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泗洪记忆那些消失的乡场镇
TUhjnbcbe - 2021/2/6 4:06: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那些消失的乡场镇

——泗洪行*区划的变迁

年7月2日,江苏省*府发文宣布,撤销泗洪县双沟镇、四河乡、峰山乡、界集镇、曹庙乡、太平镇、半城镇、陈圩乡、临淮镇、城头乡等10个乡镇,设立新的双沟镇、界集镇、半城镇和临淮镇。行*区划变更后,泗洪县辖有3个街道、12个镇、4个乡。

泗洪建县以来,行*区划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过程?感兴趣的朋友可继续往下浏览,时间大约需要10分钟。

明清时期,今泗洪县境大部为泗州直辖地域,北部边缘属宿迁县,东北部边缘属桃源县。民国成立后,大部属安徽泗县,余部分属江苏宿迁县和泗阳县。民国后期,中共在苏皖边境建有泗宿县、泗南县、泗阳县及洪泽湖管理局(一度称洪泽县)等民主*权。

△泗洪建县前的泗宿县略图

年4月29日,皖北行署宿县专区决定,“撤销泗南、泗宿县建制,将泗南、泗宿大部,泗阳(淮北)一半及洪泽湖管理局合并,正式组建泗洪县,即分(原)泗县南部,并以马公店、上塘集以东划入新设的泗洪县”。4月至6月,为各边区县的“交接”时间。

泗洪县由泗南县的上郑、峰山、魏营、车门、陈圩、濉河、管镇、鲍集8个区,泗宿县的朱湖、重岗、归仁、金镇、青阳5个区,泗阳县的龙集、界集2个区加上洪泽湖管理局,共16个区、局合并而成。洪泽湖管理局(驻临淮头)由泗洪县代管。泗洪县辖有洪泽湖全境,县*府驻青阳镇。

泗洪建县后,原有的区划也随即进行了调整。4月,原属泗宿县的闸塘区和潘山区撤销,两区北部划属宿迁县,闸塘区南部划属泗洪县金镇区,潘山区南部划属泗洪县归仁区;撤销原泗南县陈圩、濉河两区,其地划入新建的雪枫区。

6月,撤销峰山区,其地划入新建的双沟区;撤销上郑区,并入魏营区;撤销重岗区,并入青阳区;撤销朱湖区,并入青阳区。至此,泗洪县共辖有12个区、局,即:青阳、归仁、金镇、车门、魏营、双沟、雪枫、鲍集、管镇、界集、龙集等11个区和洪泽湖管理局。

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县仍辖有12个区、局。同年冬,鲍集区并入管镇区。年4月,经过宿县专署批准,洪泽湖管理局撤销,改为泗洪县洪泽区。5月,从管镇区中析置鲍集区。年4月,新建朱湖区。全县计有13个区,即:归仁、金镇、朱湖、青阳、车门、魏营、双沟、雪枫、鲍集、管镇、界集、龙集、洪泽。

年3月,经国务院内务部批准,泗洪县由安徽省宿县专区划属江苏省淮阴专区。全县辖有“13个区,个乡镇,总户数、总人口”。

13个区辖有个乡、镇、港名称如下:

注:此表除“洪泽区”外,各区所辖乡、镇名稱据年2月5日泗洪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合并区乡建制与机构设制的初步规划》一文整理。

年2月,“为适应合作化的需要,合并区、乡建制腾出干部,充实县和乡的领导机构”,鲍集区并入管镇区;龙集区并入界集区;车门区并入魏营区和青阳区;朱湖区并入青阳区和金镇区。全县原13个区合并为1个县属镇(青阳镇)和9个区。9个区是:青阳、魏营、双沟、管镇、雪枫、界集、金镇、归仁、洪泽。9个区共辖有86个乡、镇、港(其中81个乡、4个区属镇、1个港)。

