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福是一位下肢瘫痪无法行走的残疾人,先天的不足并没有阻止他对理想的追求。他用智慧、勤劳和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用双拐划出了一道又一道优美的弧线。其所创办的渔网具加工厂远近闻名,年产盖笼、甩笼等渔具5万多条,产品远销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云南等地,实现销售多万元。朱友福出生在洪泽湖畔三河果园。父亲是位小学校长,母亲是果园职工。然而三岁那年朱友福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虽经多次治疗,但最后还是落下了一个下肢瘫痪的重度残疾。
残疾给朱友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辛酸,甚至是屈辱。
对于有血气的男人来说,鄙视、贫困、诽谤、冷嘲热讽......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前进的动力。他发誓一定要改变现状,迎接挑战,像健康人一样干成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洪泽湖资源丰富,水产品众多,其中大青虾柔嫩鲜美,晶莹剔透,营养丰富,倍受顾客青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年仅22岁的朱友福看准了这一行情,招聘了二三名女工在自家办起了丝网虾笼加工厂。刚办厂时没有什么经验,生产、销售必须从头学起。他从安徽铜城买来了毛竹,从金湖买来了渔网,从蒋坝镇上买来了钢丝。躲在家里,照着样品,领着工人一道一道地拆解拼合。第一次批量生产的多只丝网虾笼全部被渔民上门收取。结果和当初想像是一样的,当年获得利润5万多元。
初次的成功让朱友福尝到了创业的甜头,生命的活力再次激发,他继续开足马力往前冲。年夏天,他在金湖县推销丝网笼时,一位高淳的收购商跟他聊天时透露:现在地笼在南昌非常走俏,效益是丝网虾笼的五六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朱友福急忙拄着拐杖独自一人坐车前往南昌。到达南昌后又包了一辆出租车,前往多个地笼销售门市了解行情。一位姓卢的老板感到很惊讶,被眼前这个浓眉大眼残疾小伙子敬业精神和诚恳的态度所折服,直觉告诉他这个小伙子真诚实在,值得信赖可以合作。他说:“你回去只要能按照我们提供的样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你有多少,我就销多少”。15天后朱友福又带着多只地笼前往南昌交货。所送来的产品因质量好迅速被客户抢购一空,卢老板喜出望外又加大了订单,南昌的市场就这样被打开了,当年就增加利润20多万元。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此后,他拄着拐杖辗转南北、东奔西走相继打开了浙江、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市场,订单像雪片似飞来,效益成倍翻翻......
成功后的朱友福没有忘掉那些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他最懂残疾人的想法和难处。他决心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厂里陆续托养残疾人15人,扶助性救业残疾人50多名。
相同的经历,共同的渴望,在朱友福这个残疾人大家庭里,朱友福和残疾人兄弟姐妹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里没有废人,只有亲人;这里没有老弱病残,只有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你帮我,我帮你,抱成一团,生命在大爱中闪闪发光,照亮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人生的幸福之路。
彭城村村民王久勤,因车祸腰椎部神经受伤导致下肢高位截瘫。车祸前这个漂亮、活泼、灵动的姑娘成为许多小伙子青睐的对象,然而一场车祸把她所有理想都毁灭了,好像跌入万丈深渊之中。车祸后3年内她把自己关在家里未出家门一步,心里始终走不出去。她把农药放在不易发现的角落里,随时准备了却此生。通过残联得知情况后,朱友福开着三轮车,拄着双拐主动来到了她家开导谈心。朱友福对她说:你双手是好的,头脑是灵活的,你就帮我穿网。原料包送、产品包收、手艺包教。即使倚在床上,都可干活。王久勤悟性好,很快就掌握了穿网的技术。现在每天可穿网6O个左右,收入5O元左右。有活干、能赚钱,王久勤心情好多了。她告诉我们:感谢朱老板在她绝望的时候帮了她,让她活得有价值,有希望,有尊严。采访过程中她一直是笑盈盈的,看得出那是从心里流出的快乐和幸福。
好心有好报。朱友福聪明、善良、肯吃苦、有远见被在本厂上班的盱眙县马庄乡姑娘王家凤看在眼里。王家凤父亲是教师,家境较好,良好的家教使这个姑娘长得既端端正正,又知书达礼,经常有人替她介绍对象,但姑娘的心思却放在了朱友福的身上。在她眼里,这个男人一点不残缺,处处是优点,十分完美,一阵阵爱意从心中升起。她认定跟着这样的男人过日子肯定没有罪受,她想嫁给他。姑娘有心,小伙有意,两个人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起,共同演绎着一段爱情佳话。
人生有多种选择,但你永远不可能选择出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乃人生最正确的选择。朱友福自强不息,一路走来,洒下了无数的汗水,收获了无数的硕果。他先后被评为洪泽残疾人“创业之星”、洪泽好人、淮安“优秀残疾人”,淮安好人。同时年7月份光荣入党,成为飘扬在洪泽湖畔一面鲜艳的旗帜。(作者:韩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