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虚假陈述买单
海联讯主要股东2亿设补偿基金|海联|基金管理人_凤凰财经
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海联讯(300277)早在去年初就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经过一年多的等待后,海联讯7月18日公告,由其四名主要股东出资2亿元设立基金补偿受损的投资者,证监会对此表示支持。同时,调查还在进行中,未来将依照相关法规作出相应处罚。A股首例主动赔偿案7月18日收盘后,海联讯发布公告称,为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公司主要股东章锋、孔飙、邢文飚、杨德广,将出资2亿元设立海联讯虚假陈述事件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以下简称补偿基金),用于补偿受损的投资者。据悉,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基金管理人)接受基金出资人的委托,担任补偿基金的管理人,负责专项补偿基金的日常管理及运作。上述补偿基金的存续期间为自专项补偿基金成立之日起两个月,基金管理人可根据专项补偿基金运作的实际情况延长存续期间,但最迟不超过2014年12月31日。公告显示,2011年11月11日至2014年4月30日期间(不含4月30日)买入海联讯股票,且在2013年3月22日、2013年4月27日、2014年4月30日三个关键时点中的任一时点持有海联讯股票的投资者,在前述三个关键时点或之后因持有或卖出海联讯股票产生亏损的,均属于该基金的补偿对象。在7月18日证监会例行的通气会上,新闻发言人张晓*表示,海联讯此次补偿相关中小投资者,是证券市场民事侵权主体主动赔偿机制的首例,证监会对此表示支持。尚未收到立案调查结果时间回溯到2013年3月,海联讯突然接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上市公司进行立案调查。时隔一年后,今年4月海联讯对往年财务数据进行了相应的追溯调整,审计机构发表了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审计意见。据审计机构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说明,对海联讯涉及的重要前期差错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了更正,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应收账款准备和项目合同收入均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具体看,海联讯自2010年以来持续3年的财报数据均存在重大差错。2010年度,因为营业收入及应收账款差错,调减营业收入及应收账款375万元,同时调减营业外收入18.75万元,调减2010年度净利润359万元,同时调减盈余公积35.9万元。2011年度,同样是收入确认和应收账款差错,最终调减2011年营业收入及应收账款2204万元、调减净利润2078万元、调减盈余公积207.8万元、调减2011年初未分配利润323万元;而2012年的净利润基于前期财报调减的前提下,其当年净利润调减340万元。由此可以发现,海联讯在上市前后的3年间(海联讯于2011年11月上市)通过违规收入确认和不合规的应收账款,共计虚增净利润2777万元,对于一家净利规模在三四千万的创业板公司来说,这一虚增幅度着实不小。需要注意的是,截至7月18日公告发布之日,海联讯仍未收到有关立案调查结果的通知书。目前,证监会对于海联讯的调查还在进行中,未来将依照相关法规作出相应处罚。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