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群“吴盐如花皎白雪”无疑是赞美淮盐的最好诗句。青莲居士的神来之笔轻轻一点,腐朽也能化神奇,更何况晶莹似雪的盐呢?李白的这首《梁园吟》告诉人们,早在唐代,淮盐已成为河南宋州(今商丘)餐桌上的绝佳调味品。不过,淮盐姓“吴”,还得从二千多年前吴王刘濞谈起。
一个后悔的册封汉高祖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但他也有犯错的时候。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有四个儿子,长子刘伯、次子刘仲、三子刘邦、四子刘交。高祖六年(公元前年)封刘仲为代(今山西昔阳及河北蔚县一带)王。后来,匈奴攻代,刘仲丢弃封国逃跑,抄小路跑到洛阳,向天子自首。天子因为是骨肉兄弟,只是废黜其王号贬为郃阳(今陕西省中部)侯。刘仲的长子名刘濞(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比刘邦的长子刘肥还要大5岁,是个血气方刚、英勇善战的汉室宗亲。刘濞满20岁即受封为沛侯,立国于祖籍沛县。高祖十一年(公元前年),在平定淮南王英布的叛乱中,刘濞以骑兵将领的身份,破英布于蕲西(今安徽宿县南),英布败走,转而攻打荆国。荆王刘贾在富陵(今江苏洪泽县)被英布乱军杀害。平叛后,刘邦下诏曰:“吴,古之建国也,昔者荆王兼有其地,今死亡后(刘贾无子),朕欲复立吴王,其议可者。”经长沙王吴芮提议,立刘濞为吴王,置吴国,都吴县(今苏州市)改为广陵(今扬州市),其境域仍为荆国时的东阳郡、鄣郡、吴郡3郡,53县,史称“更荆为吴”。刘濞接受王印后,刘邦把他叫来,四目相对,刘邦忽然惊诧地发现:“若(你)状有反相。”此刻的空气骤然变得紧张起来,刘邦暗自后悔,但已经登台拜印,怎可收回?便抚着刘濞的后背说,汉朝建立五十年后,东南有叛乱,会是你吗?既然天下同姓是一家,小心别造反!刘濞听后,吓得赶紧跪拜说:“不敢。”
庙山千舟竞发运盐河文景之治,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文帝时,刘濞的儿子刘贤赴京,与皇太子刘启(后为景帝)下棋,二人争执不下吵了起来。刘贤平素骄悍,对皇太子不恭,皇太子年轻气盛,用棋盘掷击刘贤,失手致其身亡。文帝命将尸体送回去埋葬。到了吴国,吴王刘濞愤愤不平地说:“天下都是刘家的,死长安就应埋长安,何必送回吴国!”又把尸体送回长安下葬。自此以后,刘濞满腹怨气,称病不朝,朝廷知道是由于儿子被杀的事,也不作深究。但长此以往,坏了规矩,何以服众?有一次吴国使者到长安,有司对使者予以惩治和追究。吴王听说甚为恐惧,也更加戒备。到了秋天,刘濞再派人朝拜,文帝亲自讯问,使臣说,谚语“察见渊中鱼,不祥”,也就是说,皇帝过多地打听臣下的隐私,并不是好事。吴王称病不朝,朝廷追责愈急,吴王便愈将自己封闭起来,怕遭杀身之祸,这也是出于无奈。要改变这个情况,只有请皇上赦免吴王过错,一切重新开始。文帝觉得情有可原,不仅放吴使回国,而且赐吴王坐几与手杖,同意刘濞不必按期来京朝见。文帝的宽容,在矛盾疏解的同时,也使刘濞气焰愈发嚣张,甚至有点骄横自负了。刘濞为了运盐通商,自茱萸湾(今湾头),经海陵(今泰州)至如皋蟠溪开运盐河,又称“邗沟支道”“吴王邗沟”。盐船从各盐场出发,经过串场河进入运盐河,由泰州、扬州、真州(今仪征)入长江,溯江而上,到达指定营销口岸。(晚唐以前的淮盐甚至销售到四川地界。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夔州歌》诗里称:“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唐开成三年(年),日本和尚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载了运盐河的情景:“半夜发行,盐官船积盐,或三四船,或四五船,双结续编,不绝数十里,乍见难记,甚为大奇。”)刘濞运盐河的开凿对于两淮盐业而言,具有首创之功。前几年,泰州在运盐河与城西九里沟河交汇处,建起一座汉阙,上书“汉运盐河”四个大字,让后人记住这条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泰州人的母亲河。