年4月,国务院以“按湖设治”的精神,批准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关于设置江苏省洪泽县的请示报告,重新设立洪泽县。泗洪县所属的洪泽(水上)区10个乡、1个港,雪枫区雪枫镇,管镇区习仁乡、淮滩乡和大嘴乡的大嘴选区划归洪泽县。

5月1日,洪泽县各界人士在高良涧镇举行洪泽县成立大会。6月,雪枫镇、洪泽区、大嘴街移交给洪泽县。8月,习仁乡移交给洪泽县。泗洪县辖有1个县属镇(青阳镇)和8个区。8个区是:青阳、魏营、双沟、管镇、雪枫(区公所移驻孙园)、界集、金镇、归仁。8个区共辖有74个乡、镇。

年12月,全县撤区并乡(即小乡变大乡)后,共辖有1镇、27个乡。即,1个镇是:青阳;27个乡是:归仁、泗河(注:此乡位于今归仁镇境内)、梅花、陈集、金镇、朱湖、小楼、芦沟、重岗、车门、魏营、上塘、双沟、峰山、王集、孙园、陈圩、城头、鲍集、管镇、仁和、铁佛、兴隆、曹庙、界集、太平、龙集。

年9月,改28个乡、镇为人民公社。12月,撤并人民公社。泗河并入归仁,梅花并入重岗,陈集、朱湖并入金镇,小楼并入青阳,上塘并入魏营,王集并入峰山,孙园、陈圩、城头合并为崔集,仁和并入管镇,兴隆并入铁佛,曹庙并入界集,太平并入龙集。全县共辖有青阳、归仁、金镇、芦沟、重岗、车门、魏营、双沟、峰山、崔集、鲍集、管镇、铁佛、界集、龙集15个人民公社。

年4月,恢复陈集公社。5月,恢复城头、曹庙公社。10月,恢复上塘公社。至此,全县有19个人民公社。

年3月,城头公社改建为洪泽湖城头林柴总场,直属淮阴专区(-年,属省领导)。全县有18个人民公社。

年6月,恢复王集公社。年8月,恢复小楼、梅花、朱湖、陈圩、兴隆、太平公社,新设石集公社,改青阳人民公社为青阳镇。至此,全县辖有1个镇、25个公社。

年,恢复双沟镇建制,为县属镇(《江苏省志·民*志》载,年底,泗洪辖有青阳、双沟2镇;年版《泗洪县志》记载,年5月13日,恢复双沟镇建制)。

年2月,省属种马厂和种牛厂合并为泗洪县畜牧场,划归泗洪县管辖(年3月,省农林厅为繁殖畜牧业,组建泗洪县种马场〔车门公社境内〕和种牛场〔魏营、双沟公社境内〕)。11月,江苏省国营洪泽湖农场与*海农场对调,洪泽湖农场戚庄分场交泗洪县领导,更名为泗洪县戚庄良种繁育场。同年,铁佛公社改为铁伏公社。至年底,全县辖有2个镇、25个公社、2个场。

△年的泗洪县*区图

春,省属五里江农场行*权下放给泗洪县管辖(年3月,省农林厅在重岗乡许圩大队建立垦荒农场——五里江农场,隶属于农林厅淮阴垦区办事处管辖)。年9月,曹庙公社更名为曹庄公社。年10月,城头林柴总场更名泗洪县城头林柴场。全县辖2个镇、25个公社、4个场圃。

年4月,五里江农场行*权改由省属。年1月,从峰山公社中析置四河公社。10月,泗洪县戚庄良种繁育场更名为泗洪县原种场。全县辖2个镇、26个公社、3个场圃。

年10月,陈集等6个公社更名。即,陈集更名为西陈集,小楼更名为大楼(年,公社驻地迁往大楼),王集更名为天岗湖,崔集更名为孙园(年,崔集公社析出城头公社后不久,公社驻地迁往孙园),铁伏恢复为铁佛,曹庄恢复为曹庙。全县仍辖有2个镇、26个公社、3个场圃。其中,2个镇是:青阳、双沟;26个公社是:归仁、梅花、西陈集、金镇、朱湖、石集、大楼、芦沟、重岗、车门、魏营、上塘、双沟、峰山、天岗湖、四河、孙园、陈圩、鲍集、管镇、铁佛、兴隆、曹庙、界集、太平、龙集;3个场圃是:泗洪县原种场、泗洪县畜牧场、城头林柴场。

