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口发生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山东省降大雨,由此汶河再次涨水三尺余寸,泗河涨水五尺余寸,府河涨水四尺余寸。
黄河水位随之上涨,水势汹涌,致使黄河大溜南趋,二十七日,江苏省邳睢厅黄河南岸魏家庄大堤“外滩先行塌去,直刷堤身,上紧抢护,随抢随塌,溜势日盛,水高堤顶,人力难施”。
六月初一日未时,黄水于该处堤工漫溢,水势约长十余丈。六月初九日,魏家庄大堤漫溢,越堤被冲塌,因涨水汹汹,河水溜势难以抵挡。
魏家庄大堤溃决后,江南河道总督李奉翰将此事上奏朝廷,并将此事告知两江总督萨载,让其来工会同筹办;又组织人力、物力堵塞漫口,并前往该处查明漫口实际情形。
同时在奏折中,李奉翰自请“交部严加治罪”。乾隆帝得知此事后,并未当即对其治罪,而是让其督率文武员弁堵筑决口,迨决口合龙后再行核定功过。
六月二十六日,萨载等奏水势情形时指出,魏家庄“漫口东坝,全河奔注,溜势汹涌,水深三丈以外,现己赶镶八丈,并赶筑坝台以备进埽”,至于徐城志桩,“水势长至一丈三尺。
韩家堂、张家瓦房旧工,俱溃堤塌埽。现在抢护平稳,其漫口下注之水,归入洪泽湖,有长无消。清口已展宽至八十丈。”?此后,黄河水势有增无减。
七月初五,由于万锦滩和沁河水势同时上涨,黄河水势来势汹汹。黄河南岸的祥符汛八堡迤东的焦桥河堤,漫水二十余丈,焦桥口门被刷宽三十余丈。
位于黄河北岸的仪封县曲家楼堤工漫水二十余丈,关家庄、朱家厂、牛家场、青龙岗、大李家滩等处堤工则漫水三四十丈不等,孔家庄口门塌宽一百余丈。
据韩鑠所奏,七月十二日,仪封曲家楼发生漫口,黄河水势再次涨水一尺七寸。仪封县孔家庄“地势兜湾迎溜,逼近河身”,加之近日以来持续有东南风,风势大,故至十三日,黄河溜势全归孔家庄,“水面约宽百余丈,下注曲家楼漫口”。
曲家楼堤工位于黄河北岸,其所处之地,由于土质疏松不能裹头?,故河堤再次塌宽二十余丈。至十四一夜后,黄河水势上涨异常,黄水“壅注而下,塞断三门,水半日不流,遏水高过三门,始冲开堆积柴木,浩瀚东奔”。
黄河南岸的祥符汛八堡迤东的焦桥处黄水漫溢,大堤蛰陷三处,圈堤?被冲塌五处,口门约宽“十余丈至六十余丈不等”。
黄河北岸的曲家楼口门漫水四处,塌宽三四十丈及七十余丈。漫溢的黄水沿着榮华寺、关家庄、朱家场、牛家场等处的河堤,下注青龙岗,青龙岗被冲刷宽深。
孔家庄由于“倒成河”,是时正商议“盘坝堵筑”,怎料突逢“风涌水急”,致使大溜侧注,全部汇注青龙岗。?至此,黄河北岸的洪水全数冲向青龙冈,黄河大堤难以抵御以致溃决,孔家庄漫口移改于青龙岗。
由此而言,乾隆四十六年,黄河于江苏、河南二省内多地发生决口,其中江苏省邳睢厅魏家庄决口、河南省祥符县焦桥漫口均位于黄河南岸,危害相对较小,堵筑也较为容易。
然而随着水势继续增长,黄河于北岸地区的仪封县多处发生漫口,由于东南风盛行,致使黄河水势全注青龙岗,青龙岗堤坝无力支撑,终被冲溃。
黄水流路黄河决口后,查勘黄水漫流情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此次决口,水势北趋,危及运道,故乾隆帝屡次下旨令在河官员详细勘察黄水流路情况,对于乾隆帝的担忧,督抚河臣多次进行奏报,言明运河无碍。
致灾程度乾隆四十六年,黄河水灾接连发生,先于江苏省邳睢厅黄河南岸魏家庄漫溢,后于河南省仪封县境内决口二十多处。
七月,适逢强劲的东南风,黄河水势全行冲向青龙岗,青龙岗堤坝不敌来势汹汹的黄水,致被冲塌百余丈。由于青龙岗位于黄河北岸,大堤被冲毁后,黄水顺势北流,经行山东、江苏等省,造成了深重灾难。
首先,江苏位于黄河漫水下注之地,被水多处。江苏省内以丰县、沛县、铜山三县尤重。据萨载所奏,此次黄河青龙岗决口,漫水下注,丰县、沛县以及铜山三县因额临微山湖,随着微山湖水势与日俱增,三县均不同程度被淹。
其中沛县因距微山湖尤近,被淹甚重。沛县城北一带护城堤被冲塌五十余丈。四周城门虽早己关闭,但因水势甚大,黄水从城门其中一处进入,县内由此被淹。
该县县令进城查取“印信及钱粮卷籍等项”时,发现城内水深丈余,城内居民俱迁至高处,搭棚暂住。对于未来得及迁移的居民,官府则准备二百只船,将其运往安全地方。
至于丰县、铜山等县境中位于微山湖附近的各村,亦因“洼地被淹,田庐间有塌没”。据《铜山县志》记载,此次青龙岗决口,铜山县“坏庐舍,溺死人畜无算”。
乾隆四十六年六月,江苏省邳睢厅黄河南岸魏家庄大堤溃决,河南省仪封县境内出现二十多处黄河决口,本就令乾隆帝不解,毕竟距乾隆四十三年黄河仪封十六堡决口合龙仅历一年。
随之而来的青龙岗决口,更是乾隆帝始料未及的。尤其是此次决口,黄水漫溢分流,河南、山东、江苏等省受灾严重,加之决口位于黄河北岸,堵筑尤为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