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走失老人终回家
“护士,今天帮老太太办出院!一会她儿子就来接她回家!”1月8日一大早,洪泽区民*局社会救助管理站负责人李峰就在淮安市三院招呼起来。
“真的吗,那我马上给老太太喂饭,再洗漱一下,大冬天得吃饱收拾干净再回家呀!”护士立马忙碌起来。这个寒冷的冬天,因为老太太的回家变得不再寒冷。天,这位迷失在淮安市洪泽区的老太太,终于要回家了。
趁着老太太家人没到,李峰和我们说起了老太太的故事:年5月7日,洪泽区岔河镇派出所民警在唐圩大桥附近发现一名流浪乞讨的老太太,因为有智力障碍说不清话,民警只得将她带回救助站。洪泽区社会救助管理站第一时间联系公安部门和市社会救助站采集了老太太面部、指纹、DNA等信息,并在各大媒体平台发布寻人启事,但经过比对都对不上。
在洪泽区社会救助站的日子里,救助站定期给老太太送去生活必需品,并派专人照顾老太太的生活起居,让老太太生活无忧。老太太偶尔说出几句不清不楚的方言,经过反复的比对和琢磨,李峰判断应该是类似甘肃地方的方言,这让李峰对寻找老太太的家人重新燃起了希望。于是他抽空开车带着老太太走遍了洪泽的兰州拉面馆,请老板用甘肃话和老太太聊天。听到熟悉的家乡话,老太太话稍许多了些,并回忆起了往事。经过多家老板证实,老太太说的是青海话!老板还听出她说的地名是西宁市湟中县!听到这个消息,李峰欣喜若狂:“老太太回家有希望了。”他立即和西宁市湟中县的社会救助管理站联系,但是对方告知他,湟中县地广人稀,电视机都没几台,靠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基本没人会看到。
由于民*部规定,救助人员满三个月必须落户,李峰借用淮安车牌苏H的H给老太取姓韩,再用洪泽地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给老人取名——韩泽强,并且办理了落户手续和医保。社会救助站居住环境比较差,为了更好地安置老人,洪泽区社会救助站和市社会救助站协商,由洪泽区社会救助站出经费,将老人转入医疗卫生条件医院治疗和照顾,这一住就是三年。这三年来,李峰每周至少两次给老太太送去生活必需品,接触多了,韩泽强从原来的看到谁都发呆,到看见李峰就笑,这着实把天天照护她的护士“妒嫉坏了”。感情的加深,更是让李峰时时牵挂着老人,空闲时脑子里总是不停的浮现出老人的家人走失亲人的焦虑:“走失了亲人,该多着急啊,老太太这么大年纪了,该有多想家、想家人啊。难是难了点,总要想办法帮老太太找到家啊。”李峰没有放弃为老人寻找家人的念头,三年来,他一直
年1月8日,老太太终于见到了家人。相见时,衣养发的两个儿子一直沉默,倒是衣养发的姐姐一直说:“四年了呀,没想到这么近啊,人活着就好啊,我们得看好了啊,不能再走丢了呀。”
“这是谁,程青海。这个呢,程连海。对了对了,那你记得我叫什么吗?诶呦诶呦,就记得儿子,儿媳妇记得吗……”一直沉默的老太太准确的叫出自己儿子的名字,让一直照顾她的淮安三院的护士惊喜不已。
“这是我们的救助单据,这是老人的出院手续和医嘱,这是我们给老人办的户口和身份证……对对对,这里签字。”李峰不停地叮嘱老人的两位儿子。
“这个给我吧,你去陪妈。”老人的小儿媳看出两位儿子内心的激动,主动接过了办理手续的事情。“老人丢了,我们第一时间就报了警,但是监控里找不到,我们开车把县里和附近的地方都找遍了,并一次次地发寻人启事。四年了,以为母亲再也找不到了,你们给我们发消息时,我们还以为是骗子……”程青海哽咽不已,“父亲走得早,为了照顾我们几个孩子,母亲多年没回甘肃过,就给我取名青海,弟弟就叫连海。我是开货车的,一直在泗县到盐城和连云港的高速上跑,没想到我妈妈就在我一直经过的路上。”
“回去后照顾好老人,把老人的身份证处理好,把医保转过去,老人的病离不开药,这药是处方药,定时定量吃,千万不能乱吃,我们病历都是联网的,医院医生都可以看到病历,都可以开药……”临走时,淮安三院的护士长嘱咐着老太的家人照顾事项。“回家不要乱跑了,走之前要抱一下我吗?”老太太听到立马转身抱住了这位一直照顾自己的护士,也抱了抱李峰。
“妈,回家了啊,和大家挥手拜拜。”平时沉默不语的老太终于露出了笑容,和送别的众人挥手道别。
“近年来,洪泽区民*局社会救助站以人脸识别、指纹、DNA采样等科技手段为依托,加大寻亲力度,强化寻亲队伍建设,累积救助求助人员人次,护送老弱病残孕等特殊对象返乡人次,通过互联网寻亲、大数据帮助等新形式帮助21人寻亲成功。”洪泽区民*局副局长潘翠萍介绍。
-END-
融媒体记者
张子扬严启龙
编辑
薛伟 审校
谢 辉
审核
鲁 梅 审定
赵万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