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财经讯近日,淮安市洪泽区30个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新保障。淮安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太平洋产险淮安中支,推出全国首单“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保险费元每村,保险金额20万元每村。
18万元是条底线
“当前,随着农村社会化、市场化水平大幅提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不可避免带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业内专家表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盘活现有资源,做强产业支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引擎。
“18万元,是条底线!”淮安市乡村振兴局扶贫开发处处长胡杰所说的“18万元”,指的是“十三五”期间淮安市个省定经济薄弱村、6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和个面上低收入村,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的最低标准。截至年底,淮安市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了18万元以上。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以往村集体经济主要收入来源大多靠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即通过村里一些资产资源的对外租赁或承包获得收入,并没有持续的经济‘造血’能力。“十三五”脱贫攻坚,通过政府引导、各级帮扶帮助,村集体有了一些产业项目,但产业发展的“底子”依然薄弱。“十四五”开展富民强村帮促,对于村集体来讲,“本来底子就薄,让它前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大力推动产业发展,万一遇上不确定因素,这不是把好不容易燃起来的希望又一盆冷水浇灭了吗?”太平洋产险淮安中支公司副总经理华祝久认为,村集体经济产业的发展,亟需对未知风险的保障,筑起防止返贫“拦水坝”,从而消除村集体的发展忧虑。
鉴于太平洋产险在低收入人口防返贫项目上的丰富经验和取得的成绩,年,淮安市农业农村局(年6月挂牌市乡村振兴局)和太平洋产险淮安中支一拍即合,开始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调研论证和试点筹备工作。
从个人到集体,保险为产业注入活力
近年来,淮安市积极探索防止农村低收入人口返贫的有效路径,年,淮安市农业农村局与太平洋产险合作,在省内率先推出个人保障额度为15万元的“防贫保”项目。截至目前,已覆盖全市所有县区涉农人群万人,筹集防返贫保障资金万元,提供防贫风险保障近亿元,切实构建了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筑起了一道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防止返贫“拦水坝”。
“早在年下半年,我们就开始思考,既然‘人’可以防返贫,‘村’能不能也做起来?”胡杰说。经过近一年的走访调研、会议座谈、各方论证等,今年6月,在多方共同努力和推动下,淮安市“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正式落地开展试点。
据了解,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保费由县区财政拨付。淮安市洪泽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赵斌介绍,“在保险期扣除赔款及相应比例的运营费用如有结余,则转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的资金积累。”
怎么赔?淮安银保监分局局长刘旸解释,该险种将村集体直接经营性收入、集体资产资源发包收入、投资收益等纳入保险标的,保险期内,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违约责任等原因造成村集体经济实际收入低于目标收入(可根据各地情况设定)的,保险公司负责赔付损失部分,最终托底至目标收入;如有超赔,则由地方财政资金、扶贫资产收益、各方捐赠捐助等予以补足。
保险不是“兜底”更不是“养懒汉”
“村集体经济收入保险”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社会各方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