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8/24 0:40:00
杨秀兰同志是洪泽区朱坝街道大刘村人,曾在朱坝街道文化站工作30年,去年初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和老年人体育工作,多年来该同志一直是移风易俗工作的倡导者、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为乡风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和农田被大户承包,很多村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妇女和老人无事可做,整天泡在麻将桌上,既浪费时间、金钱,引发不安定因素,对身体还十分有害。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年夏天,杨秀兰领头组建了文艺宣传队,利用业余时间,创编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讲文明树新风等内容的快板、说唱、三句半、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门口宣传演出,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真人真事宣传教育群众,很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多年来,她组织的文艺宣传活动有多场,宣传劝导群众上万人。今年春节前夕,杨秀兰听说大刘村二组有一位名叫韦问年的99岁老人,按照农村“做九不做十”的风俗,计划提前做岁生日,不仅要宴请亲朋好友,还要请附近村民来喝长寿酒、请戏班子来唱3天戏。她一听急了,戏班子唱戏,请附近村民来看戏,三天能花掉好几万,农村人攒点钱不容易。她和村里的红白喜事劝导组成员刘开华联系后,到他家做工作,说明来意后,人家呛她们说,老太爷好不容易熬到岁,花点钱热闹热闹有什么不可以。她们就直接去和百岁老人韦问年交流,老人是吃过苦受过穷的人,一辈子勤劳节俭,从不舍得乱花一分钱,他也不同意大操大办,愿意节俭操办百岁生日。后来,杨秀兰带着文明新风宣传队,到他家免费演出,喜庆的锣鼓敲起来,吉祥的狮子舞起来、热闹的大花船跑起来,老人乐的合不拢嘴,直夸这个生日热闹、节俭、有意义,周围群众也纷纷称赞这事办得好,为大家树立了好榜样。年秋天,杨秀兰到县城办事,看到很多人在跳广场舞,她觉得广场舞可以把麻将桌上的留守妇女吸引过来。于是她每个晚上都跑到离家十多里路远的县城,跟人家学跳广场舞,并组建了朱坝街道第一支广场舞队,没有音响,就拿出自己家的收录机;没有电线,就自己掏钱买电线;没有人跟学,就自己一个人跳。渐渐地周围人一个接一个地都跟着跳起来了,害怕被人说闲话的人不怕了;一开始说别人闲话的,自己也加入了广场舞队伍。朱坝居委会有一个60多岁的妇女,利用街面开了个棋牌室招待别人打麻将,人不够了自己就上。因为长期打麻将,她得了腰间盘突出症,弯腰驼背的几乎瘫痪。做过手术后,她砸坏了麻将桌,加入广场舞队伍,成了骨干队员,不仅身体好了,还成了儿女们发家致富最得力的助手。组建广场舞队伍近十多年来,不管酷暑严寒,杨秀兰每天坚持无偿领跳、教学国家、省、市、区文体部门推广的正能量广场舞,组织培训、展演、交流、比赛多场次,参加活动的队员有0多人次,利用广场舞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多,真正是“上至八十三,下至把手搀”。她还深入社区、村庄手把手培训、教练广场舞,在大刘、朱坝等10个村居全部组建了广场舞队伍。将广场舞普及到乡村社区,带领大家一起跳广场舞,做文明人,用广场舞点燃群众的爱美之心、健康之心、公益之心。培养广场舞爱好者争当传播健康快乐、文明大爱、幸福美丽的大使、。杨秀兰也是移风易俗工作的践行者,她家儿子结婚,房子乔迁、孩子上学、老人过寿都没有宴请宾客,大操大办。去年11月份,她母亲突然去世,兄弟姊妹在一起商量时,兄妹们认为父亲去世三十多年,母亲带大我们四个兄妹不容易,丧事操办一定要风风光光,享受逝者的哀荣。杨秀兰一对三无法说服她们。她首先和姨娘商量丧事简办的事情,姨娘在她们家有很高的威望,她的话很有份量。姨娘很赞成她厚养薄葬的道理。后来她又迂回做通了舅舅和叔叔等长辈的思想工作。大家一致同意,不请风水先生,不请哭,不点哭,不吹吹打打,不噪音扰民、不扎纸轿子、不建豪华大墓等,也没有邀请亲朋好友,简简单单操办了老人的后事。她热心传播文明新风,带头移风易俗的事迹起到潜移默化宣传效果,受到人们纷纷的效仿和称赞。通讯员: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