年8月,撤销人民公社体制,设立乡、镇人民*府;撤销作为村行*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全县辖有2个镇、26个乡、3个场圃。

年底,为适应洪泽湖综合开发需要,省*府决定洪泽湖水面由洪泽、盱眙、泗洪、泗阳、淮阴5县共管。12月10日,江苏省人民*府发布《关于同意调整洪泽湖区行*区划的批复》(苏*复〔〕号),“将洪泽县的淮河乡、淮河鱼种场及泗洪县的鲍集、管镇、铁佛、兴隆乡划归盱眙县管辖”,“将洪泽县的临淮、成河乡和半城镇划归泗洪县”。12月下旬,泗洪与盱眙、洪泽县分别办理了相关交接事宜。至此,泗洪县下辖3个镇、24个乡、3个场圃。其中,3个镇是:青阳、双沟、半城;24个乡是:归仁、梅花、西陈集、金镇、朱湖、石集、大楼、芦沟、重岗、车门、魏营、上塘、双沟、峰山、天岗湖、四河、孙园、陈圩、曹庙、界集、太平、龙集、临淮、成河;3个场圃是:原种场、畜牧场、城头林柴场。

△年底区划调整前的泗洪县*区图(来源于年版《泗洪县志》)

年1月,经省*府批准,归仁、金镇、上塘、界集撤乡设镇,金镇恢复历史原名——金锁镇;双沟乡并入双沟镇。全县辖7个镇、19个乡、3个场圃。其中,7个镇是:青阳、双沟、半城、归仁、金锁、上塘、界集;19个乡是:梅花、西陈集、朱湖、石集、大楼、芦沟、重岗、车门、魏营、峰山、天岗湖、四河、孙园、陈圩、曹庙、太平、龙集、临淮、成河;3个场圃不变。

年9月,临淮撤乡设镇。年6月,城头林柴场撤场建乡,以其原辖区设置城头乡,全县辖8个镇、19个乡、2个场圃。

年4月,泗洪县畜牧场撤场建乡,把畜牧场改建为瑶沟乡,同时将魏营乡所辖的周桥、傅圩、大庄、崔庄、官塘、冯岗6个村及车门乡所辖的宏伟、桂湾、秦桥、杜庄4个村划归瑶沟乡。

年10月,孙园撤乡设镇。全县辖9个镇、19个乡、1个场圃。

年6月,撤销芦沟乡,其地划属青阳镇、石集乡、孙园镇、大楼乡;撤销成河乡,其地划属半城镇、龙集乡;泗洪县原种场划归青阳镇管辖。全县辖有9个镇、17个乡。其中,9个镇是:青阳、双沟、半城、归仁、金锁、上塘、界集、临淮、孙园;17个乡是:梅花、西陈集、朱湖、石集、大楼、重岗、车门、魏营、峰山、天岗湖、四河、陈圩、曹庙、太平、龙集、城头、瑶沟。

