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作家前线第二刊”免费订阅本刊
《华文作家》专栏
华人、华语,中国作家讲中国故事
第二届《才子》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参赛作品
散文:
家乡的那棵古槐
文/洪泽
诗人余光中道:“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于我而言,乡愁是一棵高高的古槐树。不管天有多高,我飞的有多远,我的风筝线被紧紧地挂在那个古槐树上。那是我的记忆,是我心中的牵挂,是我的根源。
常言道:“最美人间四月天”,四月之美,美在清明谷雨,美在花繁叶茂,美在娇燕呢喃。清明时节雨纷纷,回到家乡纪念亲人的日子总是多愁善感,怀着眷恋的心情走在回家的乡间小道上,远远地就看到了村口那棵粗壮的古槐树,那是一棵已扎根在这里几百年的古槐,树身高大粗壮,得几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的住。此情此景勾起了我脑海中尘封已久的记忆。
我记忆中的大槐树,无论春夏秋冬都安静的盘踞在那阳光充足、视野开阔的村口上。夏天到了枝繁叶茂,树叶如伞如盖,一阵风吹过,沙沙作响,蔚为壮观,在村子中的任意角落,都能够看到它伸展着翠绿的枝干。做完农活的庄家汉,最是喜欢坐在老槐树的树根上,神情坦然,嘴里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袋,看着远处的红彤彤的太阳慢慢西沉,享受着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昏时分,老槐树底下哄小孩儿的妇女们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张家长李家短;而玩扑克的、下棋的人总没有看热闹的人多,里三层外三层;淘气的孩子们也有自己的一块儿领地,弹弹珠、跳皮筋、踢毽子,花样不断,母亲总是会在我玩的又热又累时及时出现,给我递上一瓶用酒瓶子装的凉水,然后一边手里摇着大蒲扇,一边嗔怪我又玩的满头大汗。放学时,总能看到树下正四处张望等我的母亲,常年辛苦劳作的她看起来十分单薄,站在粗壮的老槐树下更是显得瘦弱。但紧紧牵着我的那双手却是那么的厚实又温暖,带给我一种可以战胜一切生活的困顿的安全感。当时的大槐树和慈爱的母亲不止一次的出现在我的梦中,梦醒时分格外的思念我的家乡和家乡里的人。
这棵古槐树不仅是代表我对家乡的思念,更是我们全村人的乡愁。父亲曾告诉我:我们的先祖实际上是山西洪洞县的移民,而洪洞的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而为了不忘故土和思念家乡亲人,当年被迫忍痛离开家乡的先祖落下脚跟后,先栽植一棵槐树在村口处,精心浇灌、培育。所以,村口的古槐是移民的先祖们对家乡思念的一种寄托,同时也在提醒着离乡外出的游子以古槐为信,出去多远多久都不要忘记回家的路。爷爷每次牵我走过这棵老槐树时,总要停下来看上几眼,眼中闪耀着岁月留下的余光。他说在六十年代闹饥荒时,村里人实在饿的开始啃食树叶草根。后来甚至啃起了树皮,而那从老槐树上扒拉下来的树皮,捣碎后混合着地瓜面,曾多次填饱爷爷和他的兄弟们饿瘪的肚皮。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古槐树陪伴着我们村里的人,因为古槐树勉强度过了饥荒,我们心怀感激,那是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记忆。
当我第一次出远门时,我和母亲在村口的古槐下道别,在母亲担忧而不舍的目光注视下,我走出了我生活多年的家乡。泪眼朦胧中禁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古槐下的母亲,那一刻,风摇树动,像在和我招手,我突然有了离开家乡的勇气,因为我知道我的根在这里,家乡永远不会抛弃我,有古槐始终守在这里等我归来。
绵绵春雨将我的思绪慢慢抽离回现实,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沿着宽阔的马路走到了那个我无数次经过的村口。如今,这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口的那棵古槐已在村子搬迁改造的前几年慢慢枯萎了,如今只剩下一根光秃秃的树干,尽显萧条和落寞。在转头看眼前这开阔的路面,远处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一栋栋住宅楼,整齐划一的绿化带,以及穿过村庄的一条清澈的人工河。心里既有一种摆脱贫苦的生活的欣慰与开心,又有一种失去童年单纯与美好时光的失落与忧伤。没有了古槐,那些离乡的人还能找到回家的路吗?
虽然古槐已经年纪大了,不能再支撑起那茂盛的枝叶,但是它的根却紧紧地扎根在这方土地上,我相信,它会一直守候着我们的根,牵着在外游子的心。站立树下仿佛中又听到了古槐树下的熟悉的欢声笑语,看到了母亲脸上的微笑,无论时间如何流转变迁,母亲永远是那个给予我爱,呵护我成长的我最敬爱的人,就像已经扎根在我心中的古槐,光辉伟岸,温柔强大。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郭德宏,男,笔名:洪泽,毕业于昌潍师专汉语言文学专业。热爱文学,热爱诗歌,喜欢写作。曾创作十余篇文学、诗歌作品在省市获奖,《教学生涯的引路人》、《浅议在智慧课堂背景下群文阅读》在山东教育发表。
重起狼烟再擂战鼓
第二届《才子》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启动
面向全国征稿
这次为主题征文
关键词:故乡·年·亲情
凡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散文、诗歌、小说等一切文学作品,散文不超过五千字,诗歌可一组,单首诗百行内,小说一万字内,其它文体万字内,皆可参加。
举办单位:《作家前线》
《作家前线》是由原来《作家前线》《华文作家》《文学冲锋》《文学圣殿》《新作品》等七大平台联合,整编而成了现在的《作家前线》一刊到七刊。
这次比赛从10月16日开始,将在1月16日截稿,历时三个月。
参赛作品将在《作家前线》一刊到七刊刊出,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参赛作品打赏大赛结束后按常规发放。所有参赛作品同样对待。
大赛旨在选拔出高雅的、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学作品,请注意这两个定位,“高雅的”和“有市场竞争力的”作品,这两点同样重要,我们力图改变一种文学现象,即某些有市场的作品,在质量上却粗俗不堪。而有些在专家评委眼里质量很好的作品却曲高寡和被人束之高阁。质量高又人气高,这是我们这次大赛的评选标准。
对参赛作品评比,实行评委打分和作品人气相结合,评比具体成份由,评委打分+点击量+点赞留言+打赏,构成。专家评委意见占50分,点击率+点赞评论+打赏数目总计占50分。
初选,文章阅读量过五百,留言点赞过三十,打赏过五人,可入围。以后初赛、复赛由评委打分和点击等其它分数综合产生优胜者,排列奖项。
大赛最终评选出:
一等奖三名
二等奖六名
三等奖十二名
优秀奖三十名。
投稿只接收裸稿,不接受任何链接。来稿文后要有作者简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