人都是土地革命时期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战斗经验丰富。

布置2连指导员晏平仲相机夺取哨兵的步枪,作为开始突围的信号,晏是经过长征的红军干部,机智勇敢。

凌晨3时许,大地一片漆黑,看守这座临时监狱的警卫班长带着几个士兵到石室清点人数。屋内借机大喊:“冷啊,冻死人了!”要求哨兵开门烤火。经反复要求牢门打开了。大家把铺的麦秸集中两堆烧了起来,在明火中乘机把两盏油灯打灭,又迅速扑灭麦秸火,顿时屋内屋外烟雾弥漫、漆黑一团。屋内又喊:灯灭了,快来点灯!哨兵怕黑灯瞎火发生意外,骂骂咧咧进屋划火柴点灯。这火柴一划亮,就是突围的信号。

晏平仲像一支离弦的箭,猛跳起来,夺了哨兵的枪;梅韩方第一个冲出石室,夺过一挺轻机枪;杨友合紧跟着冲出去,争夺另一挺轻机枪。敌人扣响了扳机。同志们冒着弥漫的硝烟和纷飞的弹雨,跃出石室,冲出院门。敌人发现情况不对,开枪阻击。冲出去的呐喊声、尖利的机枪声划破了深夜的寂静,震撼了巍峨的芒砀山。

战友们前赴后继,和父亲一起冲出去的有2连指导员晏平仲、9连连长杨友合、教导队队长李文阁、指导员叶英、作战参谋张卫民、侦察排长邱正基等12名同志。父亲回忆说,他是和特派员温治平、组织股长盖卓如3个人编成一组向外冲的,身边的两位同志都被敌人的机枪射中,壮烈牺牲,只有他自己活着冲了出去。

邵山突围中,副团长周大灿、政治处主任糜云辉、特派员温治平、组织股长盖卓如、3营营长陈迎荣、7连连长吴森仁、指导员吴平等7位同志壮烈牺牲。其中:副团长周大灿身负重伤,在医院不治身亡。3营营长陈迎荣突围出来回到7连驻地,不幸被潜藏在7连的叛徒暗杀,7连连长吴森仁、指导员吴平一同被杀。往事如烟,岁月留痕,让我们永远记住牺牲的先烈们。

7位烈士安葬在邵山南麓的墓地,年迁入永城烈士陵园。

邵山村原7烈士埋葬地

新建邵山7烈士纪念碑

武装叛变发生后,彭雪枫司令员急令4纵参谋长张震率6旅16团和5旅旅长滕海清率14团分别由涡北和淮上开赴永、萧边讨伐叛军。慑于我军威力,刘子仁释放了少数未突围的干部,吴信容不几日也将扣押的党员干部全部释放。

耿、吴、刘叛变使八路军第4纵队直接损失余人。他们不仅调转枪头袭击我军,而且摧垮地方政权,致使永城、夏邑、萧县、砀山不少地方干部随之反水,切断了4纵与鲁西南八路军的联系。日、伪、顽、叛乘机对我淮北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根据地建设和我抗日武装力量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三个月反顽斗争

年初,蒋介石下令汤恩伯率领14万国民党军队以7倍于我军的兵力,与日寇和伪军默契配合,向我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疯狂进攻,妄图制造第2个“皖南事变”,消灭刚组建的新四军第4师。

邵山突围后,父亲被派到萧县独立旅1团任政治处组织干事,同他一起突围的徐锡骊被任命为青年干事。1团团长赵海风,政委兼主任王静敏。

日寇在萧县的据点有40多处,又有顽军叛军,父亲协助1营2连工作,在据点林立中穿插活动,日夜作战,吃饭睡觉都非常困难。

萧县独立旅1团团长赵海风

萧县独立旅1团政委王静敏

由于当地叛军曾利用外来干部和当地干部的关系做借口,搞挑拨活动,把党组织派来的干部都叫做“蛮子”,造谣说外来干部要把部队带走,因此,我们新派来的几个干部决定改名字。父亲和徐锡骊两人商量,我们不是要布尔什维克化吗?父亲改名石维克,徐锡骊改名卜尔。