年8月,梅花、西陈集、朱湖、魏营、太平、龙集6乡撤乡设镇(其中西陈集乡更名为陈集镇)。全县辖有15个镇、11个乡。

年11月,江苏省国营五里江农场(年3月建,-年一度属泗洪县领导)归属泗洪县管辖。全县辖有15个镇、11个乡、1个场圃。

年3月,陈集镇划属宿城区管辖。全县辖有14个镇、11个乡、1个场圃。

年8月,撤销大楼乡、重岗乡,辖地并入青阳镇。同时,将五里江农场划入青阳镇行*区域。全县辖有14个镇、9个乡(另有驻省属国营洪泽湖农场和马公*垦农场)。

△年泗洪县*区图

年5月7日,江苏省人民*府发布《关于调整南京市溧水区、兴化市、泗洪县部分行*区划的批复》(苏*复〔〕30号),同意调整泗洪县部分行*区划,撤销泗洪县青阳镇,其地域分设为青阳、大楼和重岗3个街道。7月14日,3个街道正式挂牌办公。至此,“青阳镇”作为行*建制单位不复存在。全县计辖有3个街道、13个镇、9个乡。其中,3个街道是:青阳、大楼、重岗;13个镇是:双沟、半城、归仁、金锁、上塘、界集、临淮、孙园、梅花、朱湖、魏营、太平、龙集,9个乡是:石集、车门、峰山、天岗湖、四河、陈圩、曹庙、城头、瑶沟。

年7月2日,江苏省人民*府发布《关于同意变更泗阳县和泗洪县部分行*区划的批复》(苏*复〔〕65号),宣布撤销双沟镇、四河乡、峰山乡,设立新的双沟镇;撤销界集镇、曹庙乡、太平镇,设立新的界集镇;撤销半城镇、陈圩乡,设立新的半城镇;撤销临淮镇、城头乡,设立新的临淮镇(镇*府驻城头居委会)。行*区划变更后,泗洪县辖3个街道、12个镇、4个乡。其中,3个街道是:青阳、大楼、重岗;12个镇是:双沟、半城、归仁、金锁、上塘、界集、临淮、孙园、梅花、朱湖、魏营、龙集,4个乡是:石集、车门、天岗湖、瑶沟。同月8日,新组建的双沟、界集、半城、临淮镇正式挂牌办公。

△撤销前的陈圩乡、临淮镇*府办公地点

△位于城头居委会的新临淮镇*府办公楼

行*区划是为国家*权机关实行分级管理而进行的区域划分。其要素主要包括层级、幅员、边界等。由于笔者占有的材料有限,上文仅对泗洪建县以来区乡级名称的沿革作了大致梳理。

近日的区划调整,简单地说就是:四河乡和峰山乡并入了双沟镇,曹庙乡和太平镇并入了界集镇,陈圩乡并入了半城镇,城头乡并入了临淮镇。涉及调整的乡镇,顺便啰嗦几句。

半城,相传古徐国曾建都于此,也是中华徐姓的发源地。其名源于南北朝,明万历年间称为“镇”,有居民百十余家。乾隆年间,泗州州治迁至虹县(治今泗县城),并裁虹县入之,半城也成为州判署所在地。光绪年间,“半城镇附近河湖、商民稠密”,经济繁荣。

民国时期,泗县第五区区公所(后称区署)设于半城镇,所辖范围含今泗洪县东南片大部。抗战时期,半城镇及周边地区成为淮北苏皖边区***领导机关驻地。年1月,为纪念新四*四师师长彭雪枫,半城镇更名为雪枫镇。泗洪建县时,雪枫镇为雪枫区公所所在地。年,雪枫镇划属洪泽县。年6月,雪枫恢复原名半城。年底,半城镇回归泗洪县。长期以来,半城始终是东南片的*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陈圩在明清时期形成村落,因陈姓村民在此居住而得名,也是笔者的老家。民国时期,陈圩先后属于青阳八区、半城五区、中共建立的半城直属区、泗东县和泗南县管辖,并曾建有陈圩乡、陈圩区。泗洪建县初期,陈圩乡(小乡)属雪枫区。

年左右,坊间有撤销半城镇的传闻,半城百姓闻之,推举一些“有头有脸的人”四处活动,希望保留此镇(我手里至今还存有他们活动的“证据”)。其爱乡之情,可见一斑。今日半城镇虽偏居湖滨、人口较少,但就其历史文化底蕴而言,陈圩乡并入半城镇也在情理之中。身为陈圩人,心中虽有些遗憾,但也是举双手赞成的。