吴楚七国之乱景帝二年(前年),御史大夫晁错上书《削藩策》,汉景帝为了汉朝的长治久安,开始“削藩”。次年正月,当朝廷削去吴国会稽、豫章两郡的文书到广陵时,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对抗朝廷的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南朝文学家鲍照的《芜城赋》,借广陵在汉代的繁荣和后来的荒凉来抒发怀古之幽情,扬州后来便有了“芜城”的别名。《芜城赋》中最有名的几句:“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驾肩。廛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是刘濞为王时广陵城的真实写照。刘濞在广陵建立了高大坚固的城墙、难以逾越的鸿沟、置若星连的烽火台,希望“万祀而一君”,但叛乱三个月即被平息。刘濞于下邑(安徽砀山县)败于条侯周亚夫手下。周亚夫断其粮道、坚壁清野,两军一对阵,吴军便作鸟兽散。汉军乘胜追击,景帝下诏历数刘濞的罪状:“背德反义,诱受天下亡命罪人,乱天下币,称疾不朝二十余年”,并重申:“敢有议诏及不如诏者,皆要(腰)斩。”刘濞率数千壮士渡江走丹徒,收拾残部。本以为东越有万余人还可重整旗鼓,不料汉使先一步贿赂东越王,待刘濞走出营地慰问越兵时,使人“鏦杀”(以戈刺杀)吴王,盛其头,车马疾驰奔走相告。史马迁说,吴王刘濞亲近外族的越人而谋害同宗,最后落得国灭身亡;古时候诸侯土地不超过百里,山海也不分封给诸侯,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庙山墓主疑刘濞刘濞最后的归属在哪里?唐代《史记正义》《括地志》中称刘濞墓在“丹徒县东练壁聚北(今谏壁北边村落),已坍入江中”的说法,使后人无法追寻。就在人们面对滔滔江水扼腕长叹的时候,在仪征庙山那边腾起一阵迷雾,仿佛可以看到这位扬州人视为“财神爷”的蛛丝马迹,唤起人们极大兴趣。庙山汉墓是仪征唯一的国保单位,地址在仪征市新集镇。庙山海拔47米,其西北的团山和东南的舟山,海拔在30米-40米,地处仪征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带。年5月,仪征市张集乡的砖瓦厂在团山取土,露出四座汉墓,根据出土器物造型和铭文,被推断为西汉早期王侯级妻妾陪葬墓。由于团山紧邻庙山,年7月,江苏省地震局分析中心利用地球磁场精密测量技术,对庙山和团山进行了勘探。结果表明,庙山的封土堆下有一长方形土坑,南北32米,东西18米,深11米,里面有木质结构的墓葬,中间有一条明显的界限,分为18×18米和14×18米两个部分,可能是正藏和外藏。五铢钱始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年),团山出土有半两钱,所以庙山、团山的建墓时间应在此之前。以此推测庙山墓主,有荆王刘贾、吴王刘濞、江都王刘非、刘建四人。在排除了刘贾和刘建的可能性后,只剩下刘非和刘濞。年9月5日,由于取土发现的刘毋智墓,距离庙山直线距离4.5公里,该墓出土了底部烙有“郃阳侯家”、刻划有“吴家”字样的漆耳杯和“刘毋智”玉印。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发掘报告,推论刘毋智是吴王刘濞的家人或亲族。年盱眙县考古发现的大云山汉墓被认定墓主为刘非后,仪征庙山墓主人是吴王刘濞的可能性大增。4年12月15日,国家文物局作出了《关于庙山汉墓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8年12月,南京博物院完成了《仪征庙山汉墓保护规划》的编制。该《规划》称,现有考古资料将墓主身份指向西汉早期吴国诸侯王刘濞,若经考古证实,则填补了西汉早期重要诸侯国--吴国王陵的考古空白,对研究吴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及丧葬制度等具有重要价值。又说,庙山主墓为诸侯王墓,团山主墓为王后墓,陵园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整个陵园面积约0.33平方公里左右。庙山汉墓王陵区具有很高的旅游及文化体验价值,是构建仪征乃至扬州汉代主题板块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