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致敬英雄为洪泽区8名医护人员出征援鄂
TUhjnbcbe - 2020/12/9 14:17:00
白癜风专治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为洪泽区8名医护人员出征援鄂壮行

 2月9日上午,医院、医院的8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集结完毕,启程支援湖北!这里,我们要为医疗队的慷慨出征壮行,为他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情怀点赞。8人中有两名医生六名护士,他们是:


  

徐敏敏张鑫徐婷婷苗丽孙芳

曹伟陈冬梅 朱德梅


  

据了解,淮安市组建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通知8日夜间11点刚刚下发,医护人员们报名非常踊跃,短时间就组建完毕,此次出征的共有30名医护人员。
  援鄂抗疫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如今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刻,洪泽的医务工作者将与湖北人民一道,打赢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
  向驰援湖北的白衣天使致敬!愿平安,盼凯旋!

洪泽出台企业复产复工疫情防控工作预案

区委网信办从区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企业防控组获悉,2月4日,洪泽区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企业防控组印发了《关于节后工业企业复产复工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对工业企业复产复工作出统筹安排,要求区域内所有工业企业复产复工全面做到“六个必须”、“四个到位”、“四个坚持”、“五个第一”。

(一)复工前防控措施(六个必须)

1、必须建立起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的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组织机构。(一个机构)

2、必须制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复工生产实施方案。(两个方案)

3、必须由企业法人出具书面承诺书,承诺已掌握每名职工的健康状态和设备安全状况。

4、必须排查、掌握每名职工的节假日期间出行和参加集会聚会情况,是否密切接触重点疫区人员。

5、必须提前对厂区内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场所的设施、设备进行消*防疫。

6、必须储备充足的防疫物资(口罩、消*液、测温仪等够一周的用量)。

对“六个必须”落实不到位,登记资料不详实,工作方案不明晰的工业企业,不得复产复工。

(二)复工第一天防控措施(四个到位)

1、企业复工前的“六个必须”要到位。

2、企业进出车辆、人员,登记、消*防疫措施要到位。

3、疫情防控宣传资料张贴、宣讲、发放要到位(致企业职工的一封信等)。

4、企业与属地管理单位、企业与职工疫情联防联控承诺书签订要到位。

开工第一天是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必须确保各项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开工第一天“四个到位”情况要向区工信局和属地管理单位进行“首日报告”。

(三)复工后防控措施(四个坚持)

1、坚持每日全体人员体温检测进厂。

2、坚持每日上班前、下班后两次对厂区消*防疫(人员集中的重点区域应多次消*)。

3、坚持每日对进出车辆、人员进行登记,检测体温、消*防疫。

4、坚持每日向属地管理单位、社区(村)报告疫情防控情况。

疫情防控工作必须抓细抓实、坚持不懈。工业企业要在疫情防控响应机制解除之前坚持每日做好防控,每日报告情况。

(四)发现病例应急措施(五个第一)

1、第一时间向属地管理单位、卫健委等相关部门报告病例情况。

2、第一时间对病例采取隔离。(有条件的企业要设有隔离室)。

3、第医院救治。

4、第一时间对疫点进行集中消*。

5、第一时间停工停产,采取隔离等防控措施。(必要时)

相关事项

1、复产复工企业必须填报《洪泽区企业复产复工申请表》,按要求准备详实的佐证材料,于企业复工前一个工作日经属地管理单位评估认可报区工信局备案后方可复产复工。

2、各企业区外职工暂不返回洪泽,必须要返岗的,需先行隔离观察14天后再上岗。

3、相关属地管理单位必须认真审核把关,如因把关不严、审核不到位、督查巡查不力引起疫情的,将报请区纪委监委启用问责机制。

4、企业正常生产后必须完善好疫情防控制度,每日按要求报送联防联控情况,否则,区企业防控组将责令停产整顿。

来洪返洪人员健康状况主动申报制度

融媒体中心朱部长帮您划重点:

一、申报对象(一)所有自省外进入洪泽人员,应在入洪前完成申报,最迟不超过入洪后12小时。(二)1月23日后已经来洪返洪人员,应当在通告发布之日起次日内完成申报。二、申报方法(一)
  为维护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有效遏制疫情扩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江苏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有关要求,经市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研究,现就加强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全市各类门诊部(含独立设置的体检中心)、诊所(含中医、中西医结合)即日起全面停诊。
  二、暂停有较高传播风险的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整形外科(医学美容)、支气管镜(喉镜)等诊疗项目,只保留必要的危急重症诊疗服务,并按照相关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三、继续提供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要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实行医务人员弹性排班,保障群众就医需求,严把住院关、手术关,暂停择期等非急需的手术、检查,尽量减少非必须的住院。
  四、以上所涉及的医疗机构迅速通知已预约的病人暂缓就医,并做好相关解释工作。
  五、继续提供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要对出入口进行统一管理,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进行体温检测、登记,进入院区后遵守医疗机构各相关流程规定。每天对住院病人进行全面排查,特别是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诊断不明发热患者等。严格探视人员管理,对于病情较轻、有自理能力的患者,原则上谢绝家属探视;确需陪护的,只安排一名固定陪护人员,并佩戴口罩。
  六、继续提供诊疗服务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做好日常监测与报告工作。做好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采取规范隔离防护措施。对全体在岗工作人员(包括保洁、安保、食堂等后勤辅助人员)进行全面流行病学排查,每日测量体温,并做好登记。职工食堂禁止集中聚集就餐,实行分餐制。医院内部非医疗公共区域(如挂号窗口、收费窗口、院内商店等)的感染防控力度,及时处置医疗废物尤其是“新型冠状病*肺炎”医疗废物,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
  七、医院要尽快全面开展互联网+发热门诊服务。鼓励各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网站、
  八、涉及暂停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与相关科室,恢复诊疗时间根据疫情防控发展情况另行通知。市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年2月8日新冠病*感染肺炎30个真相使用酒精和免洗洗手液需注意这些!

1

如何正确使用和储存酒精?

1.领用、暂存、使用的容器必须有可靠的密封,严禁使用无盖的容器。

2.在使用酒精时,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

3.使用前一定要保证周围没有明火,没有可燃易燃物质。

4.使用时每次取用后必须立即将容器上盖封闭,严禁敞开放置。

5.使用过的毛巾等布料清洁工具,在使用完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后密闭存放,或放通风处晾干。

2

酒精着火怎么灭?

1.泼水灭火量大是关键

酒精起火是可以使用水扑灭的,但瞬间用水量要很大。短时间内加入大量的水,可以使起火部分快速冷却到燃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否则,水只能让酒精稀释并继续燃烧。

2.湿布盖火断氧最靠谱

断绝火源的氧气是扑灭酒精起火的最好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最好使用棉被等覆盖面较大的物体,如果使用T恤等面积较小的物体,可能需要反复覆盖,但绝不是快速拍打动作。此外,为了防止覆盖物自身被引燃,在有条件时,最好事先将覆盖物浸湿。用沙土覆盖灭火的做法,原理也是一样的。

3.灭火器灭火对人体有风险

干粉灭火的原理也是断氧。但干粉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如果直接对人体喷射,很可能对已经烧伤的皮肤产生二次伤害。

3

酒精着火,伤者该如何自救?

1.立即脱去衣物

衣物沾上酒精,已经成为燃烧物,最快速度去除衣物,脱离热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损伤和后果。

2.避免高声喊叫

在头面部已经被火焰包围的情况下,喊叫会引起严重呼吸道烧伤。而呼吸道烧伤,是烧伤患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3.设法灭火

如果周围有水桶等可用于灭火的东西最好。如果没有,应当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至少压制火势,减轻损伤。

使用84消*液

需注意这些!

疫情期间除了医用酒精

含氯的84消*液成为人们的首选

使用84消*液,需要注意什么?

1.使用时请佩戴好口罩和手套

84消*液具有较强腐蚀性和刺激性,在使用前,使用者必须要佩戴手套和口罩,不要用手接触原液或近距离闻原液,避免对人的皮肤和黏膜造成较大的刺激,造成不良反应。

2.请按说明比例稀释使用

84消*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使用前请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按照说明比例进行具体操作。

3.进行室内环境消*请注意通风

在进行室内地面、桌面等清洁消*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浓度,并且及时通风换气,避免产生呼吸不适症状。

4.放置84消*液,请远离孩子

一定要将消*液放置在孩子不易触及处,避免接触或误食。

5.84消*液和洁厕灵一定不要一起使用

两种物质一旦混合,会产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并生成氯气,氯气是一种有*气体,具有异臭和强烈的刺激性,由食道进入人体的氯气,会使人恶心、呕吐、胸口疼痛和腹泻。因此,清洁卫生间的时候,84消*液和洁厕灵一定不要一起使用。

再次提醒您:

75%医用酒精是易燃液体

在喷酒精消*时

要注意远离明火和高温物体

存放时要注意不要靠近暖气、取暖炉

等采暖器具

同时要注意避免儿童接触

请大家在防疫的同时

不忘消防安全!▌本文来源:综合

中国消防、湖北消防

实景课堂:战疫情迎春天(期)

淮安市洪泽区文明创建专题

洪泽湖大闸蟹

“朋朋”“谢谢”欢迎您

洪泽工会

掌上娘家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致敬英雄为洪泽区8名医护人员出征援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