临淮之名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武帝年间置有临淮郡,徐县为临淮郡治,徐县治所即在城头乡境内。北宋景德至元世祖至元年间,今临淮镇称为徐城驿,并为泗州临淮县治所年。今县境大部为临淮县属地更是长达余年。

民国前期,临淮属泗县半城五区。革命战争年代,临淮又为洪泽湖管理局和洪泽县*府所在地。年,临淮乡随洪泽区划属洪泽县。年底,临淮乡回归泗洪县。后临淮撤乡设镇,为中国螃蟹之乡,也是较早达到小康生活水准的富裕乡镇。

城头,历史上称作吴城、吴城镇。南北朝时,陈将吴明徹北伐,建有高平郡,亦称吴城。金时设有吴城镇,为临淮县下的4镇之一。明清时期,地位有所下降,称为城儿头。民国时期属半城五区及中共建立的泗东、泗南等县。泗洪建县初期,城头、徐台、新集等乡(均为小乡)属雪枫区。

翻阅明清地方志,在与泗洪有关的古地名中,记载最多的除“泗州”“洪泽湖”外,“临淮”之名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就临淮与城头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力而言,保留临淮镇建制,理所当然。

此次区划调整中,既撤销了作为行*建制单位的城头乡,又将其旧治设为新的临淮镇*府所在地。这就好比前年的盱眙县撤乡并镇,*花塘与旧铺合并,新*花塘镇*府移驻原旧铺镇;穆店与维桥合并,新穆店镇*府移驻原维桥一样,此举有点张冠李戴,但也算是照顾了两地百姓在区划调整中的失落心理,以求得一种平衡吧。

行*区域的分划过程是建立在一定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基础上,并充分考虑历史渊源、经济条件、人口密度和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的情况下进行的。由此看来,将新的临淮镇设于城头乡旧治,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双沟之名,因有“东西二沟,中夹街市”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双沟镇居民有三百余家,与同期的青阳镇相比,人口是其三四倍,双沟为泗州第一大镇。

康熙年间,泗州城没于水后,州署曾一度迁至双沟办公。清廷也有把州治设于双沟的动议,但由于“该处居民不及万户,似尚不足以成方州重镇”,在此设治的计划只得作罢。

民国前期,双沟先后为二区、三区区公所(区署)所在地,管辖今泗洪县西南部大片地区。抗战时期,中共建立的民主*权泗南县*府驻于双沟以北的罗岗村。年泗洪建县时,峰山区撤销,改建为双沟区,辖有峰山乡、四河乡等地。年,四河乡从峰山乡析置,今日两乡并归双沟镇,也彰显示了对旧有区域格局的尊重。

曹庙、界集、太平3乡镇地域,在明清时期分属泗州及桃源县。界集,即因地处泗州与桃源县交界处得名。曹庙,原名曹家庙,为曹氏族人祭祀祖先之所,清康熙帝与乾隆帝南巡时,曾分别到过曹家庙和武家岗。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曾建有龙集区、界集区和曹庙区,属淮北泗阳县。年,泗洪建县时仍设龙集区和界集区。年,龙集区并入界集区,界集区辖有今曹庙、界集、太平、龙集等乡镇地域。年,界集是泗洪县较早撤乡建镇的乡镇之一,如今成为泗洪县东部新的行*中心也在意料之中。

纵观年来中国历史上行*区划的变迁和调整,其过程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除个别时期瞎折腾外,大部时间里也是形势之使然。随着当今国家治理体系日益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撤乡并镇也许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在撤乡并镇的大潮中,虽然有的地名作为建制乡镇已不复存在,但其“名字”还在。对于中国人来说,地名不仅是用来识别不同地域的符号,更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珍贵的记忆和情感寄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情怀。

“地名背后是家乡”。她寄托的是浓浓的乡情,是我们对家乡的不舍和眷念。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让我们记住家乡的名字,记住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泗洪。

(年7月11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泗洪记忆那些消失的乡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