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南普陀寺初名ldquo泗洲rdqu
TUhjnbcbe - 2021/2/7 19:20:00
北京哪个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南普陀寺位于鹭岛东南,五老峰下。五老峰为鹭岛八大名胜之一,称“五老凌霄”,坐山面海,与太武山隔海相望,下有“大石嵌空,其下虚敞”的天然岩洞,据清乾隆《泉州府志》、嘉庆《同安县志》记载:“五代僧清浩所建,其初名泗洲”,说明五代僧清浩就此岩洞结茅住修,该泗洲是为南普陀寺前身发祥地的首称,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故称南普陀寺是鹭岛唯一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刹。


  多年来,南普陀寺的兴革盛衰,均与地方社会不同时代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


  唐末五代,随着大批中原移民徙居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开发和人口剧增,促成改大同场升级为同安县。在大规模人口迁徙和开发高潮中,有陈、薛两家族跨海首登嘉禾屿(今厦门)拓荒。五代僧清浩亦于此时进入鹭岛,依五老峰岩结茅住修,称“泗洲”。关于“泗洲”的称号有着很多传奇的历史来历。


  泗洲和尚为唐朝西域碎叶高僧,与李白同乡。唐高宗龙朔元年()到江苏洪泽湖畔的泗洲临淮县,建“泗洲院”,弘法传经布道,声名远播。圆寂后,后人为建泗洲塔纪念,李白曾写《僧伽歌》称颂泗洲。相传唐末乾符年间,*巢起义,挥*南下,泗洲佛化身为身披大袈裟的和尚,趺坐于大*进*的大道中。兵将强拉不动,如磐石落根,要求面见*巢。兵将回禀,*巢骑马来见。和尚面劝*巢,应多行善事,勿滥杀无辜。*巢一时性急,挥剑将其斩首,讵料首级落地,跃起自合。*巢大惊,下马谢过,面许所请,挥*绕路而过。后人为纪念泗洲抗暴保民的功德,用大石雕造和尚原形,盘坐于就义址,雕像颈部留有剑砍痕迹。


  唐末,中原大乱,王潮兄弟带领大批士族移民入闽。移民们为感念泗洲和尚的大德。在路过的岭头、路口以及居住的村庄,都供有石雕泗洲和尚圣像,作为抗暴安民的神灵。在闽南同安一带移民居住的地方,都建有泗洲院,奉祀“泗洲佛”。据《同安县志》记载该时期建有许多“泗洲”,同安大轮山梵天寺遗址、同安杏果院、北辰岩等都有初称“泗洲”的记载。由此可见,五代僧清浩将他在鹭岛依岩结茅的住所,称为“泗洲”,故清浩应是随中原移民而来的禅师。


  清浩之后,及至北宋治平年间(——),方有一位苦修禅行的高僧文翠上人就泗洲旧址住修,改称“无尽岩”。据有关地方史志看来,自唐末五代至元末明初,仅有此两位禅师进岛依岩住修见于历史记载。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鹭岛孤悬海外,海上“往来有风涛之险”,岛上风沙大,水源缺,土地资源贫乏,进岛开发的移民人数不多,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直到明代,由于“禁海”,遂将鹭岛列为抗御海寇的海防要塞,在岛上创建中左千户所城,驻扎重兵。于是沿海居民纷纷徙居岛上,开始对鹭岛进行全面开发。这样使流放进岛的觉光和尚,得以应机募化开建普照寺。


  摘自《南普陀寺志》之“寺院沿革”

联系方式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普陀寺初名ldquo泗洲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