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娘娘沉泗州的传说
作者:陆瑞(泗县二中)
传说,在很久以前,在洪泽湖底有一个修道多年的水怪,叫做水母娘娘,她常常兴风作浪,侵害湖滨百姓,随着修炼日久,她道行渐深,开始向往人间的生活。
当时泗州城里有一个秀才,名叫乌延玉,其人才高八斗,貌比潘安。一天,乌延玉在湖边闲走吟诗,被水母娘娘发现。水母娘娘见其才貌双全,十分钟情于他,于是化作书生上岸与乌延玉吟诗唱和。
二人攀谈之下,情投意合,乌延玉便邀其饮酒。水母娘娘酒后吐露真情,自言其是洪泽湖下的水怪水母娘娘,乌延玉不信。水母娘娘就将多年修炼而成的宝珠从腹中吐出来给乌延玉看,乌延玉方才相信面前书生就是洪泽湖水怪,乌延玉痛恨她兴风作浪,祸害百姓,于是灌醉水母娘娘,盗走宝珠。
泗州广场的“水母娘娘沉泗州”浮雕。古泗州城于年沉入洪泽湖水下,被称作“东方庞贝”。古老的传说诉说真实的故事,古泗州城沉没于洪泽湖水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自然地理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
水母娘娘酒醒后,十分生气,便作法术引来五湖四海之水,提在一个木桶之中,来到泗州城头,准备将神州东南的泗州大地化为泽国。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得知后,急忙倒骑毛驴来见水母,他假装请水母娘娘给毛驴水喝,以解毛驴长途跋涉之渴。水母娘娘不认识是神仙张果老,欣然任神驴饮用木桶中水。神驴伸嘴一饮,竟饮尽桶中所盛五湖四海之水,只余少许水脚。
水母娘娘又惊又气,愤而将桶中剩余之水倾泻于地,顷刻之间平地之上卷起滔天狂澜,大水使泗州大地成为一片泽国,数十万生灵悉葬水底。
张果老见水母娘娘如此残暴,十分震怒,用铁索将其锁住,打入距离泗州城两千米的淮河南岸的盱眙县老子山都帝庙神井中,而泗州城以及周边的广大土地都因此沉没于洪泽湖水下。
古泗州城位于今江苏省盱眙县境内,历史上曾经是淮河下游的一座重要都市,它扼守淮河两岸及南北大运河由淮河入汴河的南端口岸,具有突出的战略、交通和经济位置。清康熙十九年(年),*河夺汴水入淮河,泗州城遭没顶之灾。
“水母娘娘沉泗州”的神话传说,在江淮地区,有很多不同的版本,这些传说大同小异,总之是说是妖怪释放洪水,使泗州城沉没到了洪泽湖水下。
根据历史资料分析,古泗州城沉没于洪泽湖水下的真实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泗州城选址地势低洼;其次,*河泛滥,夺淮河入海造成洪泽湖扩张,这是造成古泗州城沉没于洪泽湖的重要原因;第三是明清两代推行“蓄清刷*”、“济运保漕”的治水*策所致。
此图为清朝地图(局部),选自《中国历史地图集》,在此图中,原位于江苏省盱眙县北部古泗州城在地图上已无标示,因为它已经于年的时候被洪泽湖水淹没,沉入湖底了,其州*府在乾隆42年(公元年)迁入虹县(即泗县)。
明朝洪武十八年(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泗州城北门外十三里处的杨家墩,兴建了规模宏大的明代第一陵——“三祖陵寝”,这就提高了泗州城的地位,增加了泗州的繁荣。
在明代,统治者还有怕危害祖陵的顾忌,多次修筑防洪堤,在治水策略上也采取分*导淮和在洪泽湖大堤增设减水坝等措施,但都是亡羊补牢,无力回天。
到了清代,清统治者并无祖陵之忧,为了维护漕运命脉,大搞“蓄清刷*”和“减*助清”,利用洪泽湖为*河分洪,使*河之水部分流入洪泽湖中,则进一步抬高了洪泽湖水位,泗州城覆灭厄运已成定局。
清康熙十九年()年六月,淮河上下游地区,连续70天阴雨,《泗州志》记载:“淮、*并涨,有滔天之势”“六月,淮大溢,外水灌注如建瓴,城内水深数丈,樯帆往来可手援堞口。嘻,甚矣哉,官若浮鸥,民皆抱木而逃。”至此,泗州城终于完全沉没于洪泽湖下。
乡土泗州请为民间文化记录行动加油助威!