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居民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
·
·
乡愁是什么?
是孩童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
是夏日中供我们嬉闹的一方绿水,
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屋瓦,
是世代传承的共同记忆。
“
本期小编带您走进老子山镇龟山村,领略独特的村情村貌和历史人文,感受难舍的乡村味道。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龟山遗址
龟山村概况
龟山村位于淮安市洪泽区老子山镇西南,该村因山得名,山因形若巨龟浮于水面而名龟山。龟山村位置独特,地处淮河入洪泽湖口,四面环水,北与老子山遥相呼应,自然环境优美,周边水资源丰富,是一个以渔业生产为主的传统渔村。空间上由东向西形成“湿地-村落-山体-河流”的山水格局。
龟山村全景。自西南向东北拍摄,村落西侧为淮河,东侧为大面积鱼塘,南侧为河流。
隋唐至北宋时期,龟山地处运河漕运要道,一度发展成为运河重镇,寺庙林立,商贾云集,盛极一时,直到南宋以后逐渐衰落。村中现留存有丰富的文化遗存,生产生活方式传统,民风民俗淳朴,民居类型丰富,基本保留了村落的历史格局与传统风貌。
龟山村全景。自南向北拍摄,龟山村四面临水,岛内西侧为山林,东侧为民居成片的居住区。
龟山传统村落现存栋建筑中,共有93栋传统建筑,包括石头房子、砖石房子、砖木房子以及芦苇房子4种类型。其中,石头房子是龟山村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龟山村1号民居
龟山龟山村1号民居北侧
传统建筑总体上呈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乡土建筑风貌,保留着木板门、木窗、青砖或红砖叠涩出檐、水泥瓦屋面等传统做法。龟山村在建筑材料和风貌方面均演绎着传统建筑的发展过程。
龟山村36号民居(正面墙面及木板门)
龟山村的传统建筑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当地的山水资源。传统建筑就地取材,石头房子取材于龟山,芦苇房子取材于鱼塘、河流中生长的芦苇,地方资源造就了龟山传统建筑的地方特色。
龟山村4号北侧民居(芦苇结构建筑)
龟山村历史遗存
宋塔地宫:建造年代为宋,为佛塔遗址地宫遗存,地宫顶部已缺损露空,可放置木梯由地面下至地宫地平。
宋塔地宫顶盖石正面四周雕有莲瓣纹
龟山清理出的地宫斗拱处可见当年的彩绘颜色
御码头:相传为南宋建炎元年(年)赵构帝所至而建,历代沿用。共15级,下五层台阶口呈弧形。传说清乾隆皇帝曾登临。宽3.55米,总高4.5米,共15级,下五层台阶口呈弧形。码头石料为玄武岩和少量青石,与石工墙连为一体。
御码头
龟山御码头台阶
石工墙:建于明代,长约米,条石修筑,石料为玄武岩和少量青石,驳岸中部略有破损,保存状况较好,与御码头相连。其主要功能为稳固河岸,抵御淮河水流对河岸的直接冲刷。
石工墙远景(自湖面向北拍摄)
龟山石工墙表面“连升三级”碑刻
圣旨碑:明代,碑身现位置并非原址,碑身与碑座由胡明江家前方水中打捞出来,现分处两地,碑座位于胡明江家前方草地上,碑身位于现址。碑身高2.15米,宽0.94米,厚0.22米,弧形碑额,材质玄武岩。楷书,碑文残蚀严重,字迹难以辨认,内容大概意思是皇帝下达圣旨,要求加强淮河龟山一带的环境植被保护。
年拍摄时的圣旨碑,漫漶严重,碑文内容为保护龟山生态环境。
年时圣旨碑现状
移建安淮寺碑:清代,碑位于原址,碑高2米、宽1.15米、厚0.22米。碑额长1.30米、高0.75米、厚0.4米。额满浮雕蝙蝠祥云图,正面中央阴刻篆书“移建安淮寺碑”字样。碑座赑屃长2.5米、宽1.5米、高0.8米。碑文隶书,字径宽4.5×高3.5厘米。碑文为清太子太保予告体仁阁大学士扬州阮元撰写。碑刻先前断裂为两截,年时经修复,重新竖立。
年4月,移建安淮寺碑碑刻维修前状况。
移建安淮寺碑现状
重修淮渎庙碑:明代嘉靖,位于原址,碑高2.65米,宽1.15米,厚0.23米。碑座长1.5米、宽0.7米、高0.5米。碑额位于碑身北侧20米处,有待安装,碑身右下角缺失。碑文楷书,字径6×6厘米。“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前总漕运兼抚凤阳等处地方兰溪渔石唐龙撰书”。碑背有碑记一篇。
重修淮渎庙碑
龟山
重修淮渎庙碑碑额,散落在碑身北侧20米处的草丛里。
洪泽湖渔鼓:表演时,左手持一种形似葵扇的渔鼓,鼓柄长17公分左右,柄尾有一圆形或菱形铁环,环周设有三个铁环,三个铁环每个再串系三个小铁环。左手摇鼓,环声铛铛;右手击鼓,鼓声将将,再加上变化多样的舞姿,气势恢弘。洪泽湖渔鼓具有表演不受场地和演员人数限制的特点,既可二三人在船头表演,亦可由十几人或几十人作舞台表演。渔鼓道具制作简易,表演人为普通渔民,原创渔鼓舞没有专业的高难度舞蹈动作,便于普及,老少皆宜。
上世纪七十年代洪泽湖渔鼓表演场景
巫支祁传说:相传大禹治水,曾三至桐柏,获淮涡水神巫支祁,并将其锁于龟山之足,淮水始安。后来,又有很多不同版本,如传说明代朱元章筑城墙时,因遇到巫支祁洞而筑城墙困难,于是就用沈万山的聚宝盆填封了巫支祁洞。巫支祁因此大怒,担来神水淹了明祖陵和泗洲城。为了降服巫支祁,观音菩萨扮成卖饭婆,诱使巫支祁吃面条时,面条变成铁链子,锁住了巫支祁,并将她镇压在龟山足下的深井中。
巫支祁宫
中国人往上数三代,
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
即便人在都市,远在他乡,
心中也少不了那一缕淡淡的乡愁。
(来源:淮安档案)
hatour∣淮安旅游·终于等到你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