王静敏政委看到后,找我们两人谈话。他说:“怎么能起这个名字呢?简直是开玩笑。”他想了一会儿,就说:“张世荣好动脑筋,经常提出各种问题,所以就叫问智。”又对徐锡骊说:“你是青年干事,性格很活跃,你像春天的阳光,就叫春阳。你们说,好吗?”我们两个人都表示同意。从此,父亲就改名张问智。

父亲的战友徐春阳

年3月,父亲转任新四军4师12旅34团2营4连指导员,此时,12旅34团2营为了保护萧县地方政府,坚持在萧(县)永(城)夏(邑)地区与敌周旋,一直与豫皖苏联防委员会主任吴芝圃在一起,经常处在包围、突围、打仗和转移之中。此时2营辖4、6两个连,营长周纯麟、教导员傅锐、副营长刘为敬,4连连长李公朴、指导员张问智、副连长孟昭贤。

父亲的首长周纯麟

父亲的战友孟昭贤

父亲生前说,淮北根据地三个月反顽斗争(年2月~5月)是他经历过的最危险、最残酷的战争时期。那三个月,几乎天天都要打仗。常常同几倍于我军的敌人周旋和作战,吃不上、睡不上更是家常便饭。

他记忆最深的是,三个月的时间内他没有躺着睡过觉,都是随同部队在行军中边走边睡。那时的战斗异常惨烈,生活异常艰苦,消耗尤其巨大。

年3月16日,在永城县裴桥镇,父亲与全连指战员一起,激战竟日,连续打退顽军叛军的3次进攻,取得了裴桥守备战的胜利。

那天上午,2营刚刚消灭了叛军刘子仁在裴桥的区公所,还没休息,国民党暂编14师一部带着叛军刘子仁部共多人从西边向2营发起进攻,营长周纯麟、教导员傅锐立即命令4连在裴桥外围西南方向利用抗日沟构筑工事,用老乡的门板搭起盖沟,做好迎战敌军的战斗准备。

早8点,敌在猛烈炮击后,第一个梯队率先向4连阵地发起冲锋。4连有4挺机枪,但为了到关键时候发挥作用,副连长孟昭贤要求开始时隐蔽火力,只用步枪向敌人射击,不要乱打,要突然出现,交叉射击。

机枪班长许锡夫武功好,曾在开封打过擂,赢过50块赏钱,参军后作战勇猛,对机关枪运用自如,是打冲锋的虎将。许锡夫回机枪班后,把预先测好的距离告知每个射手。

当敌人携轻重机枪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我们冲来时,父亲在抗日沟内向全连班排长进行动员:“同志们!沉住气,等敌人靠近了再打!用我们的机枪、手榴弹火力,坚决杀伤敌人,打退敌人的进攻!各班回去准备好,听号令行动。”

老战士王玉坤投弹又远又准,由于投得远,手榴弹爆炸时自己不用卧倒,并能连续不间断地投掷,像连发炮弹一样发挥威力,是全营有名的投弹能手。连长李公朴专门交代王玉坤:“这次要发挥你的技能,给你集中20颗手榴弹,敌人到咱跟前狠狠打!”

瞬间,敌人冲到了距离我4连阵地前只有几十米的地方,司号员吹起了嘹亮的反冲锋号,全连集中火力向敌人猛烈射击,立刻把敌人队伍打乱了。但敌一个高个子指挥官手持驳壳枪督战,他们的士兵仍向我阵地扑来。

机枪班长许锡夫端着一挺捷克式机枪从抗日沟内突然挺身而出,向敌群扫射,很快把敌人的第一梯队打垮了,把那个督战的指挥官也打死了。

中午时分,不甘心失败的敌人第2梯队在轻重火力的掩护下又冲向4连阵地。连长李公朴、指导员张问智要求大家:沉住气,隐蔽好,一枪不发,准备好手榴弹,敌人到跟前再打他们。

