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年春节前后
又是一个年末岁初,大山里的寒风十分凛冽,三九的太阳也分外温暖。年春节前后,注定是红星人难忘的日子。
元旦清晨,厂广播台起床的*号声定时吹响,早间新闻中传来了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记得开篇第一句是“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这一天也是中美正式建交的日子。
元旦照例是休息天,但我仍象往常那样生活起居都在办公室,早餐后我一面泡了杯东至祁红茶,一面拿出宣纸。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年底前刚刚召开,由此我很自然地随即就书写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把*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二幅条款。
写毕让机修车间的木匠师傅做了二个镜框,挂在厂部办公室靠窗的二侧墙上,用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进入腊月感觉到春节就快到了,人们开始扫地掸尘、置办年货、迎祥纳福。当地老乡忙于捕鱼杀猪、清扫祭祖、张贴对联,他们会三三两两地来我们厂部,只求喜讨红对联一副。
如前几年一样,办公桌前我早已提前裁剪好红纸,老乡们想写什么新春吉语全都满足,没有要求的就任由我即兴发挥了。
快至中午了,又来了几个附近村庄的老乡,要求厂方尽快帮忙为他们村新安装电线,也好欢欢喜喜过个光明年。
特别是车间旁边那个叫澄仓源的村子,早先老乡与职工曾有过小磨擦,此时如因个别老乡私欲未达到而人为损坏生产设施的蠢事发生那就有口难言了。
做好工农联盟工作是我们扎根三线求生存图发展的*策与策略,经厂领导平衡,当即答应派出电工,为澄仓源村节前排好了电线,并通了电。
与我同一寝室的红星厂*委副书记孙长海刚从后方化工公司调来我厂,他原是上海炼油厂支内的老干部,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山东,元旦前后的这些天他正忙于向武汉港务局的老战友打电话要其帮忙解决我们春节回沪集体包船之事。
凡到过东至小三线的都知道每年春节回家的交通那真是个大问题,要在平时安庆和华阳客运站的船票都很紧张,到了春节前后更是一票难求,能买到船票的好比现在买彩票中奖般兴奋。
没买到肯定不能气馁,继续通宵排队,就等着拣漏到一张五等舱票。因此后方化工公司的集体包船的想法必须提前落实好,为此老山东专程出差去了武汉。
元旦前后,中越边境日益紧张的消息不断传来,让各地的*工厂都绷紧了战争之弦。
年底时我厂总工程师宋锦茂副厂长与后方化工公司总经理李靖刚从北京五机部回来,向大家叙说前线使用的新40火箭筒弹体因受带酸性的炸药而引起腐蚀影响发射的严重问题。
红星厂(厂)生产的*用炸药(黑索金)
部领导下达了攻克产品质量难关的死命令,公司和厂领导向五机部领导当面立下了*令状。北京传来的消息,让红星人闻风而动,上下一心作出了“攻克质量关,打击白眼狼”的誓言。
同时下达了春节期间生产炸药的车间包括配套的车间不放假,加班加点的决定。厂部安排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专门组织了厂领导、技术员、工人的三结合小组,攻克产品偏酸性的工艺和原材料等诸方面的细节问题。
同时又派出了两批人马前往浙江临安的协作机械厂,一批是车间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另一批是生产第一线的值班长和生产骨干。协作厂是我厂对口的生产新40火箭筒的专业企业,近期也正在全力攻克质量问题。
来到现场后,两批人员均进行了多次的实弹数据测试,又虚心听取了客户的意见,回厂后带回了协作厂的现场情况以及二枚铜质火箭筒空弹头,向厂三结合小组汇报并共同商定出解决方案。
上世纪70年代,协作厂在进行40反坦克火箭弹实弹数据测试。(协作厂提供)
经过多次小试和试生产,终于获得成功,从而解决了炸药偏酸性的大难题。
由此,车间可以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很快满足了前线对新40反坦克火箭弹的急迫*需,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事后红星厂获五机部和上海市革会*工组的表彰。
年4月6日,中共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国防工业办公室*组发给红星化工厂贺信原件的复印件。
腊月十五前后,红星车队也开始忙碌起来,所有车辆全都作了保养,大山里的气候说变就变,最严重时莫过于大雪封山,因此要为每辆车的轮胎上都配装好防滑链条。
后勤部门也想方设法准备了回沪路上相应的干粮和卤菜;同时从红星厂去香口码头的沿途上我们在永忠村、香隅镇和香口码头等三处设立了联络点,派出专人既要清除路上的障碍物。
又要届时准确报告大部队车辆顺利通过和抵达香口的消息。到了1月中旬,东至小三线春运回沪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1月17日那天一早,十辆卡车和一辆大巴车已提前停靠在红星广场上,有手提肩背的,有挑着小扁担的。
早上7点左右,归心似箭的人们已陆续聚集到红星广场,大巴车安排给老弱病残和孕妇小孩乘坐,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则上了卡车。
香口的现场总指挥老山东孙长海来电,约定的人民8号散装干货轮已经顺利抵达龙江水厂的香口码头,各单位可以出发了。
我们红星厂离开香口码头最远,接到指令,十一辆车浩浩荡荡地驶离厂区,满载着多位回乡探亲的职工,一路上小心翼翼,缓缓慢行。
