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是怎么形成的?
山东济宁,一个地道的北方城市,为什么有个别号叫“小苏州”?
近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举办“大运河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视野”会议。南京大学教授马俊亚、浙江大学教授孙竞昊、淮阴师范学院教授李德楠做主旨报告,分别分析了“大运河与江苏的环境变迁”“‘多元’与‘一体’:明清时期大运河体制下的区域与国家”“运道民生与淮扬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大运河带来环境变迁
洪泽湖是一个人工大水库
大运河给江苏带来了怎样的环境变迁?
南宋以来,黄河长期夺淮入海。元代开通京杭大运河,一直到清初,大运河“借黄行运”将近年。黄、淮、运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来自黄河的泥沙逐渐堵塞,淮河不断决堤。为了保障运河畅通,明代开始大修高家堰,也就是洪泽湖大堤,把淮河水蓄积起来,形成了洪泽湖。
“地理教科书里说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其实,洪泽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工大水库。它修建在大平原上,且仅有东部一道堰,湖西、北、南三面均无实质性的堤堰。”马俊亚介绍,明朝中后期开始大修高家堰,把淮河的清水蓄积起来,用来冲黄河的泥沙,“七分冲淤,三分济运”。
根据后来设立的水位标志推算,万历初年潘季驯修筑的高家堰顶高程在12.2米左右;康熙十七年靳辅加修高家堰,堰顶高程约14米;后来逐渐加至19.0—19.5米之间。
大运河融通南北
北方城市济宁别号“小苏州”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集中展示从京津到江南的街肆印象
大运河带来环境变迁,也是多元文化的熔炉。它沟通了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六大文化高地。
山东济宁为什么有个雅号叫“小苏州”?孙竞昊长期研究济宁,他称它是“一个北方的南方城市”。“物在流、人在流、思想在流、风气在流。”他认为,大运河文化不是大运河沿线各区域文化的简单相加。不同区域文化,有相通的东西,也有区别。大运河打破了各自的封闭、孤立状态,重塑了沿线各个区域的自然与社会结构,孕育了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模式,也促进了各个区域之间的互动和汇通。大运河重塑了区域和地方认同,“小苏州”济宁就是一座北方城市的“江南认同”。
李德楠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