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四千里骑行路,千百态风物情苏皖骑行散记
TUhjnbcbe - 2021/4/22 18:20:00

人物人文篇(1)

一个老气横秋对生活缺乏热情的人是不配远路骑行的。

一个只知道看风景,过后在朋友圈只知道发表“今天吃的啥住在哪”的人也是不配骑行的。

同样,一个以为骑行的人只为看风景只为消遣时间的人也是不配谈论骑行的。

人,是自然的动物,骑行,是融进大自然的最好方式。

骑行,骑出的是逍遥,骑进的是思考。这也就是骑行界所说的“身体在地狱,精神在天堂”的缘由。

思考的素材更多来自于人和人文而非景物景致。

思考的结果才是人生的意义。

这也就是骑行的意义。

(网络图)

我和老马都是教师,我们共同的感想是:从接触社会、开阔视野的角度讲,教师是最不适合当教师的一个群体。

所以,我们利用假期骑行,冒着疫情和水灾的风险,客观上也是为我们的职业充电。要让学生多走路,我们教师必须多过桥。

还记得我们骑行内蒙那趟,在曲阜近郊休息补水时,开店的大叔给我们讲孔子的身世:孔母在一眼水井旁,产下孔子,但难产出血,鲜血染红了大地,至今,井旁长出的杂草都是红色。

还记得那趟骑行,在从张家口去往怀安的路上,太阳西下,霞光满天,大地披洒了金辉。晚风送爽中偶遇一个骑着自行车走乡串户收头发的壮年,他几个月不回家,住在附近的车站旁,而一晚的住宿费仅5元。但他是快乐的,一路和我们健谈甚欢。

传说和经历,古老和现代,高原和低丘,沙漠和湖泽,阴云密布和阳光灿烂,塑造出我们的生活。

钱穆说:若譬喻历史是演戏,则地理就是舞台,人物就是角色。

所以,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人也是最高级的旅途风景。

看风景只要用眼就行了,而读人和了解人文,是要用心的。

这次苏皖骑行,第一站进入江苏邳州。不怕大家笑话,在我心理地理上,邳州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可是从枣庄去江苏,过了台儿庄运河大桥,就是邳州地界。它离我生活的城市,甚至比我的老家滕州离我的生活城市还要近。

(慈祥的老马和严肃的我)

这里满大街散发着大蒜的的味道,沿街门市都做着大蒜批发生意,想不到除了山东苍山和金乡大蒜,还有江苏邳州大蒜哈。

再往南走,路旁树荫浓密,河道里千屈菜开着一簇簇紫红的花儿,水生植物“水花生”密密匝匝。“冷风”从我头盔里穿过,少毛的头皮感觉阵阵冰凉。疫情期间又特怕感冒发烧,我只好戴上布质太阳帽再在外边戴上头盔。不多时下起了小雨,我们披上雨衣前行。有货车司机下车拦住在前面骑行的老马,问是否要搭车去邳州城,我们戏称倒找钱也不干。因为我们出来就是要享受这“凄风冷雨”的

洪泽湖,是我们第一个主要骑行目的地。我们先是到了淮安,从淮安去洪泽湖大堤的道路一路曲折。即使到了湖边,还被手机导航导进了一个刚建的类似庄园的一家单位,被门卫堵了回来。

未到大堤,骑进一片湖滩,突然遇到特具南方韵味的杉树林:

树叶是绿色的,树干和水泥小路都布满绿色的苔藓,成了真正的“绿道”。越往里走,越是曲径通幽。在雨后的树林里,有这样一条骑行小道,还没有导游的指引和过多游客的纷扰,真是一大运气。

杉树林的左侧,是成片的水产养殖区。水中密布绿色的芡实叶子,顶顶叶子很像荷叶,我第一次在圆明园公园里见到它就把它当成了荷叶。在养殖区里,偶尔有白鹭一样的鸟儿飞起。

我们在此观赏拍照。不一会儿,就有养殖户开着电三轮来到养殖区。一开始他说着我们听不大懂的话,我们还以为他是怕我们破坏他的水产品才来的。后来才明白,他是来驱赶鸟儿的:白鹭为了抓鱼吃,就要落到芡实叶子上,一落一起,很容易踩断芡实的叶梗。

水鸟对游者是风景,对渔者就是祸害。

老马在和养殖户探讨芡实的产量和收入

经过了解,湖区能承包水产养殖的没有几家,承包者年收入能过10万元,但在种和收的季节,也要付出很多辛劳和人力成本。在离开后,我和老马议论着承包者也一定是少有的能人吧。

养殖户跟我们算账

(在整理物品时,洗涮用具掉了出来,我手里拿着牙刷牙膏)

穿过浓密的滩涂树林,就到了洪泽湖大堤。远眺洪泽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渺。看到有渔民搬家,还以为是为了防避汛期水灾,但问过才知道,洪泽湖要禁止捕鱼,*府通知渔民搬离湖区。

我们问上图中的女当家舍不舍得搬走,她眼里顿时泛起了泪花。诉说*府收购了他们的渔船,补偿的钱款太少,自己和孩子失去工作和家园。

我和老马打起官腔对女当家说:要体谅*府的难处,搬离湖区,到城里住,会有新家的,会过上幸福生活的——女当家又破涕为笑。

我最早记住高邮,不是因为流油的高邮双*鸭蛋,而是因为范蠡和西施。在一部范蠡和西施的故事里,提到了范蠡在高邮的运河码头下船。我读后时间太久,我怎么也想不起是哪篇文章或哪部小说了。

我对高邮有着特殊的偏爱。可是这次去了,不免有些失望。高邮的运河码头,来往穿梭着重型卡车,尘土飞扬。*色的沙子和黑色的煤炭轰隆隆地在岸上和船上流淌。到了高邮城里,还有一种萧条破败的迹象。好在我们住宿的小小宾馆,老板娘热情好客,工作人员和气善谈,房间洗浴室墙壁上还贴着裸体美女瓷砖,温馨而养眼

(我们在高邮住过的小小宾馆,一大早起来老马在补胎)

早晨起来,来到高邮湖岸边,遇上一位热情好客的倪先生。他给我们讲高邮的历史,讲“高邮”名称的由来,介绍高邮的特产和小吃,介绍高邮湖的鱼和人工养殖鱼的区别,不厌其烦地带领我们游览御码头、镇国寺、镇国寺塔以及平津渡遗址……

我们在高邮早晨吃的鱼汤面:

倪先生说,高邮有句名言:出了高邮吃不到高邮面。高釉面给我们的感觉是做工精细,火候恰到,汤色浓漾不腻,面感筋道爽滑,味道鲜美。

倪先生和老马对话视频:

倪先生对高邮了如指掌,谈吐不凡,我们一开始还以为他是位干部或部门技术人员,问过才知道,他是一位下岗工人。他只有一个女儿,在南京教书,女婿是银行职员,自己有时过一下看护外孙的生活。

湖堤当家女人的难过和倪先生的所为,使我想到郁达夫的话:每个穿着睡裙的女人都被爱过,或者正在爱着;每个梦游的男人都和我一样不肯消停;每个老人都很丰富;每个孩子都很新鲜;每条小狗都很生动……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千里骑行路,千百态风物情苏皖骑行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