沿途需翻山越岭,道路狭窄多弯,一边是欢暢流淌的山溪,一边是郁郁葱葱的青山。过下山楼后地势渐渐平坦,经永忠村和香隅镇再往西就是香口的龙江水厂了。
香口地处东至县香隅东、香山脚、长江岸,香口码头属龙江水厂管辖,是东至化工区的物流码头和各单位生产生活用的供水源头。
这是42年前上船的香口码头
站在码头西眺长江南岸是陶渊明曾任县令的彭泽县,而苏东坡的诗中名胜地彭泽矶和小姑山遥相呼应,“……舟中贾客莫轻狂,小姑前年嫁彭郎”说的就是这块风水宝地。
与香口码头隔江相望的是望江县,靠长江的华阳镇有个长江轮可停靠的小客运码头,可惜春节的大客流让它与我们无缘,只能擦肩而过。
码头向东是当时徽商云集的商贸流通要道东流古镇,也是陶渊明采菊之地,也应了“万里长江曲折来,到此始东流”之意。
.1月17日是香口码头的纪念日。那天一大早码头上就开始忙碌开了,满载着各厂回沪职工的车辆陆陆续续地抵达,一时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到了早上八点半左右各厂车辆已基本到齐,整个码头尤如过节一般。东至医院的回沪职工,根据公司春运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先后依次排队上船,鱼贯而入,逐批进入人民8号的货舱内。
人民8号轮是艘旧干货船,进入船舱,让人倒吸一口冷气,只见里面约有4个篮球场那么大,上下左右四周除了铁板其他什么都没有,只有泛出的光晕灯光迎接小三线各路人马的到来。
尽管条件差,进入舱后,我们到了用粉笔划分好的各单位地块内,先用大件行李堆放一排作为分割,然后安排专人去领取稻草包,数量有限每人仅发给一个,有了稻草包,白天可坐下休息,夜晚能用于睡觉。
稻草包和工作棉大衣成了我们在人民8号上最为宝贵的东西,有了它俩作伴才可抵挡腊月冰冷冰冷的铁板寒气。
红星厂约来了余人,整个船舱里共挤满了1多人。在船舱这些天的日日夜夜,红星人与各兄弟单位都在一个统一的大舱内共渡维艰。
大家头顶铁板为天,身披黑棉袄为被,草包铺铁板为床,自带小件行李为枕。铁板船舱的日子虽苦,但心里却很甜,只要能顺利回家过年,心甘情愿,毫无怨言。
上午9点以后人民8号轮正式启航,人声鼎沸的大舱内久久没能平静下来。老旧的干货船上设施根本无法与长江客轮相比。
虽然如此,船方仍为大家安排了盖浇饭作正餐,并在船舱周边摆放了几只开水桶,货轮内没有浴室,只有简易的厕所。
甲板上是万万不能上去的,上面没有栏杆,确保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条件虽差,但只要船不停地向东开,順风顺水总会到达上海的。
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船舱内趋于平静,有的聚在一起喝起小老酒,有的在打牌争上游,还有的是找老同学老乡亲在聊天叙旧。
不久,舱内传来了最时尚的二喇叭录放机低调的音乐声,那时最红的当属邓丽君的歌,“何日君再来”、“漫步人生路”“小城故事”等唱词声声入耳、经久不息,让人唏嘘不已。
夜深了,作为红星的联络员,忙了一天的我也困了,舱外北风呼啸,舱内温暖如春,于是便披着黑色的棉大衣,倒在稻草包上,在迷迷糊糊中睡着了,醒来时也不知是白天和黑夜,更无论是过了金陵还是下了扬州。
当心渐渐平静下来时,才会真切地感受到宋代陆游诗中的意境:“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经过二天二夜的漫长航行,第三天清晨人民8号货轮终于驶入吴淞口,当听说船已到陆家嘴时,所有的人全都欢呼雀跃起来,兴奋地高呼着喊叫着,上海我回来了!
出了十六铺码头,大部分家在上海的职工可以较轻松的各自回家,只是还苦了那些支农职工,他们的家乡在宁波地区宁海、慈溪等地,仍需赶到北京东路的铁路售票处,排队购买回乡火车票,那怕买到的是棚车票也是好的。
春节前我上海的父母家中新添了一台飞跃牌9寸黑白电视机,那一年除夕之夜的晚会非常精彩,特别是李光羲演唱的祝酒歌,那“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至今仍仿佛在耳边迴响。
1月28日是中国的农历大年初一,小平同志抵达华盛顿,开始了新中国领导人的首次访美之行。
年1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访问美国。(电影《旋风九日》镜头)
一眨眼短短的探亲假期很快悄然过去。我突然接到红星厂沪办的来电,通知我去上海市革会开紧急会议。当我行迹匆匆地赶到外滩,从福州路边门进入市革会大楼四楼的一间会议室时,里面早已坐满了三十多人。
当天的参加会议的都是些全上海各有关*工企业的领导,市*工办传达了中越边境一触即发的形势,以及要求各单位抓紧当前时间,全力以赴,保质保量做好*需产品生产和配套工作,上海的*工厂要为支援中越边境前线作出新贡献。
会议结束,我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在东至的红星厂一把手,向他详细汇报了上海市革会特别会议的精神和要点。
根据五机部安排,节后我作为红星厂的一员参加了对五机部下属的红光化工厂(江苏洪泽湖)、皖西化工厂(安徽大别山)、红星化工厂(皖南东至)、庆江化工厂(江西井岗山)四家华东小三线火炸药厂同行业对口检查,为期二周。
当年对口检查到庆江化工厂时,顺便去了井岗山*洋界,图右二为本文作者。
一九七九年的二月十七日,中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作者:红星化工厂杨企正
简历:年上海市化工学校毕业分配至红星厂,六车间工人、甲组组长,年在复旦大学工人哲学班短训半年,回厂后调厂办公室主任兼*委秘书,年就读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读大专,年安排回到上海,进上海树脂厂,总务科、综合计划科、*委宣传科、厂办,后任厂办主任,董事会秘书。年后分别在上海市新材料协会和上海酒类流通行业协会和旅行社工作至退休。
.2.1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