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刘晓兰
通讯员崔德贤赵从胜
洪泽区四面环水,水域面积占55%,除了有“全国第四大淡水湖”之称的洪泽湖,还有流域性骨干河道9条、区域河道条,是个名副其实的水上之城。
年从部队退役之后,当时24岁的季*就进入洪泽水利系统工作,之后的28年里,季*的工作离不开洪泽的每一条河、每一个湖泊。喝洪泽湖水长大的他,对家乡的河湖怀着无限的热爱之情,立志要让每一条河流都水清、河畅、岸绿。
调查河道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与河流、湖泊打交道,不管春夏秋冬,自然要经历风吹日晒、雨雪风霜,特别需要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人出生的季*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常年在河湖岸边奔波,皮肤晒到发黑发亮,脚板走到磨出血,但是他从不在意这些,一心一意扑在水利事业上。
年,洪泽区推行河长制,并在洪泽区水利局组建河长办公室。因为具有丰富的水利工作经验,季*担起了河长办业务负责人的重任。面对全新的工作,没有台账可以参考,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一切从零起步。对此,他决定从调研全区河道状况入手,查找存在问题,掌握河湖治理的第一手资料。半个多月时间,他走遍洪泽境内40条骨干河湖,发现20多个问题,为每一条河道建立档案,最终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将骨干河湖综合治理与河道“五位一体”管护深度融合,推进“两违三乱”整治,打造样本河道。
年,为进一步摸清辖区范围内河流沿线乱排乱放的问题,季*在六七月的高温下,徒步走遍城区三条主要河流,通过看水质、闻味道等方法,找寻每条河的排放口。尽管排放口都很隐蔽,但还是逃不过季*的眼睛。在烈日高温下行走,皮肤晒到起水泡,像被开水烫过一样,但他毫不退缩,最终排查出城区的北和平沟、砚临沟及边沟的多个违规排放口,找出了污染源,为改善城区水质提供了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全力除顽疾保护洪泽湖
因历史原因,洪泽湖岸边有不少老企业、码头和违建房屋,这些违建成为洪泽湖岸边的顽疾,严重影响洪泽湖生态。但这些违建要么是投资几千万元的大项目,要么是经营户手里的“饭碗”,整治起来难度相当大。
季*经过调研,拟订了整治方案,向违建企业和个人下达交办单,对难以推进的问题,通过提醒函的方式向区总河长汇报。年已纳入洪泽湖大堤拆迁名单的北方造船厂,当时虽签订了拆迁协议但没能实施,年再次被纳入整治项目。这是一个老企业、大企业,搬迁成本非常高,难度也非常大。为推动问题解决,季*以河长办名义书面向区委主要领导汇报,引起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批示,并进行现场专题会办,最终让这个顽疾得以清除。
处于洪泽湖区的老子山镇,存在26项违建、违规占用问题,有鱼饲料工厂、造船码头、建材码头等,这些企业在湖边非法占地、生产经营,对洪泽湖造成严重污染,必须要依法取缔。为尽快解决问题,季*有阵子直接住到老子山镇,每天盯着这些违规企业,督促责任单位抓紧整治。仅用一年时间,老子山镇的26项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并通过市级验收,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独创工作手册记录每一条河流情况
在洪泽区,从区级河长到镇级河长,每个人都有一本特殊的笔记本,这是季*特别设计的《河湖长履职工作手册》。从年开始,他每年都要给每一位河长,其中包括18位区级河长、位镇级河长发一本这样的笔记本,并要求他们详细记录每次巡查河道的情况,年终再将笔记本收回,以检查每一位河长的履职情况。季*介绍,之所以想到用笔记本,是因为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之初,信息平台尚未建立,“一河一策”尚未编制,及时将河长工作过程详细记录下来,以便将来形成完整的台账资料。季*结合工作实际,设计了内容完整、条目丰富的《河湖长履职工作手册》。如今,洪泽的河长们总是习惯用这个笔记本记录每一条河的情况,最终将情况全部反馈给季*,这让他对辖区内的河流总体情况了如指掌。后来,市河长办将此方法向全市推广,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验收组对此也予以高度肯定。
水韵淮安时入梦,不忘初心再出发。季*说,自己这辈子已与洪泽的一河一湖分不开了。为了洪泽湖的水更清、河道的波更碧,他的匆匆步履将一直奔走在河湖两岸,继续用行动诠释基层水利人的使命担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