当敌人的第二梯队在一个矮胖子军官督战下冲到4连阵地前沿时,李连长发出打的信号,各班集中投弹,在敌阵中炸成一片。黑脸大汉王玉坤跳出抗日沟,一口气投出20颗手雷弹,立刻将敌人的进攻打垮了。但那个矮胖子敌指挥官仍指手画脚地喊着:“冲啊!冲啊!”这时,4连53岁的老班长托起步枪,一枪干掉了那个矮胖子敌指挥官。

下午,敌人的第三梯队又冲到4连阵地前沿,他们在炮火掩护下,做起了掩体工事,但只敢向我们射击不敢冲锋了。

傅锐教导员举着喇叭,在大桥东侧向敌人喊话,瓦解敌军,不慎被隐蔽在掩体中的敌人击中,他是优秀的政治工作干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英雄的4连在一天内连续打退敌军3次进攻,弹药已消耗殆尽,和敌人对峙到黄昏后,安全撤出了战斗。

年5月,新四军4师全部撤离津浦路西,进入洪泽湖畔。父亲所在的12旅34团于当年11月暂时撤销,分散充实到淮北军区地方武装。2营4、6连编入泗阳独立大队,后改为泗阳县独立团。父亲仍担任4连指导员,跟随部队在淮北地区继续坚持抗日斗争。

年在双沟酒厂陈毅军长住处前照。右1张问智,右2刘吉挺、右6林颖、右7彭小枫

父亲与老战友合影,左起:赵海风夫人李建民,张问智、臧超然

父亲(中)与老战友合影

年,全家恭祝父亲90寿辰,前排右起:张璋、张宁、父亲张问智、母亲陶珑

年看望赵海风夫人李建民,左起:张宁、李建民、张璋

年5月26日,参加新四军4师后代泗洪大聚会时,在彭雪枫铜像前,左起:作者张璋、花纯征(当年保护铜像的花怀珍叔叔的儿子)

年1月,参加南京新四军4师后代聚会,左起:张宁、应凌云(邵山突围时牺牲的糜云辉烈士的侄孙)、张璋

作者:

张璋,张问智之子;张宁,张问智之女。

原题:新四军第四师群英谱13集

编辑制作:孟秀玲

提供照片:孟秀玲、张璋

编后的话(文/孟秀玲)

年左右,我的父亲孟昭贤写了大量的回忆录。年,为了发表父亲战斗在豫皖苏根据地的回忆文章,我仔细拜读了父亲的战斗经历,描写得非常详尽,同时,发现他在新四军4师12旅34团2营4连任副连长时与李公仆连长、张问智指导员搭班子,这两位叔叔还在不在?很想找找他们。

正巧在9年出版《新四军骑兵团征战发展纪实》一书时,得知年9月参加原4师骑兵团周纯麟团长追悼会的名单中有张问智叔叔的工作单位——淮阴市发电厂。于是,年我从查号台找到发电厂的电话,居然找到了张叔叔,我高兴极了!张叔叔在电话那边也很兴奋!

张问智叔叔给后代孟秀玲写的信

于是,我把父亲的回忆文章寄给了张叔叔,还在电话中提了一大堆问题。叔叔特别认真地回复了5封信,使我搞清了4连长李公朴、战友许锡夫牺牲及年底我父亲率4连成建制调入骑兵团的情况。张叔叔在信中写道:

“看了孟昭贤同志写的年至年这段历史,使我想起那段最艰苦的时期,不单是无时无刻地警惕着,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战斗,而且我们是弱势,人少、武器劣、子弹少,敌顽条件比我们好。但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是群众基础好。军民关系搞得好,因此我们过得也非常愉快,终于队伍逐步壮大,而走向胜利,才有了今天!”

张叔叔的谆谆教诲深刻揭示了新四军战胜艰难困苦,一步步走向胜利的成功之道。

后来,我把父亲和张叔叔共同战斗的文字记载提供给了张璋和张宁。

1
查看完整版本: 父亲张问智最难忘